其为监审司,然并未呈文天下,可这阮大铖竟然以此为机,私自于各地选派吏目、检校计三百余人,以至于现在各地官员,均不胜其扰,听闻就是咏归城那边,他那半个监审司,也有检校在场。呃,”
洪承畴又偷眼看了看御案上摆着的题本,他知道,那是咏归张煌言的上奏,皇上在为咏归城头疼!这是他的判断。所以他绕来绕去的,终于点到了咏归城。
果然不出洪承畴所料,小朱听到咏归城的监审司之后,立刻回过神来,阮大铖的行为虽然很可耻,也很有找着杀头的嫌疑,但监审司的一切运作,恰恰是他同意的。所以老洪刚才说的这些,等于提醒了他。那就是监审司的职能。
“洪先生,”(皇上)“阮大铖是个什么人,朕心中很清楚的。但此人尚有半个好处,那便是他对于什么银子是封仪,什么是贿银,可以说分得一清二楚。”
“唰,”
全体大臣的神情都是一凛,这话说的很清楚了,阮大铖根本就是个贪污高手,以这样的人去查办吏治腐败问题,简直是恰如其分。而且皇上这话也很明确,那就是阮大铖这么瞎折腾,他皇上是认可的。
眼见目的达到,小朱仔细想了想下面的话语,基本没什么太大疏漏,这才接着说下去:
“中华官吏,并非做到一个廉字,方才是合格之选。治理民生为政绩、督办国务为业绩、审查案件为成绩;其他学政、商政、兵事,都可算考绩之内,如果为官清廉,却毫无绩效,那这样的官员要之何用?可一个官员再是能干,却贪污受贿,又怎么保证他不会渎职呢?”
“臣等,愿听吾皇圣意!”
洪承畴,包括诸大臣在内,都清楚皇上又要出新政了。不过皇上要说的,大家其实都猜到几分。
“列位先生请坐吧,”(谢皇上)“朕之所以要放纵阮大铖,是希望他的监审司能做到专门司责收受贿赂一事。御史台、各地按察司,其本职就是要考核官员,但要管的事情太多,自然难以分担精力。因此朕想,干脆在御史台下设立三大司,按察使司仍保持不变,但更多是考核官员政绩、业绩;其余绩效均由绩效司来督办。而监审司则专司贿赂案件。这么做,可好啊!”
“皇上,”首辅贺逢圣腾的站了起来,由于起来的势头过猛,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而首辅的愤怒,并不是要反对三大司的设立议案,他是反对阮大铖这个人:
“皇上,设立三大司以分而清吏治,臣当然无话可说。但臣想,一些清正君子,是不甘与阮大铖为同僚的!”
“唉,”小朱先叹一口气,这个提议虽说思虑良久,但今天提出,主要是为了咏归城的事儿,所以他有点着急,
“只要大家都是为国从公,何必拘泥与何人同僚呢?孙传庭至今仍是保外就医的死罪身份,难道就没人愿意与他共事了吗?”
“回皇上,人与人不同,”贺逢圣也有点儿着急,设立监审司专门督办各种贿赂案件,这个提议非常好,以前没有单独部门管辖,大家碍于同僚、同年的面子,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单独成立当然好。
但毕竟是得罪人的部门,更何况这个部门的首任领导,还是人人喊打,自己屁股不干净的阮大铖。所以这个监审司,一定不能放在御史台,否则御史台的人会发疯的。
“皇上,按察司本就存在。如今增设绩效司、监审司,等于多出50余个正三、正四品的官位出来,如果不是阮大铖此人过分,臣怎会反驳呢?请吾皇明察!”
“嗡,”
小朱的脑袋立刻大了,他没想到身为首辅,对于一项新提案的理解,是从“多出50多个官职”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么想本就意味着失职,偏偏贺逢圣还公开说了出来;说出来的目的,又是在反对一个人人喊打的阮大铖。这个首辅不会是糊涂了吧?
一旁洪承畴满脸通红,郑三俊目瞪口呆,杨嗣昌冷眼旁观,这种种表情落在小朱眼里,他脑袋能不大嘛!
就在此时,杨嗣昌忽然阴侧侧的说了一句:
“皇上,贺相此言,臣不敢苟同,各省按察使为正三品,这倒不假。可毕竟是太祖国策,于今施行三百年,如若新立二司的官职,依旧是正三品,恐怕会生波澜。既然如此,不若参照阮大铖私自选任的吏目为基础,上划三级为妥当吧?”
“…”
杨嗣昌这段话有三层隐含意思:
1。推翻贺逢圣的提议,监审司、绩效司的官职绝不能高过正三品,如果按照阮大铖之前的胡来行径,他所私自委任的“检校”是正九品,“吏目”是从九品。九品上三级,是六品官。
如何界定新官职的品秩,向来是官场斗争的焦点。
2。既然品秩都参照那老流氓的了,等于杨嗣昌公开宣称,他支持皇上继续启用阮大铖来清理腐败。
3。小杨先说“按察司乃太祖朱元璋定的国策”,然后再提“新立二司”,其实是在提醒大家,绩效考评、监审二司,完全可以不在御史台下面设立。这就等于递给小朱一个建议,将二司单独设立,不再归属于任何一个“老部”下面。这样既可以达到第三方监审的目的,也可以避免阮大铖人品太差,无人愿与其为同僚的尴尬了。
但杨嗣昌真实目的不在于此,既然不在“老部”治下,那这新二司就属于新政了,而分管新政的,恰恰是他杨嗣昌。
这就是成熟政治家的范儿,很简单两句话,却值得所有听到的人去仔细琢磨,当琢磨透了,您也就成高手了。在这方面贺逢圣确实不如杨嗣昌。而小朱也不如杨嗣昌,他反倒挺高兴能绕开这个障碍。
“好啊,好啊,就依杨先生的提议吧。”(谢皇上)“哪,”小朱扭扭头,看到底下大臣的表情都不太对劲,他有些奇怪,但还是兴致很高的问其他人的意见:
“贺先生,”(臣附议)“洪先生?”(臣附议)……
全票通过。中国历史上的首个独立审计机构,正式成型,尽管这个部门的首任长官阮大铖本身就是一个贪腐成性的官员,但仍不能抹杀独立审计所带来的积极一面。而且还有一点遗憾是,这个部门的提议,是为了要弱化一个边军大将的欺君之罪。
“诸位先生,”小朱自信满满的把手中锦衣卫的材料,递交给了内阁。“你们都看看吧,田雄的死,居然还有故事哩!”
……
闲话少说,田雄究竟是在斩杀匪首黑云张彪的战斗中牺牲的,还是死于一场不成功的叛乱?这个问题的如何解释,将关系到边军稳定问题。
如果欺君之罪做实,则黄得功必死,参与撒谎的张煌言也必死无疑。而曹变蛟、刘惟敬、舒烨稷作为交接督办人员,也将成为渎职罪人。
一旦黄得功、曹变蛟都倒下,那还有什么指望吗?
所以要想明确黄得功没有犯下“欺君之罪”就必须从法理上,做一个完美认可。
首先,锦衣卫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从太祖朝起,锦衣卫就被广大文官所唾弃,如今锦衣卫的信息,与参谋总部情报局的信息正好相反,那么如何采信,也就成为了一种本能选择。更何况军情局是吴三桂在管理,难道因为一个已经伏法的田雄,再把辽东军系的象征吴三桂也给打倒,从而冷落整个北中国各大军系的军心吗?
所以,既然军情局的信息也很详细,那便采信玄青子的汇报吧。至于锦衣卫的信息,下次再说喽。
其次,言官风言物事的丑恶,也是大家心头永远的痛。而且至今为止,大家已经形成了特定程序,放任不理。
言官系统的弹劾罪名,五花八门,明代言官的本事,就是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做一个推演,然后把其中最可怕、最无聊、最没有逻辑的结果挑出来当作“罪名”来起诉,袁崇焕就吃了这方面的大亏。既然有这个先例了,那么西澜州咏归城所发生的事情,就先留中吧。
最后,
“阮大铖的监审司,朕只是口头一说,又没落到纸上,他倒是挺会揣度圣意。可朕要用他监审吏治,又没让他审理兵事,如此越权之举,朕不杀他,亦不罚他,反倒替他立了个监审司出来。难道他还想越权行事吗?”
“臣等,恭请吾皇下旨饬斥。”
一众无良君臣,就这样,抹平了一起政治动荡,但他们没想到,这一次的“不采信”行为,却又创造了一个法理精神:
证据采集程序不合法,不可采信!
就是说要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而取得的证据是通过非法的途径或未经允许而取得的证据是不具有证据能力的*。
阮大铖的“监审司”虽然现在成立,并且之前小朱作为皇上也金口玉言的做过承诺,但毕竟还是非法办公性质,更何况监审司以前、将来的职责被限定在经济犯罪范畴内,所以他们丫事儿事儿的去盘查人家咏归军的问题,这本身就属于主体不合法。
至于锦衣卫的证据不被采信,是因为同时存在锦衣卫报告、军情局报告,两份报告完全相反,就属于证据存疑,而存疑利益归属被告,又是法律的一大精神,那么本次不采信锦衣卫报告,也属于合理范畴。
最后落到言官报告,言官是没有锦衣卫、军情局这份能量的,所以他们的证据,都是自己猜出来的,属于证据主体与证据形式不合法,因此也不予采纳。
当然了,参与这起“田雄之死”事件中的所有人等,都是忠君爱国的典范,不采信某些人的证据,不代表国家不信任你们,也不代表国家讨厌你们,这只是一个正常的法律程序问题!因此,除了阮大铖外,所有人都予以嘉奖,赏银50两。
倒霉的阮胡子,身处河南经济战前线阵地,大西北的一起事件,他连个影子都不知道,却稀里糊涂的得到了皇帝亲自下旨饬斥的惩罚,全是活该他倒霉啊!
不过呢,阮大铖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监审使司监审正使,虽然只有正六品头衔,却直属内阁杨嗣昌管辖,督办全国贪污腐败案件,这权力如此之大。也算意外之福!
一来一往,阮大铖也算没白玩。他的反向操作法,大获成功。
……
注*:证据合法性的标准应包括:主体合法、形式合法与程序合法三层涵义,即提供证据的主体(主要针对人证而言)、证据的形式(主要针对鉴定与现场勘验笔录而言)和证据的收集程序或提取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六章:航海之钟
西历1646年6月21日,大明崇祯十九年,五月初九,夏至。黄得功返京述职。
仲夏的北京城,全天都笼罩在暑气之中,沉闷的空气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也依旧是令人难耐。太阳,就像一个患有强迫症的恶棍,长时间,毫无节制的炙烤着人们的肌肤。即使树荫、房檐的阴影下,也丝毫不觉得多少凉爽,人们为了降温而在地面上泼洒了大量的清水,但很快,大家就开始咒骂这是个馊主意了。因为水汽蒸腾,却久久不散,整个城市的上空,出现了雾蒙蒙的效果,非但没起到降温作用,反而让人更觉难受。
“爹地,我又起红疹了。”说话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穿的衣服花花绿绿,鲜艳无比,两根白生生的胳膊上,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红色小水泡。她一边愁眉苦脸的跟父亲抱怨,一边还不停闲的挥舞着手中的花金竹。
她的父亲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看装扮明显是欧洲贵族,父女二人的身后,跟着六个欧洲随从,仆从们黑色漆亮的胸襟上,用金粉勾勒出一个盾牌的徽标,盾牌上面用十字架划分出四个区域,左上是三颗星星,右上是蓝色的三瓣百合。左下、右下的两个区域暂时空白。
父亲弯腰查看女儿的红疹,随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玻璃瓶子,倒出一些绿色的药膏给女儿涂抹上去,一边抹,一边用法语宽慰着女儿。
“艾拉,我的甜心,不要紧的,比起海洋,北京的阳光已经温柔的如同巴黎了。这是他们中国人生产的蛇胆清凉膏,专门治疗你的皮肤过敏。”
“蛇?”艾拉假装被吓坏了,一边夸张的喊着,“我不要蛇,太恶心了。”一边却很享受蛇胆带来的清凉感受。小姑娘手中的花金竹,随着她的挥舞,不停的旋转着,闪烁出美丽的光芒。
花金竹,其实就是先用竹子做出一个“丰”字型,再把绢花、绒花、金银箔花钉到上面去,然后利用风车原理,让这些美丽的小花随风旋转,甭管大姑娘还是小媳妇,只要是女性,对于这种玩具就根本没有抵抗力。
艾拉手中的花金竹,是鑫锦坊精品,其中金色的小花,确实是纯金箔做的。价值20两纹银。而鑫锦坊的主人,正是当今大明贤妃绯儿的亲兄长,费文德。
艾拉的父亲,也算中国人的老朋友了。他是法国驻中国大使麦伊-尼斯莱男爵。
自从去年中国人开展“使馆外交”之后,欧洲各国都争相派遣驻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