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多说多错。
孔妈妈笑道:“老太太,咱们夫人这是一片孝心呢。”
丁老夫人乐呵道:“我是知道的。”
顾文柏昨日一回府里来,就亲自操办丁老夫人住宿的事情,又吩咐人下去要毕恭毕敬地伺候丁老夫人。
有了这么一道吩咐。
加上昨日乐伯听闻丁老夫人来了,也是连声说让人好好伺候着。
丁老夫人在榆钱胡同住着也没有什么不自在的。
薛宁让丁老夫人过来,是想陪着祖母说话。
只是丁老夫人却有自己的心思。
一日过后,等习惯了,就开始查看薛宁身边的情况了。
孔妈妈早就得了吩咐,自然是有问必答。
虽感觉顾文柏不会对不起薛宁,但听了孔妈妈的所诉,加上带来的丫鬟同府里其他人套话中也得知老爷和夫人感情和睦。
丁老夫人脸上的笑意是只增不减。
薛宁只陪着说好话。
顾惠请安过后就又回了院子。
说了一阵子话后,丁香进来回道:“夫人。永昌伯夫人来了。”
薛宁微讶。
丁老夫人点头道:“她是文柏的舅母,今日过来是个礼数,也是个心意。”说着吩咐青英几个人拿了厚实的衣服伺候薛宁穿上。
孔妈妈先一步离去,请了永昌伯夫人去了宴息厅坐着。
永昌伯夫人手里端着茶杯,低头状似在喝茶,耳朵却是注意着门外的动静。不一会儿,就有一阵脚步声传来。
一个老妇人进来。
看这着装和身前身后跟着的下人,永昌伯夫人自然明白来人是谁,当下忙起身迎了过去。“可是亲家老太太。”
丁老夫人笑着说道:“听说永昌伯夫人来了,我这老太婆就厚着脸皮出来见一见了。”
永昌伯夫人神情一震。
“老太太。您这话说的。自是我们晚辈来给给你请安才是。”说着一步上前扶住丁老夫人的胳膊,往里面走去。
“老太太,您坐。”
丁老夫人点头:“夫人也坐。”
永昌伯夫人笑着应了。
“我那孙女本来一听大舅母来了。就想过来迎接。只是我正好在那里,怎么好让小辈咋咋呼呼呢。”丁老夫人状似不经意地解释道:“要不是昨日的事情,这两个小的没个懂事的,根本不知道有了身子。我可真是怕了他们了。”
永昌伯夫人来之前得了永昌伯的话,陪笑着说道:“可不是。我们伯爷也担心文柏这孩子不知轻重。一定要让我来看看,即是老太太在这。我这做大舅母的也是可以放心了。等来年添了孩子,我那小姑子也该圆满了。”
说起黄氏,永昌伯夫人拿了帕子掖了眼角。
丁老夫人微微笑着。
永昌伯夫人顿了一顿,就说起别的事情。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薛宁进来的时候,丁老夫人就起身说道:“我可是老了。这精力啊和年轻的时候不能比了,没一会儿就倦了,宁儿好好陪着说话。”
薛宁忙让人送了丁老夫人离开。
“舅母。”薛宁喊道。
永昌伯夫人点点头。目光看向薛宁的小腹。
“有了身子,以后万事且要注意一些。”
薛宁乖巧地点头。
“过年的时候,来府里拜年吧。”
薛宁心中愕然。
永昌伯夫人没有给她思考的余地,继续说道:“到时候也让你表姐表哥她们见见,亲戚一场总不能日后再外面碰了头却还是不认识的。”那可就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薛宁不明白永昌伯夫人怎么会突然示好。
也不是说她们怎么样。
只是薛宁原以为。怎么也是要自己这边退让一步才是。
哪知道却是永昌伯夫人主动相邀。
薛宁露出一丝激动,声音微扬。语调轻快地说道:“舅母说得是,到时候还要舅母疼着我呢。”
“你放心,我定然不会让她们欺负了你去。”
薛宁微笑着应是。
永昌伯夫人说完,没有继续坐着就准备离开。
“年底了,我府里的事情多……”
薛宁亲自送了她出去。
到了正院的门口,永昌伯夫人就停下脚步:“不用送了,丫鬟婆子一堆呢,我也不是不认识路。你这身子要紧。”
薛宁也就站住。
目送着永昌伯夫人离开之后,薛宁去找丁老夫人。
“你是怎么想的?”
薛宁摇头:“要说从前和现在唯一的区别,就是我有了身子。”
可若只是这一点,就让永昌伯府换了一种态度。
薛宁却是不信的。
“还有一点,你忘记了。”丁老夫人提醒道。
薛宁皱眉。
“现在的永昌伯不比前一个。”
老伯爷有着自己的人脉,虽说也会为现在的永昌伯铺路出力,可到底让了爵位,人脉已经不是同日而语了。
可永昌伯图的什么?
这点疑问直到黄二夫人过来之后。
薛宁依然不清楚。
对于黄二老爷给予顾文柏的帮助,薛宁也是感激的。
期间,薛宁试探地说起永昌伯夫人来访时说的话。
黄二夫人楞了一楞。才淡淡说道:“你是新媳妇,过年去拜见亲戚本来就是应该的。到时候我们也会回去的。”
薛宁闻言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不管是什么情况下,只要黄二夫人依然偏向自己这边。
哪怕是一点点,也行了。
至于顾文柏……
女眷的事情,总不能万事靠着他吧。
……
薛瑶得了信,准备出去。
采儿着急:“三奶奶,夫人那里?”顾泽回来之后,对薛瑶果真是没有好脸色。可薛瑶一个晚上过去,软言哄着,到底把这一茬事情给过去了。
可顾夫人那边却是没有那么容易。
“那里怎么了?”薛瑶脚步一顿。
采儿唯唯诺诺地说道:“听说……听说想把晴月给了……给了……”
薛瑶目光一冷。心里大恨。
就因着薛宁有了身子,就要往自己这边换人。
顾夫人身边的大丫鬟过来,薛瑶怎么样也要给一分面子。毕竟情分不同。可就是这一份不同,绝对会碍了薛瑶的眼。
若是晴日的话,薛瑶还没有那么生气。
可偏偏是晴月……
这是在提醒她呢?
薛瑶眉宇布满戾色。
采儿不知所措地看着她。
薛瑶冷哼一声:“咱们走。”虽心里气到想冲去顾夫人面前甩他一巴掌,可到底还是忍住了。还是眼下的事情重要。
薛瑶上了马车后,顾夫人那边就接到了消息。
面前晴日和晴月二人跪在地上。
顾夫人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你们两个都是我得心的丫鬟。就是送了谁过去我也是舍不得的,可……”
晴日抿了抿嘴角。
晴月匍匐磕头:“夫人,我想一直伺候你。”
顾夫人挑眉:“我这也是为了你们着想,总是大了,也得要嫁人了。现在不挑个好的前途,日后难道就嫁给鳏夫?”
身为她的大丫鬟。最差也不用如此。
可若是主人有意,她们受不受宠也不过是一句话。
晴月心中一颤。
“夫人,我……我不嫁人。”
“不嫁人?难道就一直留在我身边?”顾夫人笑道。
“我……”晴月脸色一白。
心中知道顾夫人这是在敲打她。
想到这。晴月只得重重磕头:“全听夫人的。”
晴日也跟着磕头。
顾夫人叹气:“罢了,罢了。且再看看吧。”
晴月自是大喜。
晴日略微有些失望。
顾夫人眯了眼睛,两个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却只是冷冷一笑,端着茶轻轻啜了一口。
口齿留香……
……
“薛侧妃。皇子妃睡了。”
薛婉嘴角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回去了。”态度温和。笑意清浅,丝毫没有平白无故站了一个时辰,见不到人后的恼怒感。
丫鬟弯了弯了弯身子。
薛婉转身离开。
身后传来一句嘀咕:“什么东西。”
薛婉脸色一变。
香玉听了愤怒。
薛婉已轻声说道:“走吧。”
等到了僻静处,香玉不满地说道:“主子,皇子妃也太过分了。这一而再再而三的,都好几次了。还有那下人……”
薛婉抿了嘴角。
“皇子妃打理府里事情,身子累总是难免的。”
冯荷好手段。
轻轻巧巧地让薛婉失去了一个孩子,打掉了李侧妃这一个对手。又在三皇子那表明了态度,提了薛婉的侧妃位。
好处全让她占走了。
而那吴侧妃在出了事情之后,就把手中掌管的部分管家权利交了上去。之后就关门守着院子过活。
可纵使如此,阖府上下水也不敢对她不敬。
第三百零四章 如意
(感谢05111039283亲打赏的588香囊。)
父亲手握兵权,连三皇子都礼遇三分。
一个月至少有七、八天是留宿在吴侧妃那里的。
就连皇宫里赏赐下来的东西,冯荷也是挑了好的给她送过去。男主子和女主子都这般看重吴侧妃,谁敢怠慢?
如此一对比下来,只是偶尔让三皇子过去留夜的薛婉自然是被人看轻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府里更是流传了薛侧妃为了上位不惜流产就是为了陷害李侧妃,好让三皇子与皇子妃怜悯。
虽说很快就在冯荷的雷厉风行之下,被镇压了下去。
可就是这般声势浩大的动静。
不知情的人也是知情了。
但……
薛婉对此依然只能是无可奈何。
若不是……
薛婉深呼吸,压下心头的浮躁感。
一切变了。
早在自己以侍妾身份进了三皇子府之后,事情已经不在她的掌握之中了。就算是成了侧妃了,依然如此。
可……手中握着的东西,她暂时不愿意放出来。
三皇子是明知冯荷的做法,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冯荷是在打着脸的告诉她,她们才是夫妻。
而薛婉什么都不是。
冯荷要对付她只需要瞬息。
而三皇子则是在逼她。
等到她忍不住了,拱手把捂了那么多年的东西交了出来。
“……谁也不能给,透露出来天就要塌了。”
耳边似乎回想起方姨娘垂危之际的话。
薛婉眉宇间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
这才是开始呢。
不到最后,薛婉是不会轻易让自己没有了后路。
冯荷听了丫鬟的回禀,可惜地叹了一口气。
摆手道:“行了,下去吧。”
冯荷敢做,就是知道三皇子的底线在那里。
不能激怒薛婉的情况下。收拾一两回是可以的,若是一直相逼的话,只怕她也会让三皇子恼了。
想到薛婉,冯荷嘴角微撇。
这么一个东西,也敢和自己姐妹相称。
真真是晦气地很。
薛瑶上门的时候。
丫鬟提心吊胆地去禀告冯荷。
冯荷轻哼一声,继续眯着眼睛假寐。
丫鬟只好去让人请了薛瑶进来。
薛瑶先是到了正院,在院子里面向冯荷请安之后,才被人带到薛婉的院子去。
半道上,香玉出来迎接。
“七姑娘。”
香玉屈膝行礼。
薛瑶轻轻点头,转身对送她来的人道谢。
薛婉站在门口等着。
薛瑶心中惊讶。面上却是喜盈盈地上前,语气轻快地说道:“外面寒冷,姐姐怎么在这里等着了呢。”
薛婉微微笑。
姐妹二人携手往屋里走去。
“有什么的。你难得来一次。我没有去二门迎接,已经是怕冷了的缘故了。你可不许不高兴啊。”
“哪能呢。”薛瑶自是明白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的,她可是自信这世界上最了解薛婉的人也就是她了。毕竟这么多年刻意的靠近和交好不是假的,两人之间虽不全是真心,却也不都是假意。
不过这到二门迎接。放到别的地方,倒是可能。
在三皇子府里,薛瑶是想也不去想。
真话假话更是懒得分辨。
薛婉拉着薛瑶一起坐在塌上。
香玉奉茶后,带着采儿下去。
房门关着,只剩下炭火的霹雳巴拉的声音。
薛瑶等了一会儿,才端着茶喝了一口说道:“外头冷。这喝了热茶才觉得暖洋洋。不过这天气也比昨日好上许多。”
“昨日祖母寿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