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审大会在三郡刮起了一股崇拜的狂风,许多百姓家中都贡上了高勇的塑像。三郡的吏治焕然一新,没有人再敢于作恶。那些看过行刑的官吏回到家后都庆幸自己能够幸免,也坚定了自己清廉出世的决心。这么大的动静当然逃不过公孙瓒和公孙度的眼线,他们联名上书要求罢免高勇,怎奈高勇将那些案卷往上一送,同时附带大批财物,一切也就消于无形了。
消除了内部障碍,高勇便开始了对新型社会制度的设计。对于看过好多历史书了解各种政治制度优劣的高勇,深知社会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的原则,任何超前的社会生产关系都不但不会让社会进步,反而会导致生产力的倒退。现在的这个时代仍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商业才刚刚起步,因此很适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但是为了革新,高勇决定赌一下。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高勇就曾认为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两院制是相当优秀的国家体制,但却说不上最好,虽然这种制度照顾到了各州的情况,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在现在这种皇权思想深刻的时期能否行得通还很不好说;至于君主立宪制,高勇则很难决断,毕竟中国的皇权思想很严重,如果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搞不好碰上一个厉害的皇帝三下两下就把军权给收了,到时候又变成了封建社会…,看看现在的小日本,不就有些人在嚷嚷要求小日本的那个所谓的天皇重新执掌国政吗!考虑了各种情况后,高勇最后决定还是采用类似美国的三权分立参众两院制,不过这个制度要加以修改以便能够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
于是高勇绞尽脑汁,设计了几步走的实施方案。分别是:1。土地改革;2。招收工匠建立初级工业(小规模);3。实行临时管制,开始试行新制度;4。发展商业,并通过商业建立情报网络;5。整顿军队,建立新军。
1。土地改革。在中国引起朝代更替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造成农民无地可种,只好成为大地主的佃农,这些大地主都或多或少的有特权,少缴税或者根本就不纳税,如此就造成了官府入不敷出,不得不加重赋税,加重了赋税又引发了更多的小农(有自己的土地,仅够生活)成为佃农,土地加速向地主集中,并最终引发了农民动乱,朝代更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高勇借鉴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策略:土地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分派荀彧彻底清查三郡所有土地,并登记造册,分为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镇用地三类,务要严谨,以便为将来的土地改革作准备。历代土地清查都会受到各种阻力,这一次,为了减小阻力,几个人经过商议决定以减轻税负为幌子。并且让军队随时支援,有反抗的地主乡绅就地镇压。
其次按照每户一百亩的标准,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农户。并规定今年税率为40税一,明年为60税一,后年为80税一,以后每年均为100税一。同时还要求这一百亩土地还要包括一定数量的果树,也算是百姓对官府的义务。这一政策立时得到百姓的支持。高勇也借着这个机会将这些农户迁往城市附近集中安置,并且对于三郡的道路进行重新的设计规划。
当高勇对荀彧说出这个方案时,荀彧十分的不解,“主公,如此一来,这些农民就会越来越富足,可官府没有了税收该如何运作啊?难道尽靠那商人缴税吗?况且现在我们只有造纸和印刷这两项收入啊。恐怕难以维持!”“这一点文若不必担心,税收吗我自有办法。至于那些农民吗,我就是要让他们富足,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乐!这些农民有了钱就会购买货物,这些货物是商人所卖,商人因此而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要缴税。也就是说农民依然在向我们缴税,只不过以前是他们被迫的,以后是他们自愿的。呵呵!”高勇解释道。不过看着荀彧似董非懂的表情,高勇也无可奈何。心里却想应该赶紧抓教育了。
2。建立工业。安排完土地事宜。高勇要求赵胜尽量多的招收木匠、铁匠、泥瓦匠、烧陶匠等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并答应给与安家费,且报酬优厚。同时还叮嘱赵胜打听巨匠郑浑的情况,并且派人告诉郑浑想知道如何提高炉温就到幽州玄菟。如果他不愿意,就把他给绑来!赵胜点头,心道:“主公够狠!不愿意来就给绑来,还好当初我主动投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后,高勇就凭记忆画出了纺纱机以及织布机的图纸。并找来几个老木匠,看看是否能造出来,这几个老木匠看了好半天都摇头不语,只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面带惊讶,细细的打量,并不时的点头。高勇看的有些急了,就开口道:“各位老师傅,这个能造出来吗?”听到老师傅,这几个人都跪了下去,磕头跟捣蒜似的,嘴里直呼:“草民不敢,草民不敢!”高勇一愣,马上明白过来,这师傅不是随便叫的。于是马上改口道:“各位老乡,你们看这个东西能造出来吗?”那几个人都把头埋了下去,高勇一一扫过,看见了那位四十左右岁的人好像有话要说。高勇急忙示意让他讲,这个人于是开了口:“回禀大人,草民以前曾经做过纺纱机,只是觉得大人的这幅图中所画的和那纺纱机有几分相似。却又精巧复杂得多。”“你叫什么名字?”高勇高兴地问道。“草民叫方程。”高勇点了点头,“好,我记下了。这幅图你拿回去,尽快做出来。这郡内工匠随你调用。不过,这图纸还有将来你们造好的东西,谁都不准向外人说,如果被我知道了……”“草民等一定替大人保守秘密!决不说出去。”
忙完了这些,高勇又到城内陶器铺,了解了现在的制陶工艺,在与自己的记忆相印证之后,写出了烧制瓷器的条件、原料等,然后吩咐人找了一些经验丰富的陶匠,在城外选址,建立烧瓷的基地,开始了瓷器的试制。同时又抽调了一批陶匠开始研究烧砖和水泥,在高勇讲解了现代烧砖法以及水泥制法及其所需原料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试验去了。随后的几天高勇就带着随从直奔东北方向的高显(就是现在的铁岭附近)寻找铁矿石。在发现了大量上等铁矿石后做好了标记,然后南下,在玄菟郡的偏东部(现在的抚顺附近,有巨大的优质煤矿,而且这煤矿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找到了丰富的煤矿资源,看着这黑亮的煤块高勇心里明白,有了这好煤,就能炼好钢,就能烧好砖好陶瓷,而且还可以烧玻璃。想到玻璃,高勇就觉得很自豪,因为当初上高中时可是年级化学状元,所以这烧玻璃的原理、原料可记得非常清楚。不过还需要先建好烧炉。
就这样忙了一个多月。虽然很累,却也感到很满足。各个方面都步上了正轨,方程的纺纱机与织布机都已造好,并开始了小规模应用,现在高勇这里棉花不足,无法扩大大规模,只有等商业运输网络完善之后才能够解决。
而荀彧、沮授和赵胜对于高勇的本领是越来越敬佩,天文地理、泥洼木匠样样精通,而且轻易地找到了优质的铁矿石,还有那种叫做‘煤’黑东西。真是奇怪,他们几个看到高勇在炉灶内先是用木材生出火来,而后开始逐渐往里加煤,不久让他们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种黑黑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居然开始燃烧,而且热浪滚滚,远远超过木炭的热度。几人大感惊讶,都啧啧称奇。还有那个优质的铁矿石居然让几个老铁匠热泪盈眶,感动得不得了。
休息了几天,高勇将工作托付给了荀彧、沮授等人后,闭关著书。高勇明白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自己的管理理念、政治思想能否得到继承和发扬就全靠这教育了。于是高勇参考现代教育制度,设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四级教育机构。小学五年(规定8岁入学),开文学、数学、武术三科,主要以认字、识数为主。高勇写了《初级数学》,引入阿拉伯数字和九九表,教学目的就是能够进行千位以内加减乘除运算。学满五年后,需考试合格方可升入中学。中学共学习四年,开文学、法学、物理、数学、化学、武术六科。文学同时兼顾儒家和法家,以为国为民思想为主,强调国家的概念,淡化君主意识(PS:相当于变相洗脑)。法学则学习法令法规为主,强调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物理则是高勇根据记忆,将高中物理中自己还记得的知识下了下来,包括万有引力定律、摩擦系数、惯性等等,至于电流部分现在还没有办法学呀。化学高勇可是写的得心应手,就连元素周期表都写了出来。不过为了学好化学,高勇还不得不一并写了拉丁字母表。数学则要高深一些,开始学习函数了,不过高勇也才学到概率,而且差点就挂了~~~这样就让中学学习方程式吧。武术部分以不像小学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开始实用化,主要是为了培养中下级军官以及国人的尚武精神。中学四年毕业,经过考试合格后,可以升入大学、军校、技校。大学是根据自己的爱好,以自学为主,开设文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数学院、地理学院、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强调讨论、试验、研究、论证。并选那些有成就的学生进入研究院从事专业研究。学制为四年。技校主要培养各种技能的工匠,学制为四年,之后还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实习,才能够出师。而军校就要求严格的多,学制为四年,两年为学习理论,重点是学习新的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战术以及新军建制,两年为实习,主要是下放到各个基层部队进行锻炼,综合成绩合格者才能够毕业,然后进入军队,由士官长做起,再逐渐晋升。高勇将这些整理成册,定名为《育人纲要》,而后又将自己写的教材依附于后。命人誊写几份备份。
新军的设立则不是难事,高勇是一个军事迷,知道军队战斗力的决定因素除了装备和士气外,还包括组织、后勤、中下级军官的素质。尤其是后勤和军官,毕竟自己那个年代听到得最多的关于军事的话就是:战争打的就是后勤!高勇综合了古今军事体制的各种特点,决定:步兵,十人为一班,内设班长一名,为士官长;五班为一连,设连长一名,尉官;五连为一营,设营长一名,校官;四营为一团,设团长一名,校官。班为军队基本单位,团为最小独立作战单位。故此一团作战人员1000人,校官5人,尉官20人,合计1025人。尉官和校官均独立于编制。
五个团为一师,设师长一人,副师长三人(由辖下的五个团长中军衔最高者但任)。五个师为一军,设军长一人(战时由上级任命战后撤销),副军长三人(由辖下的五个师长中军衔最高者但任)。副师长、副军长仅负责平时的训练。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多个军同时作战,这可在军上设集团军,以方便指挥。其中师长以上军官根据军衔可以有自己的专属护卫队,其中少将为一个连计五十一人,中将为两个连计一百零二人,上将为三个连计一百五十三人。
骑兵,五人为一骑兵班,设班长一名,士官长;十班为一连,设连长一名,尉官;五连为一营,设营长一名,校官;四营为一团,设团长一名,校官。
士兵依据军龄及战功分为:新兵(1年)、下士(2年)、中士(3年)、上士(4年)。
军官依据军衔分为:士官长、少尉(连长)、中尉(连长)、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营长)、上校(团长)、少将(师长)、中将(师长)、上将(军长)。
此外,还设立爵位,根据爵位享受政府的津贴。这一部分命名为《新军纲要》
看着自己许多天的结晶,高勇长出一口气,“我一定要使华夏国富民强,称霸世界!”
等出了关,已经是十一月了,秋风已起,树叶开始枯黄,北国的冬天就要来了!高勇来到府衙,命人叫来荀彧等人了解一下这一个月的情况。不多时众人纷纷到来。赵胜也已经回来了,看到他高兴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有好事。最先开口的是荀彧,“主公,丈量土地的事已经办妥,并尽量将离城较远得村子迁往城边安置,那些人听说您将赋税降低,都激动不已,特别是当他们知道四年以后就只有一百税一时更是向郡城方向叩拜,说什么都要按30税一缴纳今年的粮税,还要亲自到府衙谢主公。”说着荀彧眼睛红润了起来,有些激动。稍稍平静了一下,接着道:“我按照主公的意思,好说歹说将他们劝了回去,也因此,他们特别配合我们的拆迁计划,现在已经差不多安置妥当了。现在三郡人口共16万3千人,计4513户。”高勇听完汇报,深深的向荀彧鞠了一躬道:“荀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