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吃惊道:“高兄弟的意思是——三十?”高勇点头默认。片刻后才接着说道:“我师傅曾说在玄菟以北、夫余国内的广袤林海之中有一种草药——人参,只要能够坚持服用其所熬制成的参汤,不但可以去除疾病,更可以延年益寿。”
郭嘉在口中默念了几遍后再次对高勇表示感谢。
荀彧好奇地问道:“高兄弟几次提起尊师,令文若十分想亲睹其尊颜,不知。。。。。。”
高勇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师傅,但又必须将他们的好奇打消,胡编道:“哎,荀兄晚来一步,家师已于今年八月驾鹤西游了。临终前他曾立下遗嘱不准我说出他的生平,一旦有人问起就报他老人家的名号:千年居士。”
荀彧一脸的崇敬之色,赞道:“不愧为世外高人!千年居士——”
高勇谦逊一笑,介绍到:“这是我的表妹——苏雪莲,雪莲见过荀兄,郭兄。”苏雪莲很有礼貌的浅浅一笑,向二人见过礼,荀彧到没有什么,可是这郭嘉就不同了,眼睛一扫刚才的阴霾,不住的上下打量。看得高勇险些笑了出来。
这高台上的聊天甚是开心,高勇万万没有想到荀彧和郭嘉竟然都是幽默之人,特别是郭嘉,年纪轻轻已饱读诗书,谈古论今面面俱到,而且他还讲了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逗得苏雪莲笑声不断。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荀彧便热情邀请高勇到其府上做客,因为荀彧家族的实力以及他本身的地位,他的住所坐落在阳乐的富人区,是一座两进的套院,共有房屋大小十余间,仆人十名。
看到这样的府院,高勇总算明白到为何那些士子瞧不起别人了,这种院落不是一般人能住得起的,商人有钱却没有资格,农民是两者都没有。慢慢地,物以类聚,世家大族文人士子越走越密,婚姻裙带越发复杂繁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门阀制度也由此开始。
由于掌控国家权力的世家豪族强行将国民划分出等级,逐渐远离社会中下层民众,再加上官吏贪污腐败上瞒下剥,东汉就此走向严重的阶级对立,以致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
在荀府的午饭相当丰盛,不仅有面食,还有稻米,菜肴多种,青菜、肉类一应俱全,自从在王伙夫那里吃到点肉腥后,一直到现在才算再见到肉。而吃饭时的繁文缛节也令高勇头痛,好在平时从苏雪莲那里了解一些,才勉强蒙混过去。
吃过午饭后,高勇和荀彧促膝长谈,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国安邦之策、行军作战之略无所不包。而高勇也用他那两千多年的知识让荀彧大开眼界,深深地为高勇的智慧所折服。苏雪莲作为女孩子不适宜在这种场合旁听,只好由郭嘉陪同四处参观游览,逛边阳乐城的每个角落。
此番畅谈,令荀彧感到高勇绝不简单,干脆将高勇接到府内。郭嘉当然高兴,不但有了一个同龄的女孩作伴,还能够天天听到高勇那些“奇思妙想”“闻所未闻”之事。
第一卷 初到三国 第四章 名将良相(上)
一日春雨过后,碧空如洗,空气清新宜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蹦跳鸣叫。凉风轻拂,吹散萦绕心头的郁闷哀愁。
荀彧让仆人在他的书房设了一桌酒席,邀请高勇对饮。高勇自从来到东汉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一时间不知所措。
荀彧看到高勇进屋时尴尬的模样微觉好笑,待二人落座,他亲自为高勇斟酒,说道:“此酒是彧代师兄感谢高兄弟对嘉儿的救命之恩。实不相瞒,在兄弟小住期间,彧特意邀请了蓟县的名医为嘉儿诊脉,得出和高兄弟一样的结论:嘉儿确实有中毒征兆。但是他们不知为何毒引起以及解救之法。”
高勇的内心闪过一丝惊骇:这荀彧确是谨慎细密之人,思虑如此周到,虽然感觉对自己不是很信任,不过事关人命谁又能疏忽大意。
荀彧接着歉意道:“关于此点还请高兄弟谅解。”
高勇一口喝下酒,口中微辣绵香清醇并留,笑着说道:“这本是人之常情,试问又有谁能够轻易相信一个相遇不久的陌生人。如此细心反倒显出荀兄思密周全,不愧家师称赞。”
荀彧也一口喝下,将酒再次斟满之后说道:“几天的相处,彧敢肯定高兄弟绝非出自普通人家,对尊师亦加倍敬重。天文地理、齐家治国无所不通,仅仅是那首诗词便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彧虽不才,却也能够感觉到兄弟智略不在荀某之下。因此彧有一问:高兄弟此次出行是否秉承师命要有所作为?”
高勇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细闻酒香问道:“荀兄可否告知在下是否应该货与帝王家?投效朝廷建立功绩?”
“这个…”荀彧笑了笑,没有做答,反而看着高勇期待他的答复。
“勇虽不曾踏进中原,却也知道现如今大汉朝廷奸臣当道、宦官弄权,忠君之臣被逼隐退惨遭迫害流亡的不在少数,而圣上确对此不闻不问,任由贪官污吏搜刮民才、卖官卖爵,弄得天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各地异心之徒蠢蠢欲动。。。。。。”
说到这,高勇顿了顿,眼睛望窗外晴空,继续言道:“现今,冀州钜鹿的张氏兄弟借口传道治病广收门徒,在玄菟勇曾亲眼得见。依此推断不出两年便会从者云集,这些入道民众极易被人蛊惑。但凡生起事端,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面对太平道日益壮大,朝廷始终不见整改迹象,反而加倍欺压贫苦民众,令其义无反顾投靠太平道的张氏兄弟。倘若哪日天灾降临造成粮食歉收以致饥民遍野……那时张氏振臂一呼,道民、饥民揭竿而起,天下又将陷入动乱纷争之中……只是可怜我汉朝黎民又将遭受水深火热之灾。其后,朝廷或许会派兵剿灭这些乱民,可无论谁胜谁败,都会使汉朝元气尽伤!北方匈奴、乌桓、鲜卑但见朝廷内乱爆发必将趁机南下。。。。。。前景堪忧啊!”
对面的荀彧被高勇这一篇分析精辟、入木三分的推论深深地震撼。这几年的四处游学除拜师求教习治国安邦之策外,体察民情亦是必修功课,而高勇所说的一切恰恰都是荀彧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荀彧心中明白高勇所说不假,只是关于这北方夷族入侵却是没有过多思考,现在被高勇一语道破,顿时发觉到自己的稚嫩,同时也被高勇所描述的凄惨景象将内心搅动得翻江倒海,双眼湿润起来。自小忧国忧民、心存大汉安危、心系天下苍生的荀彧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高勇看着眼睛湿润面露哀伤的荀彧接着说道:“不瞒荀兄,师傅临终前对在下言道:‘这天下不久将陷入大乱,此乃天像所定,非人力所能更改。然而,人力尚有可为,那便是尽快结束这乱世!’勇此次出行便是奉师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拯救黎民,使他们少受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的痛苦,还给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荀彧听到此处,凝望高勇许久,他不明白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何以说话如此脉络清晰、分析如此透彻,仿佛世间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最重要的是他并非那些只会泛泛空谈不学无术之辈,沉默片刻方才言道:“贤弟一番高论确实如醍醐灌顶,让荀某受益匪浅。但不知贤弟要如何做起?现如今,权臣当道,奸佞横行,又如何能够实现贤弟刚才所说的太平盛世呢?”荀彧边说边用灼热的目光望向对面的高勇。
史书记载荀彧是一个相当固执的铁杆保皇派,其思想恐怕自少年时代便已经确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轻易改变的,所以这个措词不能够体现出自己那些来自现代对抗皇权的主张,更不能有任何造反的企图,否则被告发拿去砍头岂不冤枉……只有表露自己的忠君之心方能让荀彧真心结交,至于以后如何只好试着慢慢改变他吧。
想罢,高勇合上双眼,平静因刚才的一席话而激动起来的心情,整理思路选取符合这个时代的词语,而后缓慢张开双眼,起身离座,立于屋中,自信地说道:“立足幽州,鼓励生产、稳固边疆、整顿吏治、制备兵戈;万事俱备后便要上奏朝廷出兵鏖战,定东北、扩国境、驱除胡虏!待北方初定,再挑选时机提忠君之兵入京,清除宦官奸臣,辅助皇上惩治贪官、安顿黎民;几十年后,国力充沛、百业兴旺,再出兵四夷:向东跨海占新陆,向北直捣冰雪原,向南开辟新天地,向西扩疆至海边!若此设想能够实现,我大汉天朝必将成为东方千秋万代的神话!”
荀彧听过,声声入耳、字字刻心。这一刻,荀彧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眼前就是千军万马平定东北、驱除匈奴、南下海疆。。。。。。这一切仿佛都因高勇的话而变成现实,自己竟似乎感觉到了历史在自己手中书写的那份骄傲与自豪!
但是,看着眼前只有15岁的高勇,荀彧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他的口中!心中不禁疑虑更重:“此人年纪轻轻便能出此壮语,为国为民、心志高远,况且其学识丰富、博古通今,更知许多新奇事物,可见他定非泛泛之辈!但是,虽然刚才的一席话激动人心,却不知他有没有能力实践……”
思索中的荀彧抬起头,目光正巧与高勇相对……‘自信’!这是荀彧从高勇眼中看到的最能代表他此刻心志的词语!
这是一种通晓天机的自信,这是一种预知未来的自信,这是一种掌控世间万物的自信!荀彧动摇的心被这种强大的自信所坚定,“即便为了这份强大的自信我也要试上一试!”
遂起身上前,激昂地说道:“如此真论,令彧驱散萦绕心头许久的迷雾;兄弟之心,系天子臣民;兄弟之志,保国开疆;彧虽不才,愿尽绵薄之力,与贤弟一起辅佐皇上造福黎民、威扬盛世大汉!”
看着双眼含泪的荀彧,高勇紧握他的双手,坚定地说道:“能与荀兄携手并肩报效朝廷乃是上天所赐。勇虽力量有限,却甘愿与荀兄一同为天下苍生谋得一个太平盛世!让我汉朝成为历史上永远颂扬的神话!”
这一刻,二人倍感激动,双手相握,热泪滚落。突然,屋门打开,郭嘉领着苏雪莲走了进来。直到高勇近前,郭嘉伸出双手抱住高、荀二人的手,颤声说道:“嘉虽尚未成年,但也愿助己力造就一番伟业!”说完双眼含泪,坚毅的目光望向高勇。
高勇先是一惊,旋即明白过来,这郭嘉肯定是在门外偷听!“怪不得后来郭嘉那么厉害,看来是果然是天生的奇才啊!”高勇心赞。
三个人互相凝视,而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苏雪莲用崇拜的目光望向高勇,她不懂这三人为何会哭,但有一件事她最为高兴,那便是一直照顾自己的勇哥哥再次有了好兄弟!与此同时,苏雪莲想起了吴天,心中对着上苍祈祷:“天哥哥,勇哥哥又有好兄弟了。你看到一定会高兴的……”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三月,抵达阳乐的高勇巧遇荀、郭二人,并且由于高勇的一翻肺腑之言而倾心结交。虽然不知道高勇有没有能力完成他的设想,荀彧还是决定先跟随高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如其可辅则辅之,如其徒有其表那么到时离开也不迟。
之后经过近半个月的相处,高勇越发的感觉到荀彧的大才和郭嘉的聪慧,并且从他们那里了解许多的这个时代的情况。东汉末年,全国共有十三个州,分别是:幽州、青州、冀州、徐州、兖州、并州、司州、凉州、荆州、益州、豫州、扬州和交州。
军事上,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不久,便下旨废除了执掌地方兵权的郡国都尉,以后又罢轻车、骑士、材官及楼船士等,实际上取消了地方军队。在和平时期,少量维持地方治安的郡县兵,由太守令长兼管,在某些沿边地区则复设都尉或属国都尉别领。总的来说,东汉时期地方军队的力量比较弱小。这也是为什么黄巾起义能够迅速的爆发而无法短时间内镇压的原因。除此之外高勇还知道了其他诸如经济、水利、农业和文字等等各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荀彧也从高勇出知道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事情。比如说农民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兼并和人口过剩,工、商两业对国家的重要贡献,特别是高勇提到执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分离的制度以及他的诸多优点,令荀彧大开眼界。
当然关于立法权、君主立宪、国会议会等事物高勇没有提及,毕竟思想局限的荀彧即便是那个时代的皎皎者恐怕也无法接受这种太过先进的东西,因为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没有完善发达的工商业以及基础教育前包括立法、行政、执法有效分离都是瞎掰。而即便有了这些还需要民智开化,否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