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都会选择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这本身就说明性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要性。”其实,当初李银河在选择性作为研究领域时,也曾有过犹豫和彷徨,可当她看到福柯也研究性时,便坚定了研究的信念。①笔者猜测,李的一部重要作品《虐恋亚文化》,就是由于福柯欣赏虐恋的原因,才致使其进行写作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我想,福柯对李最大的影响恐怕在于生活态度上。福柯虽然普遍被认为是一个人文学者,可是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一个关于生活的艺术家。我想,李银河对福柯之所以崇拜,正是因为福柯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其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创造艺术品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活动……由画家作画,由雕塑家雕塑,由音乐家作曲,由文学家写小说,由摄影家摄影。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变得与艺术无缘。而福柯却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不但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一件艺术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正因如此,福柯最深恶痛绝的就是按照规范生活。他倡导人们探索并创造各种快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多姿多采。福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并敢于实践各种新的快乐形式,比如虐恋。

  也正因如此,福柯的许多思想都是围绕这些而展开的。他很善于发现文化中那些压抑人快乐的东西,敢于质疑那些已被接受下来的观念,从而改变人们的精神习惯。

  不过,遗憾的是,福柯英年早逝,死于1984年。但这并不影响其思想的传播。直至现在为止,福柯仍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依然影响着我们时代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末,福柯进入了李银河的视野。李回忆称:“刚一进入福柯的世界,我的心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也就是从那时侯开始,李银河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知道了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于是,在不同的时空轨道上,福柯的灵魂远渡重洋,倏忽之间来到了李银河的身边,为她讲述有关人生的哲学。这时的李银河,眼神中充满渴望与期待,盼望着眼前的这位思想巨人为其指点迷津。

  福柯摸摸自己的秃头,憨态可掬地笑了一下。然后便搀起李银河,与其漫步在黑夜的丛林中,向她讲述黑暗王国中的各种有趣故事。李被福柯滔滔不决的口才和充满智慧的思辩所深深吸引,而福柯也因为有李银河这样一个忠实的信徒而感到欣慰。他们彼此陶醉在这种美丽气氛中,难以自拔。

  直到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岛国,福柯才停止了讲话。福柯转向李说:“哦,我的朋友,我不得不走了。我的快乐在那里。那里有我的同类。”说完,福柯便腾云驾雾一般的飞走了。眼前的岛国渐渐变小,最后消散在苍茫的大海深处。银河目送着这一切的发生,却在心里暗下决心:福柯,放心吧。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好看的txt电子书
  2,福柯其人

  如上文所述,李银河算得上是有些离经叛道的怪人。不过,类似这样的人还不少。据我所知,福柯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与李银河比起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福柯称,自己是一个很难体验快乐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极为渴望快乐的人。他希望获得过量的快乐,即使为它去死也是值得的。一语成谶,他最终因追求过量的快乐而死去。②

  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福柯常说,他个人的生活是乏味的,毫无故事性,不值得公之于众。不过,他又说到,自己的生活就是由一系列著作构成的。

  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实际上,福柯的许多作品正是在对个人状况的种种焦虑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福柯的生活本身可能不那么精彩,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思考、探索、创造。而这是他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本身,造就了他不那么精彩的精彩生活。

  1926年10月15日,福柯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的普瓦捷市。这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市。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良久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四周很少有新起的建筑,老式的房屋已经是破旧不堪,被风吹过之后,更是显出摇摇欲坠的危险感觉。整个城市就象刚刚经历过战争那样,显出断瓦残垣,宁静阴冷。

  福柯的父亲是一个霸道的家长,对福柯进行着极其严酷的管制,对福柯稍有不满就严厉呵斥,动辄拳脚相加。福柯的父亲是一位医生,而且其祖上也是行医的。所以,父亲准备让福柯继承家业,学习医学。但是福柯对当医生并不感兴趣。所以,父子之间经常为此争吵。福柯属于宁死不屈的那种类型,而父亲则属于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因此,福柯受了不少苦头。他的童年时期也就在这种经常被打骂、折磨的环境中长大。但福柯毕竟是福柯,他把自己的兴趣坚持到底,如愿已尝地学习了哲学。

  他的求学道路也是充满艰辛的。福柯的理想是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简称“高师”)。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一所高校,有点像美国的哈佛和英国剑桥。从那毕业的人一般都有很好前程,无论是从政还是做教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福柯属于比较倒霉的那种人。全国有100名考生通过笔试,而福柯排名101位,不幸落榜。不过福柯后来就不那么倒霉了,经过一年的复读之后,终于如愿已尝的考入了梦寐已久的巴黎高师。福柯带着他的期待和梦想走入了巴黎高师,他希望在那里拥有一个快乐的大学生活。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只是个愿望而已。

  学校生活

  1946年的秋季,福柯离开了家乡的小城,来到了大都市巴黎。巴黎的街景与福柯的家乡完全不同。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五颜六色的灯光覆盖了整个巴黎城。福柯时而看看这,时而又望望那,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福柯虽然读书刻苦,涉猎广泛,但也基本限于书本。对于巴黎城市中所流传的各种奇闻轶事却毫不知情。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就深深的感到受到侮辱和排斥。高师学生个个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因此各个都自视甚高,瞧不起他人。福柯来自外省的小城,缺少见识,时常听不懂别的同学在谈论什么,这时候他就会发问,从而引来同学阵阵嘲笑。福柯的相貌并不好看,额头部分的头发稀疏脱落,眼睛稍稍后陷,下巴尖细。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怪异、苍老而颓唐。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狐狸”,时常的讥讽他。福柯的举止也有些异常,被同学斥责为疯癫。不过,福柯本人并不这样认为。或许,也就从这时候起,福柯开始了对疯癫问题的思考。

  不过,福柯也经常毫不客气“回敬”同学。不久,他就成为普遍不受欢迎的人。他也因此更加孤僻,脾气暴躁,动辄就与同学打架。后来,福柯总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沉浸在哲学书本中。

  不久之后,事情就发生了转变。巴黎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花都”,尽情享受情爱肯定是那里一道美丽的的风景线。福柯在那里发现了同性恋者们幽会的场所。虽然它们大都是一些隐蔽的场所,而且时常会有警察过去骚扰,不过福柯觉得,这种偷偷摸摸的同性恋活动虽然危险,但也很刺激。

  福柯发现了自己的同类,自己王国。从此之后,他便经常到那里寻欢做乐,成为黑暗王国里的一员。事情总有败露的时候,福柯的同学知道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大家认为他很变态、不正常。不过,福柯自己却不这么觉得。面对同学的嘲笑和奚落,他可能开始思考起同性恋问题了。大概,也就是从那时侯起,写作《性史》就成了他心里的一大愿望。

  追求男子

  福柯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不刻意张扬,但也不躲躲闪闪。他曾说,我这辈子对于知识的全部追求就是为了吸引漂亮男子。

  在追求爱人方面,福柯的确有一种执著精神,而且有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感觉。

  20世纪50年代,福柯曾在波兰代理过文化参赞的工作。他陪同法国###一位女官员到克拉科夫访问时,在旅馆里勾搭上一位波兰男青年。女官员撞见后,极为震惊。其实,这是波兰情报机构设计的美男计。法国的大使得知后,立即命令福柯24小时之内离开波兰。福柯仕途道路从此基本断绝。但是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男子的追求,并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

  事实上,福柯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他的一生中,曾与许多男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或爱情关系。比如在巴黎高师期间,福柯曾结识作曲家让·巴拉盖(JeanBarraque)。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如胶似漆,亲密无间,除了饮酒作乐与肉体关系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他们都崇拜贝多芬,后来都迷恋上海德格尔和尼采。在文学方面,他们都喜爱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戏剧方面,他们都喜欢荒诞派作家贝克特和热奈的作品。于是,福柯与巴拉盖曾在巴黎有过一段浪漫而愉快的生活。

  福柯的朋友中,德菲尔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在福柯生命的最后部分,几乎一直德菲尔陪伴着。福柯曾表示,自己死后不会留下任何手稿。他对卡夫卡的朋友和遗嘱执行人违背遗嘱而出版卡夫卡的作品十分不满。因此,他在临终时刻,曾要求自己的朋友德菲尔不要背叛自己。果然,德菲尔按照福柯的意愿行事。直到今日,有关福柯的许多生平资料仍旧掌握在德菲尔手里,不为人知。许多福柯的传记作者找到德菲尔,用各种方法引诱他交出。但是,德菲尔信守诺言,忠诚福柯。从这个角度看,福柯也是成功的,他有真正的好朋友。

  迷恋虐恋

  1975年的春天,那时的福柯已经是教授身份,而且在学术界也是小有名气,他第三次应邀访问美国,那加州伯克利大学法语系做短暂的教学讲演。这次加州之行在福柯的生活与思想发展史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加州是同性恋者的朝圣地和天堂,这无疑是福柯接受邀请的重要因素。在那里,福柯再一次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强烈吸引他的世界。在卡斯特罗大街、波尔克大街和福尔瑟姆大街这三条街,特别流行虐恋。各种希奇古怪的施虐/受虐方式(英文缩写S/M)在这些场合公开展示,警方对此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福柯到加州后,很快就一头扎进福尔瑟姆街区。这里的S/M先是令他大开眼界,先是瞠目结舌,随即欣喜若狂。在伯克利的一位同性恋教授的帮助下,福柯购置了一套施虐/受虐游戏的装束和器械。他沉湎于那些形形色色的“Xing爱的现代实验场”,在那里获得过量的快乐。福柯的随后作品中,大量论及了虐恋,表述了它对人际关系的种种影响和哲学意义。

  死于爱滋

  1984年,福柯终于因为追求过量的快乐而死去,死于爱滋病。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他并不知道有一种致命的疾病在那里流行,他也不相信有这样的疾病。但是,他对于自己行为所隐含的危险还是清醒的。他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他还说过:“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快乐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那么,面对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福柯又是如何对待快乐的呢?他还对自己的学生和朋友说过:“你总可以自由地认识属于你玩的游戏。不要在乎权威会说什么,真理就在你的自我之中。不要怕,要相信你的自我。不要害怕活着,也不要害怕死亡。要有勇气,做你感到该做的事……去希冀、去创造、去超越!你会赢得这场游戏的。”由此可见,福柯之死并不是偶然涉险的结果,而是一种颇具哲学意味的有意涉险的尝试。这种结果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

  最后,福柯知道自己的同性恋行为导致了爱滋病,但他却并不因此而后悔。他声称,为了美男之爱而死,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以上也就是福柯人生的大体轮廓吧,当然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描述,可以把它看作是福柯生命中的几个主要片段。

  在我看来,福柯的个人魅力在于,他能从一个个自身焦虑出发,去思考问题。于是,他的思想总能和活生生的生存状态相连,而不是宏大、抽象和空洞的。他发明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可以这样说,他生命中的那些痛苦,是他思想的发祥地,成为他生命中的宝贵资源。也许他的生命历并不十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