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蛮著称,受党项人的影响,谟葛失部室韦人年年劫掠中原抓捕奴隶和女子,被林靖文一怒之下下令灭族。而汪古直人还好些,他们虽然也偶有劫掠中原之事,但传统上,他们毕竟是游牧民族,主要还是靠放牧为生。汪古直人深受汉化,又处于辽、夏、达达、室韦四个势力的夹缝之中,养成了典型的墙头草性格,哪边势大就往哪边倒,一直以来也没吃什么大亏。不过这次不一样了,达达人和室韦人臣服于大明,辽人眼看蹦不了几天了,夏国吭都不敢吭一声,汪古直人还能怎么滴?直接被林靖文下令分拆,一部分汪古直部落被划分为若干千户,还有一部分则迁去辽东本土的河北郡………林靖文是看中了他们是白色人种,白色人种啊,那是甲骑最好的兵源。**
另外,千户制度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何况千户制度本来就不是控制力强的一种制度,同化才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经济?文化?这些同化手段需要时间,往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才能看到效果,但还有一种同化手段的效果可以缩短同化地时间,那就是宗教,配合经济文化等手段,宗教往往可以在几代人之内就能同化一个民族。日耳曼人从未屈服于罗马人,在匈奴入侵欧洲之后,日耳曼人更是借匈奴人之力一举覆灭了西罗马,并入主其地,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地废墟上建立了法兰克、伦巴第、西哥特、汪达尔、撒克逊、盎格鲁等一系列王国,4世纪末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而到了7世纪,日耳曼人已经被基督教同化得差不多了,其中法兰克人更是以基督教守卫者而自居。还有马扎尔人,9世纪末期马扎尔人被佩切涅格突厥赶入多瑙河流域,后来入主阿瓦尔匈奴人的地盘,并以此为基地劫掠整个西欧,但是到了10世纪末期,仅仅过了不到百年时间,马扎尔人就依了基督教,变成了匈牙利人,现在是秦元1348年,匈牙利人事件离现在也不过只有百年时间,这里面虽然有马扎尔人被德意志人打败的缘故,但也不能不说,宗教却是一种厉害的同化手段。
西方有基督教,而大明朝。有新教。
借助朝廷的支持,新教在大明本土及各个属国地传教行动十分顺利。耽罗就不必说了,已经跟大明的一个郡差不多。大明支持新教,因此耽罗人对新教是绝对支持的;朝鲜地李资谦是篡位而来,作为一个立国几百年地王朝,高丽灭国都快十年了,但到现在还是有不少高丽地遗老遗少存留下来,这些人不断发起反叛,就是朝鲜的普通百姓也多有怀念高丽地,李资谦抱紧了大明朝的粗腿还不够,他是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手段来控制朝鲜。新教一出,李资谦马上就利用上了,这可是打击异己的好手段,李资谦以国君之尊带头依新教。国君都这么做了,朝鲜的那些官吏贵族乃至百姓还不照着学啊,至于那些反对李资谦地人,那没得说,不管新教本身是好是坏,只要你李资谦赞同的我是一定要反对,于是乎,李资谦以不肯依新教为由大肆清除异己,只要不肯信奉新教的,先杀了再说。剩下的就全是听话地了;还有日本。现在的日本人实际上是汉化程度极深的九州扶桑人,扶桑文明程度落后,对于日本人来说,明人怎么做他们一般都是会照着学的,明人信奉新教,日本人也就信奉新教,而东面的原大和王朝,也就是天皇国的扶桑人却是依然死抱着原始的神道教不放,这可是好机会呀。日本国王岛律义家三令五申。勒令东面的扶桑人改宗新教,不从则死。岛律义家此举得到了大明本土的新教徒的极大赞赏,大明本土地新教徒甚至自发组成了一支数千人地护教军来帮日本人传教…………实际上是来剿灭异教徒的。
一般来说,文明种族很少会陷入狂热的信仰之中,只有那些野蛮人,一旦他们信教,那么宗教往往就是他们的第二生命。
阿拉伯人就是一个例子,他们是天生的野蛮人,以伊斯兰教为名,他们发动了无数次宗教战争,每次异族入侵到他们的地盘,阿拉伯人更会借宗教的名义发动所谓的圣战。
中世纪的欧洲人也是一个例子,中世纪地欧洲,黑暗而落后,跟野蛮人也差不了多少,在中世纪,罗马教廷发起了十几次地十字军东征,这也是宗教战争,虽然欧洲人只是借着宗教的名义行武装抢劫之事,但当时地欧洲人对信仰的虔诚也不可否认。
还有中亚那旮旯,在后世,中亚那块地儿可是以盛产狂热的穆斯林而闻名。
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容易传教。
大漠上的那些达达人、克烈人等都是野蛮人,而且,他们也极其的落后,两点都占全了,可想而知,在大漠上传教自然不会很难。
大明又征服了一块广大的土地。早在韩卫领军西出金山之初,当时就有不少新教的传教士跟随大军前往大漠,这些传教士是随军为军士服务的,但顺带的,他们也是第一批对大漠上的野蛮人传教的,乌古人第一个臣服于大明,这些传教士在光武城上蹿下跳,拼命鼓动乌古人放弃他们那该死的长生天,信奉盘古父神才是正道啊!
教义完善,传教理念先进,传教士又是精挑细选的有学识受人尊敬的人群,很快,乌古人受不住诱惑,纷纷改宗新教,而随着一部回跋人迁来光武城之后,回跋人是早就信奉新教了的,在那些生活安逸而富足回跋人的影响之下,乌古人那是要向回跋人学习的,回跋人信奉新教,加上传教士的鼓动,他们自然也不会反对。
三河草原也就那么大,乌古敌烈又是世代为盟,乌古人改宗新教,自然能影响到敌烈人。随着明军逐渐往西往北进攻,三河之地成了大后方,安全了,自然有更多的传教士过来,敌烈人也没能逃脱新教的那些传教士的“毒手”,再往后迁来的蒙古人也不例外。历史上蒙古人能轻易地接受喇嘛教,自然,现在也能接受教义更好的新教。
紧紧跟随着明军征服的脚步,新教也从辽东传向四方,这种传教模式与阿拉伯人差不多,阿拉伯人征服到哪儿,伊斯兰教也传播到哪儿,何况,论及教义和传教方式还有官方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软硬件因素,原始的长生天信仰和萨满教实在算不上是新教的对手,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
大明朝,经济文化等手段不说,宗教,倒是第一个被大漠上的人接受的。
不过,也是因为宗教,倒是生出一件麻烦事来。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四十七章 宗教战争(下)
在大漠的西边,大阿尔泰山和翼只水(额尔齐斯河)一带,有一个叫乃蛮的部落,辽人称之为粘八葛,这个部落十分强大。
这是一个突厥部落,唐末回鹘汗国内乱,位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突厥出兵攻灭回鹘,一部分黠戛斯人南迁至贪漫山(今俄罗斯境内的萨彦岭)以南地区,往后侵吞故唐的北庭都护府和回鹘汗国的地盘,逐渐迁徙到大阿尔泰山一带,成为今日的乃蛮人,另一部分则留在贪漫山以北的祖地,辽人称之为辖嘎斯人,铁木真称为吉利吉斯,被铁木真征服,成为了布鲁特蒙古。
不管是布鲁特蒙古还是乃蛮人,其实都是突厥后裔。
辖嘎斯人信奉什么就不用管了,而乃蛮人,说来奇怪,他们信奉的却是基督教,真是很难想像,在这个交通极其不方面通信可以说是断绝的时代,欧洲的基督教传到东方来这没什么奇怪的,但奇怪的是居然有这么一个大部族,或者说是国家,居然举国信奉基督教?!
乃蛮人的消息是克烈人带来的,克烈人在鄂尔浑河流域跟辽人打生打死,在西面也跟乃蛮人不和,乃蛮人在现在虽然也被称作“达达”,而乃蛮人自己也以达达人自居,但实际上他们毕竟是突厥后裔,从血统上算不得达达人。因此呢,不但草原上的达达人视乃蛮为外族。乃蛮人看达达人也没觉得亲切,该抢地时候照抢,可是一点都不手软,一百多年前,不,仅仅七十年前的时候北部达达,也就是克烈人还是十分强盛的,在当时乃蛮人不敢东向劫掠,但辽人进入鄂尔浑河流域之后就不好说了,克烈人接连四代大汗之中有三位死于与辽人的征战。克烈人被逼得不断西迁,若非梅里急人(铁木真称之为蔑里乞)在北面牵制住了辽人,克烈人说不定都能被赶出鄂尔浑河流域。有辽一代。克烈、梅里急、达密里等达达部落对辽国时降时叛。达达人势弱的时候就降,等牛羊长肥了骑兵训练好了,达达人转眼就发起叛乱…………克烈人衰弱至此。乃蛮人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机会的,自辽圣宗以后。西面的乃蛮人几乎年年劫掠克烈各部。
这不,今年刚刚入秋,牛羊长成了,粮食也到收获的时候了,乃蛮人又来了。
明人刚刚入主大漠,克烈人归顺也没多久,九姓克烈迁入鄂尔浑河流域的祖地也没几个月,刚刚被划分为一个万户十一个千户。迁徙带来的忙乱,让克烈人没有多少时间照顾牛羊。更不要说种粮食了。若是往常,碰到这样地情况克烈人怕不是要死上一大批人。没有粮食,老弱自然是要被淘汰的,部落里还要召集骑兵去劫掠别的部落以筹集粮食,或者是被别地部落趁火打劫,这总是要死上一些人地。
不过幸好,明人来了。
与只知一味残酷掠夺的辽人不同,明人虽然对那些首领贵族狠了点,但对普通的牧民,说句话良心话,那是相当不错地。以往克烈要跟辽人年年征战,牧民家里的男丁都要被拉去打仗,只留下妇女老弱在家操持生计,这些妇女老弱养好地牛羊还要被首领贵族们征一大批去充作军粮,那日子过的,怎一个苦字了得!
不过现在好了,部落被分拆,大明朝廷将克烈牧民们划分为十一个千户(行政划分),以前的那些族长贵族变成了各个千户(官职),虽然那些千户们还有很大的权势,但他们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对牧民们予取予求了。大明朝这几年征服了一大批部落,抢劫,哦,是缴获,明军缴获了成群成群的牛羊,以致大明本土牛羊的价格一降再降,低到不能再低,这次大明入主大漠,总理院的那些大人们干脆,用不多的一点钱就买到了几百万头牛上千万只羊,这些牛羊可比粮食物资好运输多了,明人驱赶着数量恐怖的牛羊进入大漠,在将各个部落分拆划分千户之后,明人将牛羊分给了各个部落地牧民,当然,朝廷不可能平白将牛羊分给你,家里有男丁参军地自然会有优待,愿意迁入城市的牧民也会被分到牛羊…………辽人在大漠上建立了一大批地城市,虽然有的城市规模还很大,足够容纳个几十万口人的,但辽人自然不会允许达达人进入城市,而达达人呢,也不习惯城市的生活,不过现在么,明军一来,那些辽人不是被杀就是被贬作奴隶,或者干脆投降,这些城市也就空了下来…………大明朝廷以这种手段吸引了大批大批的牧民进入城市。
然后呢,就如同铁木真在一百多年后所做的那样,朝廷将大明本土的度量衡和各种制度体系引入大漠,使书同文车同轨,自然,林靖文自然不会让达达人象铁木真时期那样用突厥字母“创造”出蒙古文字,他直接就下令达达人学汉字说汉语。
同时,将作院也派来了大批的工匠匠师还有学者,指点牧民进行定点放牧和农耕方面的知识,本土的商贾们还跑来开设了许多食物加工、纺织、皮革加工等作坊工场。对商贾们来说,这里的原材料丰富而且价格低,人工也远比大明本土的低,但对那些达达人来说,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不放牧不种地居然能过得更好。要知道,《大明律》可是严格规定了工人的工资标准和最低工资的,规定工人们每工作六天就必须得到一天的休息时间。在大漠上开办工场,虽然那些达达人的工资很低,但再低也有个限度,至少,对富有的明人来说这点工资是低得可怜。但对那些达达人来说,那些大明商贾开给他们地薪酬却是高得吓人,足够养活一家五口还绰绰有余。
而且,虽然大明本土的国民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被推广到大漠八郡,但大明朝自立朝以来一惯极端重视教育,对朝廷来说,官府衙门都可以不建,但学堂必须第一时间建好。天子不是下令焚书坑儒吗,查抄到的儒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现在陆续还有儒生参与反叛。以前这些儒生是一抓到就被就地活埋的,现在么,总理大臣向天子讨了个恩旨。以后抓到的儒生全部被发配到大漠中来…………教书。随着土地的扩张,各大政治学院培养出来的官员远不够实缺之数,官吏奇缺不说。公务人员,象教书先生、大夫之类的也有很大数量的缺口。那些儒生,反正是要被杀的,就当废物利用吧!
不过,有那么一种人是只多不缺地,那就是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