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乐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写得夸张了点,图个乐!)

赵佶清醒过来,连连点头,虽然还很激动,却坐了回去,平复了一下心情,正色道:“此事不用商议,朕应下了。皇儿也是我赵家子孙,收复燕云乃是我大宋皇室历代地梦想,皇儿想必也很清楚,有机会收复燕云,不管怎么说朕是一定会去做的。”

安公焘老成持国,却问道:“陛下所言甚是,收复燕云是我等宋人两百年的梦想,此事我等万无不应之理。只是不知贵国还有什么条件?毕竟,说来惭愧,光靠我大宋一家之力收复燕云是有些困难(其实是想都别想),若此事成功,我大宋说起来是占了贵国的便宜,未知贵国要何补偿?”

赵听得暗自点头,这安公焘所说的话听起来是自爆其短,好像在说离了你大明我大宋就无法收复燕云似的,其实这厮这样说话却是最合适的。现在大明势大,诸国无一可比,大宋连辽国都扛不住,若跟大明对上那是相当的不妙…………大明说是要将燕云之地归还给大宋,可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真地归还,你大明要是硬赖着不还,我大宋也无法可想…………安公焘地意思是拿话堵上大明的心思,“补偿”,听听,既然是补偿,那么归还就是一定地了。

不过安公焘的见识还是少了点,或者说是不够无耻,若林靖文死乞白赖的硬不归还,你补偿又有何用?补偿我要了,燕云照样不还,你咬我啊?…………这是现代人的想法,古人可不这样想。在古代,一国君王的脸面,或者说是信誉,比什么都重要,若君王出尔反尔言出无信的话,臣子和百姓就会觉得自家君王不可信,长久下去必然会离心离德,最终。叛乱就是这么发生滴!一句话,在古代,君王失信是一件非常非常严重的事,不像后世,一国元首的承诺就是用来反悔的。

不过安公焘的这番心思却是白费了。

“条件自然是有的。”赵看着安公焘一笑。道:“安大人不必担心。天子一诺,我家大王说要归还则必是如此,安大人可别妄自猜忌。”

安公焘老脸一红,讪笑了两声。道:“不知贵国是何条件?”

“很简单,燕云十六州可以还给大宋。但燕云地百姓我们大明要了。”见众人有点不明白。赵解释道:“意思就是说,土地归你们,人口归我们。”

一旁的蔡京这时候跳了出来,叫嚣道:“这怎么可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四海之内皆我大宋臣民,燕云既是归还于我大宋,则燕云之民即是我大宋之民,岂有将自家百姓让给别国之理。此事自古未有。不可!”

赵看都懒得看这厮一眼,淡淡地道:“即是如此。蔡大人,关中之民也是大宋之民,可这百多年来被党项人掳去的关中之民不下数十万,这些大宋之民你怎的不去向夏国讨要?契丹人年年打草谷,掠去的女子壮丁不在少数,你怎么不去讨还?难道这些人就不是大宋之民了?”

也不知为什么,蔡京还真就跟赵对上了,争锋相对地道:“那怎么能一样,那些贱民都已投靠了夏国和辽国,他们已非宋民,我大宋自然无有讨还之理。”

这是什么逻辑?是你们宋朝懦弱,无力保护自家百姓,却说那些百姓投靠了别国,难道那些百姓是自己走到夏国、辽国去地?

赵实在懒得跟这厮胡搅蛮缠,直接丢下一句话:“如此,那你们宋国自己去收复燕云好了,那样地话土地是你们的,人口也还是你们的。”

一句话,蔡京马上闭嘴。

安公焘连忙出来打圆场,假意埋怨了蔡京几句,却问赵:“本官前段时间得到一个消息,说是那辽国大定府云集了大军三十万,而且辽帝还在契丹本族大肆征丁,还向大漠求援,不知此事当真?”

赵点点头,这没什么好隐瞒的,细作哪个国家都有。“是地。大定府已经确定有辽军三十万,辽帝耶律延禧在契丹本族和奚人那里预计可以征到十数万兵马,再加上达达人的援军,估计辽国可能聚集到五十至七十万地兵马。”

宋室君臣倒吸了一口凉气。

为免打击到他们,赵还安慰道:“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你们需要对付地仅只是祈律府的辽军而已。祈律府本有驻军十数万,被辽帝抽调了一些去拱卫大定府,现在祈律府最多只有不超过十万辽军,你们大宋完全可以对付。”

再吸一口凉气。我们就只分到不到十万辽军啊,你们大明口气真大,七十万人还想一口吃下?

蔡京刚安分了一会儿这时又跳了出来,“哼,你们的算盘可打得真好,想让我们大宋去吸引辽军主力吗?想都别想。”乃对赵佶道:“陛下,明国狼子野心,他们是想让我们大宋去攻打祈律府,好吸引辽人的目光,至时大定府数十万辽军南下……陛下,如此则大宋危矣!联兵灭辽一事望陛下再行商议。”

一部分宋臣听得连连点头,就连赵佶都犹豫不决起来,怀疑的目光频频看向赵。

赵也不解释,站在那儿冷笑连连。

还有一部分宋臣则完全没为蔡京的话所动,钟师衡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位小钟将军出班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蔡大人所言乃是虚妄,实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诚然,辽国可能聚集数十万大军,然,既然辽人有如此军势,难道说他们对付完明国之后就将大军散去?以辽帝的性情,其必然会趁机调动大军南下,以图一举吞灭我大宋,从此点上说,即使只为自保,我大宋无论如何都有出兵地必要,此其一;其二,辽东离大定府可是比中原离大定府近多了,对辽人来说,位于辽东地明国才是其心腹之患,故而,辽人的大军十之八九必会直取辽东,至于我大宋则是后话,趁着辽、明大战地机会,于我大宋而言亦是收复燕云的大好时机,或许两国大战之后辽国损失惨重以致再也无力南顾也未可知,即使辽人尚有余力,但我大宋也有百万兵甲,对付区区契丹残兵想来还是足够的。有此两点缘由,臣认为,我大宋出兵伐辽乃是必行之事,陛下不可不察。”

不少臣子听得颇为赞同,连连附议。

安公焘更是道:“还有一点,若是明国大胜呢?若明国大败辽军,甚至一举灭辽,而我大宋却隔江观火按兵不动……如此行事之后果诸位大人考虑过没有?”抒己见,再加上派系之争,一时间根本就没个定论,赵佶也不知道听谁的好,只得跟赵说还要商议,让他回去等消息。

赵从始至终都是冷眼旁观,看着这些名满中原的宋臣或慷慨激昂或圆滑市侩或大义凛然,种种神态不一而足,他也不去理会。对赵而言,结局那是早已注定的了,就看这些所谓的明君贤臣怎么选择了。

出了皇宫,赵吐了一口长气,里面的环境实在太差了,不是风景差,而是那些宋臣实在没几个让他看得上眼的,那些个所谓的名臣大儒,一个个不是庸碌之辈,就是只知争权夺利而不知治国理民的弄臣,甚至连什么态度都不表的明哲保身之徒都有,这在大明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大明满朝上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能吏,就是可以把一个城镇治理得繁华无比、可以把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那种干实事的能吏,象陆青城、王散、黄宛包括赵自己都属于这类人;另外一种就是直吏,忠诚正直,忠直敢谏就是这些人的写照,大纳言李公则就是其中的代表。

明君出贤臣啊!赵在心里补了一句:奸佞从昏君,蔡京之流实在上不得台面。

算了,管它宋国去死,我现在可是堂堂大明朝枢密大臣。赵甩甩头抛开这些想法,很久没会东京了,先去逛逛。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十四章 岳家军?

虽然现在的大宋叛乱四起,割据称王者、啸傲山林者不知繁几,但东京毕竟是天子脚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完全感受不到天下的局势是如何的复杂,贩夫走卒依然是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劳苦,士子文人照样流连于青楼楚馆,与赵印象中的东京城别无二致。

醉生梦死啊!赵大发了一阵感慨,其实他是很羡慕这些人的生活,虽然糜烂而腐朽,但他找某人想糜烂想腐朽都不可得………大明的民风以务实为要,若是他赵某人整天不干正经事,估计早被人骂得体无完肤。

宋人骨子里都是贪图安逸享乐而远离辛劳的,赵可是做了足足十几年的宋人。

古代没有太多的娱乐,一般来说,如果是要找乐子的话,青楼是个好所在,还能搏个风流的雅名,若是不顾面皮的话,去妓寨也是可以的,但后一个地方赵是不敢去,前一个则是没兴趣。

其实宋朝还有一种这个时代特有的娱乐场所:勾栏。勾栏不是青楼,也不是妓寨,简单的说,宋代的勾栏相当于后世的大剧院之类的地方。有宋一代经济极度发达,人们富裕了自然就贪图娱乐上的享受,听曲,观舞,看戏,这些娱乐活动在勾栏里都能找到。东京是大宋国都,很有一些舞乐团、戏班子和杂耍艺人常驻东京大勾栏,这些人的技艺在整个大宋朝的艺人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很多人都愿意去捧场。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有很多地明星和Fan。

听曲之类地赵不怎么感兴趣。他独好一个蹴鞠,许多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以前大名鼎鼎的柳三脚现在还在不在。

巧了,再有半个多月就是一年一度的九龙金鼎杯蹴鞠大赛,这个时候勾栏里的蹴鞠场可是大腕云集啊,全国各路各府的蹴鞠高手基本上都到齐了,这段时间正是初赛阶段,赵倒是赶了个巧。

场上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旁边的那些高台也都被人占了。赵费了半天劲却硬是还没挤进十几步的距离。赵火了,卫士上场。

当当当当,五大三粗不算什么。赵的卫士可都是大明精锐,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这些黑甲军士只需要往那儿一站。连话都不需要说,精兵的气势和百战带来地杀气就让这些柔弱的宋人承受不住。很快就给赵清出了一条路。

宋人不敢阻拦这些一看就不好惹的甲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这个其貌不扬地家伙被簇拥着大摇大摆地跑到前面去。

不过等赵走远了就热闹了。懦弱点的宋人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看球,而有的人则是破口大骂,反正人多,那些甲士也不可能找到是谁骂地,一时间各种方言的骂声不绝于耳。

某文士更是摇头晃脑地,满脸不屑:“仗势欺人之徒。有辱斯文。”

不过赵可不管这些。他是激动啊,哇。柳三脚居然还没退役,他现在应该差不多有四十岁了吧,这个年纪还在踢球?而且看他的脚法,一点都没退步呀,好球!

“好球!柳三脚果然名不虚传,这一趟来得值了。”

显然,赵是遇到球友了。

回头望去,只见一个面白无须的英俊小生,哦,穿着一身短褂角衣而不是袍服,只见这家伙一脸激动地盯着场中,眼睛都不带转眼的。旁边还有几个同样穿着年轻人,不过那几个人之中可没这个英俊小生这么激动的。

赵撇撇嘴,也没怎么在意,不过扭头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正好高举双手准备欢呼,赵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右手满是厚茧,左手也有,但没右手的看起来那么厚。

咦,这样地情况好像是常年练习长兵器。赵再仔细观察了一下其他地几个年轻人,右手都是一手的老茧,而且,这些年轻人地气度跟周围的宋人明显不同,应该是常年习武而带来的彪悍之气,赵常年在武风鼎盛的大明呆着,对这种气息十分熟悉。

赵的兴趣来了,不经意地凑了过去,也同样对着场中大喊大叫,同样的欢呼雀跃。

找着一个机会,赵不在意地问:“兄台也喜欢柳三脚?”

那英俊小生正看得目不转睛,闻言头也没回,只是随口答道:“是啊,四年前柳三脚还在大名府的时候我就喜欢他的蹴鞠了,我就是看了柳三脚踢球才喜欢上蹴鞠的……兄台也喜欢柳三脚?”

赵找着机会那还不连连点头,“那是。十年前柳三脚在东京大勾栏的时候某常在此厮混,那时候某就很喜欢他的球。不过兄台刚才说柳三脚四年前去了大名府,某却是未曾听闻。”

年轻人惊讶地回过头来看了赵一眼,诧异地道:“五年前柳三脚遭小人算计伤了脚,以致被东家解雇,柳三脚在东京遍访蹴鞠队而不得入,不得已去了大名府。此事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兄台既是喜欢同好此道之人,理应听说过才是。”

赵忙解释:“某十年前就去了江东,后来更是少回中原,此事竟是未曾听闻,不如,兄台详细说说?”

年轻人诧异地看了赵一眼,旁边那几个年轻人本来对他们的谈话不怎么早已的,听了赵的这番话也是十分的惊讶,不过这些人显然不是什么人来熟,虽然惊讶却也没问出来。

那英俊小生也没问,只是说道:“原来如此。若兄台不嫌某呱噪,某便说与兄台听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