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儿,你打算参政吗?”关上门后父亲马上问。
“是啊,我一直参与燕地的政务呢。”面对父兄的紧张,滕琰轻松地说。
“可是,可是你现在不同于以前啊。”父亲说。
以前,她扮成男子,能说得过去,现在就是女人干政了。滕琰明白父亲和意思,她笑着说:“这是我与燕王商议的,父亲和大哥不用担心。”心里也不是完全没有触动,了解内情的家人都如此反应,那燕地的官员们心里不是更加不满?
不过滕琰还是并无多少畏惧,成功肯定需要很多因素,在滕琰看来,最重要的不过是有机会,还有能力。现在机会燕王会给,而能力,自己还是有的,自己更不缺的是努力奋斗地精神,不用说前世她的成长史,就是今生,她刚刚在昌平出仕时,郑先生固然给了她不少的助力,但主要靠的还不是自己?燕地的文官提起滕公子,哪一个不佩服?她自信地说:“你们放心吧,这些事我心里有成算。”
父亲和大哥看她有把握的样子,也放下心来。大哥叮嘱她说:“妹妹,我知道你有大才,但你毕竟是女子,在大家面前,还是要注意一些。”
父亲也是一样的想法。
滕琰点头应是,她不是为了敷衍父亲和大哥,而是她有关于这方面的警惕。大环境如此,她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但又想到自己不会在燕地的政治舞台上驻足太久的,而燕王,这么多的经历过后,看起来还是可信的。最不好的结果,自己也能够脱身。
因此滕琰与父亲和大哥闲谈起来,过完年,大哥就会回到昌平,而滕琰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回家。
中午吃了饭后,滕琰看着王夫人和舅母让嫂子和滕珂带着滕琳去休息,又三言两语地把父亲和大哥劝到了书房,就知道她们要说什么。
果然,王夫人问了起来:“滕琳是不是对你有些不敬?”
滕琰也很无奈,滕琳要跟着她回家,她不好不同意,可是,到了家里,自己让大家按家礼行事,自己也称她为堂姐,滕琳就有些不知分寸了。要是不知道的,恐怕会以为她是正妃,而自己是侧妃呢。上午她与父兄在一起,还不清楚,到了中午,明显感觉到滕琳有些言语尖刻,每句话里都似乎意有所指。
而所指的无非是当初滕琰说自己不会嫁给燕王这件事了。
这其中的阴差阳错,滕琰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对滕琳解释,而且,自己当不当燕王妃,真的与滕琳没有多少关系,可是滕琳就这样陷到这里去了,好像滕琰不当正妃,燕王妃就会落在她头上似的。
滕琰懒得对她解释,无论有没有滕琰嫁入王府,滕琳都当不上正妃。这样简单的道理滕琳能不懂吗?她应该懂,只是心不甘?
这样的滕琳,很象她的母亲,大堂伯母就是这样的小肚鸡肠,说到底,就是身在内宅,眼界太窄,心胸也太窄。滕琰在午饭中间就下了决心,仅此一次,再不会带着滕琳回家了。自己可以在燕王府容忍滕琳,但决不会让家里人容忍她。
王夫和和舅母的敏感,让滕琰惊叹,她笑着说:“燕王不大喜欢堂姐,她可能有些急。”
舅母问:“燕王,燕王对你好吗?”
滕琰笑着说:“燕王对我好得很,所以堂姐才有些不是滋味。”说起来滕琰真是白白的当了替罪羊。燕王为了给她树立威信,加上他们是“新婚”,还有春节等原因,每天都住在翠薇殿,滕琳自然是眼热。
滕琰也对燕王说了两次,请他到别的侧妃那里休息,燕王却没说话,但也没改变他的行事方法。这也是燕王的一贯作风的,这个人讲规矩,又不是一般的武断。滕琰也明白他是要在所有人的心中都留下燕王妃在燕王的眼里是无比重要的印象,这样才能对将来的安排有利,所以也就随他了。
可是这些她如何能对家里人说起呢?
“滕琳那孩子不懂事,你是正妃,她是侧妃,就是吃醋也轮不到她吃,你不要太大度了,好好给她立立规矩。”王夫人给滕琰出主意。
滕琰才不想这样做呢,她笑道:“也是我以前说过,不会嫁燕王的,结果又食言了,才让堂姐心里不舒服。以后,我不会再让她到我们家里来了,没的让大家不痛快。”
“你嫁不嫁入燕王府与她有什么关系?这种事哪里是她能管得了的?”舅母也护短地说,她看了一眼滕琰和王夫人,“你大哥说你最看重一心一意地男人,没想到最后却嫁入王府,怕你是不会快乐了,现在自家的堂姐妹就这样,你千万别堵在心里。”
滕琰反过来开解她们俩人说:“王府不比寻常人家,我自然明白,不管怎样,我是正妃,连燕王也得给我几分面子,你们就不要为我担心了。看我现在的样子,有一点不高兴吗?”
滕琰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的样子是扮也扮不出来的,王夫人和舅母信了,但还是教了滕琰几招内宅的招术,总结起来就是,如何把丈夫的心拢在自己的身上,如何收拾妾室而且让人说不出什么来。滕琰只有姑且听之。
好在,滕琳很快就回来了,她不傻,这一会儿工夫就醒悟过来,进了屋子就问大家在说些什么。
王夫人笑容晏晏地说:“我们娘们也没什么事,就是说说闲话罢了。”
滕琳却酸了起来,“婶子和舅母想来是与堂姐说些体已话,不想让我这个外人听呢?”
王夫人笑呵呵地说:“都是一家人,哪能有什么体已话?”
滕琳却瞥了一眼滕琰说:“我可比不得堂妹,陪伴燕王有功,如今家里都封了侯……”
滕琰忍不住了,严厉地说了声:“滕侧妃!慎言!”吓得滕琳哆嗦了一下。陪着滕琳回来的滕珂不觉地往后退了一步,就是王夫人和舅母也没想到滕琰的气势会这样的强。
虽然没直接指挥打过仗,不过命令成百上千的士兵却是寻常,滕琰要是没有这一点的威严,哪里能混到今天的地位,平时她只不过不愿意在家里表现出来罢了。这一声,滕琳再也没敢开过口,不过气氛却也冷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洞房花烛夜实在太闷了,大家是不是都觉得无趣了?
其实滕琰刚刚受到感情有打击,现在心里只有事业没有其它,她能同意做燕王妃是有自己的把握和考量的。
下午发一章番外,让大家提前知道剧情,心情也能明朗些。
☆、番外
本宫是月衡公主,是父皇和母后的长女,很多人都说本宫过于嚣张,可是,本宫却认为,作为天之骄女,本宫本来就应该嚣张,也有资本嚣张。
首先,本宫美貌无双,虽然说到相貌好像是俗气些,但本宫这样的绝世姿容,没法绕过这个问题。所以本宫就先说说这个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首先注意到的皮囊。
白玉兰花般的皮肤,入鬓的长眉,微微上挑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红润的唇。许多人说本宫像父皇,其实本宫也有像母后的地方。本宫眼中明亮的神采和飞扬的气韵据说与母后年青时如出一辙。
可以说,初次见到过本宫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无一不失神,有的人能很快就清醒过来,还有的人,就像傻了一样,还闹出过不少的笑话。当然,也有几个见到本宫不形于色的人,要么是瞎子,要么是傻子,还有一个例外的是本宫的驸马,因为他从小见惯了本宫,不觉得本宫的美貌有多惊人。
尽管大家都不肯说,但本宫早就知道了,本宫的外表最像的是本宫的祖母,那个谁也不愿意提到了太子妃,后来父皇将她封为武帝皇后。
只要想知道,就没有能瞒过本宫的事情,本宫很早就知道了祖母的事。就是这么一点事情,值得大家竭力阻止本宫知晓吗?
很多人怕本宫将来与本宫的祖母一样,其实要让本宫说,祖母做的也没什么错,要是本宫,也不会忍气吞声。当然本宫是不会让那么多人跟着陪葬,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这是母亲唯一要求本宫必须接受的原则。
皇曾祖父、父皇,还有几个女官,都拼命地打压本宫的个性,但母后从来都不,她说本宫是一只鹰,只能放飞到大自然中,不能把本宫当成一只黄莺关到笼子里养。
所以,本宫习了武,学了兵法,整天与一群男孩子们走马射猎。皇曾祖父想让皇贵妃给本宫拘拘性子,本宫就说,要不是本宫还没生下来,你就赐给母亲一把天子剑,父王天天对着母妃的肚子读兵书,本宫哪能是这样呢?本宫配戴皇曾祖父赐的天子剑的机会要比配戴首饰时多得多了,学起兵书也如有神助。
所以现在想再拘着本宫,已经来不及了,除非曾祖父能将过去的事改了过来,不赏赐那把天子剑,而是赏一朵花什么的,而父王呢,天天念些三从四德之类的。
皇曾祖父也只好摇头,他拿本宫也没办法。
本宫还知道,本宫天生就与别人不同,刚生下来就像别人家满月的孩子似的,眉目清晰,皇曾祖父当年一眼看到祖母的翻版,气得把身边宫人手中的赏赐都打翻了,可是,父皇和母后还是把本宫捧在手心里疼,并且早早地向皇曾祖父给本宫要了封号。
最后皇曾祖父也接受了本宫,用母后的话说,毕竟是他的亲人,哪里能不心疼?
不过,在本宫被封为郡主的那天,还不到一岁的本宫出奇不意,攻其不备地将皇曾祖父的胡子硬拨掉几根,还把他的龙袍尿湿了,也算是报了本宫刚出生时受了委屈的仇了。
母后总是笑着说,说那时候就看出本宫有将才了,懂得声东击西,深有谋略。
而听说那时候就有在场的大臣暗自嘀咕,说本宫太嚣张,本宫就是嚣张怎么了,本宫还打算一直嚣张下去。
本宫嚣张的资本之二,就是本宫有本事。
民歌中有花木兰的传说,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前朝有公主军,但只是由公主出资招募军士,公主并没有亲自出征。而本宫——月衡公主,是真正领兵上战场的公主。在百越平叛的战斗中,本宫提出并亲自带领两万人翻山越岭,强渡大江,从敌人后面包抄过去,在决战时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就是有善战美名的父皇也夸奖本宫,还说本宫打仗比母后厉害,要知道本宫的母后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就是本宫也只对她服气。这种夸奖,可不一般,本宫还是第一次从父皇口中听到他表扬母后以外的女子呢。
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斗,父皇对本宫彻底放了心,本宫后来掌管了全国的水军,在吴国的海域收复了上千座岛屿,彻底杜绝了海盗。很多渔民都为本宫立了庙宇,长年香火不断。
本宫自认战功显赫,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无法断言,但本宫之前,并没有能比得上本宫有本事的公主。
值得本宫嚣张的资本还有,本宫有幸福的家庭。
当年本宫初立战功时,就有风评说,没有人愿意做本宫的驸马。加上本宫那时忙着打仗,根本没心思想这些儿女情长的事,很快就过了二十岁还没成亲。
看着月仪公主都有了儿子,朝廷里的大臣们急了,纷纷上书谏议要父皇和母后在京城为本宫选驸马,本宫在海岛上给父皇和母后写信,让他们不要管本宫的私事,本宫就是一辈子不成亲怎么了!
如果他们非要在京城给本宫选了驸马,那本宫就一辈子不回京城去。别以为本宫不知道,父皇当年为了不想成亲,与皇曾祖父在朝堂上就吵了起来,母后也为了亲事,与外祖父哭闹过。现在他们怎么忘了当年的事呢?
大约是被本宫吓坏了,父皇和母后竟然分别给本宫写了信,而且是瞒着对方的,他们大约怕对方担心,因此信中都说要本宫给对方写信安慰一下。
父皇的信中说,他年轻时一点也不想成亲,可后来成了亲,觉得简直过的就是神仙的日子,要不怎么有人说,只羡鸳鸯不羡仙呢。父皇又说了一堆成亲的好处,最后提了一下老虎,他现在是本宫的副将,说邓家的人都不错的啊。
母后则说,成不成亲都由着本宫自己,她只是给出一点建议。她说,她认为一个女人,无论有多么的成功,如果没有恩爱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人生。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很完美的。最后,她也提到了老虎,说,老虎年纪不小了,也一直没成亲,好像对本宫有意思。
父皇和母后就是这样,他们就是互相瞒着,最后也能得出一样的答案。
本宫看了信,就去找邓副将,直截了当地问他想不想和本宫成亲。邓副将一点也没吃惊地说,我从小就认定公主你一定会嫁给我的,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让本宫觉得邓副将真是本宫的知已。
等海战结束后,本宫和邓副将回了京城成亲,父皇和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