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日常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士日常生活-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好,明哥儿要好好读书,来,一起用膳。”

    杨蕴秋很顺从地坐下,三个人一起吃饭,吃过一顿漫长的不可思议的饭,天都漆黑了,孙知府自然也没走,留下和陈菊娘腻歪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走的时候还恋恋不舍。

    当然,主要是舍不得这里上好的伙食。

    自从杨蕴秋过来,首先先调教了二丫的厨艺,又调教了厨娘。

    后来借口山上有温泉,还种出了很多青菜,就是担心冬天没有青菜吃,对身体不好。

    他别的都能将就,可现在这具身体需要食补,饮食必须精细,在吃上面,不能马虎,殷朝在饭菜上太过简陋,所有的做饭手段加起来,只有煮和烤而已,菜也放在锅里煮,肉也放在锅中煮,调料只有盐,还是粗盐,做出来的东西,连猪都不乐意吃。

    杨蕴秋刚来的时候,不了解情况,吃点儿这里的饭菜,就当尝尝鲜,好歹还算清淡可口,但一直吃下去,他可受不了。

    当初为了教厨子做饭,二丫还被吓得面色如土,所谓君子远庖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绝对不肯接近厨房的。

    好在陈菊娘并非迂腐之人,才没有惩罚二丫他们那帮下人。

    等吃到杨蕴秋做出来的饭菜,二丫也不说不许少爷进厨房的话了,到底是小丫头,嘴巴馋的很,再等到杨蕴秋去山上采集到一些野生的调料,饭菜的味道越来越美味,二丫就恨不得一天就把自家少爷做菜做饭的法子学到手,整天泡在厨房和人家正经的厨娘争夺锅铲。

    也幸亏她积极,没几日就让杨蕴秋从厨房里脱身。

    孙知府家境不错,可在家里,又哪里享受得到这边儿的美食,一顿饭吃得他舒服的不行,忍不住都想赋诗一首,赞叹人间没有,天上才有的美食。

    可以说,口腹之欲乃是人之天性,一个女人,想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这句话真是很有道理。

    孙知府回去就给杨蕴秋送来一整套名贵的笔墨纸砚。

    而且隔三差五地要找借口过来一趟,积极频繁到,陈菊娘都担心那位于家的奶奶会因为嫉妒,而买凶杀人了。

    即便如此,她也不会做把孙知府往外赶的事情。

    孙知府甚至提出要真真正正地把陈菊娘接进门,给她个正经的名分,到不是为了陈菊娘,而是为了杨蕴秋。

    外室子的名头实在不好听,容易让人看不起,既然杨蕴秋有出息,他当然愿意给儿子铺路,孙家不是什么大世家,就是土鳖,暴发户,孙知府的父亲那一代,这才开始发迹,家里有出息的子弟真是不多,现在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孙知府的嫡长子孙兆阳,如今再多一个,没人会不乐意。

    陈菊娘也没拿架子,别说什么在外面自由,进了那个家,还得给正室夫人磕头请安,被拿捏着过日子,在外面是自由,可她要是没个男人,没个名分,将来孙知府死了,她就什么都捞不着,再说,一个女人没有家,没有丈夫,死了都是孤魂野鬼,地府不收。

    这个时代的人,本就相信这些东西。

    杨蕴秋不管原主父母的事,要是他总纠结这些,估计都要为自己是个私生子而烦恼,为自己的‘母亲’不要名声,抢了别人的男人而烦恼,那烦恼的事情也未免太多,他挑选这具身体之前,就已经很冷静考量过会遇见的麻烦,和能得到的便利,反复比较,这才选中。

    也不知道孙知府是怎么和他夫人说的,反正就定下过年的时候,接陈菊娘进门,还要把孙兆明写入族谱。

    杨蕴秋大概猜测,可能是于夫人觉得,丈夫在外面养个外室,养一个私生子,对名声不大好,可能影响阳哥儿的姻缘,这才答应下,再加上孙知府的母亲还在,老太太总不会为难自己的儿子,以前孙知府不提,她只能当不知道,如今提了,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再说,孙兆明好歹是孙家的血脉,老太太不会不喜欢多子多福。

    开祠堂是件很麻烦的事,不过,麻烦的不是杨蕴秋,他就等着最后去祠堂拜一拜,见过族长,再去见过于夫人,和家里的三个兄弟互相拜见,大家改口称呼他二少爷,后面还有两个庶子,排名依次后推,就完事儿了。

    折腾完,临到过年前,陈菊娘和杨蕴秋终于带着下人搬进了孙家的主宅,于夫人面上做的不错,给陈菊娘拨了个不小的院子住,还比照另外两个庶子的例子,把杨蕴秋也安排到前院的素馨园。

    孙家的主宅给杨蕴秋的印象并不好,总觉得太沉闷,不过,素馨园有一个小角门,直接和街面相连,进出方便,杨蕴秋心里明白,这大概是于夫人担心他带坏了她的亲儿子,所以才远远地安排他住下,不过,她是什么心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蕴秋自己方便。

    进了孙家,他到离李珊珊更近了。

    那姑娘也过来了一阵子,虽然附身的人是深闺弱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变化却十分显著,以前她很少主动和别人说话,现在却会用通讯器联系杨蕴秋报平安。

    他心里明白,离开地球熟悉的环境,确实让李珊珊觉得轻松许多,有时候,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身份,真是很重要,更好的是,她得到了原主那个叫尹喜平的女孩子的记忆,原主是个身体不好,性子却活泼可爱,向往外面广阔天空的女孩儿,哪怕只是得到了这份记忆,对李珊珊也会有影响。

    如今两个人住在同一个人家,偶尔早晨去长辈那儿请安,还能碰上。

    每逢此时,李珊珊都会认认真真地给杨蕴秋行礼表示感谢,孙家的下人都十分惊奇,连二丫心下都犯嘀咕,不明白这位表小姐怎么对自家少爷如此客气,要知道,这位表小姐的身份并不低,人家是官家千金,她家少爷只是个不起眼的庶子而已,双方完全不应该有交集。

    好在李珊珊没有其它的动作,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都慢慢习惯,只当杨蕴秋投了表小姐的眼缘。

    除了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搬入孙家,杨蕴秋还添加了一项任务,就是去家学里读书。

    不过,所谓的家学就有一个糊涂的老举人教书,孙家的少爷们也就在里面混日子,人家孙兆阳是不去的,家里给他请的先生就有一大群,他的课程属于精英教育,家学的大众教育,根本不适合人家那样的天才。

    身为庶子,杨蕴秋当然没那种待遇,自己老老实实地去上课,再过一阵子,他表现的不错的话,或许孙知府会专门给他请个先生来教导教导。

    家学里的课程很简单,耽误不了杨蕴秋其他的差事,不过,却挺有用,那个糊涂先生就姓胡,好歹是个举人,教书之余,时常喜欢唠叨科举的事儿。

    杨蕴秋以前可没参加过科举,就算背书难不倒他,写时文也难不倒他,有个懂行的人教教科举的门道,他当然乐意,每逢上课,他就带点儿零食瓜果,或者下酒的小菜,闲暇时给胡先生送去,两个人聊聊天,小酌一杯。

    别说,胡先生还真挺喜欢他,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字也不错,长得符合本朝的审美,也许将来真能金榜题名,胡先生老了,没有什么奔头,只想着安安分分地在孙家的家学里养老,可要是一个秀才举人都教不出来,怕是孙知府也不会高兴,既然杨蕴秋有天分,他也不介意当真上上心,没事儿就给他开开小灶,还托自己的同窗,弄到些往年科举的题目,让杨蕴秋做。

    过去杨蕴秋读的那些小说里,大家族子弟之间互相攻讦,互相陷害,只为争宠等等奇葩事件,他一样也没遇上,最应该看他们这几个庶子不顺眼的嫡长子,甚至连面都只是新年的时候,正经见过一回,话不到三句半,连对方是圆还是扁都没看清,估计走到大街上,一准儿认不出人。

    他猜测,大概这位知名的风流才子,是真的有意求公主,如今特别活跃,只要是有名望的人举行的文会,他都要参加,时常有极好的诗词传出,拼命刷名气,今年就要参加童子试。

    孙兆阳忙成这般,自然是没精力关注一个庶出的弟弟的。

    胡先生也觉得杨蕴秋现在的水平,参加童子试考取个生员的资格,来年参加乡试,过了没问题,拿不拿得到好名次就另说,至于会试,把握不大。

    他也不以为意,此时的注意力都没放在科举上——刘胜提到的,那个卫王终于要‘驾临’泉州,他等得都不耐烦,差点儿以为刘胜的消息错误。

第五十七章 进山

    从一个月前,杨蕴秋就每天闲来无事,便制作几个‘灵力摄像头’,差不多都安置在温山能走人的地方。不说遍及各地,也罕有死角。

    如今娃娃能轻松惬意地监视整座温山,还不耽误他玩游戏。

    至于那位隐居的‘神医’,杨蕴秋到没和他多熟悉,就是有一次‘神医’出来采药,碰上大雨,杨蕴秋收容了他一夜。

    总之,勉强算是点头之交。

    当然,那场大雨不是杨蕴秋弄的,他还没有招风唤雨的本事,不过,‘神医’能顺顺利利地穿过各种屏障,找到他家门口,当然不可能是意外。

    说是神医,其实在他看,就是个性格很平常的老头,也许是医术还不错的医生,可半点儿都不神秘,之所以不肯离开温山,不过是为了温山天然成长的上好药材罢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子,孤家寡人一个,唯一的爱好就是制药,自然是得找个有药材天然生长的山林隐居养老。

    杨蕴秋本人并不精通炼药,可他父亲却是高手,杨静亭留下的荒种引子渐渐地和他的神魂融合,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无数更贴近古代的药方典籍在他的记忆中浮现,不似从娃娃那儿得到的未来的药方那般冷僻,用的药材的名称,寻常医生也认识。

    他干脆把一些无需修士们的手段,也能制成的药方,都整理出来,随口透露出一点儿给那位神医,立时就让他大感兴趣,吸引得他时常跑到这边儿溜达,双方自然而然就接上了头。

    其实,和这个神医结交,最后也不一定用得上,不过未雨绸缪罢了。

    时间飞逝,杨蕴秋在孙家也呆熟了,他手头有钱,出手大方,除了于夫人和她那帮亲信,他敬而远之之外,家里其他人他处都挺亲近。

    孙知府的幕僚师爷,书童小厮,和他的关系至少算不坏。

    很明显,孙知府也还算看重这个儿子,肯定不能和嫡长子比,但也能比得上另外两个从小养在身边的庶子了。

    李珊珊和他的关系,也稍微亲近了一点儿。

    这日,一大早就落了雪。

    天光微亮,李珊珊从榻上起身,推开窗户,就看见白茫茫一片,不觉倚在窗前出神。

    侍候她的丫头紫云赶紧过来替她披上大氅,笑道:“小姐仔细些,若是受了寒可怎么好。您要是想赏雪,不如去二少爷的温泉庄子走一走?”

    李珊珊一向冷漠的脸上也不觉露出一抹笑。

    这阵子她身边的小丫头都让老师给收买了,和孙家的其他人相比,紫云明显更喜欢杨蕴秋,甚至不能说是喜欢,都到了崇拜的地步。

    紫云是李珊珊,也就是尹喜平的父亲调教出来的忠仆,一心都挂在李珊珊身上,生死荣辱都由主人决定,绝对忠心耿耿,杨蕴秋和李珊珊的事儿,也就没特意瞒着她,她自然知道天知先生是孙家的二少爷,还知道二少爷拜了一位隐居的老神仙当师父,现在他师父云游四海去,神仙隐居的府邸,便暂时交给二少爷看守。

    二丫和紫云很合得来,只是一个以为自家少爷就是神仙,一个以为二少爷是神仙弟子,两个丫头没事儿就凑在一起刺绣说话,就算不能说自己心中的秘密,但和一个知道同一个秘密的人相交,感情自然会好一些。

    李珊珊还恋恋不舍地盯着窗外,紫云已经拖着她坐下,把窗户关了,小丫头耷拉着脸,很不高兴,扶着自家主子坐好,奉上一杯茶,终于忍不住抱怨:“今天我去替小姐拿颗人参,他们居然只肯给一点儿参须,还说小姐年幼,吃不了那些……那人参可是咱们自家的,小姐来时,老爷可是把整整三十万银子托付给了孙知府。”

    “哼,小姐和大少爷的婚约还未成,就把咱们家的家财当成他们自家的,那也无所谓,可您看看现在,满院子的下人都说小姐命硬,克死了父母兄弟,这不是把小姐往死路上逼?”

    “噤声,行了,别唠叨,等会儿让二少爷带咱们去庄子上泡泡温泉。”

    紫云这才高兴。

    以前的尹喜平是挺看重这份婚约,可李珊珊在这个下层位面,却没打算嫁人。

    说起来,杨蕴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