杲ㄔ斓囊凰襅…18潜艇派往那里,以示意关心——虽然万一开战也不起作用,但多少是个安慰不是——荷兰人则很快就把这事抛在了脑后。有空不如想办法打开中国市场,来的实惠。
反正,中国人也就是如此了,再也没有到东南亚来过。
这还不如英、美、法三国重视,三国有意无意的增加了几艘巡洋舰什么的,英国还把印度洋舰队调到东南亚巡视一遍,以示武力威慑。
于是,在日本向东印度诸岛进攻时,面对的敌人,就多了一艘潜艇,主要对手还是那艘“七省联盟”号,不对,现在改名叫“苏腊巴亚”号了。自然,这对荷兰殖民军队的战斗力提高,没有任何意义。
1938年3月1日,一日本商人在雅加达遇害。日本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三天之后,也就是3月4日,日本对荷兰宣战。
第二天,世界主要媒体一致称“日本行动迅速,宣战第二日,舰队即抵达东印度诸岛”云云。
也就是说,早在一周前出发,前往加罗林群岛的日本海军第二舰队,在离奇失踪四天后,预知了日本对荷兰的宣战,便突然出现在东印度诸岛,对荷兰驻军展开了进攻。
把好好的事处理的破绽百出,也算是日本的一大绝技了。
战斗是短暂的,一方早已准备就绪,另一方仓促应战,实力相差又极悬殊。不要说海军,就是出动的一个陆军师团,也超过荷兰驻军几倍。
从31年,中国海军的示威行动就可以看出,荷兰殖民军实在称不上“英勇善战”。
在短暂的战斗后,荷兰人凿沉了被航空母舰舰载机炸伤的“苏腊巴亚”号战列舰和K…18号潜艇。3月9日,荷兰殖民军队投降。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
日本的损失微乎其微,最大的损失就算是一艘7000吨的日本商船敦贺丸号了,负责运输物资的敦贺丸号被K…18号潜艇击沉。但日本海军的防潜能力,可要比二十年前强出太多了。K…18号很快就被找到,并击伤,最后逃回苏腊巴亚,被凿沉。
荷属东印度群岛是荷兰唯一的殖民地,荷兰人自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荷兰海军主力战舰才三万吨,还是世纪初建造的老掉牙货色,不要说面对世界第三的日本海军,就是面对世界第六的中国海军都远远不敌。外交就成了荷兰应对的主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是中国方面的反复强调,还是日本希望减轻随后的外交压力,日军在此次行动中军纪相对不错。没有对被俘的荷兰平民施暴,只是限制其活动范围。
同时,日军也对华人十分重视,严厉禁止进入悬挂中国国旗的住宅,也不得伤害说中国话的华人。有不少当地人因为会讲中国话,而幸免遇难。部分华人还庇护了逃到他们家中的当地人。
当然,在荷兰人统治时期,一向是支持当地人,压制华人。我也不排除有些人看到仇人,怒向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将之拒之门外,眼看着日本人将之带走的。
至于当地爪洼人的遭遇,中国国内的报纸也好,世界的报纸也好,都漠不关心。所以,他们的遭遇,也就不得而知了。
日本军还是使用了与我记忆中一样的手段,他们成立了军政府,找到了苏加诺,苏加诺答应为军管当局工作。
在当时,这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日本人轻而易举的大获全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人终将发现得不偿失,他们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不管怎样,消息传回国内后,日本举国狂欢,兴高采烈的日本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以庆祝胜利。
谁说侵略与广大日本人民无关的,我呸!
第105章
在等候通报的时候,美国大使芮恩施没有理会警卫的好意,执意站在院子里。
春日和煦的阳光,会让芮恩施感到轻松一点儿。自从听到日本人的行动,芮恩施就觉得一团乌云笼罩在自己的心头。欧战才刚刚过去十几年,人们就忘了那死伤千万的悲惨景象了,就这样肆意玩火。芮恩施隐隐约约有些惶恐,难道又要大战了吗?
芮恩施咳嗽一声,提醒自己别走神,待会的老朋友,可也是个老狐狸,等下别又让他占了便宜去。
日本海军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因此,美国对日本充满了警惕。抓紧了一切有利时机,大力收集日本的情报。中日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让芮恩施有些不安。日本组建了三个师团的机械化部队,若说没有中国的支持,芮恩施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就连日本机械化部队的装备,都是中国太平汽车公司提供的,那可是中国的制式装备。不知道,董会怎么解释这件事,但他一定会轻描淡写,想把此事说的微不足道的……
日本海军的行动,美国没有丝毫察觉,这令美国国内非常不满。但是,日本舰队往来于本土与殖民地之间,本是寻常事。加之,日本一直在大力扩充军备,不断武装自己。要想从中发现蛛丝马迹,除非美国人都是福尔摩斯。
再说,日本为了保密起见,刻意掩饰行踪,不惜在外交上陷于被动。况且,日舰队没有从南中国海行进,而是选择了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美军又没有千里眼,也没有顺风耳,如何能够知道。芮恩施自然不能够预测到卫星的出现,目前的雷达都绝密的。
不过,芮恩施也知道国内如此反应,也是出于对驻菲部队安全的担忧。日本既然能不被美军发现,突然袭击东印度,也就能突然袭击菲……
看到一个秘书快步向他走来,芮恩施结束了思考,把精神集中到即将的见面上来。
我对芮恩施的来访早有准备,中美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利益纠葛,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芮恩施一定会来协调中国的看法。
我像平常一样,用巴西的原产咖啡欢迎芮恩施的到来。
我们随便聊了一会儿,说说奇闻轶事,谈谈董浩然在美国投资拍摄的新片,卓别林在片中幽默滑稽的表演。董浩然的身份不是什么秘密,我的几个孩子都留学美国,也不是什么新闻,估计我在董氏里有股份的事,美国人也是一清二楚。
随着交谈,我和芮恩施间的气氛逐渐融洽起来,便不约而同地把话题转向今天的主题。当然,在主题开始之前,芮恩施先来了一个小铺垫,试图打乱我的阵脚。
芮恩施漫不经心地问起,中国为日本提供坦克和装甲车的事。
我也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美国不是在七八年前就仿制了一批,我记得当时似乎还引发了诉讼……”
我清楚的记得,美国军官在学习结束归国之后,很快就仿制出了类似的坦克,但是,坦克中不少技术和设计,董氏已经申请专利,双方还引发了一场长期的诉讼。
芮恩施也想起来,好像听到过这么回事……
这样一来,中国在多年以后,才卖给日本,也就显的不那么严重了。
于是,芮恩施就终止了这个令人不愉快的话题,正式询问中国对于日本此次行动的意见和态度。
“荷属东印度……”我假装思考了一下,“那里与中国无关,不是吗?”
芮恩施摇摇头,在谈话上兜圈子,可不是他的长项,“荷属东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不大,但日本的动态,很是让人担忧。难道中国对此也不关心吗?”
这个问题,我就不能说不关心了。
端起杯子,我吣了口咖啡,苦涩中透出一股醇香。
考虑好如何组织语言,我才开口说道:“日本的武装,已经开始好些儿年了。”
我停了一下——这话有点儿不好说,才继续接下去,“武器制造出来,总归是要使用的……从去年起,中国经济的情况也不是很好……”
我说的有点零散,足以让芮恩施明了我的想法。
我觉得自己说的已经够多的了,就直接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因此,中国对于日本的行动,不赞同,也不反对。对日本与荷兰之间的战争,中国将保持中立立场。”
芮恩施不由得沉默了,他静静地看着我,好似要直接看到我的心里。
我也不很在意,平静地看向他。
气氛有点尴尬。
没一会儿,我们就都笑了出来——到底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有些话不用说出口,彼此就都知道了。
芮恩施笑了一会儿,忽然有点儿悲伤,叹息道:“我们都会为此付出代价的!”——他的声音低沉,宛如在陈述预言。
我却不以为然,“保罗,代价迟早是都要付出的。如果不想将来付出代价,那现在就要付出!
人,总是要死的。”
芮恩施突然间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我,“难道你的‘调节论’也……”
“调节论”是我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其实就是说“政府要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西方又把他称为“骑手论”,形容政府就像骑手,经济就像骏马,骏马的奔驰有着其自身规律性,骑手不能够代替骏马,掌管一切,却也不能让骏马任意飞奔,要在关键时刻起到引导调节作用。
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唯有中、俄两国飞速发展。西方国家自然不愿意接受苏联的计划经济理论,便把宏观调控理论奉为圭皋。多数国家都采用了,或者部分采用了该理论,但效果没有中国好。美国也是大规模基建,投入不比中国少,效果却相去甚远。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个落后国家,大规模基建投资,仍然是生产性投资,不仅为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的基建还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就业机会。而美国投入的基建,很多都是与生产无关的,娱乐休闲的公共设施。
芮恩施没有继续说下去,我却已经明白他的意思我摇摇头,调节论又不是万能的,我也不是机器猫,经济这么高深的东西,我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
这些年来,中国跌跌撞撞的发展到今天,已经让我大喜过望了。原来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大,市场前景广阔,就像在院子里骑自行车,怎么样问题都不大,我自可以驾驭它,现在么……我能够保持它现在不翻车,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还谈什么驾驭。
接下来,我唯一能够延缓经济危机的手段,就是更换军备——中国的陆海空三军也该进行次大换装了。
芮恩施看我,是想对我说,中国当初不应该武装日本的。但是他也清楚,我会如何回答他。所以,芮恩施干脆就放弃了废话。
如果芮恩施说了,我会毫不犹豫的顶回去,在美国全力武装德国的时候,你跟我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没错,中国在武装日本,美国在武装德国。
这没有什么可希奇的,也不是天方夜谈。
美国、苏联、英国都在地武装德国,就连德国的夙敌法国,也在为希特勒而添砖加瓦。
华尔街的资金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垄断,美国人堂而皇之的坐进了德国卡特尔的董事会。然后,华尔街的借款便涌入德国,被希特勒用来,从美国购买军火、战略资源和技术,杜邦、洛克菲勒、摩根、福特等都同德国签订了巨额定单——后来在战争中,美国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
经济危机使资本的出路没有多少选择。美国人为了获得利润,坚决反共的福特都不惜同苏联人合作,也就不差德国人了。
自然,早有准备的中国商人,也在德国军火贸易里占据了小小的一份。中国有着充足的战略资源,也愿意与德国展开种种合作。德国的大批军官在中国进行了多年训练,德国军队也很熟悉中国武器。中国商人还为早期的纳粹党提供了不少资金,结交了许多上层人物。中国自然而然就在对德贸易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中国大量对德国出口铬、钨、钢铁、石油等各种战略物资,并从德国分享了部分订单。
出现如此可笑的局面,不是各国领导人都弱智了。恰恰相反,这正是各国领导人务实的体现。
从经济上说,生产过剩是世界性的。从世界工厂的美国,到老牌工业国家的英国和法国,到新兴的德国,普遍存在着生产过剩的危机。三十年代,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在前一个经济危机还没有彻底摆脱,后一个经济危机又初露狰容。遍观整个世界,惟有德国还在大量进口,其他国家早已把贸易保护的篱笆扎的紧紧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也没的选择,何况其他国家。
法国在欧战中获利不小,经济危机开始最晚,但法国应对失误,坚持金本位制,贸易保护措施不力,36年才让法朗贬值。37年美国经济危机又给予法国沉重一击。法国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最长。法国自身麻烦一大堆,希望经济维持下去,就只能同德国贸易。
再说,英法与德国连场大战,耗费金钱无数,死伤以百万计,把自己从好端端的债权国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