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这样的,教育部组织了国内一批有名望和有才能的专家,对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一次考察、调研,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合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发展。这是报告,请您看一看。”陈文豪把一份报告递上来。
方云接过报告,很厚,有十几页,他放到了一边说:“报告我会尽快看的。你把要点给我讲讲。”
陈文豪说:“好的,报告的要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推广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二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的招生考试制度。”他的话说得简单明了。
对于第一点推广汉语拼音和简化字,方云没有什么意见。弘扬自己的母语文化一直是方云所支持的,对于第二点,他倒是要仔细看看了。因为一个制度的改变,特别是教育制度,要谨慎。这是一件影响千秋的事情。他说:“第一点没有什么问题,我个人表示同意,这一点可以尽快落实,你另外起草一份报告,交给国会审批。第二点,我仔细看过报告后,再给你一个答复。”
陈文豪点头称是,然后起身告辞了。方云把王文宾留下,问:“文宾,日本政府今年的赔款交付了吗?”
“今年的赔款已经划拨过来了,一共是5亿美金。不过,西村内阁提出余下的30亿赔款要求延长还款期限,改为分10年还清。目前日本的经济在短期内已经是难以负担这笔赔款的偿还。”王文宾说道。
“嗯,是不是日本的关东叛乱闹的太厉害了?”
“是的,日本关东地区全乱了。西村内阁在那里是收不到税收的。”
“我明白了,这个我们安排一个时间,开一个内阁会议讨论一下。从今年开始,日本帝国的战争赔款全部给我投入到教育上,所以,这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报告来得及时。当年小日本从满清政府手里拿到了战争赔款投入本国的教育,那我们也把小日本的战争赔款投入到我们的教育改革中,也算是一种有始有终吧。”
“可是总统,这些战争赔款已经是做了安排,贸然改变,恐怕不好。是不是从别的方面想想办法,比如我们这次展开全国官商勾结的公司企业的清理整顿,收获也不少。这个教育改革的资金是不是可以从这上面出。”王文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这么办吧。在处理全国官商勾结的公司企业的问题上,慢慢来,一步一步地治理,官商勾结是一个历史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解决地了的。要注意工作的方法,还有什么事情吗?”方云问。王文宾接着就把这段时间的政府工作向方云做了一个简单汇报。
等王文宾离开的时候,方云看看墙上的摆钟,都已经是十一点多了。他想了想,拿起宋文豪的报告仔细看了起来。报告写得很详细,首先指出了推广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重要性,这点方云是同意的。其次,是关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全国范围内公开招生的考试制度。这一点方云很感兴趣。
大汉帝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基本上可以说是晚清科举制度的改进版本,已经是制约了帝国教育的发展。所以这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在经过调研考察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还是有许多积极意义的。这让方云不由想起了欧洲的教育制度,不可否认,欧洲的教育制度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方云最早主政的西南各省推行的教育制度,就有欧洲教育制度的影子。事实也证明了西南的教育制度是要好过现行的国家教育制度的。
方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在报告的第二点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要求,着重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官样文章的低能儿。大汉帝国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了总统的亲笔批示,下面的事情做起来就非常快了。
国会很快就通过了推广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提案,但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上,却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最后还是通过了教育制度改革提案。在这项提案重,首次明文规定了允许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并存,鼓励民间资金建立高水平的私立学校。其次,在教育考试中实行学分制和义务教育。
学分制和义务教育才是这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提案规定,凡是具有大汉帝国国籍的公民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将对小学实施5年制的义务教育,凡是年满7周岁的男女公民都必须进小学接受教育。初中3年,国家将承担在公立学校受教育公民的70%的教育费用(不包括学杂费),高中3年,国家将承担在公立学校受教育公民30%的教育费用(不包括学杂费)。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的。
那么,大汉帝国的高中生上大学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回答是就是学分制:高中各学期各门课的总平均成绩必须在乙以上段考和期考分占25%。因此,学生不仅要争取段考、期考的好分数,还要努力拿到平时作业和项目考试的高分数,这样才能在期末总评中得高分。同时,三个组成部分还可以互补,只要平时能认真完成作业,加上项目考试做得好,就可以弥补在段期考低分的不足。
实际上,大汉帝国的高中生还要要考DSJ(大汉帝国素质教育),但这只是一种高中毕业考试制度,一次付费可以考三次,考试时间一年中有四次到六次。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最高分作为成绩向大学寄发。这样对于考生来说,考试的负担就不是那样的重,可以比较放松地进行。即使考了三次,成绩都不理想,但是自己认为还有潜力,你还可以选择再次付费,重新考试。只要在大学规定的申请截止时间之前寄出你的DSJ成绩,都是有效的。况且,大学录取新生不仅仅是依靠DSJ分数,它只是大学录取标准中的一个,甚至不是主要的一个。
大致上说来,大汉帝国大学录取新生的标准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高中毕业前一年的学年平均成绩。帝国的高中和初中都是3年制,所以就是高中三年级的平均成绩。私立大学在录取学生方面对于这一条的掌握比较宽松和灵活,他们看重的一般还是考试成绩。但是公立学校往往将这一条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校表现和出勤率、平均成绩都很重要。
第二个就是DSJ的成绩。不过这是公开的,每个学校都在招生简章中公布录取新生的DSJ标准。
第三个标准是学生的社交参与能力,要在你的履历上写明参加过什么社团,担任过什么职务,有什么体育特长。做过多少义务工作,例如到老人福利院去帮助老弱病残者,或者到医院、慈善基金会帮助过多少人士。你有什么组织能力,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或者编辑过学生刊物等等,都是学生能力的表现。这样,帝国的大学就突出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只有好成绩的学生充其量也不过是书呆子而已,这样的学生不要说一流学校没有兴趣,即便是地方性高校也不会刮入囊中。
如果说上述三条是比较硬性的规定,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虽然有点主观性,但是在大学录取中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本人写的一份自荐信,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这是一篇不超过两页纸的信,实际上就是一篇文章,你要一下子打动看信人的心,使他愿意看下去。这一点是方云根据自己的经历强硬要加进去的。
这样,学校录取新生的程序就是一拿到申请学生的档案袋,首先就取出这份信件。如果这封信写得够得上他们认为的标准,就开始打开其他材料,一份一份地仔细阅读。如果这封信无法打动他,他就把这个档案袋封起来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封推荐自己的信件都写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是没有用的。当然,这也有弊端,就是容易让人作假,编造一些动人的故事来打动录取官,这就要建立一个核查机制。因为假的东西终是缺少感情,写得再好,只要细节出错,整篇文章就如沙上建屋一样经不起推敲。
除了上述标准之外,每个学生都要附上三位教师的推荐信,这也是录取官第二要看的内容。只有在这些软性的标准通过之后,录取官才细心地察看你的其他资料。
这些标准和要求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引起了轰动。要知道在大汉帝国这个社会里,读书受教育基本上都只是有钱人或者是大户人家的特权。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改革,不仅是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也体现了国家实力的增强。这些都是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的社会道德心,绝大多数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项改革对大汉民族将来的影响,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表示了对教育改革制度的拥护。
西元1939年11月底,苏芬战争再次爆发。大汉帝国和德国以怀疑的眼光注视着这场战争。方云不是很看好还沉浸在肃反运动中的苏军,而希特勒却认为,小小的芬兰是不可能顶住强大苏联的进攻的,他是同情芬兰人的,但他现在还不能得罪斯大林。对于苏联,希特勒背后不知道咒骂了多少次:德国在全线进攻波兰的时候,眼看就要获取最大胜利的时候,苏联出兵了。苏军是9月17日开始行动的,不到几天就占领了按德苏协定分给他们的领土。德苏军队在布列斯特一带会师,苏军开到了匈牙利边境。这立即引起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强烈不安。波兰人的命运是个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在当时是要立即有个答复的。于是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谈判。
9月27日和28日两天里,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三次会谈中,斯大林掌握了主动权,要求对德苏达成的协定作出修改。斯大林第一个要求是放弃成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的任何主张,因为这样一个国家可能引起德苏之间的摩擦―――――这是彬彬有礼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波兰可能被德国用来反对苏联。代替的办法是波兰将由德苏两国彻底瓜分。
斯大林的第二个要求是把立陶宛划入苏联而不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作为报酬,他愿意在波兰中部作出让步,把位于瓜分线以东的卢布林和比沙的一部分让给德国。在苏联进入立陶宛的时候,苏联也愿意在苏瓦乌机三角地带对东普鲁士的边界进行调整,使之对德国有利。最后,斯大林还明确表示,他准备“立即着手解决波罗的海国家的问题”,而且他希望在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达成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能得到德国的慷慨支持,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获得它所希望的海空军基地。
为了同苏联达成协议,希特勒很干脆地付出了代价,但确没占到什么便宜,特别是日尔曼文明在东方的传统前哨波罗的海国家,不得不让给了苏联人。
为什么希特勒对于保持同苏联的友好关系如此重视呢?一部分原因是他知道伦敦和巴黎还在指望德苏之间发生争吵。一部分原因是他希望得到苏联的经济援助,是他能打破英国的封锁。然而,最终的主要原因还是希特勒看到,至少暂时把东欧问题搁置一下会有好处,这可以使他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方。
希特勒想尽早同法国开战,但由于天气原因迟迟不能如愿。所以在苏芬开战后,他下令德国驻外使团和德国的报刊电台,都要支持苏联的“正当行为”,不得对芬兰人保持同情。苏联的中立对希特勒很重要,他想的是,只要德国在进攻法国的时候,苏联不插手,他是不会顾忌苏联现在在芬兰的行动的。
对于德国如此顾忌苏联,方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他命令情报部门把苏联和德国的军备武器情况要了一份过来,还真的被两国的武器装备吓了一跳,什么对什么啊,简直就是一堆钢铁垃圾,而且德军早期的装甲部队还比不上苏军,用45MM火炮能够击穿KV-1的装甲简直是痴人说梦。
妈的,怪不得苏联和英国在自己打交道的时候像老鼠见猫一样,就连德国人都愿意出高价钱购买他手中的相对老式的坦克。不知何时,他手里已经是握有了一支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就是早期的豹式一型的76。2MM的长身坦克火炮就可以把德国、苏联所谓的坦克打个呜乎哀哉,更不要说刚刚开始列装部队的豹式4型坦克了,105MM口径的长身坦克火炮绝对是对方的噩梦。想到这里,方云又想起了在龙腾基地秘密制造的原子弹,心里的热血不由沸腾起来。
中南海内阁会议室,方云召见了总议长王力军、总理王文宾和国安局局长杜英豪。三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方云为何突然要召见他们。
方云把一些文件让他们三人看了,这些都是西方列强的一些武器装备情报。等他们把文件看完后,问:“看出什么?”王力军、王文宾有点茫然地摇摇头,对这些军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