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篡唐-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迳鲜侵<也担<也⒚挥胁迨帧N司司嘶购懿桓咝耍盗诵∧锛妇洹顾敌∧锊话锼靡患遗瘛!�
  杜如晦突然问道:“你舅舅叫什么?”
  “崔珉。”
  “哦,这就对了!”杜如晦说:“我那朋友说,最近王通和崔珉经常一起喝酒,走的非常近。”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件事和崔珉逃不脱干系。
  郑言庆不禁摇头苦笑,怎么转来转去,又跑到崔家的身上了?
  上一次,因为自己的事情,就令崔道林父子丧命,还累得崔夫人被崔君肃责备。
  别看崔家表面上是主持公道,可实际上这心里,只怕是不会舒服。
  而这一次又出来个崔珉,如果闹翻了脸,只怕会让崔家更加不快,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此次要还击的话,也只能针对王通……但若能连带着教训一下崔珉,倒也不是不可以。
  言庆沉吟片刻后,起身来到书案旁,铺纸提笔写道:小子起于微末,本不足道。怎奈机缘巧合,偶得薄名,时心怀忐忑。今龙门王生,愿授以圣人之道,庆受宠若惊。涕零之余,亦不免少年心气。小子长于竹园,以竹为题,一香赋十诗,不知王生可否?
  另附竹园小品一篇,请王生指教。
  竹之十声,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
  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罢了罢了,既然已经盗了许多,索性一次解决。
  既然你王通如此嚣张,那干脆就拿你当一块跳板,狠狠的踩上一脚,以免日后麻烦。
  言庆提笔盗以板桥之书,并将成竹在胸一词,提前出现。
  管他日后如何,先以此来震慑居心叵测之人。而选这篇文章,明里言庆是在说画竹,实则是讽刺王通,没有三分三,莫要上梁山。你如果真想来找我麻烦,且拿出真本事。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子,也当不得大家之名,却不是随便可以揉捏。
  书完之后,言庆掷笔一旁。
  “杜大哥,我来吟诗,尚请你执笔。”
  杜如晦眼睛顿时锃亮,连忙做到了言庆的位子上,提起笔来。
  郑言庆漫步窗前,闭目沉思。
  竹楼中,顿时鸦雀无声。
  郑宏毅似有话要说,但却被徐世绩摇头阻止。楼梯口上,毛丫也不禁握紧拳头,紧张的看着言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杜如晦手一颤,连忙稳住心神,奋笔而书。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
  言庆背对着杜如晦,面朝窗外竹林,一首首五言和七言自口中出,落于杜如晦笔下。
  不知不觉,言庆已吟唱九首。
  但这最后一首,他却突然止住了。
  所有的目光,一起盯住了他,带着无尽的炽烈。
  “言庆,还有一首!”
  郑言庆转过身,苦笑道:“要说起来,这最后一首并非即兴而作,杜大哥应该知道。”
  杜如晦一怔,“你是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郑言庆点头,“不过此前所吟不过残诗,今又有四句,请杜大哥落笔。”
  杜如晦连忙在纸上写下‘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而后向言庆看去,待他往下说。
  言庆想了想,“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说到这里时,窦奉节突然伸了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欠。
  郑言庆笑了,走过去坐在杜如晦身旁,先是看了一遍诗文,然后提笔写道:赏竹时,奉节慵懒,不由心生感慨:我等本是红尘俗物,缘何求财不得?余曾听闻,昔有一僧,往西天求取经文。未给人事,而得无字经书。故怒而告于佛前。佛曰: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
  佛尚如此,俗物求财若何?
  连佛祖都认为求财没有错误,我这个世间的俗物,求取些个黄白之物,又有什么错呢?
  杜如晦观之,顿时哑然。
  第一卷 麒麟阁上春还早 第083章 修缘七品(上)
  洛阳城东有一家书馆,开设已有许多年了。
  书馆名洛浦,创立者据说是因为曾在洛水河畔读书,所以就以洛浦为名,开设书馆。
  洛阳人称其为洛浦先生。
  洛浦先生的学问一般,名声也不算响亮。
  出身不好,年轻时得了个浊官品秩,干了十年,好不容易要升官了,正赶上北周篡魏,结果十年苦功,化为流水。先生落魄,好在家中倒也充裕。于是在洛阳城里开了一家书馆,专门收集汉魏以来的种种雅士笔录,生意倒是做的越发红火。
  把收集来的书,拓印书册,然后贩卖之。
  几十年下来,老洛浦先生已经故去,但小洛浦先生却继承了家业。
  许是受了老洛浦先生的教训,小洛浦先生从一开始,就绝了仕途的心,专心经营书馆。自开皇二年接手,转眼间已二十余载,小洛浦先生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响。
  有钱的世族子弟,好来此处附庸风雅,买几册高价书,回去充充门面。
  穷苦士子则跑来蹭书看,小洛浦先生也不会驱赶,看顺眼时,说不定还会奉送几册。一来二去,小洛浦先生的雅名就越发响亮。即便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也没有留下什么诗篇文章,可洛阳城里的读书人,见到他十居五六,要称一声‘先生’。
  小洛浦先生对此,也是颇为得意。
  “听说,半缘君又有新作。”
  两个读书人坐在书馆里闲聊,不自觉的又谈论起了前两天发生的一件趣事。
  新任司隶台别驾,洛阳纥豆陵家族的族老窦威,突然登门拜访了王通。
  他将一纸书信交给了王通,说半缘君,鹅公子请王通指点。
  其中一香赋十诗,令在座之人不由得动容。大家都知道,诗词虽是小道,却最考验才华。自江左学风兴起,人们大都好华丽句章。所以对诗词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平仄对应。其中尤以应题诗最难,不仅仅是考验才学,还要有些急智。
  一首应题诗不难,难的是在规定时间里,连续数首,极为困难。
  窦威身为窦氏家族的族老,如今又在司隶台出任洛阳别驾,这公正性自然能得到认可。
  况且言庆并非单只赋诗,还做了一篇小品,向王通发出了挑战。
  你是否成竹在胸呢?
  如果是,先应了我的挑战,然后再来教训我。否则的话,就好像画竹,没有这个本领的话,只能突遭羞辱。至于你说我的两项罪名,我可担当不起。佛也求财,我只是俗物,求财又有什么不对?你说我心达而险,我更是愧不敢当。我就是一小孩子罢了,也没有少正卯的才华。倒是阁下,真的能有孔圣人的学识吗?
  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为自己说一句话,但句句都在辩驳。
  乃至于最后,连挖苦带讽刺,说王通你也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有什么资格数落我呢?
  诗文,显然是出自另一人之手。
  杜如晦虽非名士,却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所以许多人都知道他,而且也清楚他和言庆关系非常好。但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一个官宦子弟,会去包庇别人而作伪证。
  这牵扯到一个品性德行的问题。
  魏晋余风的影响犹在,品性德行依旧是士人立足的根本。
  自古以来,这世上从不缺小人。但小人终归是小人,到最后会被揭穿。如果杜如晦以后不想混了,那作伪证倒也无妨。可他将来始终是要走上朝堂,而言庆也终究会长大,做伪证又有何用?
  王通在酒席上,被憋得脸通红,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窦威说:“王生也可自行命题,倒无需以竹而诗。一香十诗,就算王生你过关了。以十日为限,十日之内王生若无回应,当视为认输。在座诸君皆可作证,不知老夫这个提议,王生可敢应下呢?”
  在座的人,都是连连点头,认为窦威的提议,可说是非常妥当,并无半点偏向之处。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偏向了王通。
  十日之内,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功课。若是这样子还不行的话,可真就丢人喽。
  但有聪明人却觉察到,窦威的老谋深算。
  十天时间,就算王通真的一香十诗,恐怕在外人看来,不管他是否做出,都已落在下风。
  听说,那半缘君和窦家关系不错,如今看来,倒是确有其事。
  两个书生聊起此事,这立场不知不觉,已经偏移到了郑言庆的一方。
  “亏得王通也是出身名门,还被薛大家所赞成。却平白欺负一个小孩子,依我看就是嫉贤妒能。”
  “甚是,甚是!”
  另一个书生表示赞同道:“半缘君虽说是当世奇童子,也只是个幼龄童子。你说,他王通那么大的一个人,没事儿跑去欺负小孩子,就算是赢了,又能怎么样?”
  又有书生凑过来,轻声道:“依我看,他多半是赢不了。”
  “是啊,是啊!”
  三四个书生凑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评论王通。
  也难怪,王通名好,不但是出身名门,父亲还是一位名士。加之他拜多位名士为师,令许多人都觉得眼红。相比起来,虽说郑言庆也是出身名门,一来他年纪小,二来不过是一个旁支,无父无母的靠着一个残废祖父养活,更能博取同情。
  再者说了,人家半缘君可是真材实料。
  你王通又有什么?
  靠着门荫,拜了几个好老师。哪怕是有一个薛道衡薛大家捧你,却无什么作品流传出来。
  此消彼长之下,言庆在舆论上,已占据了上风。
  这时候,却见从书馆后院走出来几个人。为首的一个,赫然正是小洛浦先生,手里捧着两个卷轴,一脸欣欣然之色,走到柜台的旁边。
  身后四个人,两个手捧书籍,一个则捧着一个匣子。
  只见小洛浦先生和几个书生点头打招呼,然后让人把书放下来,将手中卷轴交给其中一名伙计。
  “去,把这两幅字,挂起来。”
  “洛浦先生,您这有拓印了什么书籍?”
  “哦,前些日子偶得一卷《东山集》,所以就拓印了五十册,这不刚拓印出来,还未整理呢。”
  《东山集》,是东晋名相谢安手笔。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主导了淝水之战,导致前秦的分崩离析。
  谢安的手笔流传不多,所以极为珍贵。
  书生们闻听这一摞书册是东山集,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走上前来。
  有机灵的书生,却注意到了那几个仆人的举动。只见他们取下正对书馆大门那面墙上的字画,先挂上了一副老洛浦先生的画像,然后将两副卷轴悬挂于画像两侧。
  第一卷 麒麟阁上春还早 第084章 修缘七品(下)
  卷轴打开,却是两幅字。
  “是咏鹅体!”
  有书生忍不住叫嚷出来,众人连忙定睛观瞧,却见两副卷轴上,一写:书山有路勤为径;另一写: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题词,赫然是半缘君手笔:先生之德,千秋之利。
  意思是说,你洛浦先生把文化作为产业而经营,其实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功德。
  “果然是半缘君手笔。”
  几个书生在卷轴前面站定,品头论足。
  而小洛浦先生微微一笑,打开了匣子,里面摆放着一溜物品,有小剪刀,小刀子……
  他抄起一把小刀,顺着纸张边缝轻轻一划。
  纸张分开,自有仆人上前,将裁断的纸张重叠一起。如此往复,片刻功夫,一卷东山集已剪裁完毕。而后以丝线装订,摆放在一旁。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一般,看得几个书生,好不羡慕。
  “洛浦先生,您这是什么工具?”
  “哦,此乃修缘七品。”
  “修缘七品?”
  “尔等读书人,能得书一册,即为缘;想要读通,还需修炼,此第二缘。你看,以此为七品修缘,可用以裁剪纸张,整理书册……”洛浦先生把那匣子里七件工具一一取出,讲解说明。最后拿出一方长约十厘米,宽只有两指,表面打磨的锃亮,上面写有一个‘镇’字的镇尺。他先把装订好的东山集翻开,将镇尺押上。
  “读书需精心,这一方镇尺,正可令人端正心思。此为一品修缘……如若得此七品,则诸君与书中文字有缘,日后当可功成名就。”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