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往事悠悠
作者:肖华
内容简介:
本书披露了作者与张艺谋的婚姻如何因为巩俐的介入而走向没落,这其中张艺谋与巩俐的情事细节也被详尽记录……
正文
序
电话里听起来,肖华的声音既软且绵,实在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及至见了面,这一印象更为深刻,她的举止一如她的声音,轻轻的、悄悄的、怯生生的,生怕惊动了别人,伤害了别人,也如一个小女孩,初见人时,还有几分羞涩、腼腆。她谦称自己并不漂亮,也从不着意修饰打扮自己,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像瀑布般自然而散漫地垂下来,飘逸而自如,那双漂亮而明亮的大眼睛闪着微笑,在你不注意的一瞬间,会像天空飘过一片乌云一样,流过一丝忧郁与悲伤。肖华确实不能算很漂亮,岁月淘去了她青春的光泽与丰采,但却为她增添了成熟的风韵与内涵;她的脸圆圆的,颇有几分似以猫咪,很甜,一种顺从的甜,可又不是那种柔若无骨的甜,有个性,也有气质。
张艺谋曾将肖华比作猫,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是一种极具艺术力的概括与抽象。张艺谋认为肖华说话的声音和对待人的性情都像猫一样温顺,他因此偏爱猫!1972年,肖华21岁那天,痴情的张艺谋送给肖华一本大影集,那是他花了无数个日夜整理出的一本影集,是他艺术才华的集萃。肖华说———“我打开影集第一页就愣住了,在这页的右下角‘品’字形粘贴着三枚精美的邮票。每张邮票上都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很逗人喜爱。”(肖华《往事悠悠》)
这些邮票其实都是张艺谋特地为肖华画的。那时,肖华与张艺谋正处在热恋之中,他们的爱情世界正莺飞燕舞,阳光灿烂。
猫,确实是一种温顺的宠物,它听话、温和、顺从、依人,然而,它也有并不顺从、依人的时候。
先是张艺谋拍的电影出了名,随之张艺谋出了名,然后是张艺谋的婚恋风波出了名,再后来,人们才认识了张艺谋的妻子肖华,而后又发现肖华并不平庸,而且坚强,她为捍卫自己的权利、名誉和尊严勇敢而战。人们并不很了解肖华,因此就有了种种的猜测,其实,肖华就是肖华,她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她既不是那种守旧、传统、不知变通的旧式女子,也不是那种时髦、浪漫的新潮靓女。但是,她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敢于承担责任,虽然是个羸弱的女子,但却是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现代女性。这就是肖华。
肖华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这座遐迩闻名的电影厂坐落在西安古老的大雁塔附近,最古老的艺术与最现代的艺术和谐地依偎在一起。肖华的工作是电影宣传,她紧张而繁忙,电话很难找到她,她说她挺喜欢这份紧张和繁忙。张艺谋将她带进了电影圈子,她从一个电影艺术的外行成了内行。她爱上了电影艺术,她时刻都在心里想着准备为我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繁忙做点工作。
张艺谋决绝地离开了她,也离开了那个家。真地像他说的那样“背井离乡”地去流浪了。张艺谋并没有被肖华放逐,也未被这个家放逐,而是被他自己、被他的欲望所放逐。他们彼此相爱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的友谊和爱情、困厄与挫折、苦难与艰辛,留给肖华无尽的回味。二十多年中,肖华将自己奉献给了神圣的爱的祭坛,然而,她收获的却是一枚人生的苦果。为了张艺谋,也为了他们共同的家,肖华曾多次放弃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而现在,肖华觉醒了,她决心走出别人的阴影,决心走出婚变的沼泽,决心作一次人生的冲刺。她要自强、自立,要寻找真正的自我。肖华终于把握了机会,成为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的学员。几年来,肖华默默无闻地上课下课,她故意将自己封锁起来,与这个时代和社会保持一段距离,甚至一度拒绝与新闻媒介接触,免得伤害张艺谋。今年,肖华由作家班毕业了。系统的学习使她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个人的修养上、人生的境界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她非常地感谢西北大学老师们对她的教育和培养。
婚变的暴风雨曾经袭击了肖华,席卷和粉碎了这个家。一瞬间,狂风暴雨、乌云闪电、天崩地坼、宇宙毁灭,肖华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感情的惨淡经营溃败得不可收拾…………肖华,这个羸弱的女子,平和安详、沉默微笑地承受了命运的迫压,勇敢坚毅地收拾山河,收拾起破碎的家,她独自挑起了生活、工作、学习三副重担,她独自驾起这只苦难之舟,避开礁石险滩,躲开急浪漩涡,扬帆而去……
一切都过去了,肖华的心境显得平静,她的生活也很平静。她的家与西影厂厂区只隔着一条马路。三室一厅的居室整洁宜人,到处都收拾得一尘不染。她的房间布置着一套乳白色的家具,棕色的地毯与褐色窗帘形成了和谐的凝重感,宽大的书桌上整齐地堆放着书籍与文具。最跳着生命欢欣的是她女儿张末的房间,粉红的塑格百页窗帘,粉红的小花床罩,深红的地毯,透出稚嫩的希望,透出生命的活力。
末末是肖华的生命之所在,希望之所在。末末长大了,长得特别像张艺谋,脸蛋、身架、走路的姿势,甚至说话的神态,都像。客厅里斜放着一架钢琴,末末要学琴。她很懂事,不偷懒,做完功课便练琴。细嫩的手使劲敲击琴键,“珠江牌”钢琴发出悦耳的声音,和着末末稚嫩而甜润的歌声,从肖华的心尖轻轻地流淌,像一只温暖的小手轻抚着肖华的创伤……。末末要上学,要学琴,生活得俨然匆忙,那份心劲也像张艺谋。只是学校离家太远,末末身子弱,肖华心里挺疼。人人都知道张末是张艺谋的女儿,人人都关心她,羡慕她,又同情她。她既是骄傲的白雪公主,又是可怜的丑小鸭。在这种空气里,末末小小年纪就变得忧伤,怯怯的,不愿多开口与人讲话。肖华越加疼她,可她也明白,女儿需要父母,母爱代替不了父爱,家庭破碎加在女儿心灵上的创伤将永难弥合。肖华衷心地希望她的女儿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
破碎的家依然是个家,依然是个宁静而温馨的家,尽管它不时散发出一丝一缕淡淡的冷清与孤寂。末末依着肖华,肖华轻抚着末末。肖华要重造她爱的世界!
都说家庭是女人的全部世界,而家庭的毁灭就成了女人世界的毁灭。面对着张艺谋爱的叛逃,面对着张艺谋的“背井离乡”,肖华会生出何种感慨?这在旁观者极难窥察。婚变是痛苦的,但婚变却是一声警钟;药是太苦了点,但却是有益的。婚变迫使肖华面对现实,面对历史,面对情感,面对旧有的生活方式,作一深刻的反思,这大约是肖华创作《往事悠悠》的深层动机吧。
婚变风波发生后,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将肖华涂抹得面目全非。肖华只觉得悲愤、痛苦、委屈充塞心间。她曾以沉默反抗过,然而“事情已经到了我非表白自己而无法逃避伤害的地步”,她终于不再保持沉默,开始撰写自传体回忆录《往事悠悠》,她欲向世人这样说。
“1988年底我开始动笔,1989年4月书稿草成,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在这期间我尝够了回忆的酸楚苦涩,可回头看看,又为自己笨拙的笔墨羞郝,真想付之一炬,我没有勇气也不想将它投出去。”(肖华《往事悠悠·自序》)肖华忍受着回忆的痛苦,去回首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肖华以血泪凝成的十余万字的这部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往事悠悠》的出版,因为种种阻挠,一拖再拖,悠悠数年而过,出版风波再度成为肖华不堪回首的往事。这部书终于将要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希望这悲哀的的路能照上光明和欢快。
不能用肤浅的眼光去解释《往事悠悠》这部书稿。肖华的这部自传体回忆录虽然是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忠实记录,但不可忽视的是肖华作为一名“知青”,一名“老三届”学生,她的活动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中,因此,她的生活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浓缩了一代人难忘的历史。在这段特殊的历史中,肖华与张艺谋们,用百折不挠的勇气克服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贫乏苍白,去追逐,去奋斗,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他们未必能把握个人抑或时代的命运。但他们终于在不可把握的时局和命运中锤打和磨练了自己。什么是这一代人最珍贵的收获?不是那些当代青年闻所未闻的传奇故事,而是那不畏艰难的自立精神、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这种精神虽然没有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气势磅礴、深刻隽永,但它更为实在真切。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成就了张艺谋。肖华笔下的张艺谋有热血,有个性,有追求,又有几分“鬼精”,肖华谈他的生活,他的欲望,谈他“有几分像一个自私的孩子”,但肖华谈得最多的,还是张艺谋的奋斗,他的成长,他的喜怒哀乐,谈的是张艺谋作为一名大艺术家的成长的道路。从这一意义上说,肖华超越了自我狭隘的情感,显示出她女性的宽容与大度。其实,张艺谋不仅未能读懂《往事悠悠》(可能他尚未读过),甚至没有读懂肖华。在书中,肖华多次地谈到了苦难和奋斗精神。她谈插队的事,谈张艺谋背负的沉重的历史重压,谈“麦客”,谈历史的苦难;她也谈奋斗与追求。烧不化的是真金。这是生活浅显然而深刻的哲理。张艺谋的电影艺术如果能听一听肖华的声音,也许能从那两性纠葛空洞乏味的氛围中挣脱出来。相信充分认识了苦难与奋斗真谛的肖华也将能够最终站立起来。
也不能以世俗甚至庸俗的眼光去看待这部书。婚姻与爱情的烦恼是人类社会永久的烦恼。婚变在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而是形成了一股社会潮流。张艺谋认为“好就在一起,没感情就分手”,他是顺应了社会潮流;肖华却指责他的不道德。谁是谁非呢?我想,即使是婚姻问题专家对此也极难作出仲裁。可贵的是肖华并不愿在此纠缠,而是大踏步地开始了她明智的选择。首先是深刻的反省——“《往事悠悠》是写我幼年时代受‘四合院文化’熏陶的成长过程,以及如何形成了今天自己这封闭、内向、懦弱、平和性格的渊源。是我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和反思。”(见《张艺谋和肖华再起风波》,载《海上文坛》1991年5期)肖华曾经以牺牲和奉献的方式去帮助张艺谋,作为女人,她满足于做一位温柔顺从的妻子,她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理想、希望都维系在她所信赖的男人身上,她帮助她的男人建立起一个世界,并把它当作自己的世界。这是一种我们曾经歌颂至今仍需提倡的传统美德。然而,这一选择本身并不能帮助肖华最终获得幸福,相反,她们所信赖的男人却报之以苦果。肖华终于觉醒了,她终于从家庭中走了出来,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终于从观众变成了演员,终于求知识、求进步、求发展,终于像男人那样去为把握自己的命运,去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拼搏去了。肖华所经营的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崩溃了,她重新构建的是一个女性的世界,肖华的觉醒是一个世界的觉醒,肖华的选择能否成为新女性世界的选择呢?
《往事悠悠》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肖华的真实人生,而且标明了女性世界的觉醒。能够在痛苦与悲哀中对自己痛下针砭,肯定美好的,抛弃谬误的;能够在痛苦中超越自身,尽量客观公正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能够写出中国女性面对婚姻普遍的困惑;能够在苦难中奋起,坦然面对打击,以勇敢的精神、坚韧和毅力与明智的选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能够在世界崩溃时重新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肖华是一位智者、勇者。
相信聪明、善良、坚强的肖华能够为自己走出一条更好的路来。
《往事悠悠》自序
我从来没有生过写书的念头,但现在却拿起了笔,追寻我逝去的从前……
我和张艺谋的友谊与爱情,从一九六五年学生时代开始,到一九八七年,整整二十二个年头。然而,这保持了二十二个年头的友谊和爱情却抵挡不住一瞬间骤起的风暴。我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愚弄和欺骗,就仿佛在我猝不及防之时被人推进了黑暗的深渊。一只美丽的、梦幻的、理想的五彩气球在我面前爆炸。面对着纷纷洒落的碎片,我惊愕,我痛苦,我无言以对,因为那随风飘去的每一个碎片都联系着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喜怒哀乐。我唯有沉默。我之所以沉默实在是对张艺谋的一种莫大的失望。我打算在沉默中重新开始我的生活。
然而,我善良的愿望不断地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所碾碎。一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