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极为善战,破岭南,不过五万人马,破南唐也不过七万人马,换句话说,楚国总有一些军队是在空闲着的,他们的作战是轮番出击,轮番休息,这样才保证了军队不疲惫。依在下看,楚国现在拿出个三到五万休整已毕的军队,完全没有问题。”
“他军队虽有,不过,打仗不仅依靠军队,这钱粮军械也是不可缺少的,楚国连连征战,恐怕没有多少余粮了吧。”
郭荣分析并非没有道理,自广顺元年开始,周楚两国展开了全面的竞争,在收揽人心的方面,大周重立孔门七十二贤,可楚国却拐走了文宣公,大周颁布耕田令,推行官田私有化,只要佃户租种了官田,那么这官田就归佃户似有,而且还鼓励开荒,开出来的田地都属于百姓私有的,同时,那些由于战乱逃亡者的土地,也可以由百姓耕种,三年之内逃亡者回来的,土地分一半给耕种者,如果过了三年都没有回来,那么就属于耕种者了(被契丹略去的人口,三年的期限有延长)。同时大周还废除了牛租等赋税。江南这边由于受战乱影响的少,没有大周那么大的手笔,于是,马云一冲动,大笔一挥:永不加赋。对于无地的佃户,只要他们愿意,楚国官府负责将他们迁移到台湾去,而且官府承诺,提供住房、谷物,而且三年之内不交税。这样的竞争,老百姓获利不少,对各自的朝廷都渐渐归心。
当然,在两国官方的宣传下,两国的老百姓都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仅如此,楚**队中,有不少少壮派军官,不断的上书朝廷,要求出兵淮北,解救受苦受难的中原百姓。
作为大周晋王的郭荣,对两国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相对而言,大周朝廷的赋税,要比江南楚国的赋税要重上三四成,所服的徭役也要重很多(首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马云一直觉得不能让军队闲着,闲着就生事,什么修桥、铺路的活,很多都由军队做了。这么一来,楚国百姓的徭役,就少了很多)。可是,既便如此,大周的经济情况还一直难以好转,只能是勉强维持罢了。这么一比较,郭荣觉得楚国从土地上的收入,恐怕还不如大周呢,所以,他认为楚国是“年成不好,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郭荣知道情况,王朴早就门清了,他摇头说道:“王爷想说的是,楚国从田地里的收成,恐怕不如咱们大周,可是有一点,您恐怕没有计算在内,那就是楚国鼓励商业,江南商贾船队,南边可以远达占城(今泰国一带),北边可以之地高丽,这些地方不乏谷物丰登之地啊。”
郭荣脸色一紧:“王先生的意思是说,楚国可能从海外购买粮食,进而和我朝对抗。”
“不错。王爷,您想楚国生怕我们屯田关中成功,于是千方百计的游说蜀国,想让蜀国出兵关中,助他们一臂之力。可是蜀国过去曾经败于我们手中,必然会要求楚国联合出兵。在蜀国提出联合出兵的情况下,莫说楚国尚有余力,就假设它真的像王爷您所描述的那样,楚国想必也会咬牙坚持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知道蜀国必败,楚国的马云他们恐怕也不会对蜀国抱太大希望,所以,他只能咬着牙出兵,不然,蜀国兵败之后,楚蜀之间必有怨怼,蜀国从此不再出兵关中,楚国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王朴的话丝丝入扣,把楚国不得不出兵的情况,分析的合情合理。郭荣犹豫的说道:“这么说来,淮北将有战事了。哎,楚军出徐州直逼宋州,若是对峙时日过久,耽搁了播种,宋州一带,哎……,又让朝廷背上一个包袱了。”秋收是九月,冬种是十月中旬,如果楚军九月出兵,在宋州一带一直赖到十一月,那么宋州附近的百姓,夏收可就没有着落了。
郭荣苦笑着摇了摇头:出来混的,早晚都要还的。去年,大周派骑兵,奇袭徐州,把徐州、宿州、甚至海州,搅了个天翻地覆,徐海防御使曹彬,差点下台,整整一年,徐州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粮食收入。不过不管是马云,还是曹彬,当时还真是有魄力,老百姓不是没法种粮食了吗?楚国竟然出钱出粮,招揽当地百姓,兴修渠道,愣是把淮北的徐州等地,搞的淮南的水田一样,渠道四通八达的,到了今年五月份,宋州的骑兵就再也没法子扮成马贼在徐州活动了。
王朴笑了:“王爷,如果咱们守城,那自然是这种情况了,可是,如果咱们主动攻过去呢?”
第42章 一战关中(3)
第42章一战关中(3)
以攻代守,郭荣自然是知道的。比如,当年六出祁山的诸葛亮,用得就是以攻代守。以攻代守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把战争抛向了敌人的控制区,烧杀抢掠一翻,倒霉的是敌人,可是,有淮河拦着,要渡淮过去,胜负未知,恐怕倒霉的要多些。淮北的郭崇、王殷自然是名将,可是,淮南的朱元也有常胜将军之称啊。
见郭荣在沉思,王朴继续说道:“王爷,淮南一带的楚州、寿州等地,楚军数不胜数,再加上楚军水师在淮河上有优势,渡淮而战,恐怕是自蹈险地,绝不可取。”
“淮南既不可贸然相攻,那么只能是攻取徐州、海州,或者是唐州、邓州了。”
王朴又摇了摇头:“王爷,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囤积有大量的楚军。楚国要北伐中原,靠得就是在淮北的这一东一西两个拳头。这两个地方,是楚国重中之重,不好打啊。”
郭荣一愣,王朴这话有点自相矛盾了,既然要以攻代守,可是不渡过淮河,不进攻邓州、唐州,或者海州、徐州,那……那还能进攻楚国的什么地方啊?
王朴笑道:“王爷,请看地图,这咱们和楚国相联系的地方可不仅仅是从西到东这条线啊。还有均州(湖北十堰东)、房州(今湖北房县)呢,莫非王爷忘了不成?这两州由于地势险峻,驻兵不多。如果出其不意,并不需要多少兵马就能夺取均州。”
郭荣紧紧的盯着地图,心中暗暗盘算着,从地图上看,商州(今陕西商县)和均州毗邻,可是两地之间是秦岭山脉,没有官道,要想进攻均州,恐怕要从金州走才行,可是金州通往均州的要冲之地黄土镇,却偏偏掌控在楚国的手里。丁思瑾不是庸才,他不可能不意识到黄土镇的紧要,特别是楚国将均州辟为马场之后,黄土镇的安全,深深的影响到楚国骑兵的建设。
王朴并不在意郭荣正在沉思,反而有些迫不及待的解释自己的策略:“王爷,以我之见,夺取均州有三大好处,第一,威胁唐州的侧翼。邓唐二州距离汴京不过五六百地,乘快马的话,一日就能抵达,而距离西京洛阳就更加近了,不过四百里地。邓唐二州掌控在楚国的手中,如鲠在喉啊。可是,楚将丁思瑾为人谨慎,他乡兵、楚兵结合在一起,把邓唐二州经营的固若金汤,正面攻击,难度很大啊。可有了均州,则相当于在邓州的后面插了一把剑,把邓唐防线生生撕了一个口子出来。”
“第二,楚国竭力发展襄州、随州、复州等地,想把山南南部(今湖北省),建成一个新的淮南,现在已经卓有成效了。如果拿下了均州,派兵直插襄州一带,把襄州像徐州那样搅个天翻地覆,对楚国的打击可就大得多了。”
“第三,均州是楚国的马场,楚国野心勃勃,可是,他们要想北进中原,在河南与我军作战,要是缺少战马,那将是极其困难的。所以,马场、马匹对楚国非常的重要,因此,均州在楚国的地位,也就因此凸显出来。如果是平原地带,咱们想破坏他们的马场,还真不容易,大军一去,那马夫们想必就骑着马逃逸了。可是,均州多丘陵,道路失修,他们想逃也逃不太远,嘿嘿……得均州破坏楚国马场,想必金陵的马云恐怕要气的吐血吧。”
夺取均州的好处,让郭荣颇为动心,可是,他想了想说道:“如果真想我们预测的那样,楚蜀联合。以楚国君臣之智,他们不会看不出蜀兵必败吧。而且,蜀国若是兵败,为了保护关中,我们必然会趁机夺取陇右。这一点,马云他们十有**也能看的出来。这样一来,为了避免我们对蜀国穷追猛打,楚军会不会渡过淮河,和我们在淮北决战呢?或者想通过决战的样子,来向朝廷施加压力,让朝廷调动关中的军队。进而,保住蜀国的陇右呢?”如果楚周在淮北大打出手,汴京震动,那个时候,自己还有没有余力取陇右、取均州呢?朝廷还会不会同意自己一面全力追击蜀军,一面夺取均州呢?
“王爷,恕我直言,我倒是觉得,以目前楚国的情况,他出动大军在淮北和我军对峙,恐怕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楚国未必有决心,和咱们大周在淮北打一场大战。楚国现在想得,恐怕是车轮战吧。他一直都想联合河东、契丹、蜀国,从北面、南面、西面、东面,不断的出兵侵扰我军,让我军疲于奔命,让老百姓无心耕种,生生的耗掉我们的国力。等到咱们难以维持的时候,楚国才会真的大发三军,和我们决一雌雄了。”王朴说道:“您所担心的事情,在我看来,发生机会非常小。这九年来,马云作战无数,可是,楚军有一个特点,不知道王爷发现没有。”
霹雳弹、震天雷?还是弩床、抛石机,一时间郭荣脑子里划过了很多东西,不过,王朴的这个问题很笼统,倒是不好回答。郭荣想了想,还是不能确定答案,终于好奇的问道:“是什么特点啊?”
“楚军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与,或者尽量避免和敌人的最强军队作战。灭南平,他用得是诈城计,如果南平王死守荆州,就算楚军的人数在多上一辈,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取胜。马云北伐的时候,契丹的主力事实上已经北返了,南下岭南的时候,刘氏的主力一部分被李唐牵制,一部分被活活烧死,到了灭李唐的时候,李唐十数年的精兵,早就被楚国用计消磨的一干二净,以至于楚军屡屡以少胜多,短短两个月就破了李唐。”
王朴顿了下继续说道:“前一阵子,楚国派出使者,入契丹,访太原,结好孟昶,为的是什么?契丹主兀律不是告诉咱们了吗?楚国想发动四国的力量,不断的消耗我军。这说明什么?说明楚国先削弱敌人,而后强攻的方法始终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楚军怎么可能全力出击,和我们大周决一雌雄呢?”
第43章 激战
第43章激战
太和二年(即大周广顺二年)九月中旬,楚国皇帝马云抢在蜀国之前,将新科状元郎徐再洲的《顺天罚逆讨贼书》传檄天下,讨贼书上列了郭威大罪12款,小罪65条,从头到脚把郭威批了个一无是处,禽兽不如,就连郭威脸上的麻雀刺青,也被讽刺称画虎不成反类犬。紧接着,马云又正儿八经的颁布了讨贼令,在东西两线,动员大军20万,讨伐郭威。
为什么楚国要抢在蜀国之前,传檄天下呢?无非是想抢个带头大哥的名头,让天下人都知道,是大楚率先北伐,是老大,而蜀国则像小弟一样,只是跟进而已。这么一来,天下人就都知道楚国是当之无愧的讨周盟主。而楚国自己在《顺天罚逆讨贼书》的最后一段,也是热情洋溢的自我标榜道:大军北伐,上顺天意,下合民心;以仁伐暴,以顺讨逆,迎者景从;百姓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应王师……在这一段里面,大楚官方指出,北伐,不仅仅极大的增加了天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对大楚的认同感,同时也扩大了楚国的国际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王师北伐标志着,整个华夏迈入了新的纪元。
可惜,由于周楚边境是长期封锁的,这份义正言辞的《顺天罚逆讨贼书》压根就没有传到传到中原去(五代时期,老百姓思想道德水平极高,可惜文化素质很低,没几个人识字的,捕风房就算把这檄文传到中原,对整个战局也没什么影响,反而有可能暴露自己),不仅没有传到中原,就连蜀国、河东等地,也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没法传进去(这些地方的官府认为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天命所在)。
搞到最后,楚国官方的这个“天下人”,仅仅指的是楚国统治区域内的老百姓,而这个“国际影响”也仅仅存在于口头表达上(当时的五大强国,契丹、大周根本不吊楚国,北汉唯唯诺诺,没有什么瓷实话;至于蜀国,人家还认为自己才是老大呢)。但是,由于楚国舆论上的造势,让楚国辖区的老百姓民族自豪感空前刚涨,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天下虽大,咱们大楚可是头一份;更有不少青年人纷纷要求参军入伍,打过淮河去,统一全中国。
在楚国马云、李骧这些高层看来,对伪周进行骚扰是正确的。而在十月对伪周进行骚扰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