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蜂窝的孔洞……独具慧眼法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独具慧眼的观察家。他们往往能够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观察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找到新颖的研究课题:
一个普普通通的蜂窝,通常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细心的法国科学家马拉尔其,却对蜂窝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蜂窝进行仔细的观察,研究每一个孔洞的形状,终于发现蜂窝那由菱形面组成的角度大小相等。他还发现那钝角平均是109度28分,锐角平均是72度32分。别人没注意到的,他却注意到了;别人没发现的,他却发现了。这一发现,在建筑学上有很大的意义。
观察认真、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明察秋毫,慧眼识真。有些杰出的科学家,往往就因为一时粗心,放过了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以至后悔莫及。化学元素“溴”的发现就是一例:
1828年,德国化学家巴里阿尔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种褐色液体,与常见的氯化碘非常相似。但是巴里阿尔没有粗心大意,没有按照常规把它当作已知氯化物放在一边,而是对这种褐色液体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提纯实验,证明了它并不是人们所熟悉的氯化碘,而是一种未知的新元素溴。这个发现震动了当时德国的化学界。为此,著名的德国化学家利比深深感到懊悔。原来,他在实验中也得到过同样的液体,但由于没有仔细地观察,便贴上氯化碘的标签放在了一旁,结果白白放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他常指着那贴着氯化碘标签的瓶子对人们说:“这是我的一次失败的纪念,请记住我的教训,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再作结论。”在后来的科学道路上,他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灵感和机遇产生于汗水之中,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若能独具慧眼,明察秋毫,获得的必将是累累的硕果。要真正做到独具慧眼、明察秋毫,必须在平常的观察活动中保持客观、严谨、敏锐、全面的视角和思维,才能增加与机遇邂逅的机遇,不至于与她擦身而过。
(7)“观察星月”……中心单元法
小冯对于天外的星月十分感兴趣,但是,他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观察,无奈之下,只好去求助自己的父亲,父亲帮他设计了一套方案:
首先,在夜空下观察星星和月亮,获得初步的印象,并作一些简要的记录;然后,观察星星和月亮的出现,如什么时候看见第一颗星星;到什么时候,星星有几颗;到什么时候,满天星斗;尽量记录星月的形状;这样,观察的准确性随着对观察对象的了解而进一步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冯从观察星月中得到了很多乐趣,他不但学会了将满天的星星分组,找到不同形状特点的一组星星,还逐渐掌握了新月、满月、残月等的变化规律。
小冯还根据自己在观察中的疑问和发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学习了很多与天文、气象相关的知识,他感觉自己的观察力逐渐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观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其实,小冯的父亲提供给他的是一种很有效的提高观察力的方法……“中心单元法”,即围绕某一观察对象或内容开展一系列观察活动,以求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中心单元法贵在围绕“中心”坚持下去,否则无法获得对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深入了解。例如,观察花籽发芽出苗的这一过程,围绕其怎样发芽这一中心,能设计出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如什么时间种子长出根?根的形状、大小?什么时候长出叶子?叶子的颜色怎么样?每天需浇多少次水等等。
(8)全面深刻……定点观察法
《沁园春·长沙》的上阙是这样描写南国秋景的: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深秋季节,橘子洲头视野开阔,作者以其为立足点,为全诗规定了特定的情境。从“橘子洲头”这一特定的观察点出发,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远眺……岳麓山丹枫似锦;近观……湘江迎面,流水似碧;仰望……雄鹰在长空间奋击双翅;俯视……鱼儿在水清底浅的江里游翔;“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总体上概括了这组景色,也包含了作者对所观察景象的总体感受。
作者之所以能够纵览秋景抒发豪情,从阔大宏远的景物中抓住它们的盎然生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定点观察法,把站在橘子洲头有次序地看到的一个个景象一一展现,进而通过联想,赋予所写之景物以鲜明深远的意义。
第42节:随意观察法
所谓定点观察法,就是观察者选定一个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观察对象,有次序地进行观察的方法。这个对象可以是名胜古迹、一座建筑、一件器物或某种物品。如果观察的目的主要在于认识事物的方位、格局、陈设、结构、外部特征等方面,通常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运用定点观察法,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位置也就是立足点。观察时立足点不能发生变化,必须固定在一个基点。摄影师拍照、画家作画,选择镜头和描绘对象,都非常注意立足点的选择,立足点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一张照片、一幅画图的成败。观察活动也不例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足点不同,观察时事物呈现的面貌也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察景物与选择立足点密切相关。所以,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选择最理想的立足点,这是观察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各种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因此观察者不可能一目千里,同时观察到所有的细节,所以在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时,要注意有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可以按照不同的次序如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等进行观察。
定点观察的落脚点在于综合观察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整体的观察对象获得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
(9)自然轻松……随意观察法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是这样写的: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不难看出,作者并非特意去欣赏荷塘月色,只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作者的本意无非是借以排遣心中的苦闷。荷塘是作者“日日走过的”,早先已有随意观察的基础,“荷塘月色”在他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轮廓,故描摹荷塘之美时,文思如泉涌。几乎所有评论这篇散文的文章都赞赏作家对月夜下荷塘的精心观察:淡淡的月光,缕缕的清香,丝丝的颤动,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实际上这一切都与作者的随意观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观察者偶然到了某个地方,在有意无意之间发现了某些有兴趣的对象,顺便对它作了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就是随意观察法。因为是随意观察,所以十分自然、轻松。
随意观察最显著的特点是往往能够使自己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得到许多新的信息,也往往能够见人之所未见,得人之所未得,在不经意之间,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会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外效果。
随意观察并不等于漫无目标、随心所欲的观察。在随意观察之初,我们未必有预定的目标,但一旦进入角色,随意观察却会向有目的的观察转化,事后回忆所观察到的一切,要细细回味、思考,并挑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内容将其记录下来。
运用随意观察法要注意养成即兴观察、随时随地摄取景象的习惯,无论是特意去某地,还是偶然经过某处,都可以忙中偷闲进行一些观察:见到人则抓住其外貌特征,观察其音容笑貌;见到物,则抓住其形态特征,布局结构……
生活中处处有可供随意观察的对象,关键在于我们要当个有心人,在很自然、轻松和不受拘束的情境中去发现值得我们观察的事物,这样我们便能日积月累地获得大量感性的材料。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观察积累法
我国现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从青年时代起,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观测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和阴晴冷暖、风霜雨雪、花开花落、候鸟迁徙等物候现象。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即使是烽火战乱也不能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此外,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从中寻找有关气候和物候的记载。正是因为这些扎实的观察和深厚的积累,他终于写出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论文,震动了中外学界。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都在为编写《中国物候学》而勤奋地进行观察、记录和积累资料。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一个人如果积累了丰富的观察资料,进行学术研究便如鱼得水。观察积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观察积累,就是指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养成积累观察资料的好习惯。它不但能通过对材料的系统化组织提高观察分析思考力,还能通过积累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观察自觉性,丰富想像和思维。
随感法是最简单,也最基本的观察积累手段。它的形式为随看随记,随想随记。它形式自由,长短不限。例如,观察养蚕,随看随记,某年某月蛾卵由黄变黑。某年某月某日,小蚕破壳而出。某月某日,第一次蜕皮。某月某日第二次蜕皮。某月蚕身由黑变白,某月某日,蚕身由白变亮。某月某日,开始吐丝织茧,某日茧成。某日茧破蛾出,某日雌雄蛾交配,某日产卵。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就会拥有第一手资料。
随感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可以丰富观察内容,提高观察兴趣。
第43节:重复观察法
对于那些稍纵即逝的新现象,及时记录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在不经意间帮助观察者积累很多珍贵的资料。很多科学的观察者都是这样做的。大文豪郭沫若就有这样的记录习惯,他曾在《跨着东海》中介绍说:“我睡在床上,把一册抄本放在枕上,一有诗兴,立即拿着一枝铅笔来记录,居然也就录成了一个集子。”
积累观察资料时,观察记录要及时、全面,间隔较长时间后的追记往往不够完全,很容易出现漏误。记录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数字,切忌概念模糊,不清不楚。
观察积累法观察比较细致,对积累观察数据、揭示事物本质、探索事物发展规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精益求精……重复观察法
在一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两名运动员几乎同时冲线,裁判员的秒表也定格在同一位置。可是,径赛原则上是没有并列冠军的,又不能让他们重新比赛来决出胜负。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是冠军呢?
最后,工作人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通过反复观看设在比赛终端的电视录像资料,最终定出了名次:其中有一名运动员的胸脯在冲线的那一瞬间比另一名运动员的胸脯向前突出了一英寸,相当于快了0。01秒。所以这个运动员成了冠军。
重复观察,往往能够探明真正的事实。在科学上,科学理论的形成要有实验依据,而且这些实验必须能够重复。丁肇中发现J粒子后不久,又有美、德、意的科学家发现同样的现象,才被广泛承认。要证明一种理论、一个现象,光凭一个人的观察是不够的,需要很多的重复观察的参与。
重复观察法是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再次或多次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自然界有很多的现象出现非常迅速,观察者的观察速度往往跟不上它,只好重复观察才能掌握其实质。另外有些事物发生发展的特征与周期,也决定了必须重复观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论是看人,还是研究事物,都必须通过长久、反复的观察,才能避免过早下结论,产生片面的印象,形成偏见。如果不加以取证,以讹传讹,只会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重复观察是为了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事物、事件的本质规律,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在重复观察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纠正以前的谬误,排除可能出现的一切干扰因素,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接近事实真相,不断地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