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了元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来到了元朝-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九十七章 宫灯引火
  铁穆耳嘴角含笑,轻轻摆手。太监迅速退了下去,反手掩上宫门。窗外敲响了二更,如水一般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寝宫的地上,铁穆耳慢慢站起身,走到丽君身前,弯下腰,抱起她柔若无骨的身子,迈着无声的脚步,向内室走去,刚走了几步。宫外忽然传来隐隐的的脚步声,还有低低的说话声。铁穆耳不悦地皱了皱眉,正在犹豫之时,一个尖利的声音,很不合时宜地从寝宫门外传进来。“皇上,奴才有急事禀报。”
  铁穆耳看了看怀里的丽君,迟疑片刻,转过身,把她轻轻放回椅上,快步走了出去,一个穿着执事服饰的太监站在寝宫门外,向他跪下道:“奴才叩见皇上。”
  铁穆耳冷声道:“出了什么事?”语气中流露出他的不满。
  太监慌忙叩头道:“慈安宫旁的撷芳殿突然起火,火势甚大,一时无法扑灭。”
  铁穆耳疑道:“竟有这等事,太后可知晓此事,有人受伤吗?”
  太监道:“已有人报与太后。火起时,撷芳殿中空无一人,所以并未有人受伤。”
  铁穆耳眼中疑虑重重,很快道:“好,朕马上去,你派人告诉太后,叫她只管安心歇息。”
  太监躬身道:“是,奴才告退。”快步退了下去。铁穆耳待他去远,很快出了寝宫,带着卫良等人,向撷芳殿而去。
  一个陌生的声音在我耳边唤道:“张大人,张大人。”
  我从睡梦中惊醒,缓缓睁开眼,却见自己正趴在棋盘上,面前还摆着未完的残局,对面的皇上已经不见了,一个满脸堆笑的太监,正躬身看着我。我愣了一下,迅速从椅上站起身,拱手笑道:“公公,皇上他……”
  太监很快答道:“张大人,皇上吩咐奴才带您出宫。”
  我心里有些诧异,见他还在看着我,忙点头笑道:“多谢公公。”
  太监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面前这个人虽然只是一个四品汉官,却是皇上面前炙手可热的红人,宫里的人最是趋炎附势,对皇上的宠臣自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太监向我笑了笑,提着灯笼走到前面引路,我跟在他身后,悄悄吐了吐舌头,心中暗道:“晕,我居然在二哥寝宫里睡着了,狂晕……。”
  撷芳殿的火仍在燃烧,不过火势已小了很多,铁穆耳来到殿门前时,已看不到明火,只有乌黑的烟雾仍不断从熏黑的殿阁中冒出来,在屋檐上空升腾飘散,铁穆耳缓缓停下脚步,一个太监飞步奔过来,向铁穆耳叩头拜道:“奴才拜见皇上。”
  铁穆耳脸色阴沉:“你就是撷芳殿的执事?”
  太监声音颤抖道:“奴才失职,请皇上降罪。”
  铁穆耳沉声道:“你且退下,把第一个发现起火的宫人带上来。”太监慌忙起身,退到一边,身后太监迅速搬来一把椅子,请铁穆耳坐下,一会儿,卫良带着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穿着粉红色宫装的宫女走过来。宫女见了皇上,跪下道:“奴婢采红叩见皇上。”
  铁穆耳道:“你把火起时的情景据实禀来。”
  采红颤声道:“奴婢是撷芳殿值夜的宫女,殿内虽未住人,但因为今日是中秋节,所以没有熄灭宫灯,一更之时,奴婢在殿后住处歇息,忽然闻到一股烟火之味,心中诧异,起身到大殿前查看,却见殿内悬挂的几盏宫灯落下来,点燃了窗幔,奴婢用瓶取了水来,奈何火势太猛,急切间无法扑灭,奴婢这才奔出宫,禀告郑执事。”
  铁穆耳略想了想道:“你歇息之前,可曾关闭门窗?”
  采红道:“回禀皇上,奴婢回住处之前,已全部检查了一遍,门窗都已关好。”
  铁穆耳冷笑一声道:“即如此,殿内无风,宫灯又由金钩固定,怎会无故掉落下来,而且掉下几盏,你分明是措辞搪塞,蓄意欺瞒朕。”
  采红慌忙叩头道:“奴婢绝无半句虚言,请皇上明察。”
  铁穆耳扭头不再看她,看看火势已熄,压低声音对身后的卫良道:“进去仔细翻查,把那两个悬挂宫灯的金钩给朕找出来。”
  卫良带了一帮人,一起拥进去,过了许久,走出来,向铁穆耳低声道:“启禀皇上,奴才等人寻遍了殿内各个角落,并不见有挂宫灯的金钩。”
  铁穆耳脸色骤然一变,采红望到他冰冷的目光,吓得脸色惨白,连连拜道:“皇上饶命,奴婢说的句句是实话,皇上饶了奴婢吧。”
  铁穆耳对身后太监道:“把她带下去,按宫规处置。”随即从椅上站起身,带着卫良等人,并未去寝宫,而是直接到了御书房,坐在御案前,他的神情很凝重,事情已经很明显,分明是有人故意纵火,只要隐身殿外,用暗器打断挂宫灯的金钩,就可引燃殿内窗幔,大殿之内皆是木器,一旦火起,便难阻遏。纵火的,一定是宫中之人,趁大家忙于救火,慌乱之际,悄悄把那两个打断的金钩和暗器藏了起来,没有留下证据。只是撷芳殿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嫔妃住所,平时根本无人居住,来人在此纵火,到底意欲何为呢?
  铁穆耳联想到昨日苹果园之事,心中疑虑更深,沉吟片刻,对卫良道:“给你三日之期,多派人手,马上给朕彻查此事,一定要查出纵火的宫人。”
  卫良立刻拱手道:“奴才遵旨。”无声地退了出去。
  九王府。
  王爷的书房依旧亮着灯光,九王爷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一本书,眼睛却望着窗外,似乎心不在焉。
  阿桑从门外躬身走进来,反手关紧门,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向王爷低声道:“这是耶城县尹徐士林呈上来的,请王爷过目。”
  九王爷接过密信,轻轻打开,凑到灯光下仔细看了一遍,脸上神情平静,低头沉吟许久,把密信递还给阿桑,笑道:“你看看。”
  阿桑接过信,看完后,将信纸拿到火上点燃,很快化为灰烬。转头看着王爷,低声道:“晋王谋反之事,王爷莫非早已知晓。”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九十八章 一石二鸟
  王爷微微一笑,神态间颇为从容:“甘麻刺是真金的长子,铁穆耳却是第三子,只是因为真金向来偏爱小儿子,才会与伯颜老匹夫串通,说服先帝,将甘麻刺封为晋王,遣到北疆驻守。又让铁穆耳在平定合丹叛乱中立下战功,顺理成章地取得皇太子之宝,进而登基为帝。甘麻刺对此心中早有不甘,谋反是迟早的事,只是本王没想到会这么快。”
  阿桑道:“王爷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返回江北,伺机起事。”
  王爷站起身,背着手在房中转了几圈,停下脚步,依旧坐到书案前,眼中寒光闪烁,良久低语道:“拿北地的地图来。”
  阿桑迅速转身,到柜中取出一张简易地图,铺在书案上。
  王爷俯身在地图上看了一阵,皱眉道:“铁穆耳在两个月前,下旨将阿不的三万骑兵调至顺城一带,刘忠勇的四万步兵则被调往遂城,这两座城池离耶城大约有十来天的路程,除非甘麻刺能在十日内取下北地,自立汗国,否则必死无疑。”
  阿桑低声道:“王爷,属下以为,晋王和察金的军队加起来有八万之众,而且都是蒙古骑兵,不需十日,北地就会落入晋王之手。”
  王爷手指轻叩桌面,嘿嘿冷笑:“如今驻守北疆的是皇甫少华的五万蒙古精锐,皇甫少华一向治军甚严,辖下军士又曾参加过几次平叛之战,作战经验丰富,甘麻刺要在十日内夺取北地,绝非易事。”
  阿桑道:“王爷,皇甫少华如今在大都,他手下的军队再有能耐,主将不在,群龙无首,怕是守不了几天。”
  王爷淡淡一笑:“倘若本王猜得不错的话,近日皇甫少华就要奔赴军营了,此人年纪虽轻,却是一个难得的将才,铁穆耳将北地交到他手中,倒是没有看错他。”
  阿桑笑道:“皇甫少华若真得前往北地,王爷何不派人在路上截杀他,也好助晋王一臂之力。”
  王爷微笑摇头:“阿桑,以你之见,以本王与甘麻刺的十五万兵将,与朝廷大军对抗,胜算有几成?”
  阿桑闻言无语。
  王爷脸上露出笑容:“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乃不得已而为之。铁穆耳尚无子嗣,只要他一死,诸王中便只有本王最有资格登基称帝,又何须动用辖下军队,与朝廷殊死一战。”
  阿桑默然了一阵,道:“王爷英明,只是就这样白白地放过这个机会,属下总觉得太过可惜。”
  王爷一笑:“铁穆耳心里想什么,别人不知道,本王却清楚得很,甘麻刺一介武夫,生性莽撞,又少谋略,才会被他迷惑,轻易中了这一石二鸟之计。”
  阿桑闻言惊讶地看着他。
  王爷冷笑了一声,轻轻挥手,阿桑拱手道:“属下告退。”快步退了出去,反手掩上门。这时,远处传来四声梆子响。九王爷候他走远,慢慢站起身,望着窗外,沉默了一阵,忽然低头吹熄了油灯,室内顿时变得一片昏暗,只有淡淡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
  太监带我出了寝宫,脚步渐渐加快,我见走的并非自己往常出宫的路,心里不禁有些疑惑,犹豫了一阵,停下脚步问道:“公公,这是通向文武门的路吗?”
  太监回头笑道:“这条路通向侧门,是皇上特意吩咐的,如今夜色已深,以免惊动他人。”
  他说得也有几分道理,我哦了一声,又道:“公公,宫里莫非出了什么事?”
  太监低声道:“只是一件小事,皇上已经带着卫总管,赶去处理了,张大人不必担心。”
  我见他不肯说,只得道:“原来如此。”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一个人影忽然从暗处闪出来,拦在身前,向我拱手笑道:“张大人。”
  我看到他的脸,疑道:“阿罕,你怎得在这里?”
  阿罕朝我微微一笑,回头看着太监:“你是何人?”
  太监躬身道:“奴才是翠华宫的执事太监胡庆。”
  “翠华宫?”阿罕疑惑地看了他一眼,“翠华宫不是贵妃娘娘的寝宫吗?”皇上离开时,特意吩咐他悄悄守在寝宫外,不要让任何人靠近,才半盏茶的功夫,就见这个太监鬼鬼崇崇地走进去,一会儿就带着张大人出来,走得也不是通往文武门的路,这也未免太奇怪了。
  太监慌忙道:“奴才也是奉旨行事。”
  “奉旨?奉谁的旨意?”阿罕紧紧地盯着他。
  “奴才奉得是太后旨意。”太监渐渐恢复镇定,语气变得十分平稳。
  “你可以回去了,皇上有旨,命属下送张大人出宫。”阿罕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
  太监立刻躬身道:“奴才告退。”转身飞快地走了。我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大感疑虑,胡庆不是告诉我是皇上的吩咐,要他带我出宫吗?怎得一转身就变成是太后的旨意了?
  阿罕一直将我送到宫门前,拱手道:“张大人请。”
  我笑着拱手回礼,转身坐上官轿,飞也似的向自己府上而去。
  铁穆耳出了御书房,匆匆回到寝宫,刚到门口,阿罕迎上来躬身道:“皇上,张大人已经走了。”
  铁穆耳笑道:“是吗,她醒了?”
  阿罕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是,皇上。”
  铁穆耳微微一笑,进了寝宫,这时已敲响了四更,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我来到府门前,轻轻敲门,门很快开了,是小兰,她打着哈欠,向我躬身道:“公子回来了。”我疑惑地看着她:“怎么是你开门,你还没睡么?”
  小兰叹了口气:“不光是我,皇甫少爷也没睡,一直等你等到二更,刚刚才走。”
  我脸上红了红:“是吗?”
  小兰瞟了我一眼:“公子,皇太后这么大年纪,居然能够赏月赏到三更,真是让人佩服啊。”
  我笑道:“哪里,老早散了,只是皇上下旨,要和我谈论国事,所以才拖到这么晚。”
  “谈论国事?”小兰圆圆的眼睛里写满了问号。我不理她,迅速奔到自己房门前,轻轻推开门。油灯已经灭了,室内一片昏暗,我借着微光看了看,只见书案上摆着一本翻开的书,旁边还有一张写了字的玉版纸,我把纸拿起来,点着油灯一看,却是李商隐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分明是傻小子的笔迹,我不禁摇头叹道:“这个傻瓜。”此时窗外已敲响了四更,我忆起皇上说的话,终究不敢抗旨,只得起身到柜中取出那块玉佩,依旧挂在身上,转身倒到床上,闭目养了养神,便翻身起来,洗了把脸,整好官服,望宫中而去。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九十九章 福州别院
  将军府。
  皇甫少华到书房中看了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