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的后台就像是国家手里握著原子弹一样,那是威慑,从全局的高度占据制高点,他需要借助那种无形的威慑,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些具体的、细微的微观事情上也拿出来嚷嚷威胁,那就是犯忌讳了,毕竟手里握有那玩意的并非一家,所以在这样的事情他不能随意的搬出来。
江书记毕竟是贝湖的省委书记,有时候县官还真是不如现管,保持必要的一种微妙的关系是必要的。
而作为能力上的直接体现,那就是政绩,他到安新之后,安新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强劲复苏的势头就是他最大的筹码。
这一点,詹继东也应该明白,若是这一年一晃又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安新经济上拿不出一点像样的亮点出来,他这个市委书记的确不好向省里边主要领导交差。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两个人在这一点上目标一致。
陆政东仔细的分析着,这一点不但詹继东如此,就是省里的两位主要领导江如衡和杨立峰同样也是如此。
贝湖省是人口大省,但之前安新的经济发展状况就是贝湖的缩影,在经济发展上落伍了,江如衡入主贝湖也已经两年了,乍一看不算短了,但光是理顺贝湖省里班子和稳定局面就耽搁了一年多时间,这好容易才算是步上正轨,但是贝湖始终没有呈现出像周边几省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今年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之后,江如衡更坐不住了。
因为相对于其他几个西部省市来讲,贝湖并不占据优势,比如刚刚升格的直辖市,由于有三峡工程,需要解决移民和解决扶贫等诸多问题,中央在支持力度上肯定是大力倾斜;而和贝湖实力相当的西河等省有资源上的优势。
安新作为全省数一数二的重要的经济体,在省里的分量就显得尤为突出。
基于这样的原因,加强经济方面的力量,增强懂经济的领导在决策层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完全可以顺势提出在市政府增加一个非常务的常委副市长。
常委是党内职务,常务副市长及副市长是政府职务,眼下政府口有市长和常务进常委。
常务副市长即为第一副市长,一般负责全市的所有事务或者比较重要的事务,并且主持市政府日常事务,在市长空缺或者离开期间代行市长职权,平时日常分工中分管重要部门和宏观经济部分。
随着经济事务重要性增加和政府职能扩展,为了增加政府口在党内的话语权,增加了一位普通副市长入常委,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这样不至于和江书记发生直接的冲突,甚至还迎合了江书记的一些心思,当然更为主要的是这样做,副市长唐中凯能够成为常委的机会就很大。
常委和非常委级别上并没有区别,但常委意味着进入了决策中枢,党内地位明显提高,这也是往上走的一步台阶。
市长,作为市委第一副书记,在人事问题上,你也许可以没有决定权,但是你绝对不能连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欠缺,如果没有了这个,无论你这个,市长品德无论多么好,能力多么全面,那都是空话。
你就是三头六臂,如果没有几个,能够跟着你跳的起替你卖命的干部来实现你的工作思路和贯彻意志,一切都是空谈。
要想马儿跑还得让马儿吃草,要实现有人跟你上蹿下跳,有人为你卖命,那就必须要政治上给予他们念想,如果没有这一点,你就算有基础,那也迟早是灰飞烟灭的份儿,没有那个人是只愿意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尤其是政治前程。
陆政东很清楚,正是因为他在人事上一直保持着足够强大的影响力,也才让他的施政进展很顺利。
当然,若是光想着让唐中凯上位,这肯定是不行的,詹继东肯定不会答应,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有妥协和交换,增加一个常委副市长,也就意味着常委还需要增加一个人选,以形成单数,而这个人选詹继东肯定是希望能够站在他那一方的人出任,这样新晋常委就是二比一,这样的交换想必是詹继东乐意见到的。
当然从陆政东的角度讲,也是很有收获的,必须要给詹继东这样的念想,至于最后额外的这个常委人选是否能够如詹继东所愿,那还得看角力的结果……
当然这样的方案必须要有足够的操作性,贝湖这帮人有些畏缩畏脚,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不足,得有先例可循,陆政东知道是有的,比如云雾市就已经是有非常务的常委副市长;二是要找到理论依据,在这一点上中央党校的教授有过这方面的思考。
还有一个是时机的选择,陆政东觉得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马上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情况都要纷纷出炉,这是一个全年的中考,其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都一目了然,安新肯定是成绩相当不错,在这一点上陆政东信心十足。
有了这几样,就有了操作的基础,当然仅仅是这还不够的,这个方案不能由他陆政东提出来,他提出来詹继东和江书记必然会非常警惕,反而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个方案要由合适的人和部门提出来,最好是组织部门作为一种尝试提出来。
这才是真正的阳谋……
陆政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这个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也开始动了起来……
唐中凯在陆政东到来之后整个人仿佛都脱胎换骨了一般,陆政东采取的这些措施卓有成效,现在安新的发展可以用上足了发条来形容,他也充满了成就感,而且由于得到陆政东的全力支持,下面的人对他也不敢怠慢,让他干起来干劲十足,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再怎么滋润也比不上挂上一个常委头衔舒服。
从普通副市长到常委,看着是人生一小步,实际是仕途一大步,很多人都是在这一步止步不前的。因为按照通常的规律,从普通的副市长成为常委有两个途径,一是成为常务副市长,那是铁打的要进常委,但这也挺不容易的,在市里有下面实力比较强的区里书记强有力的竞争,也极有可能从省里或者其他地区空降而来。
还有就是转任其他市委的职务,比如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统战部长等等,但这方面他也没有优势。何况不管是常务副市长还是市委的其他职务,眼下调整的机会都不大。这可以讲是最近的一条捷径了。
唐中凯琢磨着,陆政东给他透露这样的信息,那应该是在市里和詹书记达成了某种默契,詹书记不会在这件事上难为他,市里提名的问题不大。
陆市长的意思是要她做做省里的工作,毕竟是进入市委领导班子,决定权在省里。
他能够坐在副市长的位置上,省里自然还是有些关系的,看来是要使一把劲了。
※※※
时间一晃就到了安新最为炎热的七月,这是一个女性展示婀娜多姿身材的季节,热得难受的女郎们敞胸露臂已是时尚女性身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吸引了许多贼亮的眼球。过去的人们为了遮羞而发明了衣服,现在人们为了时尚而脱掉衣服。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变,使得这个世界变得不可思议。
七月下旬,全国各地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基本全部出炉,安新市不管是经济增长比例还是财政增长比例,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领跑,而且增幅把第二名甩得很远。
一年多的低调耕耘,终于厚积薄发。
副省级城市不同于一半概念的地级市,而是经济和工业在全国比较发达,也就是基数比较大,在这样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有这样的增幅,想不引起关注都不行。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保持这样高速增长的同时,安新的国有企业改制也是进展得最为顺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下岗工人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的和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安新基本没有出现大乱子。
这是一种掌控力,一种能够掌控全局的能力。
陆政东猜想,这一点恐怕高层是更为看重的,所以才会有高层的决定近期要到安新来视察。
不过,在高层领导前来视察之前,安新首先迎来了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次专题采访。
本来,央视主要是采访他这个市长的,但陆政东表现出来了高姿态,主动要求也要采访詹继东和市里其他领导,而且主动让詹继东讲成绩,他来讲安新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陆政东知道这样的高姿态不但不会抹杀他在安新的成绩,而且落在高层心目中说明他很讲大局,不贪功,落在省委江书记的眼里,他和詹继东之争只是工作上的思路之争,而对詹继东来讲,他这样做,詹继东也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而是一次极具分量的采访,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
“有人说在现阶段城市发展有三大法宝:出让廉价的土地,出卖廉价的劳动力,引进资金。这三者是谛造城市的经济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靠出卖土地,靠引进外资,转让土地,然后大开绿灯给予办理贷款,拔地而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也就是市长们常讲的经营城市的理念,安新虽然实行的是土地储备制度,但万变不离其宗……陆市长是吧?”
央视的这位美丽的财经主持安瑶看似很娇柔,但是提问却是咄咄逼人,也有些咄咄逼人,这个问题有深度,从实行分税制之后,地方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特别是很多官员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在这方面是越来越疯狂。
这个记者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这个记者对这些问题还是有比较深入的思考的。
陆政东笑了一下道:
“土地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也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安新现在仅仅是刚刚起步,有人这样评价安新,远看是一片灿烂,近看是一片混乱,这应该是客观事实,安新现在市区还很凌乱,市容市貌和其他同类城市相比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远远谈不上经营城市……”
陆政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安新市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城市,不能搞成林立的钢筋混凝土与拥挤不堪堆积成的冰冷面孔,不能让人感到茫然,不能搞成表面看改造旧城建造大都市,其实是推掉了历史的记忆,抹除了绿色的城市化而让人困惑,剩下的只有人际间的隔阂、自然与人的疏远。安新的城市发展应该要力求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陆政东看了一眼女主持,然后才又说道:
“刚才主持人提出了土地出让的问题,引进外来资金的问题,我想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土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光靠土地出让金来解决城市的发展终究有枯竭的一天,所以不能太过依赖,这也是安新为什么采取土地储备政策的原因,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市场经济分三个阶段,一是产品的市场化,这个全国正在基本完成,二是要素的市场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资金、劳动力三要素。至于产权的市场化,这个全国都还处于刚刚的探索阶段。我认为在现阶段,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如何利用好这三要素。在安新具体来讲,就是要如何发展产业群,如何经营城市等几大方面,而发展产业群,这里面就涉及到国企的改革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非公经济的发展……”
第90章厚积薄发(二)
“经过改革改制,留下来的都是比较大型的企业,也就是一地的工业和经济重要的支柱交恶支撑,而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则是一地经济的基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谈到这两点就不能不涉及到国企的改革改制问题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
虽然国家讲今年是三年国企脱困的最后一年,但是国企改革依然是任重道远,国企改革无疑是当下的难点,安新国企改革属于润物细无声,既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又没有闹出什么大的风波,这无疑也是这次采访的重点之一。
“国企改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安新自然也不例外,而国企改制的最大难点在于人员的问题,除了从社会保障这一块来解决,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多渠道多方式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实各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是积极鼓励下岗工人自主创业、改制企业留下一部分、再就业解决一部分等等方式,安新也不例外。
但是安新在最后一点做得比其他地方更好一些,也就是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比其他地方要多,安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安新能够在改制的过程中比较平稳的原因。
但陆政东对于安新的发展依然用了一个任重道远。
陆政东知道要想振兴安新是一条任重道远的漫长之路,安新落后了,已经在起跑线上被人家拉下了一截,想要超越别人,那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但仅仅是努力是不够的,当今城市发展的普遍弊病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同质化、同功能化太严重。这种弊病使城市失去了真正的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