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梁三平不由得哑然失笑。
就是在这里,自己答应了叶建文给他做一份策划。而自己和叶建文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策划后来会引起如此之大的风波。
甚至差点儿波及到了远在琼岛的梁三平。好在这件事情最终上面还是持试验的态度,叶建文到了江口开始了自己对这份报告的实践。
“怎么?!想什么呢?!那么入神?!”廖斌笑着对梁三平问道。后者则是笑了笑,和他把自己与叶建文在这里坑了日本人一把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你们两个家伙还真是……”廖斌听完了梁三平的话,不由得哭笑不得。而梁三平随即说起关于自己和叶建文在此说好要提出的那份报告的事情后,廖斌也沉默了。
两人沉默着一同踏入了这间不大的饭店,熟悉的店员笑嘻嘻的把两人引入包间。大厨子笑呵呵的给两人介绍菜单。廖斌随意点了几个就交给了梁三平。
梁三平倒是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让廖斌决定。他知道。廖斌找自己来肯定不是为了吃饭那么简单。但是会是什么事儿,他却心里没谱。
“三平啊……说实话,你的那份提案。估计通过的机会很小,这点你要有心理准备……”很快的,酒便上来了。帝都的待遇果然不一样,廖斌点的酒拿的就是五粮液。
要是在琼岛。估计喝个三花酒就不错了。说不准还得是村里自家酿的土炮。
“尽人事,听天命。”梁三平笑着一口将酒抽干,对着廖斌道:“说实话,这份报告能够被提交上来,我觉得就是一种胜利了。”
廖斌闻言不由得苦笑。对着梁三平道:“三平啊……我觉得,你是不是要把工作调动一下?!到江口去任职?!那里似乎才更适合你啊。”
梁三平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疑惑的看着廖斌。好一会儿了才道:“老廖啊,我梁三平其实说到底。就是个农民罢了,或许手上的技术和想的事情多了些。但农业才是我的根本。”
“我从来没有想过到城市里入职,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估计将来也很难有。”却见梁三平笑着道:“别为我担心太多,了不起我回桂省老家种田去。”
“你信不信,就算是种田。我梁三平也是我们省里种的最好的一个,说不准到时候你们都得来找我买米吃饭呢!哈哈哈……”
廖斌沉默了,将杯中酒饮下。好一会儿了才对着梁三平道:“三平,你怎么能这么想?!你身上的本事我们都是看到的,但你也要考虑我们的难处……”
接下来的话,廖斌没有直接说。但梁三平明白,肯定是帝都里有人看不顺眼自己了。想要把自己彻底的收拾一顿,甚至能上纲上线要把自己搞掉。
对此梁三平倒是很没有所谓的,他又不看重官职。你赶我下去我就下呗,我又不留恋啥位置权利。逼急了,老子自炒鱿鱼回老家耕田你还能拿我怎么办?!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梁三平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你看中的、觉得可以打伤我的,对于我来说一文不值。
所以,我可以满不在乎的跟你争论辩论。大不了就是卷铺盖走人嘛!了不起么?!
“对头!三平的这个态度,我欣赏!!”此时,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梁三平听得这个声音,不由得惊喜的喊道:“李哥!”
“哈哈哈……臭小子!来了帝都,也不给你李哥打个招呼!这像什么话?!”说话间,不大的包厢门被打开了。
却见一个黑压压的身影直接挤了进来,这汉子一眼望去却有一米八几那么高。整个人如壮硕的如同巨熊,声音很是洪亮。
这却是梁三平的好大哥李团长,却见他进得门来哈哈一笑。将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挂在了椅子上,随后撸起袖子抓着酒杯就给自己斟满了一杯酒。
“本来应该是我和老廖去接你的,但临时学院里开会。我这被抓了排头,没办法接了你。来来来……大哥先喝了这杯,再给你接风洗尘!”
说着,老李哈哈一笑将那杯中酒一口吞入。这才抓起酒瓶,给自己再倒了一杯:“甭管这事儿成与不成,别叫自己怂了就是!”
梁三平肃然的举起杯子,跟老李碰了一下才一饮而尽。自己最初的人生观,或许就是来自于这位豪爽无比的大哥。是他在战场上教会了自己的人生第一课。
“坐下,好好吃点儿东西!”哈哈一笑,老李让梁三平坐下殷勤的给他夹菜。席间话别两人分别的这几个月,自己遇到的一些新鲜事儿。
老李原本就是个标准无比的武人,基本除去部队里的一堆东西。其他事儿他不想管也懒的管,不过因为梁三平的关系他对农业方面的事情倒是逐渐的关注了起来。
“三平,你弄的那个基地据说不错啊!东山羊、文昌鸡,说是在香江很受欢迎。不错嘛!什么时候给哥哥带点儿过来,让我也尝尝这当年的贡品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却见老李哈哈的笑着对梁三平调侃道,而梁三平则是笑着说:“带上来了还不新鲜呢,到时候你找个机会到琼岛拉练。我就在本地请你吃,这才是原滋原味啊!”
大家就这么说笑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李才放下了筷子,看着梁三平道:“三平,说实话。这次你真的要做好打算,我问过几个战友。你这件事情不容乐观……”
“你的提议,已经让几位老人很不高兴了。说这是回到了满清时代。”顿了顿,却见李团长对着梁三平道:“所以,我估计你这事儿……得难!”(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质询(上)
连着好几天,梁三平都在招待所里呆着。而这几日,沐山除去偶尔找他问一些报告的看法之外再也没有和梁三平多说什么。但从沐山一次比一次难看的脸色,梁三平看得出来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
而在这期间,廖斌和李团长也找了梁三平吃了两次饭。饭桌上,廖斌数次欲言又止。而李团长则是闷不吱声。
情况以及很明显了,老李和廖斌分明是知道了一些情况。但他们谁都没有和梁三平说,或许他们认为这些事情说了的话对于梁三平来说是一种打击吧。
但即便他们什么也不说,梁三平也能够感觉到事情的变化。沐山那一天比之一天更差的脸色,一日比之一日更甚的疲惫已经说明了一切。
“三平,明天你跟我一起去吧……”终于,沐山找到了梁三平。在沐山的房间里,梁三平见到了这位疲惫不堪的老人。
“沐叔,现在大约是什么情况?!”梁三平沉默了一会儿,对着沐山问道。这几天他知道事情有变,而且向着坏处变去。但究竟坏到了什么程度,他却心里没底。
沐山很是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来,让工作人员给梁三平端来一杯茶。才对着梁三平道:“有些老同志不理解我们的做法,一定坚持让别人插手修路那就是让资本主义渗透进来了……”
梁三平闻言只能是苦笑。虽然已经是1980年了,可这样的思潮还是有不少的。甚至到后世这样的思潮都还有。只不过最高领导人当年的那次南巡定下了基调后,大家算是对此事有了个结论。
但类似的思潮却一直都存在着,无比顽固的存在着。
“我之所以叫你去,其实倒不是让你去给领导们做报告。只是让你给一些同志做答疑。”很显然的,沐山这段时间遭到了不少的非议和磨难。
这点可以从他深深的疲惫上看得出来。但这些付出换来的。是他和梁三平能够有机会去陈述自己的想法。至少可以有机会当面去说。
当然,面见最高领导层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沐山也仅仅是有机会而已,他们只能是给一些持有看法的老同志们做答疑。
“尽人事听天命吧……”梁三平只能是叹气,现在的争论还很大。虽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出现的问题却也不少。
而路线之争,这个时候也没有平息。各方对江口的看法也不一。高层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虽然高层大部分是支持改革,也愿意改革的。
但在改革的强度、改革的方式上,大家的意见却很不同。意见无法完全统一,造成的就是一定的混乱。而更多的人则是选择了观望。
第二天,梁三平起了个一大早。昨儿晚上他并没有打搅太久沐山,他知道这位老人这几日承受的压力有多么的大、有多么的疲惫。
所以他很早的便告辞离去了,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梁三平并没有直接休息。而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报告。既然要做,那么就尽量的去做好。
一大清早,梁三平便在楼下等着沐山一起吃早餐。帝都的早餐很简单。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就是一碗豆汁,然后炸好的油条。
疲惫的沐山看着梁三平笑了笑,然后一起在招待所的小食堂里安静的就着豆汁吃油条。期间两个人都没有说话的**。
一顿沉闷的早饭吃完后,便有车来接沐山和梁三平。这是一辆挂着进入某个大院特殊通行证的吉普车。梁三平和沐山登车后,依然保持着沉默。
车子在路上左拐右拐,没一会儿便进入了一处挂着牌的大院。很明显的,这里是一处的部委大机关。门口有着站岗的战士,院前有着不大的停车场。
而在高耸肃穆的办公大楼旁边。则是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自行车停车处。那里摆放着一大溜的自行车。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吧,后来在这等大院内你可是看不到什么自行车的。
下了车。沐山带着梁三平和工作人员便向着这办公大楼的门内走去。自然是有人带着他们,前往一处会议室。
此时不过是1980年,哪怕是帝都的办公楼也很是简陋。顺着扶手的梯子爬上了三楼,再左拐了十来米。便见到了一处会议室。
走进了会议室,梁三平猛然感觉这会议室就像是被改造了的审讯室。五位穿着中山装年约六十上下的老者,在几位年轻人的陪同下坐在他们正对面。
而隔着圆会议桌。梁三平和沐山面前只有两个座位。很显然,这几位老人肯定不是来听梁三平陈述的。或许更多的是来质问的。
梁三平看了看疲惫的沐山,心里叹气。他知道这或许是沐山尽了最大的努力,为自己换来的一次机会。
“你就是梁三平同志吧?!来来来……和沐山同志先坐下。”却见端坐在中间的老者先开口,对着梁三平和沐山道:“我们今天。就是过来和你们聊聊关于你们提议引资修路的事情……”
却见几位老人面无表情的拿出了笔记本,然后拧开了钢笔的笔盖看着梁三平和沐山两人。梁三平则是看了眼沐山,见后者点了点头随后才先拉开椅子让沐山坐下自己才坐下。
梁三平的这个小动作,却是让在座的几位老人心里暗自点了点头。至少这个年轻人在礼貌方面做的很好。而且面对自己等人,还能如此镇定这很是难得。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却见当中的那位老人对着梁三平道,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
“说说看吧,你的想法到底是如何?!”梁三平见老者问起,沉思了一会儿道:“我们修路的初衷,便是为了琼岛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改革探索一条心的道路。”
“国家要发展,对道路的建设则是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梁三平对着这位老人,沉着的道:“我在报告里就说过:路不通则财不进而宝不出,如此怎能致富?!”
针对着自己的报告,梁三平开始陈述自己对道路与财富之间的看法。好在这段时间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不断的精研自己的报告。还和沐山做了好几次的讨论。
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一些问题和观点他几乎都烂熟于心了。对于向这几位陈述出来,梁三平毫无压力。相反的,却可以说出很多报告上没有提到的新颖的想法。
“梁三平同志,你提到的对道路的看法我们很认同。也认为可以实行,但我们对于你现在提出的引进外资进行道路修建的问题,还是持有疑虑。请你解释一下这方面你的看法。”
很快的,坐在右首的一位老者皱着眉头略有些不耐的对着梁三平问道。听着这位老者的话,梁三平知道这为老者大约就是代表着反对自己提案的那些人了。
想到此,梁三平看了沐山一眼。后者苦笑了一下,却没有说话。而梁三平转过头来,却见对面的几位也稍有兴致的望着自己,很显然他们也想要知道自己的想法。
现在上面对于修路倒是争议不大。都不傻,大家自然可以看到修路带来的好处。民国以来,修路就修的不少。没有路便如梁三平所说的,财无路可进。而宝无路可出。
而现在大家争议的焦点便在于是否要引进外资进行修路。这才是最大的争议点。一部分人认为绝对不可能让外资进入基础建设领域。
生怕这方面被人控制住了,而且有出卖国家利益的嫌疑。满清的时候才借钱修路嘛!这借用外资修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满清时期的情况。自己国家的道路都被人控制住了。
但另一部分人则是觉得这可以实行。但前提是道路必须有自己控制,道路行驶收费。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