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人的胆魄!
刘禅见状暗自点头,其祖郗虑乃是为了东汉尽忠之臣,更是在汉魏的宫廷斗争中属于失利的一方。而此族因此没落,在魏国时期根本没有晋身仕途的能力与资格。这个中的种种早已过去几十年,倒是没必要拿出来详细罗列。只是看郗鉴清贫的成长历程便可窥知一二了。
“清谈之风不易除也,若置之不理唯有见其日益坐大。朕要的是可施政,一心为国的臣属,这一点你可知道?”刘禅想起清谈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发展趋势,心头一层阴影笼罩,更是下定决心要根除此乱!
郗鉴见陛下说的斩钉截铁,甚是果决,拱手道:“微臣明白陛下之决心,原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要知道郗家三代为民,甚至在曹魏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入仕的机会。若是平常人家甘于平淡也就算了,但郗鉴怀有抱负,又具才华,怎会甘心做个平常人呢?如今的道陛下看重,若是过多的推阻怕这一举成名的机会便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了。
“好!朕便喜你不拖泥带水,与那清谈之风也是格格不入!朕要做的很简单,只是朝中群臣多有好此风者,一旦有所泄露必是难寻机会。”刘禅知郗鉴还有顾虑,但有此应允的胆魄,等若与现有的名士圈子对立,对于一个大有前途的少年人来说,这样的决定是影响终身的。
此时此刻在许昌城尚书台中,尚书温羡与庾琛等人也在议论此事。越来越多的朝臣喜好清谈,满嘴的道理却是空空的不合实际。朝廷上如此的声音越来越多,一时倒是无碍,可久而久之皆是以言辞来博得声誉,对于商议的政务如何施行没有半点的用处,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转。
“此风不可长也,但凭你我难以动之分毫,此事当禀明陛下。”庾琛愁眉不展,对于清谈自己并非是没有参与过,但自己如果是闲人倒是无妨,有官职在身却是迷恋泛泛空谈之中了,久而久之哪还称得上是称职?
温羡颔首道:“你我既有此意,不可急于张扬,陛下正在前往襄阳途中,不若先与何惠兴,江应元提及,看此二君是何态度。”
“也好,此事牵扯甚大,不宜轻举妄动,事不宜迟,你我分头行事。”庾琛甚是干脆利落,当下便于温羡离开尚书台,前往何攀,江统府上试探。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上)
返回中原,汉朝北伐人马尽数登岸,各路将领早已得到任命,纷纷向各自的驻地而去,而黄崇等人督帅大军缓缓返回许昌休整。汉朝大将军姜维此时早已轻骑抵达了许昌,以填补汉帝刘禅在暂时离开许昌向襄阳休养的空缺。
河北大战汉军算是与胡人平分秋色,汉人无力继续前进,胡人却有歼灭汉军的实力,此时退兵算是机灵了。朝野之间见陛下收兵皆是热议不断,对于汉帝收兵的举动拍手称快。
河北长期以来被魏晋占领,被视作敌国,虽然彼此同为汉人,却是仇视许久。胡人欺辱汉人,灭掉晋国,汉朝洞烛机先先发制人不仅带回了与异族之人势不两立的晋军,更是尽徙河东,河内的百姓返回中原。
汉帝刘禅以火药痛击匈奴,一战灭敌五万余人,此事更是被大家宣扬,都是身不由己的歌功颂德。彰显了武力,维护了道义,这个时候收兵对于中原的民生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
原本不安分的心也因为汉朝所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而变得无比的安稳,没有了担心,专注于生活劳作,这一战之后汉朝得到的结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
王衍乃是魏晋之臣,在朝廷之中虽是无甚实权却也是高位。身为玄学名人,官禄爵位并不影响王衍的交际范围,每日到了傍晚无数官吏名士纷纷踏足而来,在王府之内高谈阔论,玄学义理辩驳不休。
这一日又是高朋满座,王衍居中而坐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道理,等待他人辩驳。众人正在兴头上,一个个的摇头思索品味其中的意境,忽闻一人尖声笑道:“王夷甫自命不凡,可知当今陛下推行实政,不喜清谈?”
清谈由来在于魏晋,汉朝官吏多有魏晋之人,这清谈一流自然是延续下来。上至朝中的官员名流,下到地方的官吏名士皆是少不了清谈打法时间,提高自身的声望地位。
“粗鄙俗子,不足与论耳!”名士山简乃是晋国尚书令山涛之子,如今在许昌扎根没多久,见有人出言攻击清谈之士,不屑的说道。
“哦?我孙秀一向听从陛下的主张做事,山季伦你敢再说一次么?”孙秀伶牙俐齿坐在人群之中动也不动,小眼睛却是闪烁光芒盯着山简说话的方向。四周的人间孙秀出言,皆是忙不迭的挪开坐席,好似不愿与这俗人离得太近。
众人都是知道这孙秀乃是司马氏的小吏,依靠阿谀奉承爬到了今天为止,其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可谓是小人更是俗人。近来孙秀有事求到王衍府上,却是不得其言,每次前来都是王衍汇聚名流清谈,哪有这孙秀言语的时间?
清谈者不理实事,皆言道理,以道理作为辩驳的根据,却丝毫不于现实沾边。如此一来可谓是空泛之言,但此举倒是应和了老庄之议,反倒是成为了彰显身份的象征。
由于发起与参与的皆是有名望的士人,无论是两人还是多人,只要能够在言语机锋上站住脚,让人难以辩驳,又或是有什么谈吐道理被人认可拥护,一夕之间便可成为士人眼中的大才之人!
士人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能够跻身这样的圈子抛头露面,所得到的的利益是远远超乎想象,更是难以评估。因此无数人敲破脑袋苦心钻研老庄,希望通过玄学清谈获得晋身之机。
王衍身为清谈的领袖人物,其地位飘飘然在凡事俗尘之上,虽然不是真的不理俗事,但在外人眼前这是必须保持的一种姿态。那刘秀不过是奸佞小人,所谈之事皆是恶俗,王衍这般自命清高的人物怎会愿意与之有所接触呢?
连续数日有意接着清谈之机来阻挡孙秀,其用意不过是想孙秀知难而退罢了。以孙秀的才学怕是听懂众人所言都是困难,更不用说插嘴了。如此将孙秀拒之门外,也算是一种礼貌,偏偏王衍的自命不凡却是看不到小人的心胸……
山简对于王衍甚是推崇,不想孙秀一句话把陛下拉出来做挡箭牌,顿时一时哑然不知如何辩驳。玄学易理,清谈评议山简倒是擅长,可落入孙秀这个层面的低级的口舌趣味之争,让这一代名士也是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王衍见了也是头疼,想不到这孙秀不顾廉耻竟然大放厥词,这般的放肆,这实在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凡夫俗子难与高士共语,来人啊请出!”王衍也不废话闭目一句话,便有府内的下人来到孙秀身旁。
在场名士皆是轰然,讥笑孙秀的不识时务,孙秀红着脸嘿然笑道:“好,好,好一个王夷甫!”
……
“朕以道徽随行,可知朕意?”马车之中汉朝皇帝刘禅与魏晋之臣郗鉴同车说道。
这郗鉴乃是郗虑之后,少年时期甚是孤苦清贫,虽是耕地为生却是博览群书。如今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已然有了清节儒雅的声望,虽然不过是朝中的普通吏郎,可前途却是被世人看好。
“陛下力主勤政于民,不喜魏晋之风,微臣窃以为清谈之风牵涉甚广,陛下当三思而行。”郗鉴在刘禅面前并无多少拘束之感,此时大胆猜测,更显其过人的胆魄!
刘禅见状暗自点头,其祖郗虑乃是为了东汉尽忠之臣,更是在汉魏的宫廷斗争中属于失利的一方。而此族因此没落,在魏国时期根本没有晋身仕途的能力与资格。这个中的种种早已过去几十年,倒是没必要拿出来详细罗列。只是看郗鉴清贫的成长历程便可窥知一二了。
“清谈之风不易除也,若置之不理唯有见其日益坐大。朕要的是可施政,一心为国的臣属,这一点你可知道?”刘禅想起清谈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发展趋势,心头一层阴影笼罩,更是下定决心要根除此乱!
郗鉴见陛下说的斩钉截铁,甚是果决,拱手道:“微臣明白陛下之决心,原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要知道郗家三代为民,甚至在曹魏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入仕的机会。若是平常人家甘于平淡也就算了,但郗鉴怀有抱负,又具才华,怎会甘心做个平常人呢?如今的道陛下看重,若是过多的推阻怕这一举成名的机会便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了。
“好!朕便喜你不拖泥带水,与那清谈之风也是格格不入!朕要做的很简单,只是朝中群臣多有好此风者,一旦有所泄露必是难寻机会。”刘禅知郗鉴还有顾虑,但有此应允的胆魄,等若与现有的名士圈子对立,对于一个大有前途的少年人来说,这样的决定是影响终身的。
此时此刻在许昌城尚书台中,尚书温羡与庾琛等人也在议论此事。越来越多的朝臣喜好清谈,满嘴的道理却是空空的不合实际。朝廷上如此的声音越来越多,一时倒是无碍,可久而久之皆是以言辞来博得声誉,对于商议的政务如何施行没有半点的用处,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转。
“此风不可长也,但凭你我难以动之分毫,此事当禀明陛下。”庾琛愁眉不展,对于清谈自己并非是没有参与过,但自己如果是闲人倒是无妨,有官职在身却是迷恋泛泛空谈之中了,久而久之哪还称得上是称职?
温羡颔首道:“你我既有此意,不可急于张扬,陛下正在前往襄阳途中,不若先与何惠兴,江应元提及,看此二君是何态度。”
“也好,此事牵扯甚大,不宜轻举妄动,事不宜迟,你我分头行事。”庾琛甚是干脆利落,当下便于温羡离开尚书台,前往何攀,江统府上试探。
第三百五十二章 清扫(中)
家族士人从来都是支持掌权者的重要力量,区域国家的各方面资源都是集中在士族手中,因而国家机构任职的官吏执行权力者大多是士族出身,这是士族力量的体现,同时也延续着士族的强势。
历朝历代延续开来,各个地域都有其强大的族群,某种角度上来看,这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版图上的族群林立,与塞外的数百族群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本质上是如此。
皇帝轮流做,士族大家也有兴衰起伏,可始终是掌权者无法忽视的力量,甚至只有得到了这些士族大家的支持,才有平定天下抑或是称雄一方的能力。社会的资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想成功者自然要倚靠这些士族了。
士族通过支持心仪的君主来建立国家,从而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难以打破的铁律,甚至千年之后仍是如此。
清谈之风迅速传播,无论曾经是晋,魏,吴,汉之臣,对于清谈并不反对,并且有大量的官吏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对于个人来讲,这似乎无关痛痒,算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也是不错。
可对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言,动嘴皮子的人越来越多,有心思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这股力量的背后牵扯到无数豪族世家,虽然这不是豪族世家的利益所在,但参与清谈者出自各个士族派系,其中不少声望甚高,在家族也是地位尊崇,要打压这股清谈之风,并不是一人一力便可以做到的了。
朝廷的风气开始有了变化,这逃不过任何的眼睛,被刘禅留下来负责掌握中原政务的江统,何攀二人自然看在眼里,却是未加理睬,直到姜维抵达许昌之后一切悄然有了变化。
“孙秀小人耳,夷甫将其赶出府门,要多加小心才是。”待众人散去,山简不无担心的对王衍说道。虽然山简素来不把孙秀这等人物放在眼内,但魏晋时期的朝廷上便是孙秀这般小人攀升速度极快,而且杀伤力极大。
王衍仍是垂目道:“此等鼠辈不过搬弄俗务罢了,不足为虑,季伦你无须挂心。”
“夷甫不担心陛下么?”山简见王衍颇有逐客之意,起身便准备告辞,仍是放不下的提醒一句道。
王衍哑然笑道:“我身居闲职,少出府门,孙秀那般小人就算搬弄是非,又与我何干呢?”
“但是陛下……”山简眉头一皱,自己钦佩王衍的清谈之理,可孤芳自赏从来都不是做臣子能够善终的好个性。
送走了山简,王衍双目似乎明亮了许多,沉思许久道:“来人啊,招平子回府。”
平子乃是王衍之弟,其名王澄,素来被王衍推崇在玄学派系中地位也是极高之人。
“平子兄前往胡毋彦国府上未归,先生可要在下前去走一遭?”听闻王衍言语,尚未离开庭院的刘舆拱手问道,对于能够替王衍这等玄学名士跑一趟腿似乎也是脸上沾光的事情。
“胡毋彦国府上?平子多半是醉了,有劳庆孙了。”王衍见是刘舆,颇为放心的道。这刘舆乃是晋国将领刘琨的兄长,沉迷玄学清谈多年,在圈子内颇有名望。有这样的人物替自己去召弟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