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风云便化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遇风云便化龙-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文  汉代男子曲裾
更新时间:2010…08…06 12:04:14 本章字数:135

    汉代男子曲裾    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曲裾深衣穿戴展示图(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正文  骑士军戎服饰
更新时间:2010…08…06 12:04:34 本章字数:114

    骑士军戎服饰    秦汉服饰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



    正文  曹操墓
更新时间:2010…08…08 09:39:34 本章字数:4983

    曹操墓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这并非史实。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近来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破解千古之谜;邺城遗址,曹操葬在邺城之西。    铜雀台遗址,曹操曾让后人登此台望其陵,今仅存台址。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这并非史实,但七十二疑冢之说也不是罗贯中所创,从宋代开始曹操墓的所在就成了个谜。    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两地虽属两省,但隔漳河相邻。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二在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记者王文化)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却在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我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还是颇壮观。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汉代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曹魏以至两晋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后,帝王厚葬又成了传统,最后一个帝陵修到1915年,这已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了。    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这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重视丧葬,也不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占有欲望。曹操虽然引领几位帝王,书写帝王丧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终不能产生更多影响。而且在厚葬为主的氛围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难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谜,或也与此有关。许多人不相信,贵如曹操会简单地打发自己。魏晋的薄葬,与汉末战乱,许多厚葬之墓被盗掘有关,人们希望以薄葬来获得死后的安宁。这一愿望曹操没能实现,他虽被视为奸雄之首,却未能料到自己简办的丧事会成为光怪陆离的千古之谜,近1800年过去,还吸引着人们注意。    三曹操墓之谜也许可以揭开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记者王文化)从宋代开始曹操墓何在就成了个谜,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也许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曹操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史料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多少随葬品。数百年后,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墓址不详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被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福生介绍说:“邺城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境内)设七十二疑冢;在漳河河底;在许昌城外;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七十二疑冢大体上处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贵族。其他说法与史实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文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虽不相信七十二疑冢之类传说,但由于曹操墓千余年来无人知晓,河道、区划等地理因素变动很大,对曹操墓的具体位置也看法不一,认为在临漳、磁县和河南安阳的都有。”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多年潜心于曹操墓研究,在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曹操墓可能在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他认为: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说在“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    临漳县文物保管所近来征集到后赵建武六年(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重建西门豹祠的一些情况,西门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物。王福生说:“曹魏时期西门豹祠的资料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门豹祠殿基应该是曹魏时西门豹祠的旧址。这一石刻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由在当地打工的临漳时固村村民运回临漳村中放置,征集时才引起人们注意。由此推测西门豹祠位置应该在石刻出土的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境内,曹操墓也应在安丰乡一带。”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部门也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其上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丰乡。刘心长对鲁潜墓志进行了研究,认为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他判断的曹操墓位置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以漳河为界,时村营乡和讲武城乡可视为北区,安丰乡属于南区。他认为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而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从多种情况分析曹操墓在北区的可能性较大,可对南、北两区都进行考古发掘。    四见证历史“轻”与“重”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记者王文化)简办的丧事,被视为耗资巨大的骗局;移风易俗的改革,成了奸诈的证明。但史料终究未被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所淹没,曹操墓千百年来的遭际,显示出史实的无奈与顽强,见证了在人言、道德、时间重压下,历史真实之“轻”与“重”。    曹操的墓葬,在史料中没有多少疑问。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人胡三省注中还指出高陵位置。但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苍白无力。在曹操墓之谜的众多说法中,七十二疑冢之说流传最广,曹操确实葬在这一地区,且当地是有众多古墓,但这属北朝墓群,葬有北魏皇帝元善见、北齐兰陵王等人,这些人在历史上并非默默无闻,弄清究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就是这不难廓清的流言却在千百年里广泛地传播。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是其所本,平添了原书中没有的内容,显然是有意为之。曹操做了许多大事,在其当世就对之褒贬不一,宋以后曹操开始被视为奸雄,愈应符《曹操疑冢》诗写道:“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曹操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这种情况下,有关曹操的史实受道德评判左右,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的情况、史书的记载距现实越来越远。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的,是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记者长大的地方距所谓七十二疑冢所在地不远,知道这一传说的时间比知道历史上有三国还要早,前几天在出租车上听广播里播评书《三国演义》,还在讲曹操死前,令在讲武城外设七十二疑冢。在时间的不断冲刷下,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淡,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古今多少事”虽会在笑谈中轻舞飞扬,但终没有随风而逝。    这是2004年11月拍摄的邺城遗址。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曹操葬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的古邺城之西。    从宋代开始曹操墓何在就成了个谜。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也许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五一个本不是谜的千古之谜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记者王文化)曹操墓本不是谜,但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并有了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经过《三国演义》等的宣扬,曹操墓就成了个妇孺皆知的千古之谜。    曹操对自己的丧葬有明确“说法”,他死前一年多《终令》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临终前《遗令》中更是明确了要穿着平时衣服入葬,不要珠宝陪葬。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交待了葬在邺城之西,晋代文人陆机、陆云作品中也有关于曹操丧葬情况的介绍。史书中司马懿、贾逵等人的传记里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如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许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改朝换代后还有人出力,且随后的几百年无人发现,这有些荒诞。    史料显示,由于丧葬从简,过了没几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毁坏了。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没有植树,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曹操墓作祭文,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现实之中没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诈。蒲松龄《聊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