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桃花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误入桃花源-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叙事中表现得十分清楚,祖父为了翠翠的归宿夜里操心日里操劳,“他为翠翠担心。他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人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翠翠既是她那可怜母亲交把他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当大老的父亲托杨马兵说亲时,祖父竭尽全力探问翠翠的心事,得知翠翠心里不爱大老后祖父“有点忧愁”,他害怕翠翠重蹈她母亲的命运。祖父对翠翠的爱还体现在二人一次小小的开玩笑中,翠翠问爷爷万一她离开他跑了怎么办,祖父就说驾了渡船去找她,到时祖父就会因丢失了翠翠而变成“疯子”,不怕大水大浪,一定要找到翠翠。这似是笑话又不是,祖父确会为爱翠翠面疯狂,这是情理中的事。大老跟二老比赛唱歌认输后,把机会让给了弟弟,二老也无意中告诉了祖父他喜欢翠翠,但大老出事的,他把自己的终身大事搁置一边,这可苦了祖父,祖父等了几天,终于“忍不住了”,想到河街去找二老问个明白。祖父见了他探问道:“二老,听人说那碾坊将来是归你的!归了你,派我来守碾子,行不行?”二老去川东去办货过渡时祖父又探问他:“二老,二老,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你先前不是说到那个——你傻子的事情吗?你并不傻,别人才真叫你那歌弄成傻相!”可是二老心中有个疙瘩,以为“大老是他弄死的。”祖父“从船总与二老处,皆碰过了钉子,但他并不灰心”,他依然多方打探关切船总同二老的生活,可是祖父一听中寨人说二老情愿要一座碾房后就病了,病好后“心中惦念到一件事情,便预备进城过河街去”找船总顺顺问个明白,祖父探问船总:“我听一个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的?”船总找借口不直接回答,还劝他不要管“小孩子的事”。找船总没有效果,祖父又找先前的媒人杨马兵。祖父为翠翠的事又操心又操劳,他毕竟上了年经,来回奔波他“觉得很疲倦”,就睡觉去了。大雷雨夜里祖父“知道她害怕,且担心她着凉,还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去”,祖父为翠翠操劳过度,就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祖父对翠翠的慈爱,真可谓无微不至无时不在,直到死而后已。翠翠对祖父的爱,也就是翠翠的孝顺,她代替了她的父母的角色,对祖父更加孝顺。翠翠小小年经就能帮祖父撑渡船,祖父每次到河街去进城,她都焦急地等着祖父,翠翠“眼看到多少人皆进了城,正在船上急得莫可奈何,听到祖父的声音,精神旺了”,一见到亲人就来了精神,这就是爱的力量。在端午节看划船的事,翠翠说“爷爷不去我也不去”,她要陪着爷爷,寸步不离,爷爷去她就去,爷爷不去她也不去,真是与祖父共进退。二老托人向祖父攀亲戚,祖父探问她的心事,她心中对大老没有意思,又不好违背祖父的意志,只好沉默。祖父给人们过渡,翠翠做好晚饭几次请求祖父回家吃饭,祖父不想让人站在岸边呆等,这可急坏了翠翠,她“哭了许久”。祖父死了,翠翠于是大哭起来,人们把祖父入了殓,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时也忙了一整天,到这时已倦极,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两长年同马兵吃了宵夜,喝过两杯酒,精神还虎虎的,便轮流把丧堂歌唱下去。但只一会儿翠翠已醒了,仿佛梦到什么,惊醒后明白祖父已死,于是又幽幽的哭起来。”祖父的死,翠翠十分伤心,人们抬棺木动手下肂时,“翠翠哑着喉咙干号,伏在棺木上不起身。经马兵用力把她拉开,方能够移动棺木,”真可谓情真意切,孝顺备至。祖父慈子女孝,二人相依偎命,生活虽然平淡,但人间的一份真情足以感动天地,令现代人羞愧。

    我们再看看君臣伦理。在边地虽然没有君臣关系,但是仍然有尊卑关系,也就是说,在社会上人们的地位不同,在边地有富甲一方的船总,有地位高的团总,还有财主、乡绅,那么尊卑之间如何交往呢?这就是儒家伦理的礼义,也是前面说过的“庶人伦理”。在边地,有钱有地位的人并不仗势欺人,船总异常豪爽,德高望重,他就是其中的代表,船总也成为了小说叙述者对有钱有地位的人的一种理想人格。这里不存在剥削,也没有压迫,虽有尊卑,但又似处处平等,贫富贵贱之间可以通婚,没有门弟观念。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们之间交往的伦理是亲亲原则和尊尊原则,尊尊原则反映了谁是“资源支配者”,而亲亲原则决定了资源分配或交易的方式,谁拥有资源,谁就应当受到尊重。在小说叙事中,老船夫拥有一只渡船,中寨人拥有一座碾坊,船总顺顺拥有大小船只四条,就是边妓女也拥有一份资源,他们都拥有相对的资源,靠它吃饭,因而他们都就应受到尊重,因他们都是有用的人。那么谁能分享资源呢?这就看谁与资源拥有者的关系亲疏而定,并不一定人人能分享。但是在人情风俗浑厚的边地,似乎又是人人可以坐老船夫的渡船过渡,人人可以在碾坊碾米,人人可以享受船总的船,人人可以享受妓女的身体,这在这方面只要给资源支配者一定的报酬,但另一方面如果与资源拥有者关系亲密,那么钱就居于次要地位了,比如妓女,她们”做生意时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他们的交易方式是先按公平法则后按人情法则,先遇事客观决策,后视亲疏关系决策,所以大老托杨马兵说亲时就要通过老船夫,这里资源分配或交易方式全由亲亲原则决定,关系不亲密的人无从插入,杨马兵穿梭在双方之间穿针引线,就是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但是亲亲原则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人情困境,比如大老和二老同时竞争翠翠,二人互相谦让,结果有了大老的悲剧,二老也因伤心暂时不谈婚事了。尊尊原则就是儒家的礼,礼之用,和为贵;亲亲原则就是儒家的仁义,人情之美。边城的生活是和谐的,没有实质的冲突,人们之间的人情是美的。

    至于男女夫妇伦理,我们专章介绍。兄弟长幼伦理反映在大老和二老竞争翠翠的互相谦让上。大老爱二老,二老敬大老,大老如他的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二老气质近于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真是各有特点和长处。在翠翠的事上,兄弟之间该如何交往呢?首先互相追诉心事,坦诚相对。边地的风俗是:“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那么怎么办?小说《边城》叙事中,叙述者讲述到:

    二老想出了个主意,就是两兄弟月夜里同到碧溪岨去唱歌,莫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大老不善于唱歌,轮到大老时也仍然由二老代替。两人运气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这么办可说是极公平了。提议时,那大老还以为他自己不会唱,也不想请二老替他作竹雀。但二老那种诗人性格,却使他很固持的要哥哥实行这个办法。二老说必需这样作,一切才公平一点。

    大老把弟弟提议想想,作了一个苦笑。“×娘的,自己不是竹雀,还请老弟做竹雀!好,就是这样子,我们各人轮流唱,我也不要你帮忙,一切我自己来吧。树林子里的猫头鹰,声音不动听,要老运气时,也仍然是自己叫下去,不请人帮忙的!”

    大老爱二老,他认为“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认那弟弟先唱”;二老敬大老,大老出了事后,他心情十分悲伤,把自己的婚事也搁置一边不再提起。这就是边地人的兄弟情谊,长幼伦理。

    最后我们看看朋友之间的交际伦理。小说叙事中,叙述人讲到:“帮里的风气,既为‘对会仇敌必需用刀,联结朋友也必需用刀’,故需要刀时,他们也从不让它失去那点机会”,也就是说,边地人肯为朋友两肋插刀,拔手相助,他们讲究的是诚信、勇气与义气。朋友关系可以说是人情中最普遍的关系,中国自古有“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的观念,可见朋友在人一生中是多么重要,在中国重人情的社会里,朋友尤为重要。小说叙事中,讲到老船夫的一位老朋友:

    祖父到了那渡船处时,见代替他的老朋文,正站在白塔下注意听远处鼓声。

    祖父喊他,请他把船拉过来,两人渡过小溪仍然站到白塔下去。那人问老船夫为什么又跑回来,祖父就说想替他一会儿故把翠翠留在河边,自己赶回来,好让他也过河边去看看热闹,且说,“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只须见了翠翠问她一声,翠翠到时自会回家的。小丫头不敢回家,你就伴她走走!”但那替手对于看龙船已无什么兴味,却愿意同老船夫在这溪边大石上各自再喝两杯烧酒。老船夫十分高兴,把葫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一个。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那人却在岩石上为烧酒醉倒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儒家的重朋观念。朋友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可以无拘无束,推心置腹,相忘于江湖,一醉方休。朋友之间互相着想互相帮助,为朋友做事毫无怨言,朋友之间讲究的是义气,即互爱互利。朋友必须讲诚信,不讲诚信不坦言心事,不可谓朋友;遇事不帮,见义不为,不可谓朋友。在边地,朋友之间交往靠的是真义气。

    从小说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边城保留着上古三代的纯朴民风,有着周朝的古朴遗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者在平淡的叙事中含蓄地讲述着儒家的人际交往伦理,这些边城人既平凡又伟大,既寂寞又充实,在平常的日子里坚韧地过着每一天,他们身上有仁、义等美好的品德,这是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人情的真与美。正因为如此,边城社会是和谐的,是善的,是美的。

    第五章儒家伦理的婚恋观与《边城》的爱情叙事

    第一节儒家伦理的婚恋观

    儒家伦理实质上是由仁义之道推理出来的,处处体现着仁义精神,在男女婚恋方面也莫不如此,“孔子本着仁的思想,根据人的生理与人性的自然之理,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男女婚恋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孔子在男女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是男女平等,丈夫尊重妻子,夫妇和睦相处。孔子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孔子非常欣赏《诗》,他反复吟诵“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孔子“既无重男轻女思想,更未赋予丈夫高于妻子。奴役妻子的任何权力,而是主张男女平等,和睦相处,特别还主张,丈夫应当敬重妻子的。”历代封建社会强调妇女应当“三从四德”,完全违背儒家仁道,与孔子的初衷也是不符的。

    在婚恋问题上,孔子主张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观点。孔子亲自整理《诗经》,把《关睢》列为《诗经》之首,这首诗可以看作孔子对婚恋的观点。在此,我们不妨把《关睢》全文抄录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行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寤寐友之。

    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行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睢》这首诗叙述了男女自由恋爱的民风,显然孔子也是认同的。君子看到文静美丽的女子自然产生爱慕之心,于是梦寐以求愿为情侣,思念使君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君子为了表达爱,瑟琴友之,钟鼓乐之,真是文而不邪,雅而不俗。《关睢》这首诗,正是君子唱给窈窕淑女的情歌,犹如二老唱给翠翠的诗篇。《边城》与《关睢》彼此呼应,《边城》不失为沈从文对《关睢》的详细叙述。“《边城》是在写爱情。爱情故事也确实构成小说的叙事框架。可从意义构成看,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更多是象征,美的象征和人生形式的象征。与沈从文大量描写的其他任何一个热烈奔放的情爱故事都显然不同,《边城》里的爱情是提纯、抽象后的‘思无邪’式的爱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