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这三个臭皮匠一定要是各怀不同的本领的,不然,“三个和尚只能是没水喝”——1+1+1<3。
④如何带领比你高明的将领
(本节请紧扣阴阳流转一章进行理解)
一个团队的最高层,并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但是必须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如果我们遇上晚辈,那么晚辈就会对你有一种敬畏,容易掌控,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你的前辈或是比你高明的人,他们必定会对你有所轻蔑,此时,你该如何整合呢?
这时,我们要考虑的是,他比你有才能,为什么自己不整合,而被你来整合呢?
——条件不够!有两点:
(1)不具备整合意识。
1)自己本身没有这个想法。
比方说,你是做技术的,已经很入迷了,喜欢对着物品,对着死物。那么这时候你根本没考虑过要整合“人员”。一个人很好胜,很自大,很喜欢争第一,很喜欢管人,那么这个人就已经具备了整合的想法。
2)外界环境的力量不足以推动他们。
比如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喜欢有事情做就做,不用考虑怎么去找事情或者给别人找事情,这种情况也是不具备整合意识的。
如果一个人除了要走整合资源这条路以外,别无他路,那么他就只能这么做了。所以外界环境的力量相当重要。
(2)具备整合意识,但不具备推动利益链的优势。
1)洞察力不足,整合技术欠佳。
比方说,如果你要揍A,但是你一个人打不过他,而且一旦打起来你一定会受伤,如果你不想动手,又不想出钱去请打手,那你可以怎么办?
你可以找到B,C两个人,这时候你可以这么做:
你对C说:“A很想揍你和B,B很快就会问你是不是,但是B这个人其实很心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的话,那么他是不会去打A的,忍在心里。我是旁外人,觉得你们很受委屈所以才告诉你,而且你们两人联合起来才能打赢A。”
之后,你对B说,“A很想揍你和C,你不信就去问C,C也是知道这回事,如果是的话,你们最好一起去打A,这样才能打得赢。”
当然笔者很单纯地描述了这个例子,其中运用的具体细节你得好好把握,但是从大方向来说是可以实现的——你不使用任何东西(有形的),也可以推动一件事情的发生。
一个资源的整合,会使用到很多的谋略战术,如离间计(比如你可以设立一个利益分成淘汰制度,这在本书中叫做制度引流,使对方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那么就离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了,如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你让一个人摆摊,让另外一个人当铁面城管,那么两人的好就很难维持下去,另外我们是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相类似的由制度引起的悲剧。),虚实运用,投桃报李,金蝉脱壳等等。
笔者建议跳读阴阳流转一章中空手套白狼一节以及太极建模一章中模3,其要点在于利用时空差构建圆形链状关系。
2)对方的策略需求
如果一个人的整合技术是无限高强的,可以说基本上你不需要有某一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个假设是不现实的。正常情况是,你有一定的整合技术,同时也需要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如你是业务员,那么你就具备业务员相对应的资源优势,如同行人才资源,基本的职业技能识别能力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具有很强的业务资源,业务能力,但是他周围的可整合资源欠缺如团体需要的技术方面欠缺,财力不够,如果他的策略务稳,那么他便会屈膝于你的门下。
所以老板是不会让技术骨干接触业务的,也不会让业务涉足技术,他会将你优点(非整合能力)放大,让你充分发挥,比如让你在这个领域上不断地钻研,以致于无法抽空研究其他——这时候相当于把你的缺点放大,让你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弥补。因此如果老板/领导夸你做得好,你就不要太高兴了!
反过来,所以当你面对这类人的时候,你就要看透对方了,你游说他,给对方一个错觉,让他有一个自由的施展能力的机会,当他落在你手上的时候,你就设法让他定型。
此计策也!
如果一旦不幸,对方要离开呢?那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了,备用人才策略。
因此,长远考虑的领导,一方面非常重视公司里面的精英,给他们充分的做事的机会,给他们相应的奖赏,发挥他们的能力;但也同时全盘考虑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公司明天的接班人,保证公司人才供应的连续性;不过分地“宠溺”精英员工,不把公司的要害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建立属于公司的信息资源库。所以一但人才离开公司,甚至加入到竞争对手的行列,公司也可以迅速启动备用的人才库和信息库,迅速地恢复公司的“元气”。
☆读者来信:朋友是否用来利用?
“有位朋友问我:“什么叫真正的朋友?”,我没有回答,我很想知道他的回答,于是反问:“你是怎么认为的?”,他笑了笑说到:“我们老板天天和我说,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用完就可以丢掉他,所以没有利用价值的基本上不会联系了。”听到这样的答案,我的心情很沉,我联想起自己身边走过的人,他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很难接受这样的一个看法。不知道大师有什么高见。”
笔者:
这应该是许多人心底里面的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大家都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能肯定这个问题的人,是“小聪明”人,但是要“大聪明”,“要智慧”,他还考虑少了一个问题:朋友不用来利用行不行?或者你再深入一点问什么不是让你来利用的呢?
肯定地说,你在世上找不到一样东西,是让你完全不利用的。
读者问:“按照你这么说,在相隔几千公里生存的蝴蝶跟我有关系吗?”万象演化一章很清楚地告诉各位,这只蝴蝶飞动的好,不至于产生蝴蝶效应,你现在能安稳的生活,这只蝴蝶是一位大功臣。
我们拿笔来写字,是笔“利”于我;父母养育了你,是父母“利”于你;敌人的存在,让你得以挑战,要么提高竞争力,要么调整心态,以适合环境而生存,是敌人“利”于你……
所以我们生存在这个时空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是“利”于我们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作每一样东西都是“不利”于我们的:笔让你能写字,让你减少了动手创造的机会;父母养育你,让你少了忧患意识,压抑了你独立能力的发展;敌人让你在前进的路上受阻困,不能成功……
这就是太极思维,你站的角度不一样,问题就不一样。笔者为什么说能肯定“朋友是来利用的”仅是一种小聪明呢?
因为如果你把朋友像棋子一样运用的好,作用于你整一盘棋局当中,这是你的聪明。但是如果你这么看,那么你周围的一切可以划分为“有利于”跟“不利于”这两样东西。可是你要知道,你可以是这棋局的主人,同样也可以是别人一盘棋局里面的一个棋子!
——只有当你认为周围的事物跟你一样都是棋子,那么他们都是你的战友,都是“有利于”你。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愿意面对“朋友是否用来利用”这个话题,因为这句话的起源是一个人所站的角度是,他把朋友当作一盘棋局里面的一个棋子,不能用的,可有可无,舍去了也没关系。
所以朋友是否用来利用的呢?——我们都是整盘棋局当中的一颗棋子,你唯有善待你的同类(棋子),你才能更好赢倒对方。
这盘棋局的两个帅是谁?他们叫生活与命运。
——这也是仁者无敌的精神!
笔者为何要谈这个话题?在于任何一种高强的技术,都是可正可负的,能害人也能救人。
本书提到的谋略,离间计,虚实运用,投桃报李,金蝉脱壳等,运用在亲人上,亲人会离你而去;运用在朋友上,朋友会疏远你;运用在合作上,对方会叛变你。——这便是反噬。
虽然可以通过时空的落差而避开(例如你使用了,但是需要在一年后才会反噬,这时候你可以一年内停止使用以避开反噬),但是上得山多终遇虎,与其诚惶诚恐,何必直接根除这个隐患呢!——明白棋局的道理。(如果再考虑超四维的空间,你根本不可能避开。)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并不意味别人懂得,所以我们除了要有自保的能力(如有能力识破),另外,如果你要相信一个人,就要坦然的接受被出卖的可能。
4。象——太极归宗的对象
4。1重构概念——不被所拥有的束缚才能得到解脱
○重构概念
太极博弈原理的创作机理是从本源重构概念,而本源有深浅之分(即稍微接近本源,接近本源,很接近本源……),因而提出象体的概念,再从象体上重新提出概念。
概念很容易被读者误解,不同的概念可能描述同一件一模一样的事物,而同样相同的概念有可能对应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
有AB两件衣服,他认为美的衣服是A,你认为没的衣服是B。那么假如你没有看到实际的衣服情况,他叫你买一件很美的衣服,那你就会选择出错了。因为你们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太极不一样)。
如果别人所指的概念万一和自己的不一样,怎么办呢?
我们得先找到它的本源,然后依照角度不同(太极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的概念(象体)。
比如老板下达一个命令,那么你是不可以直接记住这个命令的,你需要回到这个命令的实质本源,也就是老板最真实的想法。每个人的往往对真正的实际表达与阐述的不清楚,不正确。
又如他告诉你:他钱包里有五百块钱。那么你应该这么记住他的话:他说他自己钱包里有五百块钱(而不是记住“他钱包里有五百块钱”)。因为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容易认识到这话有可能是假的——它只不过是一个象体,说不定还有一个真正的本源。
我们会发现很多书会有这么一个特点:写了很多观点,但是都是零散,没有整体性,框架性,联系性。这种情况或是原著本身不知道这些观点的本源是什么,所列观点只是拼凑而成(由不同角度下所形成的象体拼凑而成),也就是说太极混乱。
以上读者容易理解,但是生活上我们会遇上综合性的问题,你怎么去重塑一个概念,
例如:
一位女性朋友A找到新男朋友C,后来A跟她男朋友C说分手,愿意是忘记不了前男友B,可前男友B却是伤害A很深。
当然,这里面的故事内容省略了一万字。
有AB两位读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读者A:责任——对关系,对他人的护守。
读者B:别人是难以体会那种感觉,只有当事人才清楚,除非有类似的经历。
现在请问读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们没有想到这两者有什么区别,那你们还需要反复阅读本书,尤其是关于层次的话题(万事层次集,看问题深度等)。
我们现在用象来描述这件事情(形式不拘一格,越简单,看上去越不抽象就越好,读者可自行设计):
那么我们想,我们怎么看得比较全面一点呢?也就是你可以怎么把“伤害”,“一起”,“想念”,“离开”归宗,追溯本源,那是什么(接近本源/宗)?那就是一种联系,我们可以形容为“纽带”!
那么我们再看看读者AB的看法:
对于读者A,我们可以知道责任可以维系这些纽带。那么我们称“纽带”,“责任”为重塑后的概念。而至于责任又是什么,又如何演化(可采用太极分解法),我们就不延伸了(建议采用心力学原理的角度去分析)。
对于读者B,读者B的看法,仅是对A想念C的一种描述!
所以两者看法的深度层次区别可见分晓。
○止象与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只停留在现象,没有看到另外层面的,笔者称为“止象”,这是见山是山的一种境界。
那人又何会“止象”呢?
笔者进水产市场的时候,偶尔会看到一幕:一只乌龟翻背了,四脚爬爬,非常艰难无奈。
——拥有的,同时也是一种负累。
你的出生,你的技能,你的另外一半,你的孩子……
——都像一个龟壳!从你拥有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会该有哪些生活。
比方说,有人说给自己来一个三天的末日训练,看看自己能否有所改变。之后告诉笔者,他说偶尔会做这种训练,可是发现越长大了,这些训练越没有效果,为什么呢?
——那是他现有的束缚越来越强大了!这种训练需要比以前要突破更多的各种心理防线!
在《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中有一段很有意味的话:
背景是主角石志康厌倦了赌的生活,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和反派屠天龙定输赢。疯了之后的赌王聂万龙跟他说:
“从你跟我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