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告诉孩子你真棒-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告诉孩子你真棒》
作者:佚名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
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却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吗?我现在是全校最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谈谈……”一位靠自学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整整讲了一个小时!
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为什么还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的铁头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我心里充满了恨!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女孩边哭边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恐怖的场景。我的心在颤抖。
“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提起我,母亲很骄傲。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我心理很脆弱,一个人常用小刀割手腕……”
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毕业了,你在想什么?〃
“我想摆脱心理障碍。”
“你想改变自己吗?”
“想。可我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她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当我知道她是学幼教的,便鼓励她:“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师,一定会爱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个阳光老师,努力把心中的乌云驱散。”
“谢谢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我心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服!”
冷静地想一想,有这样遭遇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一个“小草”。
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真的想对他们的父母说: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你们的心中只有“大学”,孩子考上了,你们满意了,可你们知道吗?你们给孩子童年带来的伤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你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日夜操劳挣钱供孩子上学,究竟为什么?
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孩子。
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一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
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
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航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跟着跑的、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
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下来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
一次,我们带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记者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我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
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份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正像小学生们所说的:大人的爱真让我们小孩受不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
这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
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1、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2、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准异性触摸的;3、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4、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结伴而行;5、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都要告诉父母,不要瞒着;6、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7、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8、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
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1、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2、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你需要理智的拒绝;3、学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要懂得辨别;4、学会抑制。对自我的性冲动,你需要抑制。人对自己的性行为是要负责任的,要受道德与法律约束的。网上的甜言蜜语不可信,不要浪费自己的感情。
女儿如果真的受到性侵害,父母不要因为顾及面子忍气吞声,而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保护孩子。据媒体披露,某乡村小学一个禽兽不如的男教师公然在课堂上猥亵了几十名女孩,而受害女孩和家长,因怕遭报复,都不敢声张,结果这个男教师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当众在讲台桌后强奸了几名女学生。最后,终于有家长大胆站出来揭发、上诉,才把罪犯绳之以法。
那么,父母该如何关心男孩呢?
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家的孩子放学路上被大男孩抢劫财物。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的名牌运动鞋上学,一出门,就被人截住了。
“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凭什么你就穿这么好的鞋?”大男孩狠狠地说着,一边把旧鞋脱掉踢给小男孩。
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新鞋脱了下来。
在这里,我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经济方面产生比别人优越的心理,更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因为这对孩子并不是好事。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过分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许多父母、老师打来电话或登门面谈,哭诉孩子的无情。
一位妈妈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儿子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里打电话。恰巧我不在家,儿子接的电话,朋友告诉他:“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冷冷地说:“我妈过生日关我屁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他过生日,我给他买这买那,他怎么都忘了?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
“别动!”她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
这位母亲在讲述这件事时,眼含泪水。
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和妈妈这些钱,以后还不都是你的?”
谁知女儿听了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厉声对妈妈说:“我告诉你,从明天开始,你要省着花钱,这些钱都是我的了!”
一个贫困大学生回家找父母要零花钱,父母说:“咱家哪有富余的钱,你上学的钱还是和别人借的。”孩子不领情地说:“你没钱干吗要生我!”
广州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自己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风里来雨里去,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换钱供丈夫攻读学位。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有了钱,抛弃了妻子,还带走了她的儿子。儿子成了大款的儿子,上了贵族学校。妈妈想儿子,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竟提出了一个无情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母亲哭诉无门,痛不欲生。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下会有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受到这样的惩罚?怎么十几年的爱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回报?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马上本能地跳出来逃跑;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呆得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这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大姐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