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陈涉这人虚伪,假贤明,人前当然要装。
第二部分 第52节:萧何:知我者,谓我心忧(1)
陈胜带以前的同事好好参观了宫殿,那小农民看到大房子、大帐子就说:〃夥颐,你的宫殿好大啊。〃同事以为陈涉还是当年那个和他一起耕田的小伙计,禁不住就呼他小名。陈涉现在是王,地位尊贵,被他这么一喊,很没有面子。更让陈王生气的事是,从此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小名,都叫他夥涉。宫中之人也变得很随便,动不动就和陈王说过去的事情。本来这样挺好的,起码证明陈王仁爱很有人缘。可是陈涉不爽,他觉得自己做过农民好像是个污点,有个小名很伤文雅,人人都可以谈他旧事,很没有尊严,于是有人就趁机进谗言。这下正合了陈王的心意,陈王就把那个朋友杀了。
在这一点上,刘邦是做得最好的。刘邦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出身卑微。但是他有一点好,世故,会做人。大家觉得在他面前都有面子,所以愿意为他卖命。这样比起来,陈涉实在是过于矫情和虚伪了。
陈涉一杀他的农民朋友,他以前那些朋友都离他而去,不再亲近他。这样陈王就失去民心,起码失去朋友之心。都说,在外靠朋友。陈王连朋友都没有了,将来出事肯定会落个六亲无靠的下场。
陈王喜欢朱房和胡武,派他俩督查群臣过失。但是,这两个人都是小人得之志,拿着鸡毛当令箭。对于那些打仗归来的将领,稍有不服的就论斩。凡是他们俩不喜欢的就拿错。陈王因为信任他们,根本对这些事情不闻不问。这样谁还敢去亲近陈王?陈王更加孤立了。
这是陈王失败的要点之一,寡信而失人心。
司马迁又说了,当年无论是秦还是其他诸侯国能够发迹繁盛皆因为君主或者是公子宽厚信义,重视人才。这个陈王在起义之初也有很多人才投奔于他。比如,之前说的张耳,陈余,后来的吕臣,孔鲋。什么样的人才都有,陈王虽然接纳他们却不重用他们。
比如张耳和陈余就被他闲置,人家也不愿意吃白饭,就想帮他平定北边。他又怕人家是旧臣,不敢用,于是给了个普通的官,还让吕臣盯着他们,以防他们叛乱。这些人都是自恃有才,哪里能容忍一个小农民这么轻蔑自己,于是就一起结党背叛他了。
他失败的第二点,是不能知人善用。
归根到底,陈王之错就错在他个性自傲善疑,没有当王的命。司马迁就批评他说:〃陈涉啊,你的地位连六国国君都比不过,你的刀剑只比锄头锋利,你的军队就是一群被征去戍边的农民,比起九国军队也太不堪一击了。还有啊,你的智商比起六国才智之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我不会说因为你没有这些资本就不能成功。你陈涉一个人起义,秦朝七代宗庙就被毁了,这也算是你的功绩。不过,你错就错在和秦朝君王一样,不知道施行仁政,所以才要失败啊。难道你就没有听过一句话——打天下跟守天下根本不是一码事。你糊涂啊。〃
陈王是糊涂,司马迁先生可真是明鉴,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后世之人又有多少能引以为鉴呢?
第九章
萧何:知我者,谓我心忧
萧相国名何,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刘邦的贤内助,他在楚汉相争之时留守关中,镇国家、抚百姓以等待汉王凯旋归来,使得汉王无后顾之忧,才能全力以赴与楚军作战以图天下。他自跟随刘邦以来展现出种种才华,从奋起抗秦到楚汉风烟,不知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深为刘邦器重。刘邦称帝之后,甚至力排众议,册封从未上过前线的他为〃开国第一侯〃。
萧何位居丞相,仍然鞠躬尽瘁。〃为国之忠〃令其同事夏侯婴也深感叹服,月下追韩信的那一次,夏侯婴说:〃丞相荐贤,为国之忠,不辞山险,不恤劳苦,夜深至此,真宰相也。〃〃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想起周总理死时尚有百姓十里长街相送,而萧何死后却屡遭非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这个成语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是指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萧何造成的。于是有人说他对朋友虚伪,对皇帝献媚。但是这些人都忽略了萧何的政治身份,可以说举荐韩信与谋害韩信都是出于身为丞相的职业道德,于他本人则是用心良苦。听到后人如此诽谤,萧相国若泉下有知,也只能一声叹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第一节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三部分 第53节:萧何:知我者,谓我心忧(2)
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当刘邦还是个平民的时候,萧何也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小官吏。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多次以官吏的身份袒护当时还没有成器的刘邦。按理说刘邦不喜欢读书人,而萧何又是个机敏好学的,两人应该走不到一块儿。可是,萧何却三番五次地帮助刘邦,两人交情甚好。有一次,刘邦作为泗水亭亭长服徭役到咸阳去。那时的官员因公出差不像现在的公务员还有差旅费。他们得自掏腰包,或者请人赞助。刘邦是个穷光蛋,自然没有钱,只能求助其他的同事。许多平日与他同吃同喝的官员碍于情面都送了他三百钱,只有萧何送了他五百钱,刘邦为此十分感激。有人说萧何这是在做早期情感投资,那么他算是一个投资成功者。萧何以他的〃慧眼〃相中刘邦日后能做大事,于是鼎力帮助刘邦。事实上,萧何日后也确实得到了刘邦的涌泉相报。刘邦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即赐给了他〃开国第一侯〃的至高荣誉,另外还加封了他两千户,作为当时他那多于别人的两百钱的报答。
但是,萧何绝非只有一般见识的贪图功利之人。他年轻时就通晓刑法律令,办起事来有条不紊,公务员考试成绩名列第一,这引起了正路过沛县办事的秦国御吏的重视。御吏想要向秦皇推荐重用萧何 ,萧何却再三辞谢,终于未被征调。此事并不表明萧何不想升官。他是个聪明人,为人办事总要看〃头儿〃是谁。他分析秦皇已不得人心,若是做了他的亲信大臣,也许非但不是件升官发财的好事,搞不好连脑袋都保不住。于是,他仍然当着他的小吏,静静观察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忠君爱民。直到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被造反的民众杀害,萧何便趁机向大家宣布,拥戴刘邦为新县令。刘邦一开始还谦虚推让,萧何便设占问之计,使刘邦无法推辞。刘邦称〃沛公〃后,常令萧何以丞都的身份办些公务。萧何一改往日对秦御吏的态度,对刘邦的差遣没有丝毫推托。
后来,沛公率兵讨伐秦王暴政,一路攻城掠地进入咸阳。刘邦这个大老粗的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夺取秦国府库里的金银财宝,连刘邦都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中去东张西望。当他看到秦宫中华丽的装饰,成堆的财富,还有一群群的美女,也不觉飘飘然起来,甚至想就呆在那儿不走了。此时萧何却显得行为异常,他不忙着捡钱,也不忙着看美女,而是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找到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文书档案,如获至宝般揣在了宽大的衣袖里。沛公被封为汉王后,任萧何为丞相,这些材料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使汉王得以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多少,财力物力的分布以及百姓疾苦等等现实状况。相比之下,项羽及其部下傻乎乎地把咸阳烧了,洗劫而去是多么愚蠢的行为。难怪刘邦在兵力上处于弱势,最终却能打败项羽,萧何在此事上功劳无限。
第二节好男儿志在〃后方〃
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中者为王〃。明明是刘邦先入的关,项羽却违背原约,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刘邦封往蜀汉偏狭之地为王。刘邦对此感到窝火,禁不住对手下大将说:〃项羽这个家伙也太可恶了!竟敢背叛盟约还排挤我!我一定要跟他拼个你死我活。〃樊哙、周勃、灌婴等人听了都跃跃欲试起来,各个摩拳擦掌。然而萧何却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劝刘邦不要图一时的泄愤,他说:〃您暂且在汉中称王,条件虽然差些,但是总比白白去送死强啊!〃刘邦恼火地问:〃怎么会是白白送死呢?〃萧何回答说:〃你现在的兵力根本不如项羽,如果要打也是以卵击石,失败的结局是明摆着的,这难道不是白白送死吗?现在项羽封你为汉王,虽然地方偏僻了点,但是总还可以求得生存。何况蜀中地势险要,一人当关,万夫莫开,最适合我们养精蓄锐了。你再想想,只要我们爱护百姓,广招贤才,万事具备,只等时机到来,同样可以争夺天下。何必逞一时之意气呢?〃刘邦听了萧何的劝说,如梦中人被一语惊醒,连忙点头称是,几乎视萧何为宝贝,立拜他为丞相,欣欣然率军进入汉中,休兵养士,招贤纳士。萧何也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后勤部长工作,《史记》记载:〃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第三部分 第54节:萧何:知我者,谓我心忧(3)
汉二年,当刘邦正率领各路诸侯攻打楚军时,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他在后方忙这忙那,又制定法令,又建立宗庙社稷等办事机构,还管理户籍人口,征收粮饷,由水运供给前线军队。当听到刘邦弃兵遁逃的消息时,便赶紧征发关中的士卒以补充前线兵员的短缺。可谓日里万机,这几乎成为一个优秀总理的必备冠冕。
汉五年,刘邦杀死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接下来面临论功行赏的问题。然而群臣争功,一年多过去了,分封都没有决定下来,效率够低的。原因是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想封他为酇侯,赐予他最多的食邑。但是群臣们不服,他们说:〃我们在战场上冒着生命的危险与敌人拼杀,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交锋了数十回合。而他萧何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武文弄墨,功劳怎么能与我们相比呢?〃谁知刘邦竟然为此生造了〃功人〃与〃功狗〃两个名词。他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意思是:你们是披铠带甲,但是你们不过是那追赶猎物的狗,而萧何才是指示那狗的人,当然是萧何更高明。群臣们听了,心里都很不高兴。刘邦又补充到:〃而且你们不过是三两人为我作战,萧何却是全族为我效力啊。〃至此大臣们才不再说什么。
终于大家都受了封,待到排位次时又起了争执。群臣们认为曹参身上受了七十多处伤,立功最多,理应排在第一的尊位。但是刘邦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只是之前已经害得大家不高兴了,若再触犯,恐怕不好。正拿不定主意,这时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群臣们的议论都错了,像曹参那样勇猛善战,也只是一时的功劳。而你与楚军相持了五年,常常遇到挫折,要不是萧何坐守关中,你怎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你失军亡众的时候,是萧何为你征集候补兵员,这些都不是陛下你下命令让他做的,但他都能及时想到,多次赶上你丢失部下的紧急时刻。军队无粮,萧何便从关中运来。陛下虽然多次丢失山东的大片土地,而萧何总保全关中等待你,这都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怎么能以曹参的一旦之功凌驾于萧何的万事功劳之上呢?可见还是应当把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次之。〃这些话正好说到刘邦的心里去了。刘邦当即大喝一声:〃好!〃于是如愿以偿地封了萧何为〃开国第一侯〃。鄂千秋的马屁也算是拍着了,自己也得到了加封。而他说的那番话也可以当作萧何被授予〃金牌后勤部长〃荣誉的颁奖词了。
萧何没有韩信的叱诧风云,没有张良的仙风道骨,可以说他是最接近平民的人。他的工作没有其他二杰出头露面得多,更没有他们的光鲜亮丽,但是没有他的幕后支持,又怎来舞台上的精彩登场?
第三节我是人力资源专家
如果朝廷里也举行颁奖晚会的话,那么萧何一定将是晚会上的大赢家,拿奖杯定要拿到手软。他在辅佐刘邦时,展现出来的另一大才干便是慧眼识英雄。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之前识出刘邦混混外表下隐藏的天子之相,已证实了自己非凡的眼力。后来又看中怀才不遇,出身低微,曾遭胯下之辱,又受众人质疑的韩信,而且上演了一出〃将举荐进行到底〃的好戏。
一日韩信往见萧何,韩信刚到堂下,萧何便已站到门外来迎接他,引他入堂内却不让座,只站着聊天。萧何说:〃久仰大名,幸今相见。〃韩信却气势汹汹地说:〃本来我听说你们汉王圣明,丞相贤达,所以我不辞千里而来,谁知你们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