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姐姐莫与我客气。”
赵长卿便不再推辞,命永福接了,轻声同瑶瑶说了几句话,方走了。
赵长卿到家时,凌氏正在与赵蓉看珍宝斋新送来的宝石簪,凌氏笑道,“回来的正好,过来瞧瞧,已经打好了,给你妹妹及笄礼用,你看可好?”
赵长卿就着凌氏的手瞧了一回,笑,“不愧是珍宝斋的手艺,名不虚传。好簪子,正可及茾礼上用。”赵蓉是大年初二的生辰,自不好在年初二办及茾礼的,故此另去庙里投了好日子,定在三月初六办及笄礼。凌氏专门带赵蓉去珍宝斋定的宝石簪子,及笄礼上用也体面。
其 实,凌氏有个小心眼儿,朱老太太给过赵长卿一匣子成色极好的宝石,这年头,金银再贵重也是有限的,宝石贵重之处远胜金银。凌氏便想用赵长卿的宝石给赵蓉打 簪子,奈何她在赵长卿面前明示暗示好几遭,赵长卿只管装傻不接这话茬,凌氏只好做罢。没少私下同丈夫说长女小气,“越发不比小时候大方了,一门心思的自己 攒东西。”
赵勇道,“会过日子还不好?长卿在外头有生意,手下雇着那些人,与别人搭伙,花销也大,她可有跟你要过银子?多拿些银子给阿蓉去铺子里打支好的就是,孩子一辈子就这一回及笄礼。”
凌氏便不再说什么,足花了五百两银子给赵蓉打了这支宝石簪。
见赵长卿说好,凌氏笑,“你及笄那会儿有太爷赏你的簪子,那才是万金难求的好宝贝。阿蓉没你的运道,也给她打根好的使。”
赵长卿笑,“应该的,阿蓉也是大姑娘了。她平常也没什么好首饰,眼瞅着要说亲的人,很该打扮起来了。及笄礼的衣裳做好了吗?”
“还没,过两天千针坊就送来了。就这一件衣裳的绣工,简直了不得,要几十两银子,我看也不一定比你的活计好。”赵长卿当年及笄礼的衣裳就是自己做的。
赵长卿笑,“可惜我现在没空在家,不然也省得拿出去做了。”
赵蓉笑,“就是姐姐在家,我这点针线,也不好麻烦姐姐的。偏我不比姐姐灵巧,不然也自己做了。”
“你有你的好处。”赵长卿应付了几句,便回屋换衣裳去了。
赵蓉的及笄礼还没到,凌四姐的婆家就出了事。
凌 大太太叹道,“也是倒霉,她婆家舅舅好好的做着知府衙门的司吏,官儿品阶不高,却是肥差。四姐儿婆家跟着沾光,在知府衙门承包了食堂,日子过得富足。偏生 她婆家舅舅倒霉,路上遇着军需官大人的排场,一不小心惊了马,当时就摔得不醒人事,找了多少大夫也没看好,前儿故去了。这衙门里,人一走茶就凉。食堂也不 叫她婆家承包了,才叫人撵了回来。”
凌氏安慰道,“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是她婆家在外头还有两个铺子么,好生经营,也能过日子。”
凌 大太太叹口气,“也只得这样想了。”喝了口茶,凌大太太又道,“人家儿过日子,没有那一帆风顺的。四姐儿婆家的事,我也不大担心。就是二姐儿,实在叫人着 急。前儿有人给二姐儿说媒,是个商户,男人也不算大,今年三十二,家里有三个铺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山楂巷里有四进的大宅子。我看着挺好,你大哥也没说 什么,结果跟那死丫头一说,死活不乐意。真是不气死我不罢休啊。”
凌氏心有戚戚,“长卿一样的招人恨,年前也有人来说媒,是个秀才家,一门心思念书考秀才耽搁了,今年二十三。门第也还使得,我打听着也是老实人家,她硬是看不上,简直能把人急死。”
姑嫂二人对诉了半日苦水,中午留凌大太太用了饭,凌大太太下午方告辞。
赵长卿回家就听凌氏念叨,“好歹一条人命呢,我听你大舅母说,军需官大人家连一分银子也没出,四姐儿她婆家舅母要告官呢。”
赵长卿道,“军需官是军中肥差,没点儿关系的坐不了那个位子。但毕竟是因着他死了人,一分银子都不出也太刻薄了。”
“谁说不是,等着遭报应吧。天打雷劈的狗官!”凌氏恶狠狠的咒骂了一句,又叹道,“你二姐姐的事还没着落,原本看着四姐儿嫁得好婆家,结果出了这样的事,又有你大舅母愁的了。”
赵长卿道,“四妹妹家里也不只是靠着承包食堂过活,外头照样有别的生意,把那些生意打理好了,日子也过得的。”
“我也是这样跟你大舅母说的,只是做父母的,天生操心的命。”凌氏叹了一回气。
赵长卿知道凌氏在说她的亲事,实在不耐烦听凌氏唠叨,忙寻个由头出去了。凌氏同白婆子念叨,“这点子小机伶都使在我身上了,知道我要说她,倒先跑了。”
白婆子笑劝道,“太太也莫急,咱们大姑娘这等人才,难道还怕嫁不出去,无非就是想找个可心的罢了。这成亲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宁缺勿滥的。”
凌氏发愁道,“我是她亲娘,能不为她着想。如今这些丫头们不知怎么回事,一个个的眼瞅着年纪都大了,自己也不急,还瞎挑呢。”
赵长卿带着永福遍地瞎转,其实没地方去,都傍晚了,铺子里也关了门。
沿街一直遛达着,就听有人叫她名字,赵长卿回头一看,竟是夏文。夏文几步快走过来,笑,“赵大夫还没回家呢。”这些天事情不忙,赵长卿都走得早。
“我出来转转。”见夏文手里拿着个油纸袋,赵长卿瞅街边一眼,笑问,“你刚是不是排队买猪头肉来着?”
夏文笑,“老刘家的猪头肉炖得没的说,香而不腻,酥而不烂,我爹就爱这一口,我买些回去给他下酒。这里还有火烧,你还没吃饭吧,先垫补垫补。”说着就拿了一个给赵长卿,又递了一个给永福。
赵长卿忙道,“不用了不用了,我一会儿就回家了。”
夏文硬是把火烧塞赵长卿手里,笑,“我刚在排队,就看你走来走去好半天也没个去处。你来我家吃饭吧,我在你铺子里坐诊,我娘几次想叫我请你家去吃饭,我这人腼腆,你也忙,憋了这一年了都没开口。”
赵长卿笑,“真没看出你哪儿腼腆来。”
夏文盛情相邀,笑,“走吧走吧,我好容易鼓足了劲儿开回口,你别驳我面子。”不待赵长卿推辞,夏文又道,“要不就是嫌我没提前告诉家里预备下酒席,你嫌我不隆重。”
赵长卿把火烧给他塞纸袋里,笑道,“一个大男人,怎么尽说这些噎人的话。”
夏文笑,“我这是激将法。”
赵长卿鄙视了夏文一回,打发永福回家说一声,就去跟夏文吃饭了。夏文机伶无比的对永福道,“福姑娘不用再带车来接赵大夫,一会儿吃完饭我送赵大夫回去。”
永福便先回了家。
平常在铺子里不觉着,走在路上赵长卿才发觉夏文好生唠叨的人,一会儿说起街上的铺子,一会儿说起边城的风俗,“这边卖牛奶、羊奶的很多,这东西喝起来对人身子却是极好的,只是味道不大好。”
赵长卿笑,“煮的时候放些杏仁可以去些奶腥味儿,不过去也不能完全去掉。可以兑着茶一起喝,放些糖就好多了。”
“等我回去叫我娘试试。”
走到一处点心铺子,赵长卿止了脚步,道,“等一下。”说着就往点心铺子里走去,头一遭去夏家,不好不带些东西。夏文拽她出来,拦她道,“千万别买,你买些东西去,我娘觉着不好意思。”
“有话用嘴说,别拉拉扯扯。”赵长卿拍开夏文的书。
夏文忙拱手作个揖,“一时情急一时情急,赵大夫莫见怪。”
赵长卿道,“我空着手去多不好意思啊。”
“我家里也没预备酒席,无非是你去了,赶上什么吃什么。你带一大堆东西去,我娘肯定急着打发我弟出去买酒置菜,你肯定也不自在的。”夏文笑,“咱们在一起坐诊这么久,不是外人。等下次来我家的时候,你再带些果品就是了。”
边城人性子直率,赵长卿也没与夏文客气,笑,“那也好。”
走了一时,夏文又打听,“赵大夫,我猜一猜你在路上闲晃的原由,你看准不准啊?”
赵长卿眯着眼睛,“你要瞎猜什么?”
夏文笑,“没什么没什么。”说了半截儿,怕惹赵长卿不高兴,又不说了。
赵长卿轻哼一声,夏文转而问赵长卿,“上回的酱菜,好吃吗?合你的口味儿不?”
赵长卿笑,“很好吃,我外祖母也喜欢,说你们蜀人腌的酱菜好。早上配着白粥,极是爽口。这是怎么腌的,我家腌过几次酱菜,味儿总是不大好,便多是在外头买的。”
夏文笑,“关键是水的原因,我们现在住的胡同叫甜井胡同,水质便好。不过我比较了一下,井水虽好,还是比不了山上泉水。我带着二弟推着车去万梅寺取的水。待取回了水,这酱菜便成了一半,再加上我家独门的秘方,自然味儿好。”
“说了跟没说一样。”
夏文笑,“实在是我也不懂怎么腌,都是我娘腌的,到时我帮你问问。”
赵长卿气笑,“那你早说不知道不就成了。”
夏文傻笑,“是啊是啊。”若是别人问,我肯定说不知道的。不知为什么,赵长卿有问,他那嘴就跟没把门儿的一样,唠叨个没完。
夏文非但话多,他还觉着自狮子街到他家甜井胡同的距离实在太近了,都没走几步,就到家了。
☆、第171章
夏文忽然把赵长卿带了家去;把夏家好一阵子忙活。
夏太太责怪长子;“阿文也不早与我说一声,我好多备几样菜。”
夏文笑;“娘你不用忙,赵大夫最最简朴的性子,她不喜浮奢,若是咱家大鱼大肉的折腾;她再不会来的。”
赵长卿笑;“夏大夫忽然请我;我也没来得及带些礼物。伯母看我两手空空的上门;也知我最实在不过了。我们边城人都直爽,伯母不必劳烦;因夏大夫医术高明;我药堂多仰仗他,听说你们来边城也一年多了,我一直未曾来拜会,还请您莫要见怪。”
夏太太忙道,“这怎么敢。阿文多仰仗您关照了。”
夏玉端了茶来,笑,“赵姐姐,你喝茶。”见她娘紧张的直搓手,夏玉咯咯直笑,“娘,你放轻松一些,赵姐姐人最好了。”去年腊八,药堂往外施腊八粥,因要煮粥,人手有些不足,夏文就叫了夏玉过去帮忙,故此,夏玉是认得赵长卿的。
夏太太脸上一红,嗔道,“你这丫头。”又说,“家里粗茶淡饭的,阿文先陪赵大夫坐坐,我再添两个菜去。”
夏文笑,“娘,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吧,赵大夫不挑的。就是做,也做些咱们蜀中吃的菜,赵大夫不一定尝过。晚上不用太油腻,对身子不好。”
夏太太带着夏玉出去忙了。
夏老爷非常客气的人,对赵长卿道,“以前就听阿文说过赵大夫开药堂行医,菩萨心肠,我也听说过赵大夫施粥施米的善行,当真令人佩服。我这个儿子只会念书,人情世故上就差远了,赵大夫多指点他。”
赵长卿笑,“我药堂多赖夏大夫之力。老先生放心,您自己的儿子,您肯定最清楚不过了。”
夏老爷受用的拈着胡须,“不成不成,还需历练哪。”
夏文心说赵大夫平日里话就不多,偏生每句话都能到点子上,两句就把他爹哄乐了,实在聪明灵巧。夏文道,“爹,赵大夫头一遭来,我带赵大夫在院子里看看。虽没什么好景致,也有几分野趣。”后头一句明显是同赵长卿说的。
夏老爷笑,“也好。”
夏文就带着赵长卿去看他家院子,夏文笑,“进门是二进的院子,其实后头还有一大片地,开春就种了菜,现在都长了一些了。”
后院的面积颇是阔大,除了十几株果树,还有一大块地都开恳了出来做菜园子,赵长卿笑,“这几株果树最好,到了夏天不愁果子吃的。迎春花是新移植的吗?”沿墙根的一从黄灿灿的迎春花颇是灿烂。
夏文有些惊异,笑,“难道以前赵大夫来过这里?”果树是一早就有的,迎春花是他们住进来后方移过来的。
赵 长卿笑,“这院子先时是郑御史他家住的,他家住了没多久,郑御史便升了甘肃知府,去了甘肃。后来便空了下来,院子主人因事钱不趁手,就把院子卖了。他这院 子是三进的地方,盖只盖了两进,后头一排罩房实在没钱盖,便成了空地。后来是我一个族人买了这院子,就是梨子,你也认识他的。”赵梨子会买这房子就一个原 因,他觉着这房风水好。无他,郑御史住没几日就从七品升了正四品。对于赵梨子这种观点,赵长卿不置可否的,但宅子的确是赵梨子买下来的。依赵梨子的精明 处,他是不会叫房子空着的,便租赁了出去。这也是赶了个巧,租房子的正是夏文一家子。
“这就难怪了。”夏文笑,“后院儿地方大,果树菜园子都有了,我觉着景致上还差一些,就移了这些迎春花过来。春天花一开,黄灿灿的添几分艳色。还有园里的杏树桃树梨树李子树,花苞都长出来了,过几日都开了花,那景致才真正好。”
赵长卿笑,“是啊。”
夏玉来菜园里拔葱,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