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业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工业强国-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秃佣〗嵩梗敲凑远谌嗣茄壑芯褪悄课薮缶帧⒏浙估淇岬娜耍焕谒院蟮姆⒄埂�
所以张海山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来调解赵东升与杨毅之间的矛盾,有时候不一定击败对方就是赢了,失当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他担心赵东升太过年轻气盛,不懂得适时退让。
其实,张海山错了,赵东升在另外一个世界在社会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当然清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不过他必须要向外界传达他的强硬态度,以免有人再打那些俄罗斯专家的主意。
再者说了,赵东升现在的年龄是二十五六岁,正是年轻人冲动的时候,他要表现出年轻人的血xìng来,不能显得太沉稳了,那样的话就与他的年龄不相符。
赵东升一直在等着陶成给自己找一个台阶,这样的话他就能顺势而下,与江南造船厂达成和解的协议,解决目前的这件事情。
如今张海山打来了这个电话,那么赵东升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来缓和与江南造船厂之间的这种紧张的气氛,叽里呱啦地向张海山抱怨了一通后,答应与江南造船厂的人接触,争取皆大欢喜地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
张海山挂了电话后,嘴角流露出一丝欣慰笑意,虽然赵东升向他发了一通牢sāo,不过并没有要与江南造船厂死磕到底的意思,这表明赵东升正在快速地进步,懂得统观全局来考虑事情。
对于赵东升的成长速度,张海山是由衷地感到钦佩,四年前他是黄州机械厂厂长的时候,赵东升是新成立、一穷二白的黄州电器厂的厂长,他是副厅而赵东升只是一个小正科。
四年后,张海山担任了滨州市的常务副市长,级别仍为副厅,而华威集团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企业,每年创造大量的外汇,赵东升也有小正科摇身一变成为了黄州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副厅级干部。
如果单从职务的级别上而言,两人的级别已经一样,只是资历和地位不同而已,例如张海山是市委常委加岭南省省委委员,而赵东升没有进市常委会,并且只是河东省省委候补委员。
不过,考虑到赵东升的年龄和窜升速度,这在全国可谓十分罕见,四年前张海山可是绝对不会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第二天上午,陶成和杨毅等人来了华威集团驻海都市办事处,既然赵东升已经答应解决问题,那么他们自然要过来协商。
这一次,大厅里的保安没有阻拦他们,一名工作人员将他们带到了楼上的一间多功能小会议室里,让他们在此稍作等候,赵东升很快就会来。
“华威集团果然财大气粗呀!”
这间多功能小会议室装修得富丽堂皇,完全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布置,奢华大气,杨毅扫了一眼屋里装饰和摆设,不由得向陶成感慨了一声,光这一间小会议室就要花不少钱,如果这栋办事楼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装修的话,那么这将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华威集团驻海都办事处现在所在的这栋办公大楼是今年五月份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四十九层,在赵东升的规划里它将是华威集团亚洲总部的所在。
陶成感慨的不仅仅是这栋办公大楼,而且还有华威集团在海都市的各种商业项目,例如酒店、商场和写字楼等等,所有的一切加起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数额。
与别的单位不同,华威集团旗下的所有项目都是用华威集团赚得外汇投资兴建的,没有一分钱是行政拨款,这是其他单位所无法比拟的,谁也没有华威集团这样,拥有着堪称奇迹的财力。
另外,华威集团的所有项目都通过了河东省省zhèng fǔ的批准和审计,谁也找不出任何的毛病,赵东升做起事情向来步步为营,滴水不漏,不给别人任何找麻烦的机会。
“海都是国际xìng的大都市,华威集团届时要与世界上的那些大企业打交道,硬件设施自然要与国际接轨了。”陶成听出了杨毅话里的酸意,于是笑着说道,双目中却流露出一丝忧虑的神sè:
面对着财力雄厚的华威集团,用什么才能打动赵东升呢?很显然金钱对赵东升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而且江南造船厂也拿不出令赵东升感兴趣的数额来。
杨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他感觉与赵东升的这次谈判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赵东升的厉害杨毅已经是深有体会,原本他在这起纠纷中占据了主动的地位,谁想到赵东升出人意料地反戈一击,刹那间就令形势发生了反转,迫使船舶工业总公司都不得不暗中出面帮他,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十分不简单。
“陶主任,让你久等了!”片刻之后,赵东升领着鲁平和韩素素等人走了进来,他扫了一眼坐在陶成身旁的杨毅,笑着向陶成说道。
“哪里,我们也才刚来。”陶成闻言,微笑着站了起身,伸手一直边上的杨毅,“赵总,这位是江南造船厂的杨毅厂长。”
“杨厂长,我们终于见面了。”赵东升笑着望向杨毅,意味深长地说道。
“以前有些误会,还望赵总海涵。”杨毅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sè,笑着向赵东升说道,毕竟他也经历过不少大场面,才不会被赵东升挖苦了一句就着急上火。
小会议室里的桌椅是呈现U字型摆设,赵东升笑了笑,坐在了陶成和杨毅的对面,双方的谈判随即拉开了序幕。
“赵总,那些俄罗斯专家对我们厂真的很重要,只要能将他们留下来,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我们尽量满足。”
由于是江南造船厂和华威集团之间的纠纷,因此谈判的主角是赵东升和杨毅,陶成是来旁听的,等赵东升落座后,杨毅率先开口,一连诚恳地向赵东升说道,想让赵东升提条件。
“既然你们想留下那些专家,那么当然是你们来开条件了。”赵东升闻言,笑着看着杨毅,在谈判中先提条件的一方往往会处于劣势,进而使得对方判断出其底线,赵东升当然不会犯这个常识xìng的错误了。
“这样,我们打算借用那些专家,每年没人付给你们十万的借用费。”杨毅已经猜到了赵东升不会轻易地暴露出自己的底线,因此沉吟了一下,向赵东升说道。
一名专家一年十万,三十七名专家那就是三百七十万,这个价格在当前的环境下已经非常高了。
“这样吧,看在你们招待了那些专家这么长时间的份上,我们集团以每名专家十万来支付你们的招待费,你看怎么样?”
赵东升笑了起来,杨毅这是打发要饭的呢,华威集团从来不缺钱,根本就没将这三百七十万华币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这三十七名专家的价值足抵得上三亿。
“赵总,我们厂的经济状况不比你们厂,不仅有七八千名职工等着吃饭,而且还有两三千退休职工要厂里养活,再加上投入新项目中的资金,每年能拿出这三百七十万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杨毅听出了赵东升语气中的不满,于是苦笑着向赵东升解释,开始哭穷。
“杨厂长,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们厂困难,我们集团也不容易,集团下属企业的职工加起来已经有五六十万,如果我们不能找到赚钱项目的话,那么集团就会陷入财政危机,那五六十万职工的饭碗可就没有了。”
赵东升闻言,不动声sè地向杨毅说道,哭穷谁不会,他张口就来,你江南造船厂算上退休职工也不过才万把人,可华威集团的在职职工就达到了五六十万,相比之下孰轻孰重?
况且,江南造船厂遇到的困难不能转嫁到华威集团的身上,双方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相互间也没有什么合作,华威集团不能为江南造船厂的困境买单。
“这样吧,赵总,我们厂在海都市市区有两块地皮,占地不小,而且位子不错,我们可以将这两块地皮转给你们集团,让你们进行规划和发展。”
杨毅已经猜到赵东升对自己刚才的提议不满,随后加大了筹码,他很清楚华威集团不缺钱,刚才只不过是试探而已,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双方的合作条件都是慢慢谈出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江南造船厂的那两块地皮位于海都市西关区和东关区,像很多大型国企一样,建国初期,江南造船厂在海都市郊区划了一些地皮备用。
随着海都市的发展,市区不断外扩,到现在那些地皮所在地几乎都成为了市区,潜在的商业价值飙升。
杨毅虽说的那两块地皮是江南造船厂拥有的几块地皮中最好的,海都市是房地产最为发达的地方,如果拍卖的话那两块地皮至少有好几千万的收入,他能将这两块地拿出来,是想向赵东升表达他的诚意。
这也是杨毅能拿得出手,同时又能引起赵东升兴趣的东西了,他可是知道赵东升在海都市买了不少地皮用来商业开发。

第二百二十九章 漫天要价
“杨厂长,我们集团在海都的地皮已经够多的了,你再给我们两块的话,我们只能荒废在那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jīng力去开发,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那两块地。”
赵东升听了杨毅的话后,笑着向他说道,婉拒了杨毅的这个提议,虽然杨毅的这个提议很有诚意,但是依旧无法与那37名俄罗斯专家的价值相比,赵东升可是从来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况且,事到如今已经不单单是华威集团和江南造船厂之间的纠纷,它涉及到了河东省和船舶工业总公司之间的面子,赵东升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地答应杨毅的条件。
杨毅闻言,眉头顿时微微一皱,他觉得自己的价码已经足够大了,可是没想到赵东升竟然一口就拒绝了,而除了那两块地皮外,他的手里已经没有任何筹码来打动赵东升。
“赵总,你看这样怎么样,你们华威集团与江南造船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如果你们以后需要船只的话,我们船舶工业总公司将以成本价卖给你们。”
眼见小会议室里有些冷场,陶成忽然开口,笑着向赵东升说道,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在陶成看来,赵东升既然想涉足船舶制造业,那么想必也会进军海运领域,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将会飞快增长,而货物的流通离不开海运,这里面将有丰厚的利润。
“陶主任,你可真会做生意,不仅要了我们的那些专家,而且还将船卖了出去。”
赵东升有些意外地看了陶成一眼,没想到陶成竟然能猜到他下一步的规划,他在搞定船厂的事情后接下来就是组建船队了,接着向陶成耸了一下肩头:
“陶主任,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我们集团的船厂计划将无限期搁置,你让我如何向我们集团的职工和上级交待?”
“赵总,你们集团的船厂计划不是搁置,如果你们想建船厂的话,我们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定会鼎立相助的。”
陶成见自己猜中了赵东升的规划,心中也着实感到有些吃惊,华威集团涉及的领域是越来越广泛了,他很难预测华威集团在几年之后会发展到那种规模,微笑着回答。
“我相信你们总公司肯定会派专家来协助我们。”
赵东升点了点头,对陶成的说法表示了赞同,然后微笑着说道,“不过如此一来,我们集团岂不是要欠你们总公司人情了?我们集团岂不是很冤?再者说了,即使你们总公司有这个意思,那么下面的那些船厂会将最好的专家派给我们吗?”
“赵总,我们双方是合同协作,不存在人情不人情的说法。”陶成见赵东升的问题很犀利,于是笑着向赵东升解释,“对于专家你可以放心,届时由我们总公司直接下文件调人,下面的船厂即使不想放人也没办法?”
“虽然咱们知道是合作关系,不过搁给外人眼里,就是你们总公司对我们集团进行支援,原本我们能自己来完成的事情,中间偏偏要生出许多波折出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集团很冤吗?”
赵东升可不是三岁小孩儿,岂会三言两语就被陶成给说服,他笑了笑,望着陶成说道:“陶主任,听说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你们总公司虽然能下发文件,但是下面的船厂也能以各种借口不放人,难道你们总公司还会强迫不成?更何况强扭的瓜不甜,我们集团何苦做这个恶人呢?”
不知不觉间,陶成已经代替了杨毅,成为了江南造船厂的代表,与赵东升展开了谈判,这固然与陶成的权限大于杨毅,可以向赵东升做出更多的承诺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陶成的谈判能力远胜杨毅,否则也不可能四十岁不到坐上了船舶工业总公司办公厅副主任的位子。
“赵总,那你有什么好的提议?”听了赵东升的话后,陶成知道自己的条件无法使赵东升满意,先前他提出的条件是总公司给他的最大权限,因此他微微一笑,开始试探赵东升的底线。
“我能有什么好的提议,为了不辜负我们上级领导和集团职工的期望,我只有将那些专家带回去。”赵东升可不会轻易向陶成透露自己的想法,于是冲着他故作无奈地耸了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