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回答:“可效仿晋国赵兴之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则可保袁氏一脉于乱世之中有立足之地。不妨与荆州刘表结盟,合力围困豫州刘焉,防备吴州孙坚!”
“今听子瑜兄一席良言,直觉眼前开阔,阴霾一扫而空!吾将寻机将君所言悉数告于父亲,力劝其早做打算!”二十岁出头的袁耀,向年长自己一岁的诸葛瑾深深地躬身行了大礼,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某一日夜里,袁术听到自己后院之中传来一人的啜泣之声,于是起身寻声而去,结果在后花园的凉亭中,看到自己长子袁耀正在凉亭的一角掩面低声哭泣。袁术上前心疼地问道:“吾儿,何事深夜在此哭泣?”
袁耀听到父亲的声音,吓得赶紧起身,只是低头不语。
第131卷 第1045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10)
袁术见袁耀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于是沉声问道:“耀儿平日里都不曾如此伤心,可是受了何人欺辱,乃父可为汝做主!”
袁耀于是回答:“非受人欺也,只是为父担忧,日夜难眠,忧思而泣。”
袁术听袁耀这么说,心里不免大惊,便继续追问:“乃父如今贵为一州之主,手下猛将良臣云集,何忧之有?”
袁耀见火候已到,于是将诸葛瑾的话换个说法,变成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尽皆倾述出来。袁术听完儿子的分析,坐在凉亭之中久久不语,然后感叹道:“吾儿终成人矣,此番见识当真不凡!今后便协助乃父处理军政大事,多做历练,为袁氏一族尽心尽力。吾将书信一封送往洛阳,为吾儿争个显赫的职位,也好为将来早做打算。”
第二日,袁术将自己的长子喊到帐前,明确告诉众人,今后自己不在时,大小事务可询袁耀,除了起兵讨伐之类大事,其余诸事袁耀可以替父做出决断。实际上,袁术这是当着手下文武群僚的面,将手中权力向长子袁耀开始移交。
上一世的袁术,曾经一度占据荆、豫、扬三州之地,威风不可一世,然后妄然称帝,最后众叛亲离,自取灭亡。这个时空之中的袁术,始终被赵兴盖过一头,被撵得东躲西藏,如今虽然占据扬州,却已是锐气尽失,早早地将手中权力交给了长子袁耀,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第四一八章诸葛孔明出南阳
袁耀得了其父袁术的重点培养之后,虽然不是一州之主,但很多具体事情也能做主。他因为诸葛瑾的一番话而引起父亲重视,这才得到了袁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内心自然对于诸葛瑾十分看重和信任,常常与其同榻而眠,亲密交谈,渐渐地学到了许多治理州郡的谋略和智慧。
诸葛瑾见袁耀不耻下问、礼遇自己,也不藏私,悉数将自己对于时局的看法、一些治理国家的经验教给袁耀。在他的想法中,今后尽心辅助袁耀,未尝不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毕竟诸葛玄辅助袁术,深得袁家人的器重和认可,在扬州如今也算是位高显赫,以后由诸葛玄和侄子辅助袁术的儿子袁耀,更能拉近两家的关系,结成更加牢固的利益集团。
甚至,为了能让扬州的根基更加稳固,诸葛瑾还给自己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兄弟诸葛亮去信一封,建议其结束在南阳的求学生涯,也到寿春袁术帐下供职,将来等到袁耀掌权之后,可以一展胸中才华。
此时的诸葛孔明,距离历史上的“三顾茅庐”还有十几年,不过是个满身书生气的青年才俊,因为缺少治国安邦的实际经验,所以也算是个比较突出的“愤青”。
第131卷 第1046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11)
诸葛亮在南阳名士庞德公、黄彦承以及司马徽等人门下求学期间,时常与石韬(字广元)、孟建(字公威)、庞统(字士元)几位青年士子谈论天下形势,每每辨论到热烈之处,众人便各持己见,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甚至是不欢而散。等过上一段时间,几位好友彷佛忘记了之前的不合,又欢聚一堂开始争论。
诸葛亮接到兄长的书信之后,仔细思考了三天,然后做出了一个超乎众人想象的决定。
诸葛亮向几位老师和同窗好友辞行,结束了在南阳的游学生涯,但他没有返回寿春追随兄长诸葛瑾,而是决定前往洛阳和晋国游历一番。
在诸葛亮看来,如今晋国已立,朝廷一时不会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其他各州又无力对付晋国,大汉内部正好遇到一个难得的平稳时期,他正好可以放心大胆地四处游历,亲自耳闻目睹天下变化,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做个谋划。
可以肯定的是,此时的孔明胸中,肯定有着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但他却难以选择一位合适的明主进行投靠。按照原有历史的发展轨迹,此时诸葛玄已被朝廷解职归田,整个诸葛世家将会走向更加没落的境地,身负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要在南阳的田间地头劳作上十来年,直到等来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这才登上历史的舞台,掀起一阵狂风巨浪。
“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句话是对那个时代文士和武人出路的精辟总结。任你是天纵之才,任你是万人无敌,遇不到赏识和重用的明主,那只有被埋没的份。
有史可寻的例子太多,比如郭嘉当初供职于袁绍帐下,不得重用,然后转投曹操,最终弄死了袁绍;贾诩原本在董卓手下混饭吃,也就是个小吏,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投靠曹操,最终官至太尉;赵云原在公孙瓒帐下听用,也是籍籍无名,后来公孙瓒死,赵云做了山大王;张辽当初跟着吕布,不过是个小小偏将,一身才华难以施展……
心高气傲的诸葛亮之所以拒绝了兄长代表袁耀发出的邀请,那是因为他不看好袁家这棵歪脖子大树。如今天下形势远非另外一个时空中三分天下那么明朗,就算现在的刘备遇见了孔明,恐怕也问不出个什么高屋建瓴的结果来。
让诸葛亮难以作出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按照历史脚本发展本来不该存在的赵兴和晋国。如今大汉朝的形势,实在诡异的让人难以琢磨,不仅仅是诸葛亮看不清楚,就算各方有识之士都难以看清楚。
第131卷 第1047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12)
占据北方大片土地,拥有精兵强将十多万和数百万百姓的并州,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晋国,封王的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虽然赵兴图谋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可他就这么理所当然地玩弄朝廷和各方势力于股掌之间,任谁也难以撼动其坚不可摧的地位。
你让声名不显的诸葛亮投靠谁好呢?摆在孔明面前的有四个选择。
第一条道路,投靠晋国赵兴。这条道路无疑是平坦的,至于是否光辉灿烂,则完全看个人本事高低。尽管各方势力肆意诋毁赵兴的形象,可赵兴招揽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名声早已在外,无论谁投晋国,大小都能有所收获。但是,一旦踏出投靠晋国的这一步,那就要做好今后当“反贼”和“谋逆”的思想准备,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赵兴志在天下。当然了,如果押宝押对了,那就是一份天大的功业。
第二条道路,投靠朝廷。这条道路也算中规中矩,但却有着诸多的限制与困难。朝廷用人选人,如今尽管有刘备主持大局,但还是会受到世家集团、外戚集团、武人集团的影响,并非是人才就能得到提拔重用。而且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算计实在是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个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如果诸葛有幸被刘备慧眼相中,今后肯定也是会大有作为,一切就要看机缘了。
第三条道路,投靠其他州郡势力。这条道路十分考量择主之人的眼光。如今天下十三州,每州都有一两个势力存在,其中不乏见识卓越之辈,比如曹操、孙坚、司马防、袁绍等人;亦有庸庸碌碌之辈,比如刘岱、孔融、陶谦、刘表;还有目光短浅之辈,比如刘焉、袁术、公孙瓒、公孙康。不论投靠其中的哪一个主子,结果到最后还是称王称霸,或者只求自保,甚至到最后被人消灭。
孔明如果投靠曹操、孙坚等人,会因为资历浅、去的晚而受到排挤,不一定得到重用;孔明如果投靠孔融、陶谦等人,早晚沦落到被人吞并的下场;孔明如果投靠刘焉、袁术等人,这样的主子压根就不会容得下能力太过卓越的下属,去了更憋屈。
第四条道路,谁都不投靠,姑且等着。这么做的好处和坏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谁都不靠自然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可也错过了许多可以展示才华的重要机会。等到天下形势明朗之后,再去找人抱大腿,自然没有乱世之中表忠心让主子觉得受用。
已经将各中利弊看得清楚明白地诸葛孔明,最终决定先四处走走看看,进行一次深入充分地“社会调研”,通过比较分析,最终决定自己的出路。
第131卷 第1048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13)
在涉及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方面,诸葛亮给大家做了很好的表率。不盲从、不着急,货比三家、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第四一九章刘景升不急封王
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是故得名。
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所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的地位从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洛阳之下的一州首府,统辖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七郡之地,成为大汉正南方的一座雄城,也是荆楚之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不绝的汉水环绕,西边有凤凰山诸峰,据山临水,蔚为壮观,城下环以宽深的护城河,整个城市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可以媲美赵兴倾力打造的卧虎城。
去年冬天那场声势浩大的讨赵军事行动,刘表迫于朝廷压力,派出了两万荆楚士卒,由麾下大将李严统领,一路北上,跋山涉水,可谓是辛苦万分。令刘表感到庆幸的是,十三路讨赵联军,就他和刘焉的部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去时多少人,回来还是多少人,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堵住了朝中各路势力的众口。
刘表是正宗的皇亲,属于汉家皇室一族。年轻时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参加过太学生运动,与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被时人称为“八及。党禁解除后刘表受大将军何进推荐,接任被黄巾军杀害的荆州刺史王睿,后又被朝廷任命为荆州牧,镇南将军、成武侯,假节。
刘表此人有些疑心病重,为人不喜高调张扬,灵帝去世之后,他让长子刘琦代替自己前往长安吊丧,就是怕被人控制。等到卢植要求各州出兵合围并州时,又哭穷喊弱,只肯出动两万老弱之兵,而将手下精锐尽皆藏于江陵与长沙一带。
世人只道刘表是个学士,为人谦和儒雅、姿貌温伟,不过是虚有其表。实际上,这种评价是不公平的,刘表其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实干家!
刘表控制荆州以后,对于属地的管理那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使得原本“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荆州,变成了千里沃野、士民殷富的大汉南方乐土。
在对外问题上,刘表实际上采取的是拥兵自重的政策,尽量避免与其他势力发生大的冲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在文化上,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131卷 第1049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14)
由于荆州政通人和,各方人才纷纷从各地迁往荆州,人数多达万记,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崔州平、石广元等青年才俊,还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
年近五十的刘表,用了八年时间,在荆州恩威并重,招诱有方,肃清七郡,群民悦服。他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如今已是占据数千里地盘,麾下有带甲之士十万余,称雄荆楚一地,即使荆州以西的益州司马防、荆州以南的吴州孙坚,皆不敢小视于他。
晋国封立之后,他手下有一些谋士暗中怂恿刘表也做好封王的准备,毕竟他也是汉室宗亲,如今又控制着不输于晋国的疆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既然朝廷能破例分封刘镕占据一州之地,刘表也不是没有机会。
从事蔡瑁进言说道:“刘公如今威震荆楚,军民拥戴,论声名威望不输于并州赵兴,可请朝廷分封!”
刘表有些不高兴地回答说:“晋国之立,乃携势逼迫朝廷所致。吾等皆为汉臣,岂可行此谋逆之事!”
谋士蒯越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