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则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徐州。”

    戏志才说:“如今最为焦急的乃是冀州袁绍,估计不用多久河北将有使者前来联络曹公,吾方不妨顺水推舟,暂且答应下袁绍的请求,与其结成盟友,使其觉得有些依靠,一旦赵兴对袁绍动手,则视情出兵攻占青徐或者北上争夺河北之地。”

    荀彧又进言曹操,兖州可以派出一批工匠前往晋国学艺,派出一些士人子弟前往太行书院求学,虽然不一定能够将晋国的策略全部学回来,但只要有人来往,就能促进兖州的一些行业不断提高。荀彧特别提醒曹操注意加强对于晋国各种情报的收集和梳理,尤其是要防备晋国派往各地的商旅,这里面肯定有不少的细作。

    对于手下这些谋士提出来的见解,曹操不仅认真地听取,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分析与思考。他认真地回忆了从第一次认识赵兴之后,并州的变化和赵兴曾经参与的种种重要事件。

    最后曹操得出的结论是:赵兴的眼光非常敏锐和长远,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有时候苦心挖一个坑,可以等待许多年才将人往坑里推。比如当初让吕布跟董卓虚与委蛇,结果直到七年之后才用了一招诈降之计,一下子就把不可一世的董卓给打残。

    曹操还觉得赵兴在组建和训练军队上,有着远远超越时代的高超手段,妖孽的几乎不像这个时代的人,彷佛能够看穿历史走势一般。赵兴提出的精兵路线,别人即使一眼就能看到,死活就是学不过来。

    对于这位近乎妖孽一般的对手,曹操发自内心的泛起一些无力感,如今他也只好强忍着心中的躁动与不安,静静等候赵兴下一步可能的举动,然后再做出符合兖州势力的决断。

    第四一六章许攸献上合纵策

    不出戏志才所料,就在曹操苦苦思索如何应对晋国的强势崛起时,河北袁绍派来结盟的使者许攸抵达了兖州治所陈留。

    许攸此人,大家都知道他年轻时混在洛阳,跟同为高干子弟出身的袁绍和曹操等人是好友。后来当了出名的反骨仔,帮助曹操搞定了袁绍,结果居功自傲,被许褚一剑杀了。

    实际上许攸是个很有智谋的人。史料记载袁绍率领十万大军在官渡围攻曹操,当官渡之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曹军因为久守官渡,将士疲惫不堪,眼看军粮告罄,于是曹操急忙派出使者前往许都求救措办粮草。结果密使被许攸抓获,曹操催粮的书信便被暴露。

第131卷 第1041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6)

    于是许攸献计袁绍,分析了曹操军队屯官渡,与袁军相持日久,许都必定空虚,如果分兵一路星夜袭击,则许都可一举拿下,曹操亦可擒也。可惜袁绍因为怀疑许攸跟曹操有勾连,没有采纳这条计谋。如若袁绍用许攸之计奇袭许都,然后转攻官渡,那老曹就彻底被袁绍搞定,根本没有翻盘的本钱。

    撇开老黄历不谈,就说这次袁绍委派许攸前来跟曹操结盟,也是因为袁绍知道许攸跟曹操和自己都是老相识,说起话来方便,结盟的目标更容易达成。

    曹操听闻手下来报说故人许攸帐外求见,赶紧屏退左右之人,亲自出账相迎。

    “自洛阳一别,已有近十年不见子远兄,今日得见,真乃幸事耶!”曹操满脸堆笑地将许攸迎进了自己帐中。

    “冀州牧袁本初帐下从事拜见曹公!”待宾主二人落座后,许攸起身向着曹操郑重地行礼。

    “子远不必多礼,你我与本初皆洛阳故交,此番前来定是有要事相商,繁文缛节不必多做,且将此行之意道来。”曹操跟许攸也不多客套,直接询问许攸前来的用意。实际上,老曹心里跟明镜似地。

    “曹公以为晋国之势如何?”许攸问。

    “一国之力,可盖北地数州。”曹操如实答道。

    “曹公以为赵兴此人如何?”许攸再问

    “文武兼备,雄图远谋,非一国之地可安也。”曹操又答。

    “翌日晋国赵兴起兵伐冀州,袁本初凭一州之地可抗否?”许攸又问。

    “吾以为袁本初难以抗衡。”曹操回答。

    “袁本初覆灭之日,曹公可能安寝?”许攸还问。

    “不瞒子远知道,莫说袁本初覆灭之日,吾如今已是寝食难安。”曹操实实在在地回答。

    “冀州与兖州一河之隔,唇亡而齿寒,何不暗中结为盟友,合力对抗晋国!”许攸终于说出此行的目的。

    “子远此言甚佳,不知袁曹结盟有何具体策略?”曹操直接问许攸,怎么结盟才符合双方的利益,也就是让冀州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

    许攸见曹操不是在跟自己打马虎眼,于是有条有理地回答道:“第一,结盟之后冀州与兖州之间不设常驻军队,冀州专心将兵力部署于北方与幽州刘岱接邻之地和壶关之前,防止晋国大军突入河北之地;第二,今后兖州可经过冀州与辽东公孙世家通商,换取战马,武装己方骑兵部队;第三,青州孔融与徐州陶谦皆平庸之辈,窃据二州已久,袁曹两家可设计共谋之……”

    听完许攸开出的条件,曹操点点头,表示赞赏,然后又问道:“天下无白食可吃,冀州又需兖州做些什么?”

第131卷 第1042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7)

    准备充分的许攸回答曹操说:“两家既然结盟,则今后共同进退,一旦晋国兴兵攻伐冀州,兖州需派重兵北上支援冀州。青徐二州地大物博,曹公不可独吞。冀州只取青州平原郡、乐安国、齐国、济南国之地,剩余皆归兖州。”

    老曹听完许攸的话,心里一阵冷笑,袁绍开出的条件表面上看着很公道,青徐二州,他只要了四分之一的地盘,可那些地盘在曹操看来,将来都是自己可以拿下的地盘。

    曹操虽然心里不痛快,但就像戏志才所说,为了给袁绍壮胆,现在口头答应下来对于兖州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曹操并不出言反对,而是全盘接受了许攸的条件。

    最后,许攸提出一条很关键的建议,那就是为了防止双方违背盟誓之约,袁绍派出次子袁熙与曹操的三子曹丕互换,说白了就是相互交换质子。

    曹操当时已经有了长子曹昂、次子曹铄、四子曹彰和五子曹植等一大堆的子嗣,所以对于交换质子的提议也不是很反对。毕竟,人家袁绍如今也不过也就两个儿子。

    双方就结盟的具体事宜敲定之后,曹操挽留许攸在陈留逗留数日,天天觥筹交错,共同回忆当年在洛阳时提笼架鸟、斗狗撵鸡的岁月,倒是宾主尽欢,一片推心置腹的景象。

    送走了许攸,曹操聚集帐下谋士,再次分析了袁绍的处境,然后着重讨论了袁绍与袁术兄弟俩是否真的像外界传言的那般相互不对付。经过众人商量,大家觉得不论二袁暗中是否有勾连,暂时对于兖州都不可能抱有什么企图。毕竟青州、徐州和豫州几块大肥肉摆在袁绍、曹操和袁术等人的嘴边,大家一时半会犯不着在窝里斗。

    定下与冀州袁绍结盟的大方向之后,曹操将向外扩张的目光投向了东边的徐州和南边的豫州,当然仅仅是关注而已,在天下没有大乱之前,谁贸然动手那就是自己找死。

    最后,曹操和几位谋士商议,决定委派荀攸作为全权特使,前往晋国卧虎城与赵兴摊牌,无论如何都要将曹洪将军和五千兖州士兵给营救回来。随荀攸出使晋国的还有数百随从,这些人都是曹操从兖州各地挑选出来的工匠和世家子弟,他们将留在晋国学习各种技艺和治国之策。

    曹操这么光明正大地派出学艺之人前往晋国,难道就不怕被赵兴给撵了出来?这还得从赵兴推出的新政说起。赵兴为了提高天下手工业者的地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专门公布了一些优厚的条件,从天下各州征集能工巧匠,而太行书院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式办学,所以曹操不用担心这么做会引起赵兴的驱逐。

第131卷 第1043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8)

    对于赵兴海纳百川的胸怀,老曹还是从心底里面服气的。特别是当年赵兴一力为大汉抵挡住了横行北地的大瘟疫,挽救无数百姓的生命,曹操从内心深处敬佩赵兴的大义举动。换了是他,都不见得如此兼济天下,不趁机打压周围势力,或者向各州索要许多的好处。

    第四一七章袁术长子竟可期

    因为袁绍和曹操距离晋国较近,两股势力自然是未雨绸缪,早早地为将来开始打算。而距离赵兴较远的扬州袁术,就没有这么担忧,虽然在箕关之前吃了许多的亏,回到扬州后,依然歌舞升平,继续过着逍遥自在的快活日子。

    袁术手下部将陈兰在箕关之下,被神射手太史慈一箭毙命,撤退之时又被张辽一通吓唬,丢下数千丹阳士卒跑回了扬州治所寿春城。按理说,袁术应该为自己手下被俘的几千士卒考虑,想办法跟赵兴交涉一番,将这些背井离乡的士卒给交换回来。毕竟,于情于理,丹阳士卒跟他袁术北上伐赵,也是为他当了炮灰。

    可袁术是个贪婪吝啬之人,不愿意花费太大的财富用来赎回四千多士卒。在他看来,扬州乃人口密集之地,损失几千士兵算不了什么,回头让纪灵再征召一些即可。

    实际上,如今的扬州虽然只有三郡之地,但在治中从事诸葛玄精心治理之下,富足程度丝毫不亚于周边的豫州、徐州和吴州等地。只要袁术愿意,扬州完全有财力支付赵兴开出的高额“罚单”,将被俘士卒赎回扬州。关键在于,袁术他自己不愿意。

    当然了,这也是赵兴所期盼的。如果袁术派出使者前来赎要被俘丹阳士卒,赵兴也不好太过刁难,毕竟其他各方势力都能赎回士卒,如果单单扣住扬州士卒不放,这些丹阳兵今后如何心甘情愿地为赵兴卖命?

    袁术的漠不关心正好冷了被俘丹阳将士的心,只要赵兴好好安抚一番,保不准这些士兵今后是第二支类似于炎晟族的士兵,来日编入水军,驾驶大船攻打江南之地时,比谁都凶狠。因为,他们是被袁术抛弃了的士兵,就像当年被魁头抛弃了的南下鲜卑人……

    尽管袁术此人有些刚愎自用,但在任用诸葛玄为助手,治理州郡的事情上,却一直非常肯定和器重,基本上是放手让诸葛玄施为,这也是他如今能够在扬州逍遥自在的根本原因。

    诸葛玄对于袁术的一些做法,内心其实不一定看得惯,但袁术的器重和重用又使他难以狠下决心选择离开。琅琊诸葛世家,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可以依附的势力,如果轻易离弃,天下之大,又在何处安身?

第131卷 第1044节:曹孟德忧心忡忡 (9)

    因为叔叔在袁术手下供职,已经长大成人的诸葛瑾也就留在了扬州,辅助叔叔治理州郡。诸葛瑾的智谋和才华,在群星荟萃的三国也是非同一般,绝对可以列入一流文臣的行列。

    虽然现在的诸葛瑾不过是在袁术手下做了个书记官,只是崭露头角,但当日袁术从箕关撤退时,他曾建议夜里防止镇北军偷袭,结果正好被预料得中。袁术从此事之后,看出诸葛瑾的不同凡响,将其地位直接提高到与帐前其他几位谋士一样的地位。

    诸葛瑾到底是年少气盛,看到袁术整日不思进取,只知道贪图享乐,于是采取一个迂回的办法,规劝袁术将心思用在天下大势之上。诸葛瑾的做法是私下里与交好的袁术长子袁耀谈论天下形势,然后通过袁耀之口将话带给袁术。因为袁术膝下子嗣较少,只有袁耀和袁浑二人,加之袁耀又是长子,深得袁术喜爱,所以袁耀很多话都敢在袁术面前直说。

    诸葛瑾告诉袁耀说:“君之父如今只知安居江淮一隅,不见四周群狼环伺,来日岂不危矣!”

    袁耀听诸葛瑾这么说,心里大骇,急忙说道:“父上备受赵兴欺凌,如今有些心灰意冷,慵懒懈怠,只恐误了大事。子瑜兄目光如炬,胸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请教我!”

    诸葛瑾见袁耀还不算太蠢,于是将早已准备好的话说了出来:“如今天下形势看似复归平静,然晋国雄踞北方,却是暗流涌动。冀州袁本初、兖州曹孟德皆人中雄才,岂会坐视晋国一家独大?青徐之地,物丰而主弱,来日必为人所图,豫州刘焉亦昏聩之辈,难成大事。袁兄何不规劝乃父,厉兵秣马,一旦天下乱起,可趁势北上夺取徐州之地,或西进驱逐豫州刘焉!”

    袁耀听后深以为然,于是又问:“可有具体之法?又需注意哪些事项?”

    诸葛瑾回答:“可效仿晋国赵兴之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则可保袁氏一脉于乱世之中有立足之地。不妨与荆州刘表结盟,合力围困豫州刘焉,防备吴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