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梦-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芳:“我们一道去看看那铺面和院子吧!”
方百川:“行,管夫人,在你面前我们是晚辈了,你就直呼百川就行。”
刘芳:“行,百川,万大人已将北城北半部卖给我了,我马上在那里建川中锦官城,生产上等丝织品,同时立即从阆中调货来顺庆,争取近日开业。”
说着便走到了,开门一看五个店铺货架,櫃台,案桌,一应俱全。院内宽大,正屋五间三层,两厢三间二层。
刘芳:“正屋三楼为库房,二楼东头两间为我们住,西头两间为你们一家住,还要招五个伙计,他们住厢房。空的房子百川你自己安排。”
当晚,刘芳在临江酒楼办了一桌招待万大人和百川夫妇孩子。
在回家路上,东方说道:“妈,我们这个新家没有个名字,说起来很难道清楚,妈,你给取个名字吧!”
刘芳:“是的,古人很强调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取名的重要,但这儿是不宜叫芙蓉园的,应与锦官城联系起来,我看我们四个都来想,回去写到纸条上,同时拿出来,谁的最好,用谁的。行不?”
芙蓉、东方、正宦:“行!”
走到大门口,值岗的侍卫说:“东方少夫人,吴大人已将你要的《鱼鳞图册》送来了,在门房里。”
东方进门房抱起图册,回到院内在底层堂屋各写园名,结果东方的锦绣园,大家都觉得好,从此这园就叫锦绣园了。
第二天午饭后,罗邦主来到锦绣园,刘芳在小院底楼厅堂接见了他。
罗邦主:“我与几个大匠师反复核算的结果,提出一万一千两的报价,管夫人的意思是?”
刘芳:“这个数字超出我估算的较多,堂堂的川中锦官城,不可以没有宏大的门楼,你们加建一个门楼,我也不再加钱,也不少钱,行不?罗邦主,我还准备在我们园子外加建一个饭店,并把园子的大门移到大道边上来。”
罗邦主:“行,增加个门楼。其他再算。”
刘芳写好修建契约,预付了六千两启动款。翌日,十几个工匠头进入,罗邦主看着刘芳的设计图形,用石灰画出房屋大小框架范围。工匠头领命而去,南充城一起大手笔的工程开始了。
由各知县带着县衙主要官员的移民并村会议在吴知府的大堂召开了,刘芳一家也参加了会议。
吴敬清知府:“这是自本府莅任以来的首次召集各县主要官员的会议。当今皇上雄才大略,决心将大乱后的天下变为大治的天下,明确提出建立盛世的局面,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皇上对我们四川寄予厚望,特别请重庆管家率领近十万人开发了川西,修好都江堰,开垦川西平原大坝的两百万亩耕地,重建了锦官城,比原来大十倍。两三年里川西面貌大变,恢复了昔日天府之国之风貌,接着管夫人又到保宁府首县阆中,又建了座川北锦官城。四川督抚十分重视我们占有嘉陵江中游的顺庆府,巡抚查大人亲自带管夫人一家来我们顺庆府,这就是管夫人,大家欢迎。”
众人鼓掌,刘芳起立向大家致意。
吴知府:“我顺庆府号称四川第二粮仓,产丝绸之地,但两朝交替之际的战乱,这一切皆毁于兵火,现在我们机会来了,一定不要错过。管家开垦川西是大规模的连片的,几万劳力一齐上,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移民这的占一点,那的占一点,插花式的散乱着,巡抚查大人指令我们学习川西,川西将零散的移民集中到东面几个县,实行计亩授田,集中安置,官府统一管理,让出了岷江两岸二百万亩,管家头年便开始复垦,第二年即获好收成。按省总督刘大人、巡抚查大人指令,将分布在嘉陵江流域的零散移民移到东边的仪陇、邻水及西边的西充三县,以每户百亩授田,建立乡里保甲,管夫人每一户再移民的家庭,给搬迁费三两。一句话,让出嘉陵江两岸的浅丘之地,给新来的人耕作。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众人:“听明白了!”
吴大人:“听明白了,回去一个月之内完成,季节不等人,回去立即将移出的编户造册。到我这儿来领搬迁费。下面请管夫人给大家讲话,管夫人可能大家都知道,是朝中兵部侍郎,大清皇家海军司令官,为保卫大清立有赫赫战功,皇上加封镇南将军,太皇太后策封慧敏格格,但这次来我们顺庆是以商家的名义,下面大家欢迎管夫人为大家讲话。”
刘芳:“奉皇上指令,开发川西,恢复昔日天府之国的地位,任重而道远,幸得总督刘大人、巡抚查大人、提督谭大人的竭力支持,顺利完成对川西、川北的开发,现在来到川中,受到众位大人的欢迎和支持,我们管家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的开发方式不是一家一户式的,那只是解决一小块土地,要一次垦植上百万亩只能用我们独有的方式,组织几万劳力,以我家长工的形式,我们给吃、给住、给耕牛、农具,你只管种庄稼,每月拿工钱,旱涝天灾算我的,你工资照拿不误,这样,来着安心,劳作放心,很快媳妇就来了,照样有事做,照样拿工资,所以来的人都卖力的干,这样,我开支大,但收获更大。当然,没有雄厚的资财和胆略,是下不了决心的。诸位大人,认不认同我这种方式?
众人:“认同,刘大人有气魄。”
刘芳:“谢谢各位,认同就好。我第一步就是调谭大人驻成都的三万官军东来顺庆府各县,修复失修的塘堰水渠等水利,然后回重庆带第一代移民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再从贵州引进一些,几万人就足够了。在腾地问题上,就拜托大家了,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在望江楼吃饭。”
众人:“谢谢刘大人!”
吴大人:“虽然总督刘大人有言在先,凡阻碍大开垦者严惩不贷,但你们要张榜向百姓说清楚,相信百姓是懂理的。散会,吃饭去!”

第八十二章 复兴川中

这时一个衙役进来对刘芳说道:“刘大人,一个叫李邦主的人在衙门外等你。”
刘芳:“我正在等他。芙蓉、东方你两个先去点菜,安顿众位官员,我和李邦主马上就来。”
大家一道出门去,正宦先看到李邦主,连忙招呼:“李大叔,李大叔。”随即和刘芳走过来。
李邦主拱手道:“管夫人好,你真是能者多劳,又奉旨开发川中来了。”
刘芳:“桑梓之地,理应效劳。李邦主,先去望江楼吃了饭再说买牛的事,正宦,等会你们几个陪李大叔吃好喝好,然后去锦绣园中客厅等我,我要与各县知县联系联系,李邦主,我就不陪你了。”
午饭后,刘芳回锦绣园小院中,李邦主已在客厅与正宦谈开发川中之事。刘芳进屋后说道:“李邦主吃好喝好没有?”
李邦主:“谢谢管夫人,已吃好喝好了。”
刘芳:“李邦主,正宦他爹去琼州看他的六百万亩水果地去了,我这里刚开头又走不开,所以只有请你来南充了,实在对不起。皇上希望早日在四川建立起盛世局面,希望我在开发川北之后,接着开发川中,恢复其昔日农桑鼎盛的局面,这里虽不如川西平原大坝,但嘉陵江两边皆浅丘地带,在宋代已开成梯田,是四川第二个产粮的粮仓。这里不仅没人,而且没物,因此,想麻烦李邦主帮我先买一千头耕牛。共有二百五十万亩,分五十五片耕种。不知一千头够不够?同时,又把南充对面的一个大岛高坪坝卖给我。养肉牛,大约有两三万亩,因此要进两万头牛,一会我们坐我的坐船去具体看一下,我只是在县城这边看过。”
李邦主:“管夫人,所托之事我一定尽心竭力照办不误。二百五十万亩一千头耕牛肯定不够,川西平原可以一牛一犁一走上十里,效率高,这里皆小块梯田。经常移动犁铧,效率低,二千五百头才够用。”
刘芳:“好,就两千五百头,每个点五十头。至于肉牛的事,我们现在先去看了高坪坝再说。”正宦,下去准备船,一道去看。”
三人很快到达高坪坝,坝呈椭圆形。嘉陵江一条分岔小河将它与东面的高坪镇分开,成了个独立的岛子,约二万五千亩,比金牛坝大一些。
李邦主:“这里有草有水。养二万头肉牛没有问题。”
大家走到坝端,看到东南方另一个江心岛——中坝,比高坪坝大得多。而且也是长满茂草,一比高低。也差不多,刘芳说:“李邦主。现在才八月初,还在涨水季节,中间都这么宽大,可见枯水还大得多,这个中坝才是养牛的好地方,走,过去看看。”
三人又坐船到了中坝,发现比高坪坝几乎大二倍,在坝中间最高处还有片果树林,有一个院子,但早已空无一人。
李邦主:“这里养上四五万头肉牛宽松得很,连住人的地方都有了,西边高坪坝拿两万亩种包谷,作精饲料,包谷杆作饲料,什么都解决了。所产出的肉牛通过牛马帮行销川中各县,运输又方便。”
刘芳:“行,就按你说的办,今天回去后去南充县衙找万大人,把这岛买了,李邦主,你看这岛有多少亩?”
李邦主:“四万亩只多不少。”
当天下午,刘芳与李邦主一道去南充县衙见了万大人,提出将牧地换到中坝荒岛上,共四万亩荒地。刘芳道:“这个岛我买下了,万大人我按多少钱一亩买呢?”
万大人:“人都不去这个荒岛,你给二万就是你的了。”
刘芳当即拿出两万两银票,递给万大人,万大人连同买锦官城地,锦绣园地,连同中坝岛的地的付款收据共三张,一同开给了刘芳,每张都盖了南充县正堂的大印。
同时刘芳拿出八万两银票给李邦主作为买耕牛与肉牛的预付款。
刘芳说道:“李邦主,你买牛时,将牧牛的年轻力壮的人物色两三家来,最好。”
李邦主:“管夫人,如果有耕牛群,可否一道买来自己繁殖耕牛?”
刘芳:“完全可以,让李邦主费心了。”
李邦主:“耕牛比肉牛更买得起价。”
李邦主第二天便随管家班船南下了,不久第一批、第二批肉牛便到了,共二万五千头,二十天后第一批二千二百头的耕牛种群,十天后,二千头耕牛又到了,耕牛种群带三个牧牛人——父子三人,又过了一个月,二万七千头肉牛及三个牧牛人,二兄弟及一个侄儿,这都是后话。
李邦主走后,万知县陪刘芳去西边的栖乐山、尖顶山、西山看未来的果树林移栽地,四人骑马一个时辰便到了。远处一看西山不太高,山顶相对平一此,尖顶山最高,尖尖的山顶直接天际,栖乐山最雄伟,成三台之状,一台绵延很宽,二台林木苍翠,亦宽平,三台亦林木掩隐。西山不高,策马寻路而上,山顶上有小的起伏,占地数万亩,是移栽果树最好的地方。刘芳等四人又向尖顶山走去,刚走到就听见淙淙流水声,一条石板小道出现在面前,进入一块两百来亩的小平坝,便登山了,山上树木繁盛,凉风悠悠,到了半山就听哗哗的流水声,再转个弯,一条飞瀑从一个洞口中飞流而下,形成一个二亩大小的深潭,然后再流下去了,大家顺流看下去,芙蓉指着山脚说:“妈,你看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左右的山嘴形一个环抱之势,背靠这座大山,原野展现于前,飞瀑悬流于后,此处应有建树。”
东方:“妈,我在青木关看到你老人家在缙云山下建有酒厂。不如利用这股泉水也建个酒厂。”
正宦:“妈,东方说的是个好主意。你看山下一片荒芜的原野,至少有上十万亩。拿五万亩种高粱,酿酒的高粱就有了,同时酒糟又是喂猪的饲料,养猪也有条件了,猪粪用来浇果树,猪肉可卖钱,真环环都生财哟!”
东方:“妈,我想这么多果树,结这么多果子。不如生产一种不大醉人的果酒,让男女老少都能喝,肯定好卖。”
刘芳:“你们说的是个好主意,这里水好,水量大,山下又有建厂的宝地,和种高粱的原野,及种大量果树的山包,我们自己有制酒的匠师和全套设备。一切都是现存的。这么做有何不可呢?就这样定了。”
一家人再往上走,在接近山顶时,竟有一座庙子,灵音寺。是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两师徒守在这里,十分清贫。香火也不盛。
刘芳:“二位法师的法号怎么称?”
年轻一些的双手合十,说道:“贫尼法号妙果。我师傅因病失语,法号正根。禅门临济宗。”
刘芳:“我叫刘芳,这是我小儿子正宦,这是我小儿媳欧阳东方,这时我五儿媳郁芙蓉,今天无意进入宝刹,也是一种缘分。我将在附近遍植果树,在山下建一酒坊,以后这里就热闹起来了,灵音寺的开支皆由我管家负责,这是一千两银票,请妙果师傅找匠人好好把菩萨进行妆金,和改善你们的生活,等我在下面修酒厂时,一道将庙子重新整修过,东方,今后你要时常关心灵音寺,关照正根和妙果两位法师。”
妙果:“刘施主,你们家愿成为本寺檀越太感谢你们了,阿弥陀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