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我家不好吗?我妈早就跟我说过,有机会就让你到我家去玩,说你第一次去我家的时候招待不周,如果你再去,一定要好好招待你。”林杰说道。
王小明知道林杰的母亲上次只是看自己是王坤儿子的面子上才招待自己,而现在自己的“身价”已是与以前大不相同,她看待自己的眼光当然也会有所不同。
“我现在跟以前还不是一样?又没长出三条腿来?”王小明却并不喜欢自己受到特别的优待,他宁愿还像从前那样,以林杰同学的身份去林杰家。而不是以大可食品厂老板的身份。
“你可是不知道,我爸你妈经常在家里夸奖你,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林杰说道。
“那我这次去了你家。你爸你妈不更得拿你跟我比较?”王小明说道。
“那是。但如果能让我提前做完作业。就让他们说吧。反正我是左耳进去右耳出来。”林杰笑道。
“你倒是能想得开。”王小明笑道。此时他已经跟林杰来到他们家。林杰地父母都还没有回来。林杰开了门让王小明先进去。
等到王小明做完作业。林杰也抄得差不多地时候。林杰母亲回来了。她看到今天王小明上门很是高兴。连忙又提着一个菜篮子出去。准备再买点菜。好好接待王小明地到来。
“老林。今天家里来了客人。你也早点回去。”林杰母亲经过镇政府地时候特意到林锋地办公室叮嘱他道。虽然王小明只是一个少年。但是现在整个三塘镇哪个敢把他当成个少年看待?就算是林锋这个镇书记也不敢小瞧。如果不是王小明与林杰是同窗好友。林锋恐怕会主动跟王小明交往。对此他看地很清楚。王小明以后地前程不可估量。搞不好自己都是沾他地光。
“谁来了?”林锋可是知道自己这个老婆。如果没有重要地客人。她是不会主动还给家里添菜地。
“小杰的同学。王小明!”
“王家村的王小明?”林锋说道。
“三塘镇说起王小明,除了王家村那个王小明还会有谁?你早点回去也陪陪他,你老家跟小杰的舅舅不是也想今年种点土豆吗?你跟他说说,反正向本地人收也是由,我们到时给他送到厂里不就行了?”林杰的母亲很是后悔没有早点跟王小明搞好关系,要知道去年大可食品厂以二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土豆,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如果当时自己能提早得到消息,随便租辆汽车到外地收几吨土豆回来。随便就能赚几百甚至上千块钱啊,这可是相当于自己半年地工资了,何况当时大可食品厂收购土豆是有多少就收多少,只要几天时间就比自己上一年班还要赚的多啊,真是可惜了。
但是现在也不算晚,如果时机适宜,还能赶上最后一趟末班车,王小明现在只收购由他提供的大西洋优良土豆种种植地土豆,如果能让自己家和林杰的叔叔爷爷也在家里种上大西洋土豆。那以后不就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吗?只要大可食品厂不倒。财富就不会少。
“这怎么行呢?他只是一个少年,到时我给王坤打个招呼就行了。”林锋说道。
“王坤根本就不管王小明的事。现在王家村炼铁厂的事已经搞的他焦头烂额,他哪里还里还有心思去管其他的事?这件事只有直接找王小明,否则过了季节就什么都晚了。”林锋老婆说道。
“那你还不如跟小杰说,反正他跟王小明的关系非常好。”林锋说道。
“小杰懂什么事?他只知道要玩,要看电视,如果他有这份心机,我就算是烧了高香了。”
虽然林锋并不想跟王小明去谈论让自己亲戚种植大西洋土豆的事,但是他还是很愿意跟王小明聊聊天地,这个少年比一般的成年人的心思还要慎密,而且在经营上面有很多新鲜的理念,有些甚至是闻所末闻,但是最后证明,他的眼光相当有前瞻性。
“小明,今天怎么有空来家里玩?”林锋很快就回了家,要知道王小明可是难得来家一趟,而且林锋也知道他很忙,小小年纪就要管理两间工厂,手下上百人,不比自己差。
“小明是我叫来的,今天的家庭作业太多,有些我也不会做,所以请小明帮我解答。”林杰说道。
“小明可不像你那样,每天放了学就知道看电视!”
“林书记,我每天也会看电视的,我可没你说的那么神圣。”王小明说道。
“但是你有自制力,他却没有。小明,我听说你在北京带了两位高级工程师回来?这下你们村里地炼铁厂应该有救了。”林锋说道,王家村的企业一向搞的很好,像铸管厂现在已经把产品销到了上海,要知道现在的上海产品可是全中国最为知名的产品,不管是什么商品,只要是上海产的就是最好的,而王家村的铸管能卖到上海,这就说明王家村铸管厂的质量是相当过硬地。
但是现在王家村炼铁厂却出现了意外,产量极不稳定,如果再没有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炼铁厂不要说盈利,是否能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
“有没有救我不知道,但是这两位工程师一辈子就是研究炼铁、炼钢,如果连他们都解决不了问题,那我想,很难再找到人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王小明说道,从马子默和冯文博第一天到达王家村跟王坤地谈话,王小明就知道,他们两人必定能给炼铁厂带来转机。
“也是,他们是你从北京请回来的人,一定是最好地技术顾问。”林锋说道。
王小明对林锋如此的称赞只是笑笑,并不言语,现在他经常能听到各种赞颂之词,但是这并不表示王小明就会沉迷于此,相反,每每有人赞誉自己,他都是暗暗提高警惕,糖衣炮弹自己也得注意啊。
但是说到北京,王小明突然想来一件事来,记得在北京时刘振海就跟自己提过,能不能在家乡搞大棚蔬菜,这不但可以解决北京市民的吃菜问题,也能让三塘镇的人从中受益,这可是一举两得之事。
“林书记,我……”
“小明,我不是说过多次吗?在家里叫林叔叔,你爸比我还要大几岁呢。”林锋打断王小明道。
“好吧,林叔叔,我们家搞的大棚菜你应该知道吧?这次我在北京,看到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到秋冬季节居民就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大面积搞大棚种植蔬菜,然后再运到北京,那不但解决了北京部分吃菜难的问题,也能让我们干出一份事业来。”王小明说道。
“小明啊,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要让老百姓不种田而种菜,这个思想观念要变过来,可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林锋笑道,王小明家的大棚蔬菜他是吃过,但是如果大面积搞他却不能判断是否值得搞,如果要是不能盈利,那害的可不是一户两户人家,而是几百户甚至是几千户人家啊。
“林叔叔,你是担心盈利的问题吧?”王小明当然知道这个从长计议是什么意思,很多时候政府部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就其实已经是拒绝,从长计议一般到最后就是杳无音信。
“那当然,我得为全镇的老百姓考虑,如果一下子让他们搞大棚蔬菜,需要投资不说,这菜种出来之后,能不能卖出去还是回事,要知道我们这里离北京上千公里,坐火车也得几天,何况是运菜。”林锋说道。
“如果我能保证乡亲们的利益呢?”王小明突然说道。
(。。)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钱
更新时间:2009…7…10 18:21:09 本章字数:3425
林锋没想到,王小明仅仅是到自己家里吃顿饭,自己的命运也许将会发生改变。既然王小明能保证乡亲们搞大棚种植蔬菜的利益,那他林锋还有什么不敢在三塘镇大力推行大棚种植蔬菜呢?
当然,王小明并不是钱多得没地方放,事实上现在他连给北京办事处配台车都要从家里的食品厂调拨资金,他的保证利益是由自己先出钱收购三塘镇乡亲们种植的大棚蔬菜,由他先出钱收购,然后再由他运到北京也好,运到省城也罢,剩下的事就交给王小明去办。至于那些搞了大棚种植而不能提供蔬菜的乡亲,那他王小明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去给他们送人情,所以说大棚种植也是有风险的,虽然镇政府大力宣扬,但是具体搞不搞大棚还得由老百姓自己说了算。
今年三塘镇的农民在对待自己的田地有更多的选择,王家村及其周围的农民可以选择种植土豆,而其他地方的则可以选择大棚种植蔬菜,当然,他们也可以什么也不需要改变,还是跟原来一样种水稻,但是收成的话也会跟原来一样没有任何改变。
“周镇长,今年已经有多少村民愿意搞大棚种植?”林锋现在每天上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周强询问这个问题。
“已经有五百户农村跟大可食品厂签订了合同。”周强说道,王小明家搞的大棚蔬菜他也是知道的,而且每次只要他去了王家村,陈淑珍都会让他带点新鲜蔬菜回来,周强也习以为常了,但是他没想到王小明竟然会把这个小小的大棚做成一种产业。
这也许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周强看到大棚,只想到自己可以有免费新鲜蔬菜吃了,而王小明却可以从这些反季蔬菜里能发现商机,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当然。如果周强知道王小明其实是穿越重生,他马上会一点也不会佩服王小明。
“才五百户?全镇有五千多户人口,还不到十分之一,这如何才能形成规模经营?”林锋说道,虽然五百户也不算少,但是跟他的预期相差甚远。五百户人产的蔬菜供应县城都不一定够,何况还是北京那么大一个城市,至少也得满足一个农贸市场的需求量才行。
“林书记,这大棚不是想种就能种的,虽然大可食品厂愿意跟村民签下收购合同,但是这前期地投入实在不小,很多人都担心大棚种植的收成会不好,就算有大可食品厂能收购,但是如果收成不好。到时还不如他们种水稻来得多,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倒是很多人觉得如果可以让他们种点大西洋土豆,他们倒很愿意。”周强说道。因为没有种大棚而致富的例子作为榜样,所以镇上的工作人员只能一家一户苦口婆心的做着工作,而农民只要能吃饱饭,至于致不致富,他们现在还无所谓,毕竟这代人经历过太多的饿肚子时光,他们太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了。
“笑话,王小明才办一个食品厂,王家村周围已经有三个村全部种了大西洋土豆。其他地方再种,有人会收购吗?”林锋没好气地道。
“我也不是没有跟他们讲过,但是今年还是有很多农户在地里种了土豆,去年我们镇上所有的土豆基本上全部被王小明收购一空,今年虽然王小明已经找到了专门的种植户,但是他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周强说道。
“这些人真是眼光短浅,这样吧,跟各个村的村支书打招呼,每个村至少得保证有二百户农民搞大棚种植。全镇至少得有三千户大棚种植。”林锋说道,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得来硬的,三塘镇要想在今年成为蔬菜大镇,在全省甚至是全国造成影响,那这个大棚种植就必须要有规模。三千户搞大棚种植,那差不多有近一万亩,想想看,万亩大棚种植,说出来多么有气势。
“这……”
“不要再这、那地了。现在时间很紧。如果再晚。那就过了今年地种植时间。到时就算所有人愿意。那也不晚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今天把各村地村支书、村长叫来开会。下达任务。我们不要把这个看到了政治任务。而要把它看成是为村民谋致富地任务。想想看。如果我们镇上能通过大棚种植而使全镇地老百姓过上更好地生活。那不也是我们最想要做成地一件事吗?”林锋说道。现在已经开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再不把这些事决定下来。到时就真地晚了。
下午周强在召开全镇村支书和村长会议地时候。给他们下达了每个村必须保证两百户大棚种植地任务。当然。像王家村今年已经决定全部种植土豆。它周围地两个村子也沾王家村地光。他们也全部种植土豆。所以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言。不需要完成。
“周镇长。我们村总共才三百户人家。镇上一下子要让二百户搞大棚种植。这任务也太难完成。再说。有地村大。有四五百户。他们就占优势。能不能按百分比来。比如每个村百分之五十如何?”有人向周强诉苦道。
“周镇长。虽然大可食品厂愿意签订收购合同。但是如果没有收成。这一纸合同就是一张废纸。最后吃亏地还是种植户。所以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大可食品厂提前预付一点钱。”有人说道。这些村长村支书都是人精中地人精。一有任务就是诉苦连天。一有好处就争先恐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