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更喜欢喝瓶装酒,哪怕只是很普通的大曲,他们觉得更有档次。当然,这个时候的人也不会造假酒,所以瓶装酒的质量还是可以的。不像后世的人,反而更加农村人自酿自煮的米酒。
王小明拿了一个塑料桶到大伯家里倒了一桶米酒,回来后发现爸爸已经回来了,胡同随之一起回来的还是村支书王来东和另外几个穿着干部装的人,镇上的干部王小明现在也见过不少了,但是这几个人他只认识其中的一个,是镇上企业办的,而其他几天却没有见过。
“林书记,今天本来应该到我家里去用餐的,但是我家那婆娘却回了她娘家,家里没有个下厨之人了。”王来东一进门就向中间那人解释道。
他这一开口,王小明马上知道了这位是谁,镇党委书记林锋到自己家了。
王小明家里只有三间房加一个小厨房,其中两间是卧室,这一间又是客厅又是餐厅又是堂屋的房间实在不是太大,一下子进来五六个人就显得有点拥挤了。王小明和他的哥哥姐姐很懂事的进了自己的房间。
因为有了王来东,王坤就不要去找王奋来帮自己陪酒。而且今天来的是镇上的主要领导,也不适合再叫其他人。
今天林锋来王家村主要是为了铸管厂的事,现在王家村的铸管厂已经隐约成了三塘镇的明星村办企业,特别是今年以来,王家村铸管厂的产品打开了广州市场,铸管厂生产的铸管产品供不应求,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的惊人。
可是现在却有消息称广州城建局将在一个多月之后停止从王家村铸管厂进货,王家村铸管厂失去这个大客户,它也将很快陷入困境,现在铸管厂的销售科虽然也联系到一些业务,但是做惯了像广州城建局这样的大客户之后铸管厂,每个月的产量已经提高了很多,这些业务是不能消化铸管厂生产出来的产品。
而王坤在升任铸管厂厂长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为铸管厂的产品找到销路,本来王坤只是一个数学老师,让他做会计还是非法胜任,就算是抓生产,以王坤的头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也能很快上手。
但是搞市场开发,开拓业务就不是王坤的强项了。但是上次由于王小明给他的那个消息让王坤现在成了铸管厂的产品推销能手,现在广州城建局那边马上要停止订单,所以铸管厂也好,王来东也好,甚至是在铸管厂入了股的王家村村民都把希望寄托在王坤身上了。
可是王坤哪里能一下子找到办法?为这事王坤也只好找王小明商量,王小明只给王坤出了一个主意:做广告,扩大铸管厂的知名度。
对一个信息不流畅的时代来说,广告的作用非常之大,而且所王小明所知,很快中央电视台、各省市电视台以及各大报纸将会同时刊登一个广告,也许说出来很多人都会有印象,一个抱着吉他,听着双喇叭,跳着迪斯科,唱着“一曲歌来一片情……”的年青人将把燕舞牌收录机带入千家万户!
王小明记得小时也经常看到或是听到这个广告,当时燕舞收录机的销量他并不太知情,但是在后世的时候他看过湖南卫视的汪涵主持的“天天向上”,王小明清楚的记得有一期节目他们把当年的这个“燕舞小子”请来了,据他所讲,燕舞的销量达到了上亿台,要知道当时中国的人口还没突破十亿,而燕舞收录机的销量能上亿,这个数字是多么的恐怖!
但是现在这个燕舞收录机的广告还没有开始播放,而王小明就已经在开始销售这个品牌的收录机了,当他从郭老板那里看到这个牌子的收录机之后,一眼就选中了它,而且王小明决定,如果自己的资金充足,他将会亲自去趟江苏盐城,把燕舞在本省或是本市的代理经销权拿下来,到时燕舞的销量在本省将在百万计,一台收录机哪怕只赚一块钱,自己也将成为百万富翁啊,何况这个时期的收录机利润非常好,怎么可能只有一块钱这么少?
而且燕舞可以通过广告把他们的产品卖遍全国,为什么王家村的铸管产品就不能通过广告把自己的产品向全国推销呢?
也许到时王小明还可以在哪个省也代理销售自己村里铸管厂生产的产品也不一定……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计划
更新时间:2009…5…25 10:07:47 本章字数:2486
王小明的战略绝对是非法准确和有前瞻性的,但是如果也要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做广告,这样的大投入不是一般的人能接受得了的。
当王坤在铸管厂的会议上提出这个广告方案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广告的费用吓住了。要知道在中央电视台做一次广告的费用就在四十万以上,就更不要提各省市的电视台的费用,如果铸管厂真的要做这样的广告,那就表示,整个铸管厂在这几个月在广州的利润将都要拿要出来,这让厂里的人如何能够接受?
要知道在铸管厂做事的人基本上都在铸管厂占了股份,让他们拿已经到手的利润去做广告,这简直比割他们的肉还要让他们难受。
但是如果不做广告,王坤实在找不到可以解决铸管厂马上就要到来的危机。可是就算是这样,铸管厂的人也不动容,要知道铸管厂到现在成立还不到一年,但由于有广州的业务,现在铸管厂的成本已经全部回来了,而且还有盈利,也就是说,如果厂里把这笔钱分了,那铸管厂的股东就全部没有了风险,毕竟本钱已经回来了,剩下的也就是利润问题。
农村人的观念很简单,只要能不亏本,少赚点钱无所谓,所以王坤提出这个广告计划之后,铸管厂绝大部分的人,包括村支书王来东在内,竟然都是宁愿铸管厂业务少一些也没关系,他们也想着把这笔钱拿来分红。
王坤是知道王来东的意思了,铸管厂在他的手里如果能在一年之内就拿回成本,而且还能略有盈利,那王来东就可以对得起王家村所有的村民了。他再过几年就退休,实在是不想再去承担更大的风险,要知道去年王家村成立铸管厂也只是随现在的大流,当时县里和镇上都要求各村能适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大力开办村办企业,为改革开放添砖加瓦。
三塘镇有十几个自然村,有一半以上的村子在去年和今年集资办了各种集体企业,但是可能要么是所生产的产品不适应市场,要么是产品没有打开销路,或者是技术落后,反正基本上这些企业都是在破产与倒闭的边缘徘徊,一点也不像那些个体户或者是一些小型的私营企业那样生机活现。
而王家村的铸管厂可以算得上是三塘镇办得最好的村办企业之一,另外还有个村办红砖厂也相当的不错,他们的产品适应现在的潮流,虽然没有铸管厂这么大,但是业务稳定,不像铸管厂这样,有生意就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如果没有生意那随时都能停止生产。
而且由于王家村铸管厂的产品已经远销远省,甚至县里的领导都有所耳闻,所以王家村铸管厂的问题也让镇上的干部留了意,这次林锋之所以会来王家村,也是听说了王坤有个广告计划,也许可能让铸管厂更加的辉煌,但是也有可能让铸管厂因此而倒闭破产。
“王厂长,今天我们在铸管厂也开了一天的会,这所以今天晚上特意不在你们厂里吃饭主要是想私底下再跟你们商量一下,这个广告计划你的把握到底有多大。”林锋正等着陈淑珍上菜,今天他在铸管厂跟王家村的主要村干部和铸管厂的管理干部开了一天的会,支持王坤这个广告计划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也许他们也知道王坤的这个广告计划可能会振兴铸管厂,但是同时,需要冒的风险也大。
“林书记,我们铸管厂生产的产品已经经过广州城建局的验证,说明我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还是过得硬的,只不过由于知名度不高,让别人不知道我们的产品,以前有名古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改革开放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要适应改革的潮流,不做广告我们的业务就没办法开展,而做了广告之后呢?也许业务就会自动找上门来了。”王坤说道。
“如果做了广告你有多大的把握?”林锋问道。
“五成。”王坤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但是他相信王小明,可是现在林锋要自己表态,如果以后一旦出了事,那自己今天的表态就很关键,如果是在私底下他可能会说八成以上,但是林锋正式问他,所以他只能说五成,毕竟铸管厂不是王坤一个人的,他不能把话说得太满。
“王老师,五成等于是一半一半啊,也就是说也许会成功,也许是失败,如果成功了还好说,但要是失败了呢?到时恐怕我们王家村的这个铸管厂都得破产啊,风险比回报要大,我看还是让销售科的人多到外面去跑供销吧。”王来东说道,如果王坤真的实行他那个广告计划,那王来东就算是和王坤捆在一条船上了,以后王来东只能无条件的大力支持王坤,否则要是王坤一旦失败,王来东也得承担责任。
“五成是低了点,但是王厂长,你是不是因为我们来了而特意把几率说低了点?其实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我们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你肯定会为铸管厂的前途着想,最主要的是,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了,你们村的铸管厂将会成为真正的明星企业。”林锋说道,上次王家村提议王坤当村长的时候林锋就是支持王坤的,这次林锋之所以来王家村,也是因为对王坤的这个计划很感兴趣。
“小明,小明,你到厨房把酒拿来。”陈淑珍在上菜,同时还得每个人先端一碗饭,在农村吃饭就是这样,哪握是要喝酒,也要先把饭装好,这样喝酒的人可以随时吃点饭。
“好。”王小明把酒拿到客厅,他很懂事,不怕把酒桶拿来了,而且还帮每个人都倒上一碗酒。
“王厂长,这是你的儿子?”林锋看到王小明这么乖巧,笑着向王坤问道。
“是啊,今年读一年级了,下个学期他想跳一级,直接读三年级。”王坤笑着拍了拍王小明的头道。
“看来你儿子很聪明,王厂长。”林锋笑道。
“林书记,虽然这个广告计划需要的资金很多,成功的几率也只有五成左右,但是我想应该也不至于亏本,打了广告,应该也会有些效果嘛。”王坤知道,如果这个广告计划不能实行,那自己这个厂长干也来也没有意思,当一个开开停停的工厂厂长会有什么意思呢?
“好几十万呢,能赚得回来?”王来东不时的拨着冷水。
“爸爸,你们是不是在讨论做广告的事?如果想省钱,可以先在报纸上做广告啊,又便宜,而且效果也不错。”王小明突然说道。
(。。)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报纸
更新时间:2009…5…25 10:07:48 本章字数:2324
“咦,你叫王小明吧,这个主意倒是不错,谁教你的?”林锋听到王小明竟然能说出这番话来大感意外,是啊,王坤的计划太冒险,为什么不先只在报纸上试一下呢?如果觉得在报纸上的费用也太高,那也可以只选择几种报纸来试一下嘛,这要不了多少钱。
“我家小明别看年纪小,只是每天都看报纸的。”王坤看到王小明在林锋面前露面,微笑着道,他脸上的自豪感连瞎子都看得出来。
“看报?看什么报?他应该不认识几个字吧?”林锋更是惊奇,要知道现在王小明的个头才比饭桌高一个头,在那里倒酒也是颤颤巍巍,自己的孩子在他这么大的时候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童。
“林书记,这你就不知道了,小明在我们王家村可是有名的神童,他不但能看报,而且还能讲故事,三国、水浒、西游记,就差红楼梦了。”王来东在一边为林锋介绍道,王小明能讲故事,会讲故事已经慢慢从王家村一年级传开,一年高年级的学生也开始成为王小明忠实的听众。
“我给小明订了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小说月刊,他每天都有报纸看的。”王坤都快插不上话了。
“好,以后小明肯定能考上大学。”林锋笑着说道,在这个时代,祝福学生能考上大学就是好的祝愿了。
“刚才王厂长家的小明的建议大家觉得怎么样?”林锋转过头来对众人说道。
“我看行,这样耗费不多,而且也能试验王老师的广告计划到底有没有成效,如果成效好,我们以后可以加大广告的力度嘛。”王来东对这个提议很是欢迎,这样既可以让王坤的广告计划实施,又可以降低风险,几千块万把块钱,铸管厂还是能损失得起的。
“王厂长,你觉得得?”林锋问道,这个计划是王坤提出来的,当然得他点头才行。
“我当然没有问题。”王坤说道,这本来就是王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