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冀南有25团,但似乎没有调出去?新4旅的25团其渊源正是来自冀南新9旅25团。1940年12月,新9旅番号撤消,25团归2分区建制。1942年环境恶化,该团将第3、第9两个连拨给第10团,剩下3个连编为丙种团。1943年团部取消,但团的番号保留,各连直接归2分区指挥。1944年又恢复小团制。1945年编为乙种团,9月初又扩大为甲种团。邯郸战役后,编入2纵6旅为第17团。这是老的25团。解放军组织沿革中讲,1944年3月,冀南2分区25团调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编入新4旅是错误的,大家要注意。 25团的第3、9两连编入10团后,随该团在1943年调往太行军区,不久脱离10团。1943年10月,3、9两连与太行抗大总校3大队的6队和9队合并,约150多人,以此为骨干,在武安、涉县招收了200多名基干民兵组成新的25团。1944年2月,在陕西甘泉编入新的新4旅。1946年5月,撤消25团建制,干部战士分别编入第16团和771团。
陕北新编第四旅辖第七七一团、第十六团,1943年冬调入陕甘宁边区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担负保卫边区和中央机关的任务。1944年第二十五团由晋冀鲁豫调入该旅,全旅4145人,布防在金盆湾地区。王近山任旅长,徐立清任政治委员,张贤约任副旅长兼参谋长,黄振棠任政治部主任。在1945年的农副业生产中,全旅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自给任务。
1946年3月4日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二十五团撤销,人员分别编入第七七一团和第十六团,张贤约任旅长,徐立清任政治委员,黄振棠任副政治委员,程悦长任参谋长,赵光远任政治部主任。
七七一团来自三八六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旅长陈康、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下辖七七一团,七七二团,由徐深吉、叶成焕分任团长。9月30日,该旅随一二九师出兵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成立独立团,由韩东山任团长,7月,七七一团编入一二九师独立旅,不久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1940年改编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947年9月成立西野第六纵队,由新四旅和教导旅组成。新四旅前身是1927年黄(安)麻(城)起义组建的光山独立团发展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后与一方面军的三十九团合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参加过〃百团大战〃。教导旅的前身是中央苏区红军的一部,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诸战役和长征,还有一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后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后一二九师七七一团等3个团赴延安组成新四旅,晋察冀、冀鲁豫的劲旅到边区,组成教导旅。 第六军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大战役,解放西安,攻克兰州。1949年11月,由二兵团转隶一兵团建制,由王震司令员、徐立清政治委员率领进军新疆。
新4旅(1940年5月,由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改编)
旅 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 吴富善 副旅长 杜义德 参谋长 李茂思 陈明义(后)
政治部主任 袁鸿化 副主任 陈元龙 彭学桂 武装科长 彭学桂(兼) 副科长 韩克华
组织科长 刘 盛 宣传科长 郑虎畅 锄奸科长 寇庆延 敌工科长 廖截符
民运科长 罗应田 统战科长 金冒克
第771团团长徐绍华 政治委员张百春 副团长贾建国 参谋长周力夫 政治处主任吕 琳
第10团(原青2团团长陈子斌 政治委员吴宗先 副团长周其春 参谋长邓 岳 政治处主任沈钦尧
第11团(原青3团团长李继孔 政治委员桂承志 副团长程其准 参谋长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赖达元
1941年9月
新4旅(属冀南军区)
旅 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 文建武 副旅长 杜义德 参谋长 陈明义 政治部主任 袁鸿化 副主任 陈元龙
第771团
团 长 徐绍华 政治委员 张百春 副团长 贾建国 参谋长 周力夫 政治处主任 吕 琳
第10团(原青2团)
团 长 陈子斌 政治委员 吴宗先 副团长 周其春 参谋长 邓 岳 政治处主任 沈钦尧
第11团(原青3团)
团 长 李继孔 政治委员 桂承志 副团长 黄学义 参谋长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 赖达元
新4旅(1942年4月与第4军分区遭敌合击;6月重建新4旅,辖第771团、第20团和骑兵团;11月旅机关与第4军分区机关合并,第771团归第4军分区,第20团归第1军分区,骑兵团直属冀南军区)
旅 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 文建武 副旅长 杜义德 参谋长 陈明义 政治部主任 袁鸿化 副主任 陈元龙
第771团团长吴宗先 政治委员张百春 王进前(后) 副团长贾建国 参谋长周力夫
第10团团长向守志 政治委员曹光岩 副团长邓 岳 参谋长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怀全
第11团团长李继孔 政治委员桂承志 副团长黄学义
1943年9月
第4军分区
司令员范朝利 雷绍康, 政治委员 钟汉华、乔晓光,副司令员雷绍康 参谋长雷绍康(兼) 吕琛 政治部主任孙毅民、袁鸿化,副参谋长周光策,政治部副主任季铁中
第11团团长李所庵 政治委员王进前 参谋长夏全亮 政治处主任曹光岩
第771团(后调至太行区活动)团长吴宗先 政治委员吕琳 副团长向守志 参谋长夏泉亮
第四章 驻守陕北
1943年10月24日,由时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率386旅的16团赴延安途中,部队行至山西省洪洞县的韩略村打的。此仗仅用了半个多小时,日军180余人,除3人受伤装死逃跑外,其余都悉数被歼。这次伏击仗歼灭的敌人,就是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大将亲自组织的“战地参观团”。其成员是“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5、6两个中队及其他军官,其中包括自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以下的大佐联队长6名,其余全是大队长、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和少数警卫士兵。
1944年2月,由386旅的16团、771团,冀南军区的25团组成新四旅;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新四旅(旅长王近山(后 张贤约);政委徐立清);肩负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的任务。
1942年,为防备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新四旅。毛主席亲自点将徐立清任新四旅政治委员,他说:“徐立清是红四方面军拥护党中央,反对张国焘,有政治头脑,经过长期考验的优秀干部,没有山头思想,是新四旅政委最合适的人选。”
新四旅成立后,有力地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毛主席的安全。1944年2月,在延安枣园的窑洞里,毛主席亲切接见新四旅的领导班子,从下午三点一直谈到深夜,对新四旅和徐立清同志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新四旅辖771团、16团、25团。1946年3月4日精简,25团撤销,分编771团和16团。
1944年1月陕北
新编第4旅(1944年春第129师一部改称)旅长王近山 政治委员徐立清 副旅长张贤约(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黄振棠 副主任赵光远
第771 团团长吴宗先 政治委员张世恭 副团长吴荣正 参谋长李子钧 政治部主任于春山
第 16 团团长程悦长 政治委员常祥春 副团长袁学凯 参谋长林克夫 政治部主任高号平
第 25 团团长葛海洲 政治委员袁学凯 副团长黄长轩 参谋长贾本继
1945年10月陕北
新编第4旅旅长张贤约 政治委员徐立清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 副主任赵光远
第771团团长吴宗先 政治委员张世恭 副团长吴永正 政治部主任于春山
第16 团团长程悦长 政治委员常祥春 参谋长林克夫 政治部主任高号平
第25 团团长葛海洲 政治委员袁学凯 政治部主任褚南声
1943年 8月18日,吴宗先率七七一团并指挥第十团猛攻南、北陵阳之伪第五军第四师。23日,他率部攻打伪军独立旅,全歼敌人。刘伯承师长对吴宗先说:你们从冀南到太行,部队没有休息就参加了林南战役,打了胜仗,不愧是个老部队啊!至11月,他们冲破重重封锁和障碍,到达陕甘宁边区,受到党政军民的盛大欢迎和慰问。接着,部队组织两个参观团分赴延安和南泥湾参观学习大生产和练兵的成果与经验、做法。
1944年3月起,他带领全团干部战士全面开展大生产运动,当年秋季便基本实现吃穿自给,同时大力开展练兵运动、整风学习运动和清洁卫生运动,努力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促进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为维护治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贡献。
1945年1月,七七一团移驻关中分区的淳化、耀县一带,担任南线警戒任务,7月12日,顽军胡宗南部三个师进攻爷台山地区。月底,吴宗先亲率各营营长到爷台山地区侦察敌情和地形,研究作战方案。8月8日,他率七七一团作为主攻部队发起进攻,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于次日下午攻下爷台山,取得了与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精锐部队作战的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七七一团开往东北,途中在清涧地区奉命停止前进,就地冬训,1946年5月重返关中分区。8月,为迎接中原突围的王震部,吴宗先率部参加了平子镇、 良平镇战斗 ,撕开了敌胡宗南部的封锁线,从而陆续收容了一批王震部突围人员。10月,为配合驻榆林、横山的国民党保九团举行反内战起义,七七一团又参加榆横战役,顽强阻击敌二十二军的增援。
1947年春,参加了延安保卫战的一系列的战斗,曾于3月中旬在延安以南顶住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与敌备战七昼夜,掩护了中央机关的转移。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斗的三战三捷。10月15日,新编第四旅和教导旅奉命组成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吴宗先任新四旅副旅长,当天参加榆林元大滩战斗。11月起,他带领部队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冬季整训,经过三个月的新式整军运动和练兵运动,部队军事政治素质明显增强。
1948年2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新四旅参与围歼宜川之敌,27日转向瓦子街加入围歼自洛川增援之敌的战斗。当敌军攻占枣卜台高地企图从这个缺口突围时,纵队首长令七七一团夺回阵地,老团长吴宗先协同新任团长指挥七七一团猛烈冲杀,死打硬拼,终于夺回高地,封死敌军退路,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彭德怀当即通令嘉奖七七一团。 战斗中,七七一团二营攻入敌整编二十九军军部,毙敌中将军长刘戡,俘敌少将军参谋长刘振世、少将副师长李奇亨等。
西北战场的初战:西华池战斗
战前形势
1946年11月,蒋介石令胡宗南抽调驻晋南的整编第一、第九十师共4个旅西渡黄河入陕,准备会同原包围陕甘宁地区的部队一起进攻延安。11月6日,国民党整编三十六师二十八旅之八十三团由西安空运榆林。
中共虽早在8月就提醒军民提高警惕、包围边区,10月中下旬就开始对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具体准备工作,但由于当时能用于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很少,故形势一度很紧张。11月6日的军委指示中指出:敌第一军九十师正由临汾开西安,准备进攻边区,马鸿逵主力准备进攻三边,然后两路会攻延安。决调杨苏纵队(3个旅)、陈谢纵队(3个旅)、张宗逊纵队(2个旅),协同边区部队保卫延安任务。以陈赓为司令员,张宗逊为副司令员,习仲勋为政委,统一指挥各部。
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取消晋北、晋绥野战军番号,统一编为晋绥军区第一、二、三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参谋长王绍南,政治部主任冼恒汉。下辖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副司令员彭绍辉,副政委罗贵波,政治部主任王恩茂。下辖三五九旅,旅长郭鹏,政委李铨;独四旅,旅长顿星云,政委杨秀山。第三纵队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孙志远,副司令员贺炳炎。辖独二旅,旅长唐金龙,副政委罗志敏;独三旅,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独五旅,旅长贺炳炎(兼),政委王赤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