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不一,周代为八尺,秦代为六尺,后来又为五尺,真是奇怪,变化多端。而且,我们还看到,有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古时一举足叫跬,两足各跨一次叫步。无论如何,都说明曹仁距离敌军不是很远,几百米吧),有一条河渠阻隔着他们。陈矫他们以为曹仁应该就在那里鼓舞前军的士气。谁知道曹仁拍马过河,直冲入敌阵。于是,牛金等人获救。但是,还有一部分勇士未能突围,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杀死数名敌军将士,把那些勇士解救出来。敌军还军退去。陈矫等人一开始看到曹仁出城杀敌,很是惧怕,及至见他全身而回,不禁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曹仁陷阵救牛金,是三国时的一段美丽华章,让人一边回味一边叹服,回味曹仁的雄姿,叹服曹仁的神勇。陈矫具有新闻眼,当场就为曹仁概括出了“天人将军”的称号。很快,曹营遍传“天人将军”的神武故事。曹仁在曹营内赢得粉丝无数。我们就把曹仁的粉丝称为“仁粉”吧。
“仁粉”们在回味曹仁的神勇时,往往泪流满面。对曹仁,“仁粉”们更多的是感动:三国时代,英雄若星河璀璨,舍身救主的数不胜数,但是,又有几人舍生忘死,两入敌阵只为救部下呢?每每想到这一点,“仁粉”们便都成了“铁丝”,不,“钢丝”!罗贯中把曹仁写成一个喜欢骂人、容易中计的庸将,实在是有失公道。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已成首长级别的曹仁,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带头大哥的江湖道义:不能忘了弟兄们!有了这样的带头大哥,弟兄们怎能不拼了命地跟着他?有了这样的主将,士兵们怎能不拼了命地跟着他?上下齐心,虽困而气不馁,曹仁就靠着这种团队合作的力量,奇迹般地在樊城坚守一年多。
谋———
魏晋著名思想家傅玄在《傅子》里说三国之勇,曹仁第一,张辽其次。但是,只靠勇,在战场上是走不远的。官渡之战初期,曹操兵力微薄,袁绍兵强马壮。前线,曹操与袁绍艰难相持,刘备又趁火打劫,在许昌以南进行骚扰,很多地方都叛变了。曹操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曹魏刚刚奠基的大厦,岌岌可危。
这时,曹仁站出来了。
曹仁分析形势说:“南方诸县以为我军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而刘备此时却以大军压境,他们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刘备刚刚统袁绍的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击便可破了。”
曹仁是个心理学专家,他尤其精通战争心理学。在南征张绣失利,士气低落时,“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与诸葛亮扶不起刘阿斗相比,曹仁能调动起曹操的勇气,就凭这一点,他就该在三国中有一席之地。江陵保卫战,周瑜占绝对优势,却一年围而不破,也许是被曹仁一开始的陷阵救牛金威慑住了吧。
219年,对关羽的樊城保卫战,曹仁用沉白马这一古代最严肃的盟誓仪式,“激励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我们看到,曹仁非常善于调动士气,就是因为他是心理学专家。官渡之战,对刘备的后方滋扰,曹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先分析了叛乱诸县的背叛心理:刘备大军压境,他们被迫投降。如果解掉刘备的威胁,这些县也就不背叛了。曹操惆怅地说:现在我军主力都在官渡,哪有力量打刘备?曹仁继续心理分析:刘备带领袁绍的军队,袁军上下不买这个编草席小贩的账,他虽是皇叔,但是现在皇帝都没人看得起,谁还看得起皇叔?何况他这个皇叔身份一向可疑!所以,刘备无力指挥自己统领的袁军,将士失和,战斗力就差了。曹仁在做完心理学报告后,对曹操提出了专家建议:“击之可破也。”
心理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最精通的还是战争学。他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果真不堪一击,叛乱的诸县也果真重新归附。出来混,单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脑子。善于动脑子的曹仁深深地懂得一点:上兵伐谋。打跑了刘备,他决定再摧垮袁绍的自信,他就在鸡洛山之战中大败袁军,“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曹仁趁机抄后路,烧了袁绍的运粮车。一切都在心理学专家曹仁的分析里:战争主动权开始向曹魏倾斜。也许是有了曹仁的心理分析做依据,曹操的仗越打越顺,很快,袁绍的根据地河北就被“解放”了。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高干在并州反了!高干这个鼠贼竟然也想出来较量较量,反了,真是反了!破高干不费吹灰之力,曹操很快就包围了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一贯高调的曹操下令:打下壶关,把里面的人全都活埋了!一连几个月,曹操也没打下壶关。心急的曹操想尽快把软柿子捏碎,没料想软柿子成了烂柿子也没被捏碎,反而粘在曹操手上恶心着他。
这时,心理学专家曹仁又显示了他的专业特长,他分析说:“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仁从心理学上的角度分析了曹军久攻不克的原因:你现在下令城破埋人,城内人为活命死战,当然攻不下来;给城里人一点生的希望,他们就会奔着那条活路而去,就无人坚守等死了。曹操对心理学专家很尊重,按照他说的办了,不久,壶关城就投降了。上兵伐谋,上谋攻心。
曹仁对心理学的精通,是曹魏集团争霸的独门武器,帮助曹操节节胜利。
战场风云变幻,这一刻你在为胜利而欢呼,转瞬之间,可能你就为失败而流泪。
219年,江南,梅雨时节雨纷纷,樊城城墙欲泡倒。蜀国大将关羽统兵北伐襄樊地区。曹仁据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率七军救援。天公不作美,接连大雨,导致汉水暴涨,驻军在平原地段的于禁、庞德军皆被洪水淹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仁这次真的只有靠自己了。关羽猛烈攻打樊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同时,樊城的城墙被洪水侵蚀,有的地方已经塌方崩坏,城中守军很是恐惧。有人对曹仁说:“今天这种危险不是人力所能够克服的。我们应该在关羽的军队还没有完成包围圈的时候就逃走的。”这时,心理学专家的心里有过一丝胆怯吗?
忠———
这时的曹仁,也许真的有过一丝的胆怯和畏惧,弃城逃跑的念头也许真的曾在他心底闪过。毕竟,人心不是铁打的,求生是人的本能。这一点,我们能从《三国志·满宠传》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当时,军心惶惶,有人建议曹仁“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也”,这时曹仁的态度很关键,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三国志》对此并无记载。我们想,要是当时曹仁慷慨陈词,发誓力战,历史上肯定会留下记载的,曹仁当时也许是真的想逃,也许他找不到说服大家的理由,心理学家话语失位。
后来,满宠说:“山洪暴发,来势凶猛,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持久的。听说关羽派出军队的前锋已经抵达郏县。京城许都以南,人民骚动,人心不安。然而,关羽现在却不敢在向前逼近,恐惧我们抄他的后路;如果我们能逃走,黄河以南,将不再是朝廷的领土了!我们应该坚持到底!”这时,史书上对曹仁的态度有了记载:仁曰“善”,在满宠的分析下,曹仁找回了勇气,才沉白马盟誓,示以必死。我们不能责怪曹仁当时的态度犹豫和立场模糊,因为曹仁面临的是死亡,求生的本能,永远可以理解。
当时,曹仁面临“五死”:
1.天死。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水位离城墙最低点仅几块板的距离(城高二尺为一板)而且城墙有些地方已开始崩坏。
2.气死。主力于禁军队数万人全降,士气影响极大。
3.势死。我们考察一下双方的力量对比,看不到《三国志》中有关关羽军队的具体数量的记载,但是,我们知道于禁和庞德所领之军有七军之多。七军,也就是七个兵团。一个兵团有多少人?虽然不是很清楚其具体数目,但是,最少也应该有数千人。七军,即有几万人。关羽能一战而胜,必定也有此数目。《资治通鉴》有载水淹七军后,关羽接受了于禁的军队,有数万人。故言:围攻樊城的关羽军队应不少于几万人。以数千疲弊之师抵数万之众,还有生的可能吗?
4.地死。关羽军是突袭,准备齐,有战船(于禁就是栽在这点上)。曹仁北方部队,南方作战,未备战船,未战先输人一成。
5.粮死。粮食即将用完,外援全无,即使守得住关羽对城池的进攻,也守不住饥饿对肚皮的进攻。
任何一死都能置人于死地,况“五死”齐临乎!因此,当时有人建议要逃,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曹仁本人也想逃。可是,满宠的话提醒了樊城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逃走,黄河以南,将不再是朝廷的领土了!曹仁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忠于朝廷,也许仅仅是忠于曹氏。
但是,忠诚,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生命诚可贵,忠诚价更高。少时“不修行检”的黑老大,成了一名忠诚至上的血性男儿。
曹丕需要曹仁的忠心,更需要弟弟曹彰的忠心,因为曹彰有可能和他争夺位子。曹丕拿曹仁来教育曹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曹仁樊城拒关羽时的官职是征南将军。曹丕在向曹彰传达一个信息:曹仁这样的革命老前辈都那么守法,听我的话,何况你呢!
曹彰的“奉法”就是忠于曹丕;曹仁的奉法就是忠于曹氏。曹仁对曹氏王室是很有说服力的,堪为楷模。他虽然少时“不修行检”,但是当上大将后,严格守法,常常把法律条文放在身边,经常查阅,依法从事。做官到大司马,基本上自己的意思就是法律了。曹仁尚能守法如此,不仅是曹氏第一人,也是三国第一人。就连他死后,还被魏明帝请到太祖庙里配飨,和曹操一起接受祭奠供奉。
当魏明帝跪在曹仁的遗像之下时,他可曾知道,这个被他祭奠的先人,年轻时候也曾有过一段摇滚岁月?
第四章 三国大富翁曹洪
* 更要命的是,这里没钱,偶尔有打官司的来送礼,只是送一把韭菜,吃了原告吃被告,不就两把韭菜吗?
* 曹操的运气总是不错的,这次的好运气是曹洪带来的。
* 曹洪想不通曹操为什么让他做元帅,却把帅旗交给曹休。
曹洪悼词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年出生,232年因病去世,官至骠骑将军,封乐城侯,谥号恭侯。曹操与董卓战时,曾败,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拒张飞、马超,咸有功劳。曹洪家富,但曾拒绝曹丕的借钱要求,曹丕即位时找借口欲判其死刑,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
舍命何以不舍财,吝啬原是加罪词。
捞钱专家做将军,将军帐下美人舞。
一 弃官从戎
做官———
这一天,曹洪接到了一纸任命: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长。
县长?连个县令也不是!东汉时,大县置令,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虽然级别一样,但是县令的年薪要多两倍还多呢!蕲春?哪里?曹洪看了半天地图,才在长江边上的崇山峻岭间找到这个小地方,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为了给四百石的县长找个心理平衡点,政府在一些更小的县置长,但是年薪只有三百石。三百石!曹洪的心开始疼了。他找到伯父曹鼎诉冤:年薪也太可怜人了!
曹鼎何许人也?尚书令也!尚书令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全国人事任免。曹洪这个蕲春县长的任命书,就是他运作的结果。
其实,按照历史记载,曹鼎只能是曹洪的疑似伯父。《三国志》说“曹洪子廉,太祖从弟也”,裴注引《魏书》又说“(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曹鼎如果是曹洪的伯父,那他就是曹操的叔伯,就是曹操祖父曹腾的侄子。可是,《后汉书·党锢列传·蔡衍传》又载“(蔡衍)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常侍腾之弟也”,在这里,曹鼎的辈分升了一级,成了曹腾的弟弟。两部史书都是权威作品,我们已经无法断定曹鼎到底是伯伯级别,还是爷爷级别,但是有一点可以断定:曹鼎对自己家的年轻人很照顾。
看着一脸不满的曹洪,曹鼎说:“年轻人要谦虚,你这么嫩,给你一个大县,干不好,砸了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