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文抱怨:“二郎你一句放心,俺就要绞尽脑汁,还不如不放心呢!”

    赵瑜一笑,只当赵文是在说笑。

    赵文念叨了两句,又道:“良乡船行是明面上的,肯定要收。而各地的暗桩是不是也要避一避风头?”

    这几年,赵瑜除了开办良乡船行之外,还在各个州城府城,布下了几十个暗桩。每个州府的地面上都有几人,钱、房、生意都由衢山给他们备好——多半是酒楼茶馆。他们与赵文手中的情报网单线联络,每月都上报当地的人物、大事还有重要物资的价格,同时也顺便散布些流言。衢山港和良乡船行这几年发展如此之快,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赵瑜皱眉考虑着,这些宝贵的人才自然不能随便当成弃子,但一旦撤离,再想重新布点,至少又要花上两年,太浪费时间了。他啧了一声,道:“……避风头就不必了。不过也得静下来,让他们少说多听,不要主动生事。不过每月的联络不能断,以防其暗生异心。”

    “是!”赵文应道。两人筹划着,为了即将到来的风暴定下应对的策略。到了午间,才安排好大略的计划、

    “就这样罢!”赵瑜伸个懒腰,坐得一上午,却有些累了,“具体细节,文兄弟你与你手下的人看着办罢!要多为那些在外面拼命的兄弟们着想。小心为是!”

    “这是自然。”赵文点头,他一看外面的天色,惊讶道:“啊,都这时候了!?”

    “有急事?”赵瑜问道。

    赵文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音量提得老高:“决赛啊!决赛!二郎你都忘了?!”

    “哦!”赵瑜双手一拍,一脸恍然。

    “唉!”赵文一叹,他想不明白,这蹴鞠联赛从赛制到规则都是赵瑜一手操办,但发展起来后,赵瑜却不知为何再无兴趣。“二郎,这场决赛你可是无论如何都得到场,赛后给冠军的花红你得亲自发,他人代不了的!”

    “是!是!”赵瑜笑道:“饭后你先去准备着,顺便把婧妹、绣姐位置安排好。我去义学走一趟,再赶过来。”

    “那是为何?”赵文忙问,生怕赵瑜玩个金蝉脱壳。

    赵瑜道:“我得去请陈先生!前两年他都推托了不来,今天我再去试试!”

    赵文听赵瑜提到义学塾长,却是一顿,“啊……陈先生嘛,是该请,是该请!”

    两人饭后。赵文先走了,他从吃饭时起,就有些沉默,走时,也不见将要观看决赛的兴奋。赵瑜心知肚明,却也无从安慰。

    他出了书房,直趋义学。

    此时,义学中早已空空荡荡。赵瑜当然知道,今天下午有半天假,不论学生、先生都不会留在义学中,多半会去观看球赛。不过,陈先生例外。

    绕过教室,赵瑜走近其后的一座两层楼阁。那是义学的图书馆,虽然没有珍本、孤本,但质地上乘的刻本,不论种类,也收集了有几千部,数万卷。

    在图书馆外敲了两下门,不待回应,赵瑜推门直入。只见一人正坐在书阁管理的位置上。捧着一卷书,聚精会神,正是那陈先生。

    注1:硝石溶于水会大量吸热。宋时常用来制冰。

 第二十二章 球赛

    衢山蹴鞠场。/

    刚过午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岛上各村寨、作坊的乡民皆拖儿携女云集于此,就连港口中的客商也都来凑了热闹。四周的看台上,几千人挤得满满当当,端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看台下,球场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部鼓吹,皆是乡里的鼓乐手,平日务农,若是逢上村里有个婚丧嫁娶,喜庆节日,都会出来捧个场面。两部鼓吹,钟铙磬鼓叮铃哐啷的敲着,丝竹乐器也互相对飙,鼓乐齐鸣,声势震天。你来一曲《春光好》,我就还上一节《清平乐》,音调越提越高,在在不肯相让,却把开赛前的气氛炒得愈来愈热。

    球场上,十几日来,被一场场比赛破坏了的场地,已经重新用黄土和石灰界过,平整如新。四面用石灰圈出六十步长,四十步宽的地儿,中间用线分了半场。球场两端各有一架八尺宽,六尺高的木制球门,门后罩了块鱼网。

    这蹴鞠场本是衢山中部大路旁的一块四十来亩的空地,因土质不佳,不易耕种,一向是荒着的。但去年,赵瑜因原来临时充作蹴鞠场的观音山下校兵场太过狭小,不利百姓观战,便圈下了这块地,使人略加修整,改作了新的蹴鞠场。自去年秋收后的冬季联赛起,才开始启用,今次比赛乃是第二次。

    衢山的蹴鞠联赛,赛程简单明了,岛东七村二坊,岛西六村四坊,各出一队抽签配对,进行单败淘汰,待决出东西两部第一后,再分个高下,决出冠军。今年决赛的两队,岛东是个渔村,岛西则是铁器坊。两队的二十名队员,一穿红,一服绿,背后都各自用布头绣了号码,在场边活动着。转载自

    时间慢慢过去,两队队员已经在球场边热身了很久,支援他们的鼓吹手却也把擅长的调子翻来覆去的吹了七八遍,口干舌燥,却仍不见开场。看台上等着的观众们也开始鼓噪起来。

    正待众人渐渐不耐之时,坐在球场北侧高台上吹起了号角,两面大鼓随之响起,一叠三转,场中顿时静了下来。

    鼓声三通响罢,球员们跑入半场各自站定。一身穿黑衣的裁判,把十二片牛皮缝制的皮球向场中一抛,便吹响了口中的木笛。

    开场笛声鸣响,东西两队队员立刻上前追逐。皮球在球员脚下传递,不论哪队抢到球,另一队队员必会冲上来,或铲或撞,定要把球抢回。除了不许用手,其他动作都在规则范围之内。球员们的行动粗野豪放,每次交脚,都会有人翻倒在地,开场没多久,东队便有一人见血,在球场上翻滚着,到地不起。

    裁判暂停了比赛,待东队用担架把受伤的球员抬了下去,又换上了一个替补球员后,才重新吹笛开赛。看到这一幕,西面看台上一片欢呼,东侧则大骂出声,两队的支持者互相瞪视,如不是隔着远,定会动起手来。

    岛外的客商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在衢山以外,从没见识过如此激烈的球赛。宋时的蹴鞠运动,要么是两队隔着中央竖起的球框,各自射门,数多为胜,如同射箭,比试准头;要么就是杂耍式的白打,没有球门,仅是踢出花样,比的是哪个踢得更高,更巧,控制球不使球着地的时间更长,对抗性并不强。像衢山这样,如同军阵厮杀般激烈的蹴鞠比赛,自汉代之后,已经少有人见了。也只有在汉代,《蹴鞠二十五篇》之类的运动书籍,才会被归入兵书一类。

    看着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比赛,客商们也不禁慢慢沉醉其中,像周围的人们一样,挥着拳头,为自己看好的球队叫好助威。看台上,人人如痴如狂……当然,赵瑜除外。

    北侧高台上,赵瑜打了个哈欠,笑道:“还真是闹腾啊!都十几天了,还这么有精神……”

    没人搭话。赵瑜看看左右,赵文目不转睛,赵武聚精会神,就连蔡婧、陈绣娘也捏紧了拳头,盯着场上的一举一动,时不时轻声惊呼。竟没一个察觉赵瑜方才有说话。

    赵瑜有些尴尬的干笑两声。当初他在军中推广新式蹴鞠比赛的时候,可从没想过会有今天这个场面。衢山蹴鞠的规则,简单,粗暴,不忌血腥,没有什么红黄牌,本就是训练士兵的手段。蹴鞠比赛,一队十人,正合兵制,队正在球场上指挥部下,相互配合,与战场上没有区别。而比赛的胜负与否,也跟球队内部的训练、默契以及队正的战术指挥水平息息相关。

    衢山军中,每隔数日,各都下属的小队间,都会进行比赛,一方面作为训练之余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掘人才。但凡能多次获胜的队伍,都是被关注的目标,尤其是他们的队正,几乎都能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也是赵瑜推广蹴鞠运动的用心所在。

    不过,现在蹴鞠在岛上的发展已经偏离了赵瑜的本意,对于已经成为休闲活动的足球比赛,他可没有兴趣。在他前世,看着两支球队辛辛苦苦踢了九十分钟,比分却是零比零,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他在新规则中,剔掉了守门员的存在,只希望比赛能多进几球,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没趣。

    呿!赵瑜低头翻书。他前面去请陈先生,不过却能没请到,只拿到了一本刚被校点整理过的《论语》。横排版,有标点,加注释,生僻字后还加注了拼音,字体清俊端正,一丝不苟,拿去印书坊,立刻就能开版印刷。这本事,岛上没人能做到。

    现在衢山义学中,把刚购来竖版书籍,加以校点整理,改为横版的工作,都是陈先生带着一批学生在做。要说陈先生的治学态度,确是严谨得很;要说他的才学,赵瑜也不够资格挑毛病。但是赵瑜却不得不苦笑,他请陈先生校点的文字,不是《论语》,明明是《司马法》和《孙子十三篇》啊!

    赵瑜把书册翻着,看起来他的一点心思,已经被那陈先生看得通透。他把兵书改经书,分明是在委婉的劝诫。遗憾的是,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而且,赵瑜也绝不会改弦易辙,停下自己的脚步。

    北地女真已蠢蠢欲动,而辽主仍游猎四方;汴京城中,昏君奸臣醉生梦死,但大宋上下已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将起,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他心怀天下,岂会甘愿苟居一隅!陈先生的苦心,却是白做了。

    不过,《论语》乃是儒家经典,其中自含至理。多读几遍,也是无妨。赵瑜细读着书册,场中的鼓噪他充耳不闻,渐渐的,沉浸在文字中。

    PS:俺不是球迷,这一段写得头痛的要命。写了一点球赛情节,看得太假,却都删了。就只剩下这点。

 第二十三章 风雨(上)

    政和三年闰四月二十三,癸酉。/  【西元1113年6月8日】

    赵瑜书房。

    令衢山岛上军民津津乐道,痴醉如狂的比赛已结束两日,衢山军中的事务终于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虽然今次联赛的冠军奖杯是由赵瑜所颁,但他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最后倒底是哪队获得了优胜。

    不过,这件事并不重要。就连赵文也这样认为,眼前的这桩事已让他把所有与蹴鞠有关的事抛诸脑后。

    “谈和了?”赵文向着上首,皱眉问道。

    赵琦虽是坐在赵文之上,但被他一逼视,却不由得低下头去,呐呐不敢言。

    赵琦方才向赵文诉说琉球之事时避重就轻,但最后结果却无法瞒着,被土著要挟和谈,又擅自同意,就算他名义上是衢山军的二当家,也一样说不过去。

    赵文见赵琦不敢答话,便转而看向站在堂中的陆贾。他与赵琦两人在琉球的任期已满,同时被替回,接任那霸寨主之位的却是那霸寨左副都头许继组。今日两人终于回到衢山,与他们同船而归的还有一批伤员。他上前半步,抬头回道:“禀文头领,确是与其谈和了。”

    赵文叹道:“说说缘由罢!”

    陆贾便一五一十的把琉球之事分说了一通,最后道:“那日与今归仁按司的土酋谈妥之后,趁夜两厢夹攻,一举攻灭了浦添按司的大军,敌酋尽斩。按照协议,自浦添城以北皆归今归仁按司,岛南则归属我方。俘虏三七分账,虽然我们只拿三成,但毕竟他们人多,我方人少,尚算公平合理。”

    赵文摇头:“这笔买卖划不划算,该由大当家评判,不是你我能说的。转载自”见陆贾俯首受教,又道:“不过那今归仁按司的土酋竟然孤身前来谈判,也算是人杰了。与这等人杰做交易,就算吃点小亏,想来大当家也不会怪罪的。”

    “真的?!”赵琦惊喜道。

    “什么真的假的?”赵瑜笑着踏进门来。他方才去铁器坊,视察新造好的第二代水力锻锤的运作情况。这种用杠杆原理制造的重锤比第一代的落锤,锻打力道更强,锤击频率也更高,有了这新式锻锤,百炼钢自不必说,船只和火炮上的一些零件也更容易打造了。见此,赵瑜自是欣喜,回寨路上,都是笑眯眯的。入了书房,他一看赵琦也在,更是高兴。大喜道:“三弟,你回来啦!”

    三人齐齐行礼:“二哥!”“大当家!”

    赵瑜笑道:“莫多礼!莫多礼!”他看看陆贾:“陆兄弟,辛苦了!”再看看赵琦:“长高了不少!”却是开心得很。

    几人叙说一阵离情,略道寒温,赵瑜坐下道:“刚才在说什么?说来听听。”

    赵琦面现迟疑,赵文便使了个眼色,示意让陆贾把前事再叙述一遍。陆贾战战兢兢,又重说了一通。

    赵瑜越听脸色越难看,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