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了!”
护卫们再次冲上去,将面无人色的郑渠也绑了起来。
杨逸雷厉风行,绝不带水,还是那句话,要嘛不做,要做做绝。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今日若不干净利落地将对方收拾清楚,将来你就等着被毒蛇狠狠地来上一口吧。
他拿下魏尚、郑渠二人后,立即率众进城,升堂审理,亳州一众官员谁也别想跑,若不想牵涉进“伏击天使”一案,就老实把魏郑二人的阴私事供出来吧!
见识了杨逸的雷霆手段,兹事体大,亳州众官自知若不“戴罪立功”,杨逸定不会放过他们。
他们只想着尽快和魏尚、郑渠撇清关系,于是纷纷将魏郑二人过的不法之事供述出来,这不审不知道,一审还真吓一跳。
魏郑二人通过巧立名目,贪污官银不下十万贯,草菅人命之事也没少干。
魏风、郑秋二人平日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儿子如此猖狂,杨逸料定魏尚和郑渠二人也肯定不是什么清廉的官员,只是他万万没料到,二人贪赃枉法之事如此之多,有些简直是令人发指。
比如郑秋强奸一卫姓女子后,郑渠出面帮着擦屁股,让儿子纳那卫姓女子为妾,同时给卫家五十贯钱,此事若就此了结也就罢了;
结果那卫姓女子进郑家没几天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卫家人多方打听,才知道是被郑秋打死的,于是上门理论,结果卫氏夫妇俩被郑秋命人打成了残废。
郑渠一不做二不休,以卫家父女里应外合,盗窃郑家财物为名,将已经残废的卫氏夫妇打入大牢,最后夫妇俩双双死在牢中。
凡此种种,不一是足,杨逸本来只打算把魏郑二人发配到怛逻斯去找杨时聚聚,查到这些罪证之后,杀意顿时盈满心头。
ps:感谢秋之神光、支持月关、中旅小竺、燕云节度使、猿溜冰、今夜你会不会来啊、花家糖少等位朋友的支持,昊远非常感激。
这段时间因为染病在身,更新慢了些,实在抱歉,现在调理一番后,病情略见好转,明天开始,昊远继续坚持每天两更,期待大家多多支持,鼓励一下昊远吧!
第756章大宋的钢铁产业
魏尚、郑渠二人在牢中双双畏罪自尽,让杨逸大觉无趣,下令籍没两家之后,便将案件移交淮南西路提刑司审理;
此事肯定会在朝堂上引起很大的震动,但杨逸有理有据,并掌握了魏尚和郑渠二人大量不法证据,不管朝堂百官如何看待此事,杨逸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此事完全是一个意外,他出京本来是打算低调做人,只看不做,发现什么问题便上报朝廷,由朝廷来处理的。但魏风向他动刀,这等于是触动了他的逆鳞,才会行此雷霆一击。
雷厉风行地处理完此事后,杨逸在亳州不再逗留,突然折道向东,直奔徐州而去。
杨逸前往徐州,主要是为了巡察这里的冶炼业。
大宋的冶炼业空前发达,朝廷对金银铜铁铅等矿冶一直非常重视,从杨逸手上掌握这的些数据就可见一斑:
宋初,全国共有矿冶二百零一处。
英宗时增加到二百七十一处。
仁宗皇祐时,朝廷每年得金一万五千零九十五两,银二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九两。
铸钱用的铜,由官府严格控制。仁宗皇祐时,年收五百一十万零八百三十四斤。
英宗时,增至六百九十七万零八百三十四斤。
神宗时,更增加到一千四百六十万五千九百六十九斤。
铜钱需要铅、锡混合铸造。仁宗皇祐时,铅年产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锡三十三万零六百九十五斤。
英宗时。铅增为二百零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锡增产一百余万斤。
神宗时。铅更增加到九百一十九万七千三百三十五斤,锡两百三十二万一千八百九十八斤。
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治铁业。更是不在话下,全国铁矿冶有上百处,仁宗皇祐年间,全国每年得铁七千一百二十四万一千斤。到英宗时,又增加一百余万斤。
而徐州的利国监是目前大宋最大的冶铁监,共设三十六冶、矿工已超过万人。
紧随其后的是兖州莱芜监、安徽繁昌监。
当然,这些排名只是暂时的,辽东收复后,朝廷在辽东又开设了数个大型冶铁监;
其中辽阳府一带原本就是辽国最大的镔铁冶炼基地。大宋接手之后,更是将冶炼规模扩大了几倍,同是将先进的冶炼技术传了过去,不出两年,各大冶铁监的产量排名必定会重新洗牌。
要想让工业革命提前到来,钢铁产业之重要不言而喻,利国监作为目前大宋最大的治铁监,杨逸不可能不认真查看一番。
他突然出现在利国监,可把监正汪其吓了一大跳。匆匆忙忙迎出来,长身而拜道:“杨太傅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杨太傅恕罪。”
杨逸打量了他一眼。汪其温文尔雅,衣衫整洁,看上去不象是管冶铁的。倒象是国子监教授,杨逸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免打了个折扣。
“汪监正不必客气。本官代天巡狩,盐铁关系国家命脉。本官自然要来查看一番,你只管带本官进去走走看看即可,接风宴之类的一概可免。”
“是是是,杨太傅请随下官来。”
杨逸随汪其进入冶炼区,远远就瞧见一座座巨大的冶铁炉,炉体呈圆形,伫立在河边,河上流水欢腾,带动着水车不停转动,水车再将动力带给炉口的大鼓风机,鼓风机将风力不断地送入炉口内,炉子的烟囱有滚滚的黑烟冒出,直上云霄。
汪其不停地给杨逸介绍道:“杨太傅,我利国监如今年产钢铁八百多万斤,用石炭冶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上乘,主要提供给军器监用于制作兵器,所制刀剑犀利异常。。。。。。。。。。。”
杨逸只是听,也不问,到了一座高炉边,见一个老匠人正在指挥工人往高炉内添加什么东西,杨逸立即说道:“汪监正,时辰不早,本官肚子有些饿了,这样吧,也不用准备什么宴席,你去准备几个小菜给本官填填肚子就行了,让这位老匠人陪本官四处走走即可。”
汪其明白,准备膳食是假,杨逸不过是要支开他,他也没说什么,一揖之后,将那老匠人招过来,吩咐他带杨逸巡视之后,自己便退下了。
那位老匠人诚惶诚恐的要跪下行礼,杨逸含笑扶住他道:“老人家不必客气,不知道老人家怎么称呼。”
“杨太傅折煞小老儿了,小老儿贱名祝或,今日有幸见到杨太傅,是小老儿祖坟上冒青烟喽。”
杨逸哈哈一笑道:“祝老家的祖坟冒没冒青烟我不知道,不过在祝老的指挥下,这座座高炉都在冒青烟倒是真的。”
杨逸开了句玩笑,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祝或也没那么拘谨了,杨逸随口问道:“祝老,刚才我看你们往炉子里加东西,不知加的是何物?”
祝或立即答道:“方才是在往炉里加石炭,杨太傅怕是不知道,这冶铁要加些石炭,炼出来的钢铁质地才更好,以前是将木炭加到铁矿石中一起炼化,如今都改加石炭了,方才杨太傅看到就是我等在添加石灰粉。”
祝或口中的石灰就是煤,杨逸听了他的话,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祝老,我听说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往冶炼炉里加焦炭,制作焦炭不难,就是将普通的石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炼焦,经过干燥,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
在冶铁时,加入焦炭,可以炼出质地更为上乘的钢铁来,祝老且将此法记住,慢慢加以摸索,嗯,此事等下我也会和汪监正说清楚的。祝老要切记切记,此事一次能成最好。就算一次不成,也要反复试验。切莫因一次失败便弃之不理。”
祝或没想到杨逸在冶铁方面也有独自的见解,暗暗诧异的同时,更不敢怠慢,将杨逸说的方法牢记在心。
接下来他给杨逸介绍起利国监的情况来更细致了,因为杨逸看上去很内行,对内行人,你不认真点行吗?
“杨太傅请看,以前我们都是用栗树柴作燃料,如今都改用石炭了。这石炭可是好东西啊,用它做燃料,火力强,炉火温度高,加上有了水车鼓风机,冶炼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
所产钢铁质量也提高了不少,特别是这几年,朝廷造枪造炮,需要大量质地上乘的钢铁。朝廷有所命,汪监正只得组织冶铁老匠不断摸索,这往铁矿石中加石炭就是去年摸索出来的,杨太傅请看。这边的炉子也加以改造过了!”
在祝或的指引下,杨逸果然看到溪流对面有一种形态略有不同的高炉,有些象保龄球垂直筒状。
祝或带着杨逸越过溪流。来到这种新冶炼炉下,脸带欣然地介绍道:“杨太傅请看。这种新冶炼炉分炉床、炉腹、炉腰、炉胸、炉喉等部分,及其顶端另装有炉顶设施;
炉床底部有出铁口。在其上方之适当高度处有出渣口,但两口位置并不在同一垂直线上。在炉床上部,炉腹下缘之下的一圈,均匀地围绕着六个鼓风口,与热风炉的热风管相连;
鼓风口的个数视炉床内径大小而定,鼓风口之中心约在五尺左右。炉喉之上即为炉顶,设有一双层钟型炉盖及料斗用于防止炉内气体泄漏,并可使装入原料均匀分布于炉内;
靠近炉盖下方,炉壁周围有四支炉顶气排气管,此四支排气管于炉外最后合而为一降流管;
这种炉子温度更高,炼铁量更大,冶炼速度也比原来快了四五成,等所有的炉子都改造完成,利国监的钢铁年产量将有望达到两千四百万斤,将近原来的三倍,而且所产钢铁纯度更高,质地更为上乘。。。。。。。。。。。。”
谈起治铁来,祝或完全忘了拘谨,口中滔滔不绝,整个人看上去象是年轻了十岁。
听了他的介绍,杨逸也不禁心驰神往,现在大宋的钢铁年产量已接近一亿斤,若是各地的冶炼炉都按此改造,再加上辽东新开设了多个大型冶铁监,大宋的钢铁产量将有望来一次巨大的飞跃,几年内增加到年产十亿斤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但焦灰炼钢技术摸索清楚后,钢铁的质量同样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量变到质变,终将得以实现。
这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到了19世纪,钢铁产量才达到一万吨啊。
钢铁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自古以来,历朝代朝的钢铁生产多由官方把持,没有足够的钢铁,百姓连农俱都没有,谈何发展生产?甚至象草原部族一样,几家人共用一口破锅,连煮食都困难。
杨逸要在大宋催生工业革命,钢铁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从祝或口中,杨逸也了解到了利国监监正汪其的为人,别看他文质彬彬的,但在组织调协等方面,却绝对能力超凡。
至于汪其有没有贪污,杨逸根本不会去过问,在汪其的带领下,利国监催生了这么多新技术,使得大宋冶炼业来了一个质与量的飞跃,哪怕他就是贪了百万贯,杨逸也认了。
杨逸自出京以来,今天是最高兴的一天,他决定自己掏腰包,请利国监参与技术研发的所有工匠以及官员大吃一顿。
他拿出三千贯,让人买猪买羊买酒,烹制美食,趁着这当口,他给朝廷写了一份奏章,请朝廷尽快推广利国监的新冶炼技术,并为汪其及一干参与技术革新的官吏、工匠请功,奏请朝廷对他们特别嘉奖,大力宣扬,将利国监塑造成一个技术创新的榜样。
ps:感谢燕云节度使、秋之神光、月光宝马、清水岸柳等书友的支持,谢谢。
第757章苏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曲婉转的《菩萨蛮》从对面的画船上飘过来,太湖上绿波浩渺,烟雨蒙蒙,画船在烟雨中显得隐隐约约,如同一幅古老的水墨画。
清娘一袭墨绿长裙,随春风柔柔地摆动着,有若湖上的清波在荡漾,她的目光从对面的画船上收了回来,手上的画笔随即在纸面上轻灵地点染起来。
很快,一艘画船便跃然纸上,船头还可见到凌风舞动着水袖的女子,从动作上可以判断出,船头的女子跳的是绿腰舞,和背景的山水完善地融为了一体。
杨逸喜欢看清娘全神贯注做事的样子,比如她现在认真作画时,神态恬然,眸清目正,风韵静雅,加上船外雨细如烟,舱檐滴水如帘,这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诗篇。
“好了,杨大哥,该你题跋了。”清娘放下画笔,转头向杨逸望来,俏脸上仿佛春风在流动,浅浅的梨涡一闪而逝,每个细小的表情都是那样的生动明丽。
结果杨逸却是定定地看着她没有一丝反应,旁边的阿黛拉掩嘴偷笑,让清娘明玉般的脸颊顿时染上了两抹桃晕。
“杨大哥,杨大哥。。。。。。。。。。。。。”清娘轻跺莲足,又唤了两声。
“哦,哦。清娘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