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制、福建水陆提督等,成为福建军中的实权人物。
尽管孙道仁世受皇恩,但非常懂得见风使舵、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武昌革命军兴之后,眼看大清摇摇欲坠,他马上在同盟会福州支会会长彭寿松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随后会同新军第二十协协统许崇智发动起义,致使福州将军朴寿被擒枪毙、闽浙总督松寿兵败自杀,福州满人更是死伤无数,据说“旗兵及妇女投河死者数百人”。
福州光复后成立福建临时军政府,孙道仁被各界公推为福建都督。如同其他省份的军政府一样,闽都督府也是个政治大杂烩。里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举凡革命党、旧官僚、立宪派等无所不包,本来意在调和矛盾、共同参政,谁知后来竟然变成各派互相攻讦、争权夺利的舞台。而在民国初年,闹得最凶的是出生旧官僚的实力派孙道仁与出生革命党的新军阀彭寿松之间的斗争。
话说孙道仁与彭寿松这两人的父辈都是湘军将领。作为福建政坛的湘派代表人物,他们本该携手同心一致对付本土派才是,但两人都企图独掌全省军政大权,结果闹得不可开交。相对而言,彭寿松性情急躁,胆大妄为;而孙道仁则性格厚重内敛。懂得隐忍薄发。或许正是孙道仁的刻意示弱,使得彭寿松更加我行我素毫无收敛,很快他的残暴行径和倒行逆施便激起巨大民愤,不仅福建同盟会会员的强烈反对,也给伺机夺权的闽省立宪派和旧官僚组成的共和党以可乘之机。闽省议会会长宋渊源主动请缨北行,到京城向袁世凯哭诉彭寿松种种罪状。要求查办彭寿松。
当时,刚刚就任临时大总统不到半年的袁世凯正踌躇满志,处心积虑谋划如何将北洋势力伸入南方,在国民党地盘上打入一根楔子。听到闽省人士请愿,好比是瞌睡遇到枕头,他先后派遣曾任宁波知府的福建人江畲经担任福建内务司长、同为福建人的海军第一舰队司令蓝建枢、以及秉性刚正的前两广总督岑春煊为福建镇抚使,以调查彭寿松为名络绎入闽。
岑春煊的父亲岑毓英在光绪七年(1881)曾担任过半年左右的福建巡抚。当时岑春煊也随宦入闽,对地方风土人情都颇为熟稔,此次又得到闽省旧官僚和立宪派的大力支持,声势颇为浩大。一直隐忍不发的孙道仁也突然露出爪牙,对彭寿松施加压力。彭寿松原本准备大战一场,但眼看情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只好乖乖辞职离开福建。
岑春煊也算光棍,完成驱彭使命后便带着所率海陆军于1912年11月撤离福建。尽管此次镇抚为闽省除去一害,但也开了北洋势力入闽的先河。
为进一步控制福建,很快袁世凯便委派其亲信。原任奉天民政司长的福建人张元奇到闽省担任民政长一职。对此福建革命党人方声涛等忿恨不已:“革命党牺牲,北洋系做官,是可忍孰不可忍?”随即密谋暗杀张元奇。因为谋划不周,结果只炸死了张元奇的轿夫和某路人甲。
张元奇虽然逃过一劫,却被吓得魂飞魄散。随即在1913年5月请假北返,职务交由他人代理。张元奇一走,福建就变成了孙道仁的天下。
但孙道仁也没逍遥多久,黄兴、柏文蔚、李烈钧等人便相继揭起革命旗帜宣布独立反袁。福建夹在广东、江西等革命省份中间,本来就左右为难。驻福建的陆军第14师师长许崇智又威逼利诱,并鼓动福州各界派代表到都督府请愿,要求宣布独立,作为原同盟会会员、现国民党党员的孙道仁,迫不得已只得勉强同意与许崇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福建独立。
孙道仁在官场摸爬滚打二十年,早已变得油滑似鬼。虽然通电宣布福建独立,却不敢在电文中指斥袁世凯和孙元起,更只字不提北伐之事。许崇智数次要求出兵北伐,孙道仁很快给他挂上“福建讨袁军总司令”的名号,但借口缺乏粮饷枪械,军费毫无着落,对出兵之事敷衍推脱、处处掣肘。终至二次革命结束,福建的讨袁军也没有出省半步。没有上峰的支持,军饷无着,许崇智纵使壮志满怀,也只能发几封电报骂骂袁世凯、孙元起作罢。
进入9月下旬,国民党讨袁军在军事上处处失利,北方军队先后进入广东、江西,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亡命日本。原先态度便不明朗的孙道仁此时更是暧昧,吓得许崇智赶紧逃离福建躲进上海的法租界。许崇智走后的第二天,孙道仁便通电取消独立,电文中不仅对袁世凯、孙元起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还把福建独立的所有责任全都推到了许崇智身上。
眼下袁世凯对孙道仁的认错请罪不置一词,不知是他们已经在暗地里达成了某种协约,还是袁世凯打算等腾出手来再秋后算账。孙元起万万没想到杨度居然把主意打到了福建头上,准备先下手为强!
杨度却不着急,慢条斯理解释道:“百熙你觉得咱们现在谋取福建是得陇望蜀,但在杨某看来却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以这么说呢?首先福建虽然偏在海隅,但却北连浙江、南接广东,对于我们将来发展至关重要。原先浙督是汤蛰翁,浙江为我新中国党在江浙的根本之地;其后蛰翁北上就职中央,由朱介人(朱瑞)接掌浙督之职。朱介人与汤蛰翁颇有交往,但与百熙你此前并无深交,目前来看他也没有深交的打算,似乎准备在你与袁项城之间摇摆,想要左右逢源左右俱到。正因为朱介人的态度含糊暧昧,浙省局势也发生细微变化,至少不像昔日那么稳固了。
“此战过后,与浙江接壤的四省之中,已有三省(江苏、安徽、江西)为袁项城所占据,唯有南方的福建目前意图不明。如果咱们放任不管,任由福建被袁项城收入囊中,浙江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境地。朱介人立场本来就摇摆不定,在此情况下,只要袁项城稍稍施压,他就会完全倒向北洋一方。那样我们就将失去在华东的所有优势!
“如果咱们得到福建呢?则可以顺势将广东、浙江乃至上海、苏北连为一线,巩固我们在江浙一带既有的优势,从而保证朱介人在短期内不敢彻底倒向袁项城那边。而且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四省可以对江西形成一个包围圈,最大可能地限制袁项城对华南、西南的觊觎。利弊相权,百熙你就会明白福建是双方相争进入中盘之后的胜负手!”
经过杨度这么一说,孙元起也觉得福建在维系江浙稳定方面的巨大作用,不过依然不太看好:“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纵使福建再好,那也得咱们有本事拿到才行,否则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皙子你觉得咱们现在凭什么能攻入福建、打败孙退庵(孙道仁)?又如何对付与福建近在咫尺的北洋第六师?”
“诚然现在李秀山(李纯)的北洋第六师就在福建左近,不过却不足为虑!”杨度仿佛成竹在胸,“北洋第六师此次由湖北趋江西,曾在九江沙河一带与桂军林隐青(林虎)部展开激战。桂军训练有素悍不畏死,林隐青又是行伍出身,曾一度击溃李秀山所部。百熙你想想,鄂军由湖北千里奔袭广州,中间有铁路、水路可以凭借,一路顺风顺水,真正的战斗不过是邓晋康团与济军在广州城下的那一战,尚且师老兵疲无力北上,何况是遭遇恶战、曾被击溃的北洋第六师呢?
“即便北洋第六师现在已经恢复元气,而且健于行走,能够日行百里,只怕对入闽也要视如畏途!因为福建处处多山,崇山峻岭在在皆是,从南昌出发,一过抚州道路便崎岖艰险,自古有‘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说法。李秀山大军行进,一两个月也未必到得了福州,而一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我们在不劳师袭远的情况下轻取福建!”
孙元起倒有些好奇起来:“皙子究竟有何妙计?”
第四四一章北畔是山南畔海
杨度答道:“经此一役,我军虽未经历生死大战,却在全国立下偌大的名头。首先是威名。鄂军第二师第三旅数千人马在月馀时间内奔袭两三千里,相继平定湘粤两省,诚可谓势不可挡所向披靡!尤其是在广州城下,以两队飞机和一团兵力横扫威震两广十余年的济军,使得济军几乎全军覆没,更是让南方各省都督闻风丧胆!
“其次是仁名。此前宣布独立的各省都督,但凡由北洋军处置的,像皖督柏烈武、赣督李协和等都遭受通缉,被迫流亡海外;而与我西北军对阵的都无大碍,比如湘督谭祖安,投靠我们之后不仅没有遭受责罚,而且还能保全都督之位。——至于粤督胡展堂,那是被苏子奇赶下台的,与我们无关。
“现在环顾全国,能够庇佑各省都督安全的只有百熙你和袁项城两人而已。想来此刻孙退庵必定在心中权衡该如何抉择:袁项城是老牌实权人物,实力雄厚,根深蒂固;百熙你则是后起之秀,而且有后来居上之势。究竟该选谁呢?既然现在孙退庵还没有派人寻上门来,说明他要么还在犹豫,要么是暂时还不看好咱们!既然如此,咱们必须好好给他上点眼药,让他知道马王爷是三只眼!”
孙元起有些怃然:“说到最后,还是得靠武力解决!”
杨度失笑道:“那是当然,空口白牙终究是虚的,必须要给孙退庵点颜色看看,他才会乖乖就范。不过百熙放心,咱们这次不会动用粤省大军的,一来是入粤各部确实劳累非常。二来是苏子奇、张自操等仓皇出逃,粤军第二师、独立旅需要立即加以整编,三来是广东局面尚不安稳,还需要大军弹压,确实不宜劳动他们大驾。顶多就是动用飞机去福州城上空绕几圈,再扔几颗炸弹,吓唬吓唬孙退庵等不要轻举妄动!”
孙元起道:“孙某私下里觉得,在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中国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的发展都落后于西方各国,只能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跟在洋人后面学习燧发枪、红衣大炮、新式舰船等装备。然而西方已经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领先了数十年的优势,咱们短期内很难在核心技术上有所超越。要想在对抗日、俄乃至英、法、德、意等传统列强上取得技术优势,唯有寄希望于某个新兵种。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寄寓我们希望的新兵种就是依托于飞机技术的‘空军’。
“经过北征外蒙、南伐湘粤等数次战事,飞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有效彰显,应该是时候建立‘空军’这个全新的兵种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会命咱们辖下的各省陆续建立团级空军机构,一方面与兄弟省份展开对抗训练,一方面配合各省陆军进行实战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尤其是原离西北的湖南、广东两省,更应该优先建立空军,加强与北方各省的沟通联系,争取早日融为一体。”
在南方各省建立空军。不仅方便与西北的往来沟通联络,也能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成为悬挂在心怀鬼胎之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杨度对于军力构成、军队部署没有太大兴趣,只是随意点了点头,随即又接着说道:“除了广东出动空军威胁之外,还可以让蒋介石派几艘军舰由马尾直逼省城福州。当然,这些都是恐吓手段,一旦孙退庵服软,还是得真正派遣大军入闽才行!”
这算是史上最早的海、陆、空全方位战略恐吓么?
不过这不是孙元起关注的重点,孙元起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还得派遣大军入闽?你不是说不动用广东的军队么?”
杨度狡黠地眨眨眼睛:“当然不动用广东的军队。杨某打算向朱介人借兵!”
“啊!”孙元起不由得惊讶出声,“皙子你怎么又把主意打到了浙江那里?朱介人本来就对咱们有些三心二意,现在我们向他借兵,他会同意么?若是他借故婉拒或者彻底倒向袁项城,那又该怎么办?”
“咱们着手夺取福建。袁项城或许事先能猜到两三分;但向朱介人借兵入闽,连百熙你都意想不到,那袁项城在事成之前肯定无论如何都猜不到一分半毫。如此一来,我们这个谋划就先成功了七八成!”很明显,杨度对孙元起的惊讶颇为得意:“不错,朱介人对于咱们借兵肯定心里有所抵触,但他却未必敢明言拒绝,更不敢在现在就彻底倒向袁项城,因为浙督府背后的财神爷和大主顾是宁波银行家及四明银行。
“如今华熙银行在全国都举足轻重,在长江以南更是风头无二,一言决定浙江全省大小银行生死绝非玩笑话,所以这些宁波银行家都唯莉莉丝夫人马首是瞻。如果你有意制裁四明银行,你说那些银行家怕不怕?既然背后财神爷都战战兢兢,他朱介人哪里还硬气得起来?”
孙元起道:“就算朱介人答应,他借口兵员不足、装备不齐,拖上三五个月,那咱们入闽的计划同样得泡汤!”
杨度冷笑道:“他要敢拖延,百熙你就不会派汤蛰翁回浙江当监军么?说白了,咱们这次借军除了弹压福建地方之外,还有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