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秘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道秘典-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两种修炼方式,也成就了不世的两大宗派。佛宗讲究一切自身俱足,修自身而不外求,虽然后来受道宗影响,也有服气的修炼,但在核心内容上仍没多大改变。



而道宗讲究的是宇宙与自身的和合,琴瑟合鸣,观天地以正行为,效自然而鸣心志。最终达到合道归虚的大逍遥自在,长生不死。



其实两大宗派在后来有碰撞也有整合,比如佛宗也讲天地灵气,比如道宗引入佛宗的【心经】讲求性命双修。后来出现的全真教便是以【道德经】、【心经】两大著名典籍为基础作为教派修炼的基要。



但两大宗门却是自出现之日起,便少不了碰撞,后来因为政治因素的加入,更让两大宗门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戏剧性变化,其中兴衰演变更是眼花缭乱。



再致近代、西方教廷也随着在龙国的影响渐显,也加入了碰撞的行列。但这些的碰撞,因为政治因素的掺和,四个方面,在历史长河中像是四色画笔,绘出了许多绚丽的画卷。



至如今,道宗的发展在其他两大宗教面前显得更加式微,许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但查看过众多发展史的苍风却明白,道宗之所以式微的根本,是与他的影响有关。



要说哪个教派的影响最大,道宗说敢说第二,其他两个教派谁也不敢自称第一,原因无他,正因为道宗发展的模式,使得道宗思想影响着世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当下生活也是如此。



就拿现在这讲,婚丧嫁娶、开业、奠基、取名、生意,日常行止哪方面都可寻找道宗思想的踪迹。



这些方面的影响已在龙国人民的思想深处扎根成长,根深蒂固,试问佛宗、教廷哪个能做到?



正是因为这个影响力,从古时候就已不少野心家,利用这点,聚拢百姓举事造反,谋夺天下。



史上第一大帝—秦始皇,在后期就是为了想长生,服道家丹药暴毙,后来有多少皇帝也想长生,沉溺在道宗思想中不理朝事,荒芜了天下,害苦了百姓。



用道宗思想的话讲:‘物极必反’。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政治讲究统御天下,灭除异己,只要是权力欲极强的君主,哪位会容下影响如此大的道宗,然而权力欲不强的君主,必不会是位好君主。所以历史上只要遇到明君统御天下,道宗必会受到打击。



打击,并不一定灭亡它,因为道宗思想确实有大的用途,而君主思想里制衡权术是必修课程,所以有了佛宗与道宗在龙国华厦的传承演变。



苍风二十日后,即八月五日,所有门派长老都给他讲道完毕,藏书阁内大部门重要道宗典籍也被苍风看了个遍,余下的大都是重复书籍,苍风也不愿意再看。



张清风真人又领着陆正生真人、钟震直人、洪道奇真人、萧洞之真人五人与苍风聚在宾馆的三楼会议室。



“听说小友要回上江,不知这几日藏经阁里可还有收获?”张真人开口问询。



苍风现在已知道当日救他的三位真人身份,张清风真人乃正一派太上大长老、陆正生真人乃古全真派太上大长老,钟震真人乃武当三丰派太上大长老,三位长老修为已至化境,是当今道宗各门派中最有可能飞升仙境的真人。



“多谢各位真人的安排,这二十来日,让晚辈收获巨大,藏经阁主要典籍都已看过,各位长老所讲的天地道法,也铭记与心,能认识众位修行界前辈,是晚辈最大的荣幸,这里若无其他事情,我打算回上江,对公司内部的事情还要做进一步安排。”苍风诚恳的说道。



“很遗憾,我与各位长老就你的身体情况研究许久,也没想出什么可行之法,看来苍小友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但我相信,以小友的机缘,说不好会因祸得福。



临行之前,我想问,小友对当下的战略布置还有何建议,不妨直言,事关重大,望不要保留。”张清风真人说完之后,又将茅山战前指挥部的安排大概讲述一遍。



其实茅山战前指挥部,并非军方的战前指挥部,只不过是道门各派的战前指挥部,军方对苍风提供的线索并未重视,以当下的主流思想认识,对道宗的地位比较看轻,虽然洪道奇真人把这事讲的很明白,但军事上的事情,是由国家高层领导决定。



道宗的很多思想,被当下主流思想认为是扯淡,特别是羽化飞升、长生不老,那些可以在小说里写写,电视里演演,但却当不得真,更不要说凭苍风并未亲见的感觉知晓的机密大事。



当时几大高层只把这事当做一次笑谈,若非因为洪道奇的身份,说不好会把苍风已散布谣言来治罪。



再说了苍风当下一身修为全废,更无法证明,那不是做梦胡言乱语。这事也怪不得龙国高层的几位领导。对于高层的决定,洪道奇十几日前就已告诉了苍风,洪道奇也很无奈,苍风当时也未多言。



第61章、修得层层通天梯,欲成仙道何其难



引言:最令人羡慕的,也最难达到。



茅山战前临时指挥部,所做的部署,也不过就是将各门派中精英组成各特别行动小组。各道门内低层弟子则被排除在行动小组之外,因为这些弟子初入道门,根本谈不上修为,更不要说道法了,上阵也顶多当武林高手使,意义不大,而且很可能在这样的交战中一去不回。



张真人先为苍风讲述了道宗修士的修为阶段划分,这些内容书中没有明写,只是在师承之间口口想传。



以人间界的修为划分,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练气期、炼神期,还有一个阶段是非人非仙的时期即练虚期。



练气期,又分为三个层次:得气期、筑基期、丹周期。



练气期:为炼精化气、吞服天地精华,由后天返先天的初级阶段。区别于普通气功的地方在于通过秘法修炼,聚集的再非后天内气,而是先天的天地灵力。



天地灵力共有十种属性:金、木、水、火、土、风、雷、光、暗、音。



每个人体质不同,其中所凸显的灵力特性也不同,道宗修士大多凸显五行属性之一,当然也有例外。这些凸显的属性若非专门修习对应法术也不会体现出什么特点,只是在修习相应法术时才会有所表现,而且对应的法术修为也进步最快。



后五种属性大多为隐含属性,待修为达到一定程度也可凸显出来。



若按阴阳属性划分、这十大属性又可将金、火、雷、光划分阳属性,木、水、风、暗划为阴属性,土与音则无属性。



天地灵力属性大都在这十大类之间,但灵力的属性还有一种最高,那即是道性,也可称为天道之力,或道力。



若体质凸显这一属性者必有大成,古往今来,有些属性者少之又少,最后莫不成为一方开山鼻祖。



苍风听张真人讲到这里,以前心中的迷惑当即有所明悟,他之前的道力总感觉比其他修士要更为强大,具体原因始终不明,今日算是终于了解,他就是那凸显道性的体质。



然而道性是什么样,张真人也难以名状,他无缘见识,所以也只是大致一提。



练气期中的得气期是指修士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终于感受到了天地灵力,并聚于体内。



筑基期是将体内所有后天内气全部转化为精纯灵力,修为有成时天地灵力可稠密似水,在体内动荡如波澜。此时先天之气的修炼已非常稳固。



丹周期:天地灵力凝聚成珍珠状能量球,似是会发光的固态能量球,所以丹周期也叫金丹期。体内金丹可随意在经脉内穿梭,一般来讲,金丹大小决定着修为高低。



炼气期时,道宗所修功法大都意存下丹田,所以所结金丹也大都在下丹田,当然也有在中丹田、上丹田。



练神期:修炼元神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明性期、元神期、合体期。



明性期:这个阶段不见得非在炼神期出现,有不少修士在炼气期就已经历这个阶段,甚至是普通气功修炼者或是普通人也会出现。也用很大一部分在炼气期没有度过明性期,明性即明心见性之义。是对天地自然的奥义领悟,当参悟到一定程度时,即可看到识海中一点灵光闪现。



元神期:在识海中性光闪现之后,运转金丹与性光融合,性光好像元神的种子,在金丹里成长,经过一定时间,即可破丹而出,形成元神,元神初成如同缩小版婴儿,随修为增加而成长。



元神期的元神也称之为元婴,甚至有些法门专门讲述元婴的修炼法术,元婴是人身修出的灵体,可脱窍而出,但风险极大,或迷失或被其他邪修当为补品。



合体期:即元神修炼到一定程度,成长到与本人无二致,渐与肉身合二为一。是人间修士的最高境界。



至于炼虚期为何称为非人非仙,那是因为合体期过后,就已脱离人的范畴,似人又非人,似仙又非仙,这个阶段是过渡层次。



炼虚期分为渡劫期、地仙期、人仙期、天仙期四个层次。



至于飞升仙界之后,据说也有修为划分,飞升仙界之后才真正可称之为仙人,仙人划分为四个层次:真仙期:金仙期、玄仙期、至仙期。



仙人之上是否再有更高修为,张清风真人不知道,连口口相传也未提及。



炼虚期的划分具体情况张清风不甚了解,所以也未向苍风讲述多少。



张真人、陆真人、钟真人都已到炼神期的元神期,其中以张真人元神修为最高,已基本接近合体期。



合体期一过,即可进入炼虚期,但自古以后,能渡过天劫成为地仙的少之又少,古时候,还有不少修士渡劫,但最近一千年,竟然发现很少有达到渡劫期的,即使有那么凤毛麟角的几人,也在渡劫中化为飞灰,一身修为化为虚无,甚至连元神都消失的一干二净,转世重生的机会都没有。



张真人将一切道宗的修行阶段、层次讲的非常细致、明白。苍风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以力证道的修为层次概念,当然以力证道之说道宗并未提及,可能道宗自身也未明白自己的修行途径是以力证道。



特别是道宗修行中达到渡劫期时,要经历重重雷劫才能成就地仙层次,为何在佛宗中不曾有这样的天劫?他们的飞升要么是火光三昧、要么是虹化飞升,难道是因为仙境与佛国的区别吗?



张真人又讲到道宗精英特别行动小组的组成,道宗现有正式成员约五万名,这是正式登记造册的人数,至于世间信徒与居士无据可查。



五万名道人中达到得气期的约二万名左右,达到筑基期的约三千多名,丹周期的约三百多名,明性期的有三万名,各个层次的道人都有,但明性期却不能做数,因为明性不代表能使用道术。



练气期是顶多算是精英修士,真正的高手应该在练神期,修至元神期的就少得多了,无论元神大小,一共才二十三几名道人达到元神期,当然包括在坐的张真人、陆真人和钟真人,连洪道奇与萧洞之都未达到元神期,他们二人修为也只不过在丹期期层次,离元神还差一步,但这一步之差,却遥距万里。



真正能上战场的也就是筑基期以后的修士,包括筑基期,一共三千三百五十六名。



综合战前指挥部各长老建议,令这炼气气道人十一人组成一队,每队中金、木、水、火、木属性各两名,丹周期一名充当组长,共组成三百小组,余下的五十六名驻留战前指挥部,包括二十三名元神期修为道人,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小组经过前段时间急训,可以就组成混元阵、二仪阵、三才阵、四象阵、五行阵、六合阵、七星阵、八卦阵、九宫阵、十杀阵等等阵法。



这些阵法不仅可以由单个小组列阵,还可由几个小组合并列阵,或是全体列阵,阵法变化多端,以应不时之需。至于最终效果还要待战时检阅。



三百多小组在五天前已奔赴全国各地,尤其是昆仑无人区、罗布泊、秦岭山脉和渤海,这四处地方是由萧洞之提供的重要地点,萧洞之根据特备组保留的档案,查阅到此四处最有可能地下一族登陆地面世界时的出口。



苍风听完张清风真人战前布置后,觉得他们安排的挺不错,没想到道宗修士有这么多能上战场,也为道宗的大义感到肃然起敬,这一战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道士能回归家乡,然而亡种灭族在即,匹夫皆有责任,何况能力出众的修士?



苍风这几日除了阅经听道之外,还在研究当下国内、国际局势,以及做战兵法。兵书从网上看过不少,但实战经验却是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