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飞心忖:莫非是总堂主英灵保佑,让我得此强助,早日雪恨复仇么:当下诚恳地道“两位,我们今日虽是初见,但两位在狄某危殆时出手相助,想必是侠义中人,狄某有一个不情之请”方恨少奇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贵为雷今六分半堂领袖,却有求于我们,两个初到贵境,又穷又饿又倒楣的人?却不知为的是事?”
狄飞惊正色道:“两位义名侠风,我久已仰仪,我求二位助我六分半堂,早日收回覆地,对抗金风细雨楼,今日安危相仗,他年甘苦共尝。”
“只要我的兄弟不反对,那也是好玩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义所当为。”
方恨少笑了:“你说话也真动听。”
缝衣服的汉子眯了眯眼,道:“你忘了一件事。”
他近木讷她笑了笑,又道:“温大人本来就是雷总堂主的至交,当年督共过患难,这次他听说温小姐到京城来助她的大师兄苏梦枕,便是要我把她请回去。”
狄飞惊喜道:“那你们是答应了?”
三人一齐步出废墟的时候,不知怎么,都升起了一种壮烈的感觉,仿佛有大事要做,有大事可为。
狄飞惊心中依然悬念,不知他陷于“金风细雨楼”的总堂主和弟兄们如何了?扭头只见西沉消残的一钓银月,心中立下重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打倒金风细雨楼,杀死苏梦忱,为雷损报仇他们却不知道,这时候他们自苦水铺的废墟走出来,联袂一起,心里的感觉,跟三天前,王小石和白愁飞初遇苏梦枕,其实是非常近似。非常的近似。(完)
正文 二、柜子里的人
://web。
3Z玩吧:由本站与著名游戏厂商‘九维网’共同运营。和其他几十万3Z书友一起,边阅读、边娱乐吧!^_^
那人已没入人群里不见。
王小石再往场中一看,却见场中的数名汉子和壮妇已收拾兵器、杂物,匆匆离场,围观的人群也开始散去。
王小石忽然想起“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未知底蕴、发作何用?他打算先跟踪这一群卖解的人弄个水落石出再说。
他们穿过大街,又走过小巷,路上行人,时多时少,那几个卖解的人走走谈谈,一面说着些荤话,不时在那几个畸形人和侏儒背后,上一脚,打上几鞭。
这样看去,不像是在同走路,而是主人在赶着鸡鸭鹅或什么畜牲。主人对待奴隶总要吆喝、鞭挞,才显示自己的威风。
王小石看得怒火上升,正在此时,远处迎面来了一个高高瘦瘦的人。
这高瘦个子,穿一袭阴灰色长袍,脸上白得似终年不见阳光,了一层寒粉似的。他背上挽了一又老又旧又沉重的包袱。
这人走近。
卖解的人全都静了下来。
这人越走越近。
王小石甚至可以感觉出那一群卖解的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有的人甚至双腿在打颤,几乎要拔腿就跑。
阳光依依,秋风迎面,带来几片残叶,远处玉笛,不知何人断了又续,续了又断,欲吹还休。
谁人吹笛画楼中?
闲舍人家前秋菊盏盏。在这秋意萧萧的街头,有什么可怕的事物,使人觉得如此畏怖?
这人已走过那一群卖解的人。
甚至不曾抬头望一眼。
卖解的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其中有几个,还回过头来望这瘦长阴寒的人,眼中还带有深惧之色。
这人已走近王小石。
王小石觉得这个人,脸色森寒得像一具匿伏在地底里多年的体,可是他背上包袱的寒气,要比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煞气更重,一直到他快要经过王小石的时候,才突然抬头,眼光阴寒如电,盯了王小石一眼。
王小石心中一寒。
这人已走了过去。
王小石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他发现街上,至少有五、六个不同的方向,走着十一、二个人,有的像游人,有的像小贩,有擎着招牌的相士,有捧着鸟笼的公子,有老有少,他们服饰不一,动作不同,但在王小石眼里却看得出来,这些人,武功都相当不弱,而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
──追踪那瘦高个子!
──瘦高个儿是谁?
──怎么惊动那么多人?
王小石好奇心大动。
这时,前面卖解的人,已走进了一家客栈的大门。
王小石记住了客栈的名字。
再回头看,瘦高个子已转入一条冷僻的小巷里,那十一、二人也各装着有不同的原由,不约而同地跟入巷子里。
王小石心中已有了计议,走进客店内。卖解的人都已上房,他冷眼看他们走进的是哪几间房门,正要回头就走,忽见那卖解时喝叱他的那名横眉大汉,正在二楼栏上,怒气冲冲地向他俯视。
王小石只向他一笑。
随后他步出客店,迅速走向那条转角小巷。
──那班卖解的人就住在店里,一时三刻逃不掉,但那瘦高个儿究竟是什么?会发生什么事?倒不能轻意放过。
王小石追了过去。
秋风刮在脸上,有一股肃杀之气。
王小石一转街角,眼前的景象,令他瞠目结舌:
巷口有一棵梨树,自旧垣伸展出来,叶子已落了七八成。
然后就是血和死。
那十一、二名追踪者,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竟无一生还!
──瘦高个子却不在其中。
王小石追入客店,再跑出来,转入小巷,不过是迟了片刻的功夫,然而那十二名追踪者,就在这片刻间遭了毒手,别说连一个活口都不留,就连一口气也不留。
──是谁那么快地出手!
──是什么血海深仇?
王小石在这顷刻间有两个抉择:一是逃,一是查。
他决定要查。
他以极快的速度,对地上十二具死搜查了一遍,作出了三个判断:
一、这十二人都没有其他的伤处,只有在胸口,被刺了一个洞。这一个血洞,正中心房,中者无不即时气绝。
二、这十二人死的时候,都来不及发出叫喊。巷子外是大街,来往行人极多,只要有人奔逃呼叫,一定会惊动行人。而如今死了十二个人,但草木不惊,则可以肯定这十二人死前连呼救的机会也没有。
三、这十二人大部分腰畔襟下都有令牌,或袖里衣内藏有手令、委任状,莫不是六扇门的捕头、衙里的差役,或吃公门饭的好手、大内的高手?
但这十二名好手,却一齐死在这里。
王小石还待细看,募听一声女子的尖呼。
原来有一名女子跟他的情郎走过巷子,忽而动情,想转入街角巷浓情密语一番,不料却看见一地的死人。
还有一个活人,正在察看地上的首。
两人一先一后地叫了起来,待一大群路过的人和两名捕役赶到的时候,巷子里只剩下一地死人。
捕役一见这等不止死了一人的大案,而自己恰好在这一带巡逻,连脸都青了,问那对男女:“凶手呢?你们不是看见凶手在这里的吗!”
那男的说:“是啊,本来,是在这里的,可是,后来,不知哪里去了。”
那女的道:“我看见他──”捕役忙问:“去了哪里?”
女的用袖子比划着道:“刚才,他一飞就飞上了围墙,再一跳──”捕役瞪大了一双眼睛。
他吃六扇门的饭,吃了整整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听过这种鬼话:两丈高的围墙,怎么一飞就飞上去了……而那个穿灰袍白脸瘦子,也夹在人群里观望。只不过,他的脸色寒意更甚了。
王小石飞身上了屋瓦,轻如一片飞絮、四两棉花,倒钩挂在椽柱上,就象风中树梢上一片将落未落的叶子。
不过这不是白天,而是一个有星无月的晚上。
王小石伏在客栈的屋顶上。
他用手指蘸了蘸舌头,轻戳开一个小洞,凑眼一看,只见那大屋子里,端坐了七八个彪形大汉,另外还有三四名男子般的壮妇,正是日中市肆所见的卖解人。
被刀切去的肢体舌头,不准人探听的横眉汉,耳畔好听而冷峻的语音,人群里的美男子,令卖解人惊恐的瘦高个子,死巷里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小石决定从这一班卖解人身上找线索。
──没有线索。
那几名汉子和壮妇全聚在一间房子里,可是脸色凝重,谁都没有先开声说话。
只见那几名汉子,不时站起来唉声叹气,搓手磨拳,就是没有交谈。
王小石不想在这里净喝西北风。
他想:看来,是没有消息的了。
他在准备离去之前,忽心生一念。
他轻轻撬起一块瓦片,然后用手一按,在瓦片未落下去之前,他已鹰滚兔翻朝天凳,往下落去,起伏间已落在门侧。
只听花啦一声,瓦片打在地板上,房里的汉子,于呼喝声中,有的自窗子里掠出,有的开门喝骂,王小石躲在门边,那几人一窝峰地跑出来,王小石已闪入房中,趁乱藏身大木柜子里。
他一进木柜,即把柜门掩上,忽觉一阵毛骨悚然。
因为他感觉到一个人的呼吸声。
这呼吸声异常地慢、异常地调匀,平常人的呼吸不会如此轻慢而细,除非是熟睡中的人才能如此调匀,何况,有一个人突然闯了进来,正常的人呼吸都会有些紊乱,可是,这呼吸如常。
──有人早就伏在这柜子里!
──是谁?
王小石全身都在戒备中。
只听外面店家和卖解人的对答:
“什么事?什么事?”
“没事,好象有人恶作剧罢!”
“什么恶作剧?”
“有人扔下瓦片,幸好走避得快,不然要伤人了。”
“瓦片?哪会好端端地摔下来?”
“我怎么知道,正是这样,才要看看。”
“本店老字号开了一十三年,还不曾闹过这样的事。”店伙计对这一干拿枪提刀的江湖人很不存好感。
“你这什么意思?是说我们闹事来着?你说,我们为什么要无事闹事?”
“不是不是,椽瓦有时年久失修,遭耗子弄松脱打落,也有的是,对不住,对不住,客官请多包涵,海涵,海涵。”老掌柜见这干凶神恶煞,也不是什么好来路,只求息事宁人。
那七八名壮汉这才悻悻然回到房里来。
壮妇守在门边、窗边,才又关上门窗,聚在一起,围在灯前,那名横眉怒汉把刀往桌上一放,忿忿地道:“操他***,要不是有事在身,俺可忍不了这口恶气,一刀一个,宰了再说!”
王小石屏息在柜子里。
柜子里的“人”也没有任何反应。
只听另一个威严的声音道:“沈七,你别毛躁,今晚此事,‘六分半堂’总堂的高手要来,你这么一闹,你一个人不想活不打紧,大家都想有个好死。午间你差些儿对人动武,我就看你耐不住性子,尽替我惹事!”
王小石自柜门的缝隙望出去,只见说话的人是一个矍烁的老汉,腰间斜插一柄铁尺,他身边还有一个虎脸豹眼的妇人,两人站在那里,旁的人都不敢坐。
那横眉汉低下头去,海碗大的拳头握得老紧的,但对老头的话不敢反驳。
隔了一会,另一个獐头鼠目的汉子插口道:“老七,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把厉爷气得这样子,你吃屁拉饭的么!”
横眉汉仍不敢反驳半句,但拳头握得青筋毕露。
只听那姓厉的老头扪着他那稀疏的灰白胡子,用凌厉的眼光一扫众人,道:
“为了几个不相干的人,值得打草惊蛇?李越,那三个房间可都叫人看住了?”
那獐头鼠目的人立即恭声道:“刚才我已带人过去看过一遍了,每房两位把守的兄弟都说没什么变故。”
姓厉的老头闷哼了一声道:“那最好。”
獐头鼠目的汉子趁机加了一句,“三江六省,五湖七海,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招惹走马卖解一脉的龙头老大厉单厉爷?何况,这次连厉二娘都移莲步亲自出动,谁敢自触霉头?”
王小石一听,顿时想起武林中几个极具盛名的人物来。江湖上,有各种不同的教派,其中放筏的,就叫做“排教”。凡是“排教”中人,必有点真本领,遇上天灾,木筏逢着暗流,在河上打漩儿,“排教”高手自有应付的法子;如遇上劫筏的,也可凭实力应付。另外走江湖卖解的,也自结成一个教派;医卜星相、士农工商莫不亦然。七十二行,三十六业,凡此种种,都有一个龙头老大主掌大局。
厉单就是其中之一,他同胞妹厉蕉红,武功极高,心狠手辣,在湖北一带甚有威名,不知何故全聚在此处?那叫沈七的,想必就是“过山虎”沈恒;而这个叫李越的,是活动在黄鹤楼一带的流氓硬把子,这儿的人背底里称他作“虎前狐”。
王小石的记性极好,他每到一处,便把一地的武林人物的特性与名号记牢。
他不知道为的是什么,他总是觉得,有一天,这些资料对他会非常有用。
会不会有这么一天呢?
王小石不知道。
他却知道一件事:天下众教各派,都隶属于开封府内“六分半堂”的管制。
天下英豪,都服膺“六分半堂”。
他们把所得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