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后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后裔-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惊鲵:
  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五。
  灭魂: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六。
  却邪: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七。参见“八剑”条。
  真刚: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八。
  光剑:
  古代名剑。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用之物,长约一尺五寸,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剑身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玉王光自(乍)用剑以战茂人。”为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
  吴王剑:
  古代名剑。《项奎虎丘山诗》:“当时吴王剑,砺光裂岩幽。”
  吴王夫差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夫差所用。河南辉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9。1厘米,剑身宽厘米。剑身上有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
  吴王光剑:
  古剑名。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通体长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吴越剑:
  古代名剑。《周礼。冬官》:“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手其他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
  永用剑:
  古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小,度为古代佩持之手剑。”此刻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伍子胥剑: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带宝剑。清。俞越《茶香室三钞。伍子胥剑》:“伍子剑,在澹台潮中,长五尺许,有伍子胥,时浮水面,人取之必病,弃之好安。”
  必卢:
  古代名剑。《吴越春秋》:“越王赐文种属卢之剑。”一作“属镂”。参见“属镂”条。
  属镂:
  古代名剑。《左传。鲁哀公十一年》载有:“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属镂自刎”事。《吴越春秋》作“属卢”;《广雅。释器》作“属鹿”;扬雄《太玄赋》作“属娄”;《荀子。成相》作“独鹿”。参见“干胜”条
  独鹿:
  古代剑名。《荀子。成相》:“恐为子胥身离凶,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注》:“独鹿与属镂同”。“属镂”系吴王夫差赐伍子胥剑名。
  越王勾践剑:
  古剑名。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鸠浅即勾践。
  越州勾剑:
  指春秋时越王朱勾之宝剑。湖北省荆门市子陵岗发掘出五百多件东周至东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越王州勾剑尤为珍贵,是继越王勾践剑之后出土的又一件兵器国宝。这把剑通体长56。2厘米,以篆文铸成的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清晰而精美,可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媲美。
  步光:
  春秒时期越国名剑。《史记》:“越使大夫种言于吴王,曰:“闻大王将兴丈义,因奉屈虏之矛,步光之剑。”
  扁诸:
  古代剑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注:“阖闾既铸成干将、莫邪二剑,余铸得三千,并号扁诸之剑。”
  时耗:
  古代名剑。《越绝书。越绝外传。吴地记》:“扁诸之剑三斤,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
  长扬剑:
  春秋时代晚期的钢剑。因1976年4月考古者发掘长沙“长扬六十五号”墓时出土,故得名。为我国被发现的第一柄古代钢剑。此剑茎长7。8厘米,身长30。6厘米,宽2…2。6厘米,脊厚0。7厘米。
  长铗:
  古代宝剑名。较…般剑为长。《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王逸注:“长挟,剑名,其所带长剑,楚人名为长铗也。王夫之通释:“长铗,剑也。”《战同策。齐策四》:“居有倾,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兮’。”
  阳剑:
  古代名剑。《文选。匕命》:“楚之阳剑,欧治所营。”
  鹿卢:
  古代名剑。《宋书。符瑞志》:“宋太宗为徐州刺史,出镇彭城,昭太后赐以大珠,鹿卢剑,此剑是御服,占者以为嘉祥。”
  定秦:
  古代名剑。相传为秦始皇所铸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岁,以三年岁次丁已,采北祗铜铸二剑,名曰‘定秦’,小篆书。李斯书,长三尺六十。”
  诫剑:
  古代剑名。传说为秦昭王稷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大篆书。”
  水心:
  古代名剑。《晋书。束哲传》:“又秦昭王以三月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
  斩蛇剑:
  一名“斩蛇”。汉高祖刘邦白蛇之宝剑。《西京杂记》:“高祖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参见“断蛇”条。
  断蛇:
  古代剑名。《广雅。释器》:“断蛇,剑也。”王念孙《疏证》:“《西京杂记》云:‘汉高帝斩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盖即《广雅》所谓断蛇也’。”参见“干胜” 条。
  秀霸:
  汉光武帝刘秀所佩之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光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一剑,文曰‘秀霸’,小篆刻,帝常服之。”
  分景:
  古代名剑。《汉武帝内传》:“王母腰佩分景之剑。”
  崩剑:
  古代名剑。汉平帝所用的宝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汉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掘得一剑,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书。”
  神龟:
  古代名剑。汉文帝剂恒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岁次庚午铸二剑,长三尺六寸,铭曰‘神龟’。多刻龟形以应大横之兆。”
  随侯剑:
  古代剑名。《汉书。郊祀记》:“又以方土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
  飞景: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一。曹丕《曹论》:“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浃以清漳,光似流星,名曰飞景。”一作“蜚景”。元仓子曰:“蜚景之剑,威夺百日,气成紫霞。”
  流采: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二。参见“飞景”条。
  华铤: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铸造的三把宝剑之三。曹丕《典论》:“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以为三剑:一曰飞景,二曰流彩,三曰华铤。俱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励以,饰以文玉,表以通犀。”
  孟德剑:
  三国时曹操所用之玉剑。因曹操字孟德,故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年,于幽谷得一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曰‘孟德’,王常服之。”
  曹操对锋利刃:
  刀式古剑。剑背贴护手处有篆文“曹操对锋利刃”,故名。剑身长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一斤七两,贴护手处铸有三朵小花。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1918年,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出土。
  珠剑:
  古代名剑。《南史。羊侃传》:“魏帝壮之,赐以珠剑”。
  杨修剑:
  古代名剑。为汉末文学家杨修的佩剑。剑身长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杨修”二字,柄长八寸,重十四两。便作圆环形,护手及剑柄、剑鞘均为木质,吞口为紫铜质。《紫剑指南》:“剑式极古,隐约为篆书‘杨修’二字。
  白虹: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紫电:
  二国吴在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二。王勃《滕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琥库。”参见“白虹”条。
  辟邪: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三。参见“白虹”条。
  流星: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四。唐。杨炯《杨盈川集。送刘校书从军》诗:“赤土流星剑,鸟号明月弓。”参见“白虹”条。
  青冥: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五。参见“白虹”条
  百里:
  古代名剑。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六。参见“白虹”条。
  千古剑:
  古代名剑。《万剑录》载:“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钢铁作千古剑,万古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越炭作之。”
  棠谿:
  古代名剑。因战国时期棠谿(今河南舞阳县西南)地方出利剑。故以之名剑。《楚辞。九叹。怨思》:“执棠谿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刘勰《新论》:“棠谿之剑,天下之铦也。”亦作剑的代称。
  杨家山铁剑 :
  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剑。系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后期墓出土文物。剑通体长 38。4厘米,剑宽2…2。6厘米,剑脊厚0。7厘米。
  七星剑:
  古代名剑。剑身近柄处饰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吴越春秋》:“伍子胥过,解剑与渔夫曰;“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补遗:
  葱:
  齐桓公剑。《荀子。性恶》
  阙:
  姜太公剑。《荀子。性恶》
  录:
  周文王剑。《荀子。性恶》
  曶:
  楚庄王剑。《荀子。性恶》
  辟闾:
  阖闾剑。《荀子。性恶》
  坚利侯:
  安禄山剑《古今注》
  夺命龙:
  蜀王建剑《古今注》
  兰叶:
  《小知录》引《山堂肆考》
  流黄、挥精:
  《小知录》上元夫人剑《锦绣万花谷》
  青萍:
  《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萍)、干将之器。”
  结绿:
  《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腾空颛:
  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禹剑:
  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
  定光:
  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
  照胆:
  殷武丁铸,铭曰“照胆”,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
  含光:
  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承景脊练”
  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
  骏:
  周简王铸:铭曰“骏”,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 魂”“却邪”“真刚”
  定秦:
  秦始王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神剑:
  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八服:
  汉武帝铸,铭曰“八服”,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毛,贵:
  汉宣帝铸,“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衍:
  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
  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
  剑龙彩:
  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