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思乡城
莫天问一路行进的方向是往东、往南。
这是一块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天地,父亲留下的游记一类显示,父亲对北海和大陆北方的秦、卫等国了解颇多,似乎大陆南部未曾来过。加之母亲似有难言之隐的诸多提示,莫天问根本没有想过要前往北地。
他的目的是修炼和游历,所以目标虽然很确定,行程却不快。三年多时间,不过走遍了龙江上游方圆数千里之地。每遇灵气充裕的山野或修仙坊市,他必定驻足一番。由于刻意低调和小心,并无意结识什么朋友。参加过几场小型的战斗,拒绝了两拨散修邀他入伙一起修行的要求。
莫天问依然不习惯找个地方,开辟洞府常住下来,然后闭关苦练。他已经三十多岁,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人生观,那就是向往自由。同样,他在修仙界的旅程方向也很明确,是“修道”,而不是“修真”,他认为这二者区别很明显。后者就是一心一意提升境界,让自己尽可能快的强大,他不喜欢这样“为修而修”,就象松风观院里那块古老的青石,“为了长生而长生”。他所理解的“修道”,更多的是体会和感悟。想要做“有用”之人,至少要明白别人的需要吧?
正因为此,莫天问最长的一次所谓闭关还不到一个月,原因是发现供筑基初期修炼的“固元丹”不多了,所以搜罗了一些材料,又炼制了一批。平常,他只有早晚才运功修炼。这么一来,修为的提升并不快,如今才是到了初期的顶峰,“泰阳功”第七层完全练成了。
这一日,莫天问正向思乡城飞来。
通过前几日的打探,他知道已经进入了陈国的地界。而陈国,从日照大陆的地域划分来说,正处于整个大陆东南最北端。据他遇到的一位同阶散修介绍,离陈国北境约千里左右就是这座思乡城,是北入东南第一座修仙者聚集的城市。
“思乡”的意义浅白得很。据说早在数十万年前,大陆东南还是蛮荒之地,连凡人都难见到。北陆战乱,渐渐有修士摸索着一路南行,在这一带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修仙者所建立的第一座城市便在这里,并取了“思乡”这个名字。数十万年即便对修仙者而言也过于漫长了,如今已经没有人知道,建起这座城的修士是谁,他们的故乡在哪里,此后他们又去了何处。
这座城市的意义太特殊,故而从未归属于任何门派势力。大家约定俗成都不管不问,于是思乡城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头——“自由散修之城”。
一方面好奇,一方面需要购买陈国、最好是整个东南详细的修仙界区域图,莫天问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到此一游。
莫天问一边飞行,碰到修士路过就询问一番。午时过后,沿着路人的指引却赫然发现,竟是跑到山里来了!眼前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千丈高峰,其间一马平川夹着巨大无比的一片山谷。前一息还在奇怪山野的寂静,后一息转过谷口,却陡然被眼前壮观的城市惊呆了。
——原来,这座修士之城是建在山中。
莫天问降下遁光举步而行,四处张望着看了小半个时辰,心中已对思乡城有了大致的印象。这座城,连所谓的城墙都没有,整座城还不如说是一座巨大的坊市!除了部分凡人,应该是修士中没有灵根的后代以外,到处都是修仙者。
他所见到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前店后家的格局。售卖的物品涵盖了修仙所需的各个领域,种类繁杂,有不少他都只能靠猜测来判断。据店主介绍,此处的资源以东南特产为主,来自北陆的也有一些。
思乡城的种种,基本上颠覆了莫天问以往对“修仙坊市”的认知,与之相比,他从小生活的白石城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他饶有兴趣地逛了近一个时辰,新鲜劲一过,终于发现了问题,就这么站在街上以手抚额的沉吟起来,眼神有些迷茫。
这坊市确实巨大,资源种类也确实丰富。问题是至少七八成都是最低阶的东西。这亦城亦市的所在,居住的修士怕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比成国加起来还多,同样也是炼气期低阶修士如过江之鲫,和他同阶的一共才看到十来个,结丹以上的一个也未见。
“这位前辈是头回来吧?如有需要,晚辈愿为向导。”正在寻思,眼边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莫天问抬头一看,一个足有六十上下、头发花白的胖老头正恭敬地作揖施礼,看修为不过炼气五层的样子。
莫天问对“前辈”之称居之不疑,正好有疑问要问,便随口说道,“我确实是第一次到此,心中确有些疑问。”
胖老头精神似乎大振,又走上两步,“晚辈叫吴成,在这思乡城住了一辈子了。前辈有问题也好,有需要也罢,只要城里有的,晚辈都能找到。”
“吴老哥家中没有买卖吗?怎么这般有闲给外来人指路。”莫天问继续前行,任由老头跟在身后。
“想必前辈是东南以外他国之人,否则不会有此一问的。”胖老头吴成不急不躁地跟着莫天问的步伐,慢慢解说起来。
据吴成讲述,这大陆东南面积极大。小国不说,其中最强的陈、离、吴、越四国,几乎每一个都幅员百万里以上。整个东南多山多水灵气丰沛,门派遍地、修仙者怕是不下百万,故而大凡坊市无不广大之极,远非周边国家坊市规模可比。正因其大,对外来修士就很麻烦,没人指引,基本就是一头雾水,买不到称心的东西,也影响了坊市的生意。
例如这思乡城,就诞生了两种特殊职业。导游,导购。多是法力低弱、年岁已大或极小的底层散修。他们无本事、无精力、无一技之长,这类“三无修士”就可在负责坊市管理的地方报名担任导游或导购。管理方经调查考核合格后会发放身份腰牌,持牌即可操持此业。或陪伴外来客人入山游玩捕猎,称为“导游”。或为客人在坊市中解说跑腿,称为“导购”。这吴成年龄已大,连爬山的力气都没有了,自然是干“导购”这一行。
为了更多了解些情况,也体恤吴老头年老体胖,莫天问和吴成进了一家酒楼,一边吃饭一边聊着。
“吴老哥,既然这导购也算一门职业了,想必是有价格的,倒不妨先给我说说。太贵了,我一个散修雇不起。要是给太少,你也吃亏不是?”莫天问随口问道。
吴成把胖手一摇,“一点不贵,都是有规矩的。只是解说,每天两块下品灵石。如果有特殊需要,还得多跑腿,每天就要另加两块。”
这个价格看来是思乡城的公价了,并不贵。莫天问点点头又道,“在下走了半天,心中却有个很大的疑问。这思乡城如此之大,为何满眼全是最低阶的材料和修士?中阶都极少,高阶的似乎完全没有的样子。莫非是单独划分了区域吗?”
吴成听了这一问却是感叹起来,神色有些黯淡,“前辈应该知道,这城又叫‘散修之城’。既是散修所居的地方,又能有几个高阶修士,又能有什么好材料呢?能够勉强维持修炼需要,或是维持生计就已经不错了。虽然没什么前途,总好过在外面横死吧?”
莫天问心肠软,一看不小心问到了对方的痛处,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忙岔过话题道,“吴老哥放心,在下是不会短缺你灵石的。”
吴成听了自然很高兴,开始主动讲述起来,“其实能满足前辈所需的东西,城里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要知道,思乡城的买卖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散购”,就象前辈刚才这样无目的闲逛。其二是交换,店主之间,或是与客人之间互相换取所需。第三种是拍卖,价值高的东西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或许能满足前辈的需要。”
第61章 东南情势
听吴老头详细讲解一番,莫天问对思乡城的管理方,心中倒是生出了一些好感和敬意。
原来这思乡城历来是由“长老会”负责日常管理,而这个“长老会”的人员组成却很有些意思。每过十年就会进行一次选举,届时会在城中心的交易堂张挂出数十人的榜单和个人情况简介,最终从中选出十人组成长老会。
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选或投票的。投票不太复杂,只要持有城中身份腰牌,愿意投上一票的都可以参加。参选者的要求要严格一些。持有本城腰牌是必须的,同时还需要筑基期修为。得票最多的前十位自动成为下届长老会成员。至于思乡城本土的结丹修士或更高阶的,虽然极少,倒也不是没有,无一例外都到别处修炼去了,如果愿意留下来,那自然可以自动占据一个长老名额。
在莫天问看来,思乡城长老会的管理确实很有些对低阶散修关怀的味道。弄出导游、导购这类职业算是一例。拍卖同样是如此。
思乡城只有一个官方拍卖地,就是中心处的交易堂,只有筑基以上修士才能参加。拍卖物品中,普通筑基修士所需的东西占多数,偶而也能碰到一些稀罕物。无论官方收购来卖的,还是他人寄卖,归根结底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入门费用便宜。寄卖抽头便宜。虽说是拍卖,但所卖东西全部有封顶上限,因此同样便宜。这显然是考虑到散修们普遍艰辛的修炼现状。
长老会成员每年的薪酬据说不多,至于少到什么程度,吴成这样太底层的不知道。不过从管理方仅向导游导购们收取每年三块下品灵石,和拼命压低拍卖物品价格来看,也不可能有多少。思乡城的长老,更多的似乎只是一种荣誉和义务。
这样的筑基级拍卖会,看来不太可能对修炼产生多大帮助,但莫天问还是决定去看一看,哪怕仅仅是为了感受。
每月一次的拍卖会正好是明天。
吃过午饭,莫天问说了他的要求:购买陈国,或者是东南大陆地区的修仙界地图,越详细越好。吴成想都没想,外来修士一般都会买地图的。轻车熟路的到了一处面积颇大的店铺——天海堂。据说是由两位筑基散修联合开办的,除了售卖各种等级的地图,还做着倒腾大陆特产的买卖。
天海堂底楼就有地图的售卖柜台,莫天问看了并不满意。陈国的很详细,之外的一看就很粗糙。“这里只有这些地图吗?”莫天问问道。
柜台后的小姑娘不过十四五岁,眨了眨眼睛,很体贴地说道,“这位前辈,其他外来的前辈都是购买这类地图的。更详细的虽然有,但价格却高很多,其实未必划算的。”
莫天问笑着点点头,表示领了她的好意,“我自有道理的。为了购买最详细最新的地图,灵石还是筹措了一些。”
小姑娘不再劝说,领着客人没有在二楼停留,直接领到了顶层门口,摇了摇手,似乎这里规矩她不能进入。莫天问也不多问,径直入内。这里却没有柜台之类,而是布置成一间雅致的茶室。一个四十上下、外貌威猛的壮汉伸手作了一个请势,待莫天问落座才客气问道,“在下是此间东主之一,叫作海英。不知道友需要购买或出售什么?”
莫天问微一注目就看出对方是中期的修为,比自己还高出一筹,也是客气有加,“在下姓莫。想要购买东南的修仙地图,越详细越新的,那是最好。”
海英很是惊讶,口气与楼下的小姑娘一模一样,“道友应该也是散修吧?何必花这等冤枉钱呢?”
莫天问很奇怪,“听海兄所言,莫非这等地图很贵?”
海英一笑道,“原来道友不知其中原由,那就不奇怪了。”随口讲说一番。
原来问题还是出在东南地域太过广大上面。制图不难,材料要么玉筒要么兽皮,也不贵。难在情报的收集整理。只有类似大商盟一类组织,才会到处设点,经商之余收集这类信息情报,其间的成本自然不小。小些的组织象这天海堂,除了陈国的信息是自采以外,别国的都需要购买。为了确保信息更新、更准确,消耗的精力、成本就更大了。
“呵呵,这就是大有大的难处。”海英总结了一句,很有些感慨的样子,“都说东南人杰地灵,随便找块地都好修炼,其实哪那么容易。例如这地图,就是一个小例子。每年从本城前往东南各地的外来修士,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在下看来,有一成达成所愿就很不错了。”
莫天问不好深问,想想地图终归是要买的,还是问起了价格。一听却是直搓牙花子,“好家伙,一千灵石!楼下陈国的详图不过才二十块而已。悬殊真还不是一般的大。”
倒不是买不起,母亲留下的约十万各种灵石,如今只是用去小半。一来到陌生的地方修行,灵石随处都需要。二来随手就拿出来了,必定引人怀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