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枫叶红了-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吗?”大刘听出老邵话里有些意思来了。

  “你看,照他们这辈人的本意看,黄粤豫确实没有耍什么痞,他只是用他们这辈人认为很自然的方式,在表达自己对故事、对爱情的看法而已。那个小张导游也丝毫没有谁在耍痞的感觉和反应。而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竟然不习惯,看不惯。”

  “是啊,是有这么个差距。”大刘心里想,自己虽然比老邵他们还小几岁,但因为自己过早地进入社会生活,经历了与老邵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人相同的那个特殊十年,使得自己的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超前到了老邵他们那里,而与粤豫他们这批人反倒拉得远了。

  就说这些天,佩华对自己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亲昵,在她,是一种很自然很率真的表达,而自己虽然表面上装得很认同,很适应,但内心里却总是在作着激烈的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争辩。

  还有与育萍相处,自己总是一种中规中距的样子,难道她会喜欢这个样子?她和佩华是同龄人啊,她会不渴望享受自己爱人的亲昵和爱抚吗?唉,是得多想想她的感受。再说,自己的这种中规中距,也并非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意,只不过是长年在社会环境作用下的一种个性扭曲。。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11)
由彭泽县的龙宫洞往东四十多公里,就是湖口县的石钟山。到这里只是参观,没有具体的实习任务。有什么目的?老师没说,要大伙儿自己体会。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扬名中外了。

  如今的石钟山成了一处旅游参观的景点,建有一个小亭,亭中立有石碑,碑刻《石钟山记》。苏东坡游记洋洋洒洒,有五六百字,宋佩华似懂非懂地读起来都难,就更不解其中的“之乎也者”了。

  “看不懂,看不懂,看得累。”佩华没读完碑文,就嚷嚷起来。

  “看不懂啊?没关系,以后要你黎哥慢慢给你讲解。”刘哥对她说道:“但是,今天我们作为地理学的学生来这里,应该要弄清两点。这可能也是老师们安排这个参观项目的目的。”

  “啊呀,我们还没想到这一层,大刘给我们讲讲吧。”诸洪强他们听到大刘的话,都围了过来。

  “好吧。”大刘提高了声音对大伙儿讲了自己的理解:

  “苏轼的这篇《石钟山记》,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概述了了古人关于石钟声的说法;第二层是苏氏自己的考察;第三层是由此事而生发的感想。

  “我认为,老师安排我们来这里,目的主要有二点。其一,郦道元在我国地理史上属于祖师级的人物,他的《水经注》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我们作为地理界的学人,应当要了解这样的学科历史人物和重要著作。

  “其二,通过解读《石钟山记》和实地考察,领悟地理科学考察的一个重要道理和方式。现在,我们可能一时难以逐字逐句地正确解读全篇游记,那就先跳过苏氏的前两层意思,来看看第三层意思,也就是他发了些什么感想。

  “他的原文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这一段意思是说,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正确或不正确,这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笑话李渤的浅陋。

  “这里,苏东坡至少从这么些方面对我们进行地理科学考察,发出了有益的启示:一是科学考察不能凭主观想像,必须要不怕麻烦,不辞辛劳,亲临实地认真考察。二是不能用想当然的单一的方法来验证真理,而要尽可能深刻、全面地考察事物,求得真理。三是对考察过程和结果要作详细的记述和正确的表达,不给后人留下误解。四是底层劳动人民中间可能会有文字资料上尚无正确记载的事物真相。”

  “讲得好!”邵成福竟然带头鼓起了掌。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12)
终于,完成了这次综合野外实习。回来的路上,同学们有一种满载而归的成就感和回归学校的兴奋。

  一路上,欢歌笑语,车厢里非常热闹。向来的活跃分子安贻恒,这会儿却静静地坐着,好像在想着心事。黄粤豫趴在他耳边说:“想你的场花了?”

  安贻恒一下惊醒了,但也不敢发作,只得低声地吼着黄粤豫:“别胡说八道。”其实,黄粤豫还说对了。一个礼拜前,安贻恒的女朋友已经退伍回来了,这会儿正在家里等着他嘞。

  刘晓楠一路上也不怎么说话,不太理会身旁的宋佩华,只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马上就要见到育萍了,她这会儿在干什么呢?原本还担心刘哥晕车的佩华,这回又发现,集中精力想事,还真能避免晕车嘞。

  下午三点多,大客车停在了学生三舍旁的小操坪上。操场上已经有同学们的不少好朋友在等着了。王育萍、刘文英和黎民余他们正在向着车上的好朋友招手嘞。

  车一停稳,操坪上就热闹开了。安贻恒急着要回家,连行李也不想送上楼了。他要黄粤豫帮他把行李拿回寝室,自己就直接往家里赶了。

  “那,我也要回家去啊?”黄粤豫不服气了。

  “你急的哪门子啊?麻烦你了,啊?要不,你要成仲开他们帮我拿上去。”安贻恒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快走到外面的马路上。

  这边,刘晓楠他们六个人已经聚在了一团。刘晓楠一个快步冲过去,张开双臂,把站在一块的三个好朋友,育萍妹、文英姐、民余,一把都拥抱在了一起。使的那个劲,还让育萍不由得“哎哟”了一声。

  素来举止沉稳的晓楠这个激烈的表现,把朋友们都惊了一下。站在后面的老邵和佩华一时都笑了,老邵还笑着摇了摇头。

  放开朋友们,晓楠顺势搂着了育萍的肩膀,说:“哎呀,想死你们了。”其实,他是想死育萍了。

  这才轮着老邵、佩华他们过来打招呼。老邵笑着对大刘说:“你们两师兄妹说说话去吧,我替你把行李拿上去。”

  “这,那就谢谢了。”晓楠说着,又看到民余正与佩华在说着话,就又对老邵和文英姐说:“干脆,文英姐也做个好事,帮佩华把行李先拿到我们寝室去,就放在我床上。”晓楠知道,安逸和粤豫都回家了,那三个小同学待会也肯定会各自去见朋友,让老邵和文英姐也说说话。

  说话间,佩华已经拉着她的黎哥往外走了。她要回家去,要黎哥送她一段路。

  育萍也拉着刘哥就走,“走,到我寝室去。”

  “你们今天不上课啊?”晓楠问道。

  “上课啊,是看英语原版电影《音乐之声》。我没去,我要等你,刘哥。嘻嘻。”育萍高兴得很。

  育萍的寝室里没一个人,静悄悄的。育萍拉着刘哥一进去,回过身来就抱住了他。

  “门,门。”他说着,伸出一只手来,把门关好。再回过头来,面对面地看着她,双手轻轻地捧着她的脸,看着,看着。猛地一下,他凑过去,使劲地吻住了她的嘴唇。两个人完全沉浸在激情之中。

  晓楠与育萍相识快八年了,由叔侄到兄妹到同学到爱人,他和她的感情由最初的那种两小无猜式的形式,悄悄地地发展着变化着。两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但都保持着当初的纯真与界线。这么多年里,他和她除了象兄妹那样牵过手外,相互间都不曾有意地触摸过。他是把自己陷在了那种中规中矩的传统束缚里,而她是出于对他的人格选择的敬仰与认同,和对他的心灵情感的尊重与呵护。

  或许,这都不是他们的本意,不是他们内心深处对情感,对爱的真实渴求。经过这次离别和相思,他们都明白了一些东西。

  这时候,育萍任由刘哥做着这一切,只是使劲地抱住刘哥,以支撑自己的身体。但是,不一会儿,她的身子就软了,手上的劲也松了。他也感觉到她的身子正在往下坠。

  晓楠赶紧抱住了育萍,将她轻轻地放在床上。她笑着看了看他,就闭上了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胸脯剧烈地起伏着。

  晓楠就在床边上,趴在育萍身边,俯下身看着她的脸庞,看到哪,吻到哪。吻她的秀发,吻她的额头,吻她的眼睛,左眼和右眼,吻她的鼻子,还有鼻子边那颗美人痣,吻她的脸颊,左边脸颊和右边脸颊,吻她的耳朵,左耳和右耳,吻她的脖子,又吻她的嘴唇,使劲地吻。

  他那只绕在她胸脯上的手臂,明显感觉到她的心跳得更加激烈了,甚至整个身子都在微微地颤动了。

  啊,这就是爱情,年轻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青春之爱。当两颗年轻的心,连同他的和她的年轻的身体,因为爱而融合在一起时,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美好,多么的神圣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四章  我们是共和国公民(1)
一九八O年九月,新一届大学新生入校后,校园里到了近几年最热闹的时候。近三年来,学校里一直只有三届学生。先是七六届的工农兵学员与七七届、七八届的新大学生同校。去年,送走了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后,就是七七届、七八届和七九届三届新大学生。社会上称这三届大学生为新三届。

  今年,新来了八O届的新生,此时的大学校园是近十几年来学生最多的时期了。人民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高潮。整个校园都是沸腾的,省城的南江西岸高等院校分布区都是沸腾的了。

  大学里,老师们更忙了,但看着一批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不断地涌入知识的殿堂,他们看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老师的良好风气在全社会已经开始形成。老师们忙得高兴,累得痛快。

  大学里,同学们更勤奋了。如果说当初七七届、七八届的大学生们率先进入面目一新的高等教育的殿堂,还心存一丝庆幸的话,那么,当七九届、八O届的小学弟小学妹们以不可阻挡之势涌入大学校园时,一种后浪推前浪,浪浪朝前赶的气势和紧迫感,更是激发出了全体同学在学业路上的奋力拼搏和攀登的精神。

  大学里,也显得更加拥挤了。十年来几乎没有建设、没有发展的大学校园,一时适应不了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形势突飞猛进的发展。

  教室少了,原来按部就班的上午上课,下午自习的课时安排被迫修改了,各班,各年级的同学轮流上课,甚至各系同学之间交叉利用教室上课。

  用来召开学术演讲会的大礼堂、小会议室永远是小了,座位满了,走道上满了,常常还连窗台上也是人头攒动了。

  运动场地拥挤了,不少班的体育课排在本是用来上专业课的上午大好时光;而一到晚餐前后,大操场、小操坪、体育馆里,到处都是人,甚至进行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之间还出现嗑嗑碰碰。

  食堂、澡堂、开水房全都拥挤了,到处是长长的排队,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那些排队等候的学生手上总是捧着书在看,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地在背着外语单词、名词解释、公式、定理。

  最让刘晓楠伤脑筋是,偌大的图书馆不够用了。每个礼拜从周一到周日,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甚至晚上,图书馆里永远是满座还外加站位的、地板坐的。每天早上、中午、晚餐后,只要有时间自习,刘晓楠的首要任务就是到图书馆占位子。但是,就是刘晓楠这样的拼命学习,不计时间起早的人,在图书馆门前也从来算不了第一个,甚至常常是第一百个,第二百个,第三百个。

  但是,没有人埋怨。校园里成千上万的教职员工和青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