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中午那会,李长安的内心,微微温热。
自己与虎头也只是认识了一两个多月,但他却能如此重情意。当然,就算虎头不去抓那支冷箭,李长安也不会有事。但这份情意,李长安哪能不感同身受。
“这还要多谢虎头兄弟。”
李长安抱抱拳,对虎头谢道。
“哪里,哪里,李兄弟身手非凡,就算没有我,李兄弟也不会有啥事的。”
想起中午李长安右手一抓,就将那羽箭折断,虎头是佩服的紧。
“对了,虎头兄弟,我这有套粗浅的拳法,你若习完,在战场之中自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虎头这样的人,李长安自然是喜欢的。再加又对李长安算是有救命之恩,不免想助他一助。至少,在这乱军之中。学得一套拳脚功夫,总该是好的。如果只是一身蛮力,迟早都会死于非命。
“啊虎头我真不知”
虎头不知说什么好,胀好着脸。
“虎头兄弟,什么也不用说,李兄弟我懂的。”
说着,李长安眼中闪现一道金光,印入于虎头的脑海之中。这道金光,是李长安施展的一门道家传功之法。比较简单,一学就会。
“这套降龙伏虎拳,你好生练习。”
“李兄弟,你是神仙么?”
只一瞬间,李虎头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套拳法。这套拳法不仅有口诀,还有图形。就算常虎头看不懂字,按着上面的图形依法修炼,也是没得问题。
“什么神仙呀,只是一点点小功法罢了。”
“哦,这样呀。”
李虎头显然比较好骗,李长安随便说说,虎头就信了。
“对了,多谢李大哥!”
虎头大概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李长安虽然只比他大一两岁左右。但入得世俗久了些,加之在御林军中呆了一段日子,看起来较为成熟。常虎头在李长安传授功法之后,一时不知如何报答。就将李长安当做大哥看待,若日后李长安有什么事要办,必当鞍前马后。
“不客气,走吧,我们回去。”
李长安拍拍虎头的肩膀,两人一道回到营中。
望夏战役之后,军营在望夏休整了半月。之后,又传出命令。攻打“开合”城。如此又是几个月。前前后后,居然攻打下来了六座城池。
幸好,这些城镇,都是小城,并未对军队造成多大的损失。而李长安,凭着过人的身手,在几个月当中,上升到了大都统的位置。也就是说,李长安可以统领一千余人。
而就在李长安当上大都统的职位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只兵马,并不是为了攻打南昭国,而是为了练兵之用。
“练兵。”
不言而喻,自然是征对于朝庭。
朝庭虽然没有任何动作,但莘正元这个“镇军大将军”岂是一般。从朝庭下的那道旨意当中,他就已然得知,朝庭恐怕是想对他动手了。
如果从两方实力对比来看,自然是朝庭占优。只是莘正元暂时未反,天下还算安定。朝庭也不敢举全国之力,进而讨伐莘正元。所以,两方人马,此时都在准备,都在期望出现一个良好的时机。
“王爷,此翻我军连占六座城池,想我堂堂军威,恐怕已传至了长安。”
这个所谓的王爷,正是临川郡王“莘正元”。
若不是“莘正元”生有反意,恐怕也是一个郭子仪一般的人物。当年莘正元只是郭子仪手下的一个小兵,而他就是从小兵开始。莘正元靠着自己的努力与无数的血汗,造就了郭子仪对他的另眼相看。
只是,谁又曾想到。尽忠无私的郭子仪将大权放下之后,部分兵马,却留入到了莘正元手中。而莘正元靠着这些兵马,一路在边疆大杀四方。诸多小国,皆臣服于大楚国。那时的李玄一,直以为天下归心,放松了对莘正元的管制。而且,由于莘正元战功郝郝,并亲封他为“镇军大将军”,武将之中,只位于郭子仪之下。这还不止,又封他爵位,赐他属地。
到了现在,当年封下的属地“临川”,现在变成了莘正元谋反的最大依仗。这次新募兵马,连连攻下六座城池,莘正元大是高兴,特地前来军营,视察一翻。
“传得好,我看是还得多派一些人手,到长安城散发消息。”
两军交锋,气势由其关键。军中打出了必胜的气势,就算是数倍于己的敌人,也能将其击败。而对手往往是闻风而逃,不敢恋战。
“王爷高明。”
这次统兵的将军,名叫董百川,是为莘正元的老部下。这次连连攻克六座城池,何只是练兵,而是以军之威,震住长安那边的朝庭。
“董将军,还是你治军有方呀。”
“哪里哪里,还是王爷雄才大略。”
“请。”
董百川笑意盈盈,然后说道,“王爷,这是几个月前新招募的兵马。如今连攻下六座城池,已将这些新兵,煅炼成了一支钢铁坚兵。不说朝庭兵马久年未曾征战,就算是多年打仗,又有何妨。”
董百川面对着三军,详细的给莘正元介绍了起来。
“不错,董将军这几个月辛苦了。”
莘正元站于高处,俯视三军。其势一散,如君临天下。随着三军的一吼,更震其威。这哪是什么新兵,简直就是一支虎狼之师。
莘正元满意的点点头,这次大举征兵,虽然劳民伤财。但能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师,又算得了什么呢?朝局之中,任是你再高的官。若没有兵马在手,皇帝一声令下,脑袋就不得保住。莘正元以前哪一次不是战战兢兢,行事如履薄冰。
这种朝生夕死的感觉,莘正元早已受够。于是,莘正元每一日不盼望着,手中拥有一只无敌之师。终于,几十年的征战,给他创造了一切。随着实力的膨胀,当年不想“受命于君”的“莘正元”早已改变。现在的他,只想自己是君,自己是天。
外界有位士子,戏称莘正元,诗云,“拥兵几十万,坐守临川王。”
莘正元听到后,大怒。当日就派出刺客,将那位士子杀死。从此以后,长安城,再也无人敢谈及临川郡王莘正元。
“王爷,这次练兵之即,除了大展我军声威,我还在军中,发现了一位将才。不过,我观他入得军营并无多少时日,现在暂时只任他为大都统。待历炼个一两年后,恐又为王爷添一虎将呀。”
莘正元除了有谋反之意以外,其他的,倒还是一个英明的统领。
至少在用人方面,一直是人尽其才。所以这些年间,大都部下,都对莘正元忠忠心耿耿。就算莘正元生有反意,这些将领,也都誓死追随。
“哦,此人是谁?”
======
PS:有读者反应武侠仙侠参杂,感觉很是怪异。为了不让各位读者产生郁闷的心情,小鱼决定今日爆发,快些结束俗世历炼。
第五十六章:纯阳之力
“此人姓李,名青云,现任第十一军大都统。”
“李青云。”
莘正元念了一下,然后叹道:“青云直上,好名字。董将军,我倒想见一见此人。”
“是王爷。”
董百川听到莘正元的吩咐,连忙对手下说道:“传令李青云来此处。”
“董将军,还是不要声张的好,带我过去吧。”
莘正元并不想李青云进见,只想先从远处一观。以他征战几十年的目光,是龙是虫,只要一看,即已明白,哪用得着日夜观察。
“那人就是李青云了。”
董百川指着前方站于高处,身穿巨甲,指挥一千余人操练的青年统领,对莘正元说道。顺着董百川的目光,莘正元只一观,就已发现。
“根骨不错。”
从表面来看,这位李青云实乃是炼武的好材料。
而就在莘正元一观之后,前方站于高处的那位青年统领,不知为何,回头朝这里看了一眼。随后,并没有任何表示,转过头去,继续操练起士兵来。好像这位青年统领的回头,并不是有意而为。
“胸有激雷而脸如平湖,有大将之风。”
莘正元一喜,想不到此人之能力,还在他预料之上。
两人只是随便一观,这个叫做李青云的即已知晓。金风未动,蝉先知。这份直觉,若用到沙场之上,无不是战不胜,攻不克。这还只是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在李青云回头一看两人之时,却只当做没看见。如此定力,又有几人比得过呢?
“哈哈,想不到董将军除了治军有方之外,眼光也是独到的很呀。”
莘正元所说的意思,正是夸董海川有伯乐之风,能慧眼识人。
“比起王爷来,末将这点眼光,又算得了什么?”
这并不是董海川有意奉承莘正元,而是莘正元这人,确实眼光独到,知人善用。
“对了,董将军你这一推荐,倒让我起了爱才之心。不过,我得先考他一考”
站于高处的那位年轻统领,除了李长安,又还有谁呢?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李长安只好改名,取了一个李青云的名字。
“刚才那人,也不知是谁?”
“世俗之间,果然藏龙卧虎。不说堂堂长安城,就连军营之中,也不知藏有多少豪杰。”回想起刚才那一瞬间,李长安差点有种被人看透的感觉袭来。
是夜。
将士们大都睡着,只有一些守夜的将士,还在重要的地方战岗。而李长安为了方便修炼,身先士卒,担当了守夜一职。
这“炼脾”境界,还真是困难。
五脏之中,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之道,是为五味化生之本源。有调节三焦气机,使五脏六腑各施其能之功。
简单的说,脾脏属五脏之一,起到的作用,是为调理肉身所有内腑。若炼通脾脏,则五脏六腑,皆可相通。人之肉身,将进一步增强。还真诀说道,炼脾一境,至高深处,可以用自身之力,沟通天地,有莫大的威能。
先是沟通自身,进而用肉体沟通天地,果然玄妙无比。炼肺一境如此困难,就不足不奇了。
李长安放下着急之念,按步就班的,按着还真诀中的心法,煅炼起“脾脏”。
“炼脾”一境的心法,说的是用脾之力,贯穿整个肉体,运行一大周天后,即可收功。而且,一天也只得运行一次。若强行练习,不但没有功效,反而损伤其他内脏。
过犹不及,只能水滴石穿。
一个大周天运行完毕,李长安开始温养起肉身之内丹。
命功修炼之内丹,与道家修炼之金丹,平日都得用元气温养。只是道家中所述的温养内丹,却是为了化为元婴。而命功修炼之温养内丹,只是为了积累纯阳之气,至于后一步如何?李长安现在不得而知。
“呼吸”
这是李长安在吸收天地之元气,一呼一吸间,周边之间的天地元气,滚滚而来,全部进入于李长安肉身之中。随后,丹田之纯阳刚烈之气慢慢聚出,温养着体内之内丹。
内丹在纯阳之气的温养下,一点一滴的吸收着纯阳刚烈之气,聚而在内丹之中,凝气成团。周而复始。就这样,慢慢的温养,李长安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意静之中。
“来者何人?”
不知多久,意静之中的李长安突然感觉到了一股气息靠近自己,即而醒了过来。
“想不到,你却能发现我的存在。”
这时,黑夜之中,闪现出一个身影。
“你是谁?”
此人衣着长衫,面容威严,缓缓从黑夜中走了出来。
“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来人没有回话,而是反问了李长安一句。
“阁下如果不知我是谁,怎么会无缘故的接近在下。”
李长安心中警惕,但脸色如常。
“你不说么,那我就逼你说出。”
长衫男子脸上一怒,哼了一句。周边气场一时如铜境破碎,每一次镜像的破碎,都有千军万马之力。
就在发现长衫男子之时,李长安即已做好了迎战准备。
“千手如来。”
李长安双掌连拍,黑夜中出现了千百只掌影。每一掌,都拍在了破碎的元气之中。短短时间,又归于一片平静。
“有些能耐。”
长衫男子略略吃惊,但却越发高兴。长衫一甩,一股狂风袭来,吹向于李长安。
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也不是冬风,夏风,更不是长衫一甩带过的来掌风,而是九天之上的罡风。罡风袭来,只吹人,不吹物。被罡风一刮,功力弱者,倾刻间灰飞烟灭。
想不到命功修炼,也能采集到九天之上的罡风。罡风阵阵而过,若李长安不避得一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