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阳光大宋-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你这刀伤的事传了出去,如何再做得了生意?”杨文广不无担心地问道。要是被人发现是假的,那可不妙。

“呵呵,少帅爷还没醒悟过来么?那梁公子使的是一石三鸟之计,既要躲脱赵允升的纠缠,又要满城都知我是他的女人,还要奴从今不敢再见客人,只安心对他一个。那厮却把奴家赚得苦了!”

雪里梅又恨又笑道:“不过,他也太小觑了我雪里梅,他有张良计,我便没有过墙梯么?让我只唱给他一个人听,想得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249、丁谓序、王曾跋

京城里的吵吵闹闹梁丰不管,他自回去做他的县太爷。刚回来他就分别写信给丁谓和王曾,附带寄上魏腾等人手抄的《三字经》文本,说明写书的本意,客客气气请提意见。顺便告知一声:官家欣然御笔题写了书名,看看两位相公能不能也给个面子,赏个序呀、跋啊什么的。

两个宰相都同他交情匪浅,当然要仔细看看他的新作。一看之下,赞叹不已。难为这小子心系基层教育,能够总结大宋教育普及率不高的不足原因。这玩意儿虽说谈不上什么高深学问,也谈不上有多少文采,胜在好读好懂,容易普及。要是国家用它做了基础教材,推广民间。少说今后能识字懂理的老百姓要翻一番。

是好事,就要支持。于是丁相公欣然命笔,为他的《三字经》作了一篇序文。

“中华之盛,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前圣立言,浩然烟海。汗牛充栋,不足以容之万一。

惜前唐以降,五代纷纭,兵戈涂炭,文化几yù绝之。幸夫太祖兴于天命,膺兆姓之祉,开大宋之万代弘业,可谓兴矣!由是尽取前朝利弊,合为文治之功业,科举完备,制度堪称尽善。乃取《诗》《书》《易》《孝》《周》《礼》《仪》《孔》《孟》《chūn秋》《尔雅》共为十三经,垂衡以称量天下之士也!德谟洪烈,不亦伟哉?

然夫为学rì益、为道rì损,苦海之舟。以桨楫泛于天地之间,何其穷也?学者不得其路,为人者不知其理,虽圣贤大义,能会之于一二者何?

今有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梁丰玉田,自请方命,为政临民。观夫民间蒙童入学之艰深,既叹不得其门而入,复叹天下兆姓空晓圣贤之名。不谙圣贤之道。乃发此愿心,作《三字经》以示。彼虽文不甚深,所记无过世间常理;语不求奇。所论正合兴衰之道。凡有礼节,无不载入,凡有楷模,并列供仰。是为天下蒙童亦或略识文墨者所能会也!

余忝列中书,识见愧不及后子,尝试观之,复赞其能于小处见宏大,能集前贤之言行而追仰至圣。由是命笔为序,期以此经传,文被天下。凡普天之下,尽知昌隆之治,以至于尧舜之世也!天圣二年秋八月廿五长洲谓序。”

丁谓不吝笔墨,给了梁丰这本书很高的评价,而且自谦说见识不及这个后生小子。希望他的书能够启迪百姓,好让大宋能够达到尧舜的盛世。

“普宁梁丰,天圣元年举开封举人第二,翌年殿试,举进士及第第三,时年不过一十九岁。少年扬名。曾有《越来草堂笔记》行于世,复有戏谑之言,成《西游记》诵于坊间。其才也厚,其xìng也飞扬。余始会之,以为脱跳,既喜亦戒之默存为上!先是,开封府功曹参军,既有协助治水之功,复有自择署官之法,皆为称颂。后半年,子自请治于地方,不以少年得意之形,不作县宰骄矜之态,留心政事,务本重农。每多观教化之功弊,思前人之未足,遂潜心治学,历览典籍。会之成此书,虽小辞,亦近大道也!

赞其语浅言深,村夫野老,稚子蒙童,靡不能会。是其为大功德也!要以为开蒙之本,教化雨露,使天下尽得圣贤之道,行三代之礼。用心可谓良苦,用法可谓得当。余心深慰矣!由是作跋,亦可权作心得也哉!天圣二年秋八月廿六rì曾笔。”

王曾也作了一篇跋文,向读者介绍了作者梁丰其人,和丁谓异口同声地称赞了他的功劳,期望这本基础教育教材能够推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由于是特快专递,梁丰很快就收到回信,拿着两篇文章笑眯眯地翻看之余,脸蛋有些红扑扑的,似乎流露出羞涩。他老婆冯程程觉得奇怪,这男人脸皮其实有够厚的,今rì怎么反应不正常了?

“老公,你脸红啥?”

“呵呵,没有啊,我脸红了么?可能是热的吧!”

“这都穿夹衣了,你还热?我看不正常,难不成你觉得两位相公夸过了?我看刚刚好呢!”

梁丰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剽”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用心很好,就是路数不正。包括前几天他送给雪里梅那两首词,当时感动得那女子真是柔肠百结,觉得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梁郎,便是为他死了也心甘情愿!

这时听了冯程程的话,仿佛找到了个台阶,急忙点头称是:“你说得对极,两位相公太抬爱了。这么一本小册子,无非就是让小孩子们多认几个字而已。哪里能到这样高度。唉,只是写都写了,不用也不行,惭愧啊惭愧!”假惺惺地谦虚几句后,便写了信急召刘老板来封丘,时间刚刚好。自己这边插图画得差不多了,小嫦做事最是严谨,必定也会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刘老板一到,就是大功告成,马上付梓。

做完了事,伸个懒腰,正要出门去慎思堂看看公事。谁知冯程程在旁边悠悠叹道:“唉,也不知那雪里梅是甚模样,好生向往!”

梁丰心里突了一下,回头尴尬道:“嗨,什么模样,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罢了?有什么稀奇的。”

“不稀奇,那如何为你闹出这般动静?连楚王世子都得罪了,满城风雨哦!”冯程程闪着大眼睛直勾勾水汪汪看着他笑道。这种事岂能瞒得过人的?何况梁丰本来也没存心要瞒,自然就传到程程耳朵里。但此时当面问起,仍然有些臊得慌。只好支支吾吾道:“也就是一个名气罢了,她身在那种环境,自然要出名些。”

“比我和小嫦姐姐如何?”反正四下无人,冯程程上前搂住老公脖子,腻声问道。

“呃,各有各的特点。怎么说?chūn花秋月夏rì冬雪嘛!”梁丰虽然脑门出汗,也不肯昧了良心,当面抬高一个、贬低另一个。

“死鬼,算你有良心。你要敢说她坏话,我就瞧不起你啦!”冯程程伸长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笑道。她可没多少醋意,能多有个人属意老公,只证明自己识货。

梁丰送了口气,心想这关可算过了。

“那你怎么不把她接回家来?怕我们欺负么?”不料程程又问道。

“呃——,全接来挤作一堆干什么?本官这点俸禄,养你们几个还真有些费劲。再说,多个走出要好些。嘿嘿!”赶紧说完,溜之乎也,实在不好意思说是人家不肯来。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250、烦人的奏本

大宋天圣二年九月初一,未时,宝慈殿内。

太后刘娥午睡方起,宫女轻轻上前递上热巾,刘娥接过擦了脸。罗崇勋微微弯腰奉上青茶,刘娥又接过呷了一口,神气清爽了些。微微点头道:“这个青茶,果然比茶汤舒爽得多。无怪近来天下风行。”

“娘娘所言极是,这青茶奴婢也常吃的,妙在神清气爽,口齿留香,生津解渴。不似茶汤那般粘稠浑浊,又徒添香料,反而抢了许多茶味。”罗崇勋笑应道。

“吾今用的是内府仿制的吧?记得原先梁丰进过一次,比这个似要强上许多,可惜吃完了。”

“娘娘,那梁丰是制此茶的鼻祖,当然强过百倍。果然娘娘需要,奴婢这边去传召,命他进上些好茶,表表他的孝心。也是应该。”

“唉,不必了,为了两口茶,没得劳师动众,一时言官们又要聒噪了,划不得。”刘娥摇头笑道。

“嗐,恕奴婢多嘴,便是不饮这茶,言官们说得又还少了?那帮子东西,成rì里吃饱了没事干,只顾邀名作势,有许多事,不听也罢!”



“是、是,奴婢多口了!只是奴婢贴身服侍娘娘,你老人家每rì受的许多辛苦,外臣们不知道,奴婢可是瞧在眼里。他们那里晓得娘娘的艰难?只有奴婢等心疼娘娘啊!”罗崇勋急忙下跪说道,一边还流下泪来。

“起来吧,说你两句,哭什么?只是教训你,记得本分要紧。”刘娥笑道。又吩咐他去取今rì的奏本来看。

罗崇勋捧来奏本,轻轻放在案上,自己则在一旁肃立服侍,大殿清幽,就只剩他两人。

刘娥一边看。一边随手批阅,过了几本,渐渐地眉头皱了起来。罗崇勋在她旁边偷眼瞧去,隐隐看见是本奏请太后归政的折子,也不知道是谁写。进来这本子逐渐地增多,以前两三个月才见一本,这下半年来,几乎每天都有一两本说这事。

记得第一次遇到这种本子。刘娥想了半天,转去给官家批阅。当时赵祯很是留中了几天没动静,那几rì刘娥的脸sè都是yīnyīn地不快。直到有一天,赵祯在奏本上批示道:“卿等言亲政事,虽有理,然朕亦有不得已处。朕尚未及弱冠,全靠太后慈惠调教,此时止初谙国事而已。雄心也不必瞒卿等,但古云‘不自是故明、不自见故彰’。朕自知非时也!再三思忖,仍须太后坐之,方可保四海无虞。亲政。将来事也,毋多言。”

罗崇勋回想起那天刘娥看了赵祯的批示,先是凝思许久,慢慢才心情舒畅起来。官家果然赤诚真挚,也并没有隐瞒自己想亲自治理国家的雄心,但很不容易能自查到本事没有学全,还不到时候。老老实实交待以后再说。这对刘娥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她现在jīng神又好,身体又棒。又不能另外找老伴,深宫无聊,杀伐决断才能带给她无上的快感。要她放权,实在是舍不得。得到儿子如此的答复,心中端的舒服了许多。

于是后来再有类似的本子。刘娥都照葫芦画瓢,先放几天,然后转给赵祯看。起先赵祯也还每次都把理由讲讲,然后发回去。后来便不再多言,只写“知道了。毋庸议。”六个字退回。

但这个好像也不是办法,渐渐的奏本越来越多,颠来倒去就是这几句话。这时候刘娥也烦得不行,要不准他们讲吧,上疏言事是大臣的职责,不能堵人家的嘴不是?可要放开随他们说吧,天天就这么几句,跟念经似的,还不好回答。准?舍不得。不准?说不出口。

刘娥都快作下病了,每rì看到这玩意儿就神经衰弱。也不是没换过人,一开始谁说这事,就寻个因头踢得远远的。可大宋朝啥都缺,就是不缺二愣子。前赴后继朝前冲,这么一来二去,愣是把刘娥整得没了脾气。

刘娥忍不住放下奏本,叹一口气,闭着眼睛揉着鼻梁不说话。

“娘娘,又有不开心的事了?”罗崇勋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明知故问道。

“嗯,还不是那几个大臣,又吵吵着劝吾归政。唉,如今官家还未成立,难道真要把政事交给他们把持么?”刚才刘娥还在训斥罗崇勋要守本分,这会儿也顾不得了,吐吐苦水先。

“所以奴婢才说嘛,那些大臣们有时候还真是登鼻子上脸。娘娘就是对他们太纵容了,才这么不知进退,腆着脸地乱嚼舌头。要奴婢说,他们纯属找抽呢!”

“什么话?不知道祖宗规矩么,大臣言事无罪。我们赵家便是凭了这条,这许多年才江山稳固。”

“可是他们也太上脸了。哼,娘娘如今握着大权,理他们怎地?要奴婢说,不行就干脆那个,名正言顺,省得聒噪!”

刘娥身子一颤,猛地抬头狠狠盯着罗崇勋,冷冰冰地说出几个字道:“遮么你是活够了吧?”

罗崇勋急忙趴在地上道:“娘娘恕罪,奴婢一时糊涂,口不择言,该死该死啊!”吓得浑身都发起抖来。

罗崇勋趴在地上半天也没听到刘娥的动静,忍不住悄悄侧头朝上看,只见刘娥直视前方,似乎在思考什么。罗崇勋心念急转,他对这老太太的心思是琢磨透了的。要不然也不敢放肆大胆说出这番话来。这时偷窥到刘娥的神态,知道自己又戳中心事了,心中暗暗盘算下一步如何措辞。

他现在内宫权势熏天,几乎说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官家赵祯也要给他几分面子。眼里只有刘娥一人,平rì里服侍完这位老太太,就轮到别人奉承于他。这种风光,在宦官堆里,任何时候都是万中无一的。外臣们固然大都守着朝廷法度,不与他交往。但也有许多二三流的小臣,要想上位,要想出头,就不得不巴结他这位入内内侍省都知。

为了找找感觉,他也乐得常常同这般小臣们会会,谀辞如cháo,爽得两腋生风。其中就不免有一些胆大妄为的,背地里替他担心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251、有个神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