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有预见到在此后几年技术进步的惊人速度。
1954年,克拉克还认为他的想法的实现还需要至少半个世纪以后,甚至
他也没有预见到在此后几年技术进步的惊人速度。
澳大利亚晴朗的天空和广袤的沙漠对于火箭和卫星新技术是至关重要
的。到
60年代初,澳大利亚提供卫星通讯系统的位置和高空跟踪站,使美国
能够为卫星定轨,执行月球探险使命。
1964年,国际通讯卫星集团在华盛顿成立,它的任务是组织研究新的技
术。到
70年代末,这个组织的成员大约有
100个国家,控制着
14颗卫星。
这些卫星分布在“克拉克环”不同的位置上。这些卫星为世界
171个国家和
地区发射电视、电话和其他的数据。这个组织提供世界国际通讯线路的
2/3,
以及几乎所有的国际电视转播。国际通讯卫星集团提供了
30多种不同的服
务,从电话到复杂的计算机信息交换、联网国际会议,等等。
这个系统由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主宰着。大部分的美国军事和外交通
讯是由国际通讯卫星集团所承担着,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的热线也通过这一
系统。
在华盛顿,尼克松政府认识到了出现新一代卫星的可能性。美国政府在
白宫成立了通讯政策办公室,由克雷·怀特海德担任主任。怀特海德毕业于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著名思想库兰德公司的研究员。他的任务之一是安排
政府繁忙的通讯线路问题。
怀特海德野心勃勃。他试图在美国国内起草一项新的卫星政策,以解决
有线电视的争吵。他要将竞争机制引人整个通讯行业。在他的督促下,白宫
向联邦通讯委员会施加压力,允许向国内的通讯卫星开放天空。其结果是,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几十家由私人投资经营的卫星被发射进入了“克拉克
环”,向美国国内提供各种服务,如电视节目和金融业务等等。这时,在美
国政府看来,直接向家庭广播,为西方插足苏联帝国提供了绝妙的机会。
使用卫星直接广播的第一个国家是印度。
1975至
1976年,印度使用美国卫星进行了一年的试验,主要是为偏远
的农村提供信息。但是,这种方式的费用实在是太高了,但从技术上来说,
试验是成功的,至少美国中央情报局是这样看的。
1976年,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也都开始试验用卫星直接播送节目。苏联
也开始利用卫星向西伯利亚和北部偏僻地区的居民广播。1977年
1月,世界
无线电会议在日内瓦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切割“克拉克环”,为各国
卫星分配空间,安排位置。此外,还要分配不同的频道。
欧洲各国政府非常紧张。他们清楚地知道,在
2230英里高空上的任何一
个卫星,所覆盖的面积都不止是一个国家。法国的节目可能会发射到英国,
而英国的节目也会到德国。法国人尤其害怕,担心他们国家的天空将充斥着
携带着美国节目的电波。对于法国政府来说,这是不受欢迎的。正如克拉克
曾经预言的,电讯革命将对国家主权的性质进行重新的定义。
111个国家的
6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起草了一项国际广播卫星
服务的计划。“克拉克环”的卫星世界被分割为三个地区。一号地区包括欧
洲、非洲、苏联和蒙古,二号地区包括美洲和格陵兰岛,三号地区包括亚洲、
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在这个会议上,分裂为两派。一派是由法国为首的
一些国家,要求政府对广播严格控制;另外一派是由美国领导的,鼓吹开放
天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法国坚持对欧洲要有非常严格的计划,欧洲的每
一个国家都最多只能有五个频道,美国认为,这种限制是荒唐可笑的,是荒
谬的。
天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法国坚持对欧洲要有非常严格的计划,欧洲的每
一个国家都最多只能有五个频道,美国认为,这种限制是荒唐可笑的,是荒
谬的。
到
70年代末,很显然的是,几乎所有的卫星都能够用
作发射台,直接地进入那些拥有接收天线的家庭。当然,要有电视机。这一
进步给像新闻公司这样的国际传媒帝国所提供的跨国机会,似乎是无限的。
对于默多克来说,卫星提供的前景,就像铁路当年给大亨所带来的一样。这
是一个跨越时空世界的时代。默多克看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九章收购《泰晤士报》
第九章收购《泰晤士报》
老汤姆逊先生钟情的《泰晤士报》
·汤姆逊家族对工会“服了”,不想再“玩”了
·谁来买下《泰晤士报》?
·默多克联合了埃文斯
·担心政府的审查
·可能是撒切尔夫人在暗中帮忙
1981年
2月,默多克成为伦敦《泰晤士报》的老板。这时,他早已从他
父亲的老朋友和“教师爷”诺斯克利弗那里获得了“真传”。当这笔交易一
完成,他就打电话给远在澳大利亚家中的安娜。安娜早就想到默多克会第一
个通知她。这时,她还在痛恨英格兰。
安娜问默多克,从现在开始他们将在哪里度过今后的时光。“他已经考
虑了,说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北半球。”
《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之战,以及它们的演变,使人们进
一步了解了默多克。这些事情中间还穿插着其他一些故事,尤其是因为他与
英国最著名的主编之一哈罗德·埃文斯之间的争吵。他们之间的故事后来闹
得尽人皆知。
《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是两份不同形式的报纸,也是英国
两份最著名的报纸。这两家报纸也最突出地表现了“舰队街”的报纸老板和
工会之间的恶劣关系。
1959年,加拿大的出版大亨罗伊·汤姆逊从洛德·金斯莱手中买下了《星
期日泰晤士报》,当时它的发行量不到
100万份。汤姆逊任命了一位很出色
的主编,名叫丹尼斯·汉密尔顿,并让他招募一流的职员。1976年,报纸的
发行量达到了
150万份,远远地超过了它的对手《观察家报》和《星期日电
讯报》,把它们甩在了后面。
此后,汤姆逊又获准买下了《泰晤士报》,这曾经引起了公众的争论,
许多人认为他不合适。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报纸,
是“正统势力的黑板报”,但是这份报纸的发行量在下降,而且也多年亏损。
在批准汤姆逊购买这份报纸之前,报纸的“卫士”们为防止“编辑独立
性”的传统被破坏,提出了许多条件。仁慈的汤姆逊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些条
件。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将购买《泰晤士报》一事描述为“我做过的最伟大
的事”。
在许多方面,罗伊·汤姆逊都是记者们最完美的老板。他有独创性,而
且他从来都不干预编辑们的工作。在政治上,他一直宣称自己的右翼观点,
但是,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自己的报纸。他最大限度地允许他
的编辑们保持着新闻的自由度。
汤姆逊收购了《泰晤士报》之后,丹尼斯·汉密尔顿成了《泰晤士报》
和《星期日泰晤士报》这两份报纸的总编。《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位很博
学的编辑威廉·里斯莫格,成为《泰晤士报》的主编,而哈罗德·埃文斯担
任《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主编。
埃文斯是一位铁路工程师的儿子,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报业。当然,他
过去也是一位记者。他先是负责《北部回音》的编辑工作,获得了成功。由
此名声大震,人们都把他视为一位侠胆义肠、仗义直言的好编辑。
此名声大震,人们都把他视为一位侠胆义肠、仗义直言的好编辑。
在汉密尔顿和埃文斯的领导下,《星期日泰晤土报》发展出了新闻行业
的新技术。他们组织的一小队记者,被冠以“窥视”的名字。这个名字很快
就闻名于世。他们的劳动成果使报纸有了很强的特色。埃文斯将“窥视”编
入一个正规的调查小组。在
60年代末到
70年代期间,报纸发表了大量的内
幕调查报告,并公之于众。这其中包括金·菲尔比事件。菲尔比是苏联克格
勃安插在英国秘密情报局
M16中的间谍,这一丑闻曾经被搞得沸沸扬扬。埃
文斯的小组还调查了发生在法国北部的麦·道公司
DC—10的空难事件。此
外,报纸将大量的钱花在调查毒品犯罪的问题上。
埃文斯把报纸和新闻事业看作是一种社会武器。他在这方面投入了他全
部的热情,他要报纸永远痛斥政府,蔑视法律,要将所有的秘密,尤其是政
府内部见不得人的事情挖出来,公之于众。他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招来了
许多批评,说它的风格是生锈的、冒牌的新闻,他的新闻更多的是装饰品,
表面上闪光发亮,而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但是,埃文斯和他的支持者们却不
以为然。他们认为,他们是为普通公民服务的,目的是保护公民免受伤害。
在政治上,他们的报纸是中立的。虽然他们批评政府,但并非激进分子。
可能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这份报纸具有某些警察的精神。埃文斯雇用了
一些非常熟练的记者。在他们当中,战果最为辉煌、最具有杀伤力的人是布
鲁斯·帕奇。他是一位很有特色性格的编辑,有时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不
惜去研究
18世纪德国历史或分子物理。
尽管报纸严肃认真的调查在继续,但是,到
70年代末,这种精神有些褪
色,甚至凋谢枯萎。埃文斯反复无常,有时是擅自作出各种决定。他本人倒
是精力充沛,常常是骑着一辆摩托车跑来跑去。他离了婚,但很快又结了婚。
他与人合作出版了一本关于滑冰的书,竟然卖得不错。随后,他又帮助编辑
出版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回忆录。尽管他一直以不与政治家来往
而自居,但他的这一举动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
《星期日泰晤士报》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新闻方面,都获得了成功,
简直是大放异彩。但它的“老姐”《泰晤士报》在
70年代的情况却不算太好。
《泰晤士报》的主编威廉·里斯莫格是一个倔强的知识分子。他较早开
始使报纸现代化,使用大标题和短句子。尽管这一变化不是那么激烈,也不
太突然,但是对于报纸的某些年轻的传统主义者来说,变动得实在太多了,
太过分了。在
70年代初期时,他们开始抱怨了。加上当时报纸的收人情况不
好,于是,许多变动被取消了。
当
1976年报纸的老板汤姆逊先生去世时,报纸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今后
会发生什么事。在过去那些年里,汤姆逊为这两份报纸亏了不少的钱。他喜
欢它们,也喜欢英格兰。但他的儿子却不是这样,他可没有这么罗曼蒂克的
感情。他生活在加拿大,发现伦敦远不那么令人感到舒适。这与他的父亲可
大不一样。
在
70年代,英国的报纸管理阶层,都在认真地考虑如何引进划算的“新
技术”,也就是计算机化。如果记者和广告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地把稿件输入
计算机排版系统,不仅漂亮,而且可以减少一些打字员。但是,打字员们都
属于全国绘图协会。全国绘图协会拒绝任何这样的革命,除非报纸的资方同
意“重复输入”,也就是说,由任何非协会会员所打印的东西,必须由全国
绘图协会的人再重新输入一次。在无休止的谈判之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停工
之后,在损失了数以千计的报纸之后,由汤姆逊家族控制的国际汤姆逊集团
失去了耐心。他们告诉工会,除非工会同意不中断生产,并引人一些新技术,
他们就在
1978年
11月底关闭这两份报纸。公司的经理们确信,在经过“短
期的剧烈震动”后,全国绘图协会将会退却。但是,他们估计错了。
在报纸被关闭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工会没有做出任何有实质性的让
步。最后,公司不得不自己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门造成了
4000万英镑的损失。
1979年
11月报纸重新开张时,几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汤姆逊家族只好自认倒霉。在报纸歇业期间,报纸的经理和记者们照拿工资。
这还不算,汤姆逊家族甚至对全国绘图协会的要求做出了让步,同意“重复
输入”。
1980年间,印刷工会继续经常中断报纸的出版,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
《泰晤士报》严重亏损。到秋天时,全年的税前损失大约达到
1500万英镑。
肯·汤姆逊觉得,他佩服他父亲对报纸的热爱,但不明白这么长时间里,他
是怎样弥补报纸的亏损的。1980年的
8月,《泰晤士报》的记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