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行,不行,我们家冰箱里有。’她当时就说,‘妈,咱家冰箱里没有。’没办法了,我就跟人家讲,‘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喝碳酸饮料,怕对她胃不好。”实际上我们也确实不给她喝那些东西。把人家劝走之后我真是恼羞成怒,就打了她几个屁板,把她爸眼泪都给打出来了。但是我们俩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一致的,比如那次我打孩子,肯定是我不对,但他会在背后说我,当着孩子的面他也不拦我。你千万别以为小孩不懂事,她心里什么都知道,那次我打她都打出手指印来了,她也掉眼泪,但就是不哇哇大哭,因为她知道自己有错。”
正如母亲所说,“孩子小时候养成的毛病家长要是一忽略了,以后顺延下去,就很难改了。”所以,才有了对四岁孩子的那次痛打,虽然当时那几巴掌打出了家里人那么多眼泪,但那也许是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必须付出的代价,母亲觉得值了。但那以后,潘睿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父母也再没有打过孩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家庭教育考验父母的智慧(3)
说学龄前是一个重要时期,还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像海绵一样汲取她初到人世所未知的一切。母亲回忆说:“学龄前的孩子潜力实在是太大了,有的时候特别长的故事你让她讲她都能讲。我们单位同事都知道她能背诗,就跟她对诗,谁也对不过她,后来一个老所长实在对不过她,就来了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是毛主席诗词——这下才把她难住了。考生字也很难考住她,同事就故意考她药典里的字,药典里有些字特别偏僻,用这个才能考住她。”
家长对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母亲说,有一件事让她一辈子想起来都觉得愧对孩子。
在潘睿还不到四周岁的时候,父亲单位让他们一家三口报名参加“独生子女家庭知识竞赛”,同事们说:“你女儿虽然小,但是很聪明,就让她去吧。”比赛规则是每名参赛者准备100道题,不管家长还是孩子。结果刚刚拿到题目,母亲就要去党校学习了,但是,为了给孩子减轻负担,她还是帮女儿筛选出了70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告诉女儿说:“你背这70道题就行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问:“那要是考那30道呢?”母亲拍着胸脯说:“另外30道题比较难,就由妈妈帮你背。”
结果这一去,时间就不够用了,等到母亲回来已经没有时间背题了,只匆匆准备了一下就去参加竞赛。第一轮他们很顺利地通过了,但是到了第二轮,考到潘睿一个必答题,正好是那30道题里面的题目,是关于城市森林覆盖面积的数字型题目,潘睿眼巴巴地看着妈妈,没有办法,母亲只能告诉主持人说:“这道题我们没有背,就先过去吧。”她永远忘不了女儿那求助的目光,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对不住女儿。
那次比赛他们得了二等奖,虽然别人认为成绩还不错,但是潘睿心里很不舒服,回家之后,她跟母亲说:“妈妈骗人。”“我就跟她先检讨,再解释,说我当时不是骗人,确实是妈妈错了,可也只能讲点客观原因,其实当时我确实有点低估孩子的能力了,那30道题都给她,她肯定能背会,小孩的潜力很大。”
那次比赛的奖品是一套调料盒,虽然搬了很多次家,它还一直没有“下岗”。对潘睿一家来说,那不仅仅是一套调料盒,它让母亲始终记得:对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教育孩子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有人说,孩子既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又是上天派下来与你斗法的小鬼。其实要教育好孩子,做父母的还真得有点法术,就像潘睿母亲说的那样:对孩子有的时候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做家长的总得动点心眼。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潘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开原来到了沈阳,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培养起一些音乐方面的爱好,“我们俩都不懂音乐,孩子别像我们一样,人家去听音乐会,我们去看音乐会,那太惨了。”母亲打趣地说。
于是父母选择了电子琴,但首先要征得女儿的同意。
“我不学。”潘睿说。
“妈妈不是让你将来从事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
“爱好,爱好,我不爱怎么能好呢?”
能言善辩的潘睿让妈妈只好选择了沉默。“后来我动点心眼,晚上就不理她,总像有心事似的,在那看电视。”
“妈妈,你想什么呢?”看到母亲心事重重的样子,女儿有些疑惑。
“没想什么。”
“妈妈,你生气了么?是不是我不学电子琴你不高兴了?”
“没有,那也不当饭吃,跟学习也没关系,一个电子琴,四五千块钱,你不爱好就算了,我还省钱。你又没有基础,现在又不爱学,我每天还得督促你弹琴,我哪有那个精力!’”
这一招还真管用,妈妈越是阻拦,潘睿越是想学,最后娘俩商议的结果是,请爸爸来决定是否学琴。为此,还开了个家庭会议,爸爸跟妈妈配合默契,因为妈妈“反对”,女儿拉父亲一票,才二比一通过了学琴的“决议”。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家庭教育考验父母的智慧(4)
母亲更是趁机巩固胜利果实,跟潘睿约法三章:“事先得说好,你要是练琴就必须自觉,我不可能天天看着你练琴。”潘睿果然说话算话,一直学到了小学毕业,因为中学课程紧张才终止了学琴。但是,几年的学琴生涯培养出了潘睿对音乐的理解和爱好,每次放假回到家,总要拿出琴来弹一弹。现在回忆起来,她也非常感激父母当年的“计谋”。
可以说,对子女的教育无处不需要家长的智慧。很多孩子只要考试考好了,家长就拿奖品来鼓励,潘睿也经常把同学们得到奖励的事情讲给父母听。“她实际心里说不定也是想要呢。”母亲抓住这样的时机顺势教育孩子,“他们父母的这种做法实在太错误了,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学习是给爸爸妈妈学的,不把孩子引偏了吗。学习是给自己学,现在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好,主要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也没有用物质来刺激过我们。”
孩子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很多孩子都有不自信、脆弱等等问题,还有很多孩子对青春期、对异性都有着不正确的理解,更多地表现在面对一些问题无所适从。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是心理病症,但这些看起来细小的问题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孩子的人生取向,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孩子非常重要。
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如何面对其他更加优秀的孩子,这是个问题。前面讲到过父母为了防止潘睿优越感太强,给她转幼儿园的事,其实,这样的思想也融入在了家庭教育的点滴之中。“有一次看到电视上一个小朋友弹钢琴,我就跟她讲,你看,这个小朋友弹钢琴弹得多好,当时她脸就红了,眼泪马上就下来了,跟我说,你们也没送我去学钢琴。”母亲当时就意识到,如果见不得别的孩子比自己优秀,这样潘睿长大后会很容易受伤害,“所以我们千方百计,从各个方面告诉她,你只要努力就行,不一定什么都比别人好,人外还有人,山外还有山。时常给她讲这样的道理,这个孩子心理一直都比较健康。”
可以说,青春期是孩子的“更年期”,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对家长来说这也是个问题。“我们更注重潘睿的心理健康,尤其在青春期,女孩子来月经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小仪式,庆祝孩子成年,给她一种健康的印象。”据母亲介绍,在潘睿十岁左右的时候,《人体的奥秘》这样的书她就都看了,“这样,她很小的时候就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大人说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也信,她对此很清楚。”
“早恋”是青春期的另一种容易发生的事,“这些,我们家长实际上非常关注,但是我们从来都能够正确对待,掌握分寸。”潘睿上中学以后,有些家长对母亲讲:“你得注意,有挺多男孩老跟你们家姑娘联系,你得看着点。”“我就乐了,孩子那个阶段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她愿意跟男孩接触跟谈恋爱根本就是两回事。”虽然母亲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时刻关注着类似的问题。
有一次潘睿对母亲说:“妈,有同学要我陪着一起去英语角。”母亲心里打起了鼓:“她们班女孩本来就少,男孩比较多,我想该怎么跟她说呢,还不能不让她跟男孩子接触,家长要管,但也得让孩子能够接受。”思来想去,母亲准备以理服人,她对女儿说:“第一,你现在英语的口语还没有达到会话自如的程度,你可以在家先听听磁带;第二,你的同学学习都挺忙的,你不应该让同学陪你去,如果你确实想去英语角见识见识,试试自己的能力,那妈妈陪你去。”就这样,她说服了孩子。据母亲讲,直到高中毕业,女儿跟班里同学关系都非常融洽,早恋的问题也没有在她身上发生过,尤其是当上班长之后,男同学有困难找她,她也一样帮忙,还经常给同学打电话,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对此,潘睿当年所在高中的班主任宋玉良老师是这样评价的:“潘睿是从学委当到班长的,那年他们班只有四个女孩,她一个女孩做班长,领导一班小子,男孩子都很佩服她。”
家庭教育考验父母的智慧(5)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对于她们来讲,懂得如何欣赏美和如何美丽自己,是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部分,但有些时候,这同样是个问题。“对孩子的穿戴我们比较注意,不给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平时朴素大方就行了。刚上‘育才’的时候别人买一套校服,她就买两套换着穿,平时就穿校服。”上了高中之后,班里有同学开始谈恋爱,潘睿经常对母亲说:“没事,像我长得这么丑,肯定不会那样。”这虽然是句玩笑,但对母亲来讲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孩子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外表极度不重视,甚至有自卑的因素。女儿是美丽的,母亲希望能够帮助女儿认识到自己的美。在潘睿18周岁生日的时候,她带女儿去拍了一套艺术照,“看,这个女孩漂亮不漂亮?”潘睿仔细端详着照片,照片中那个少女是那样的端庄,由内而外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母亲的目的达到了,她帮助女儿重新认识了自己。
转眼到了骊歌高唱的毕业时节,女儿即将出国留学。高中之前的潘睿是一个在穿着上从不挑剔的朴素女孩,母亲此时有了另外的想法:“我想这个也不完全是优点,孩子长大以后毕竟得独立,而且美也是一门学问。”这样,利用去北京出差的间隙,她特意带着潘睿到北京的一家色彩工作室接受系统培训,从着装到化妆,全套学了下来。“我觉得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她的自信,而且将来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包括去日本大学面试,这些学问她自己就都知道了。”母亲说,现在女儿在这方面根本不用她操心,自己完全能够应对自如。
像朋友那样给孩子帮忙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类似的话: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回忆一下与你肝胆相照的朋友,他们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应该这样。
“我这个家长不像别人,我总是喜欢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潘睿读高中的时候,母亲甚至曾经教自己的女儿“违反校规”。那时,潘睿是班里的班长,时逢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挑战世界杯,潘睿对母亲说:“班里的同学都学不进去,想要看球。”母亲问:“跟妈妈说,你什么想法?”“我当然也想看了,肯定学不进去,心都飞了。”潘睿回答。于是母亲给女儿出了这样一个主意:“把班里同学好好组织组织,大家去看球,别弄出太大的响动影响其他班级,看完了以后,让同学安安静地回来上自习,然后你去找老师做检讨。”谁知,看完球后,潘睿高兴地给母亲打电话说:“妈,我们学校特别理解,一看大家都要去,还没等我违反纪律呢,老师就组织我们集体去看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再聪慧的孩子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家长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孩子有些事特别需要家长帮忙,这时你千万别拿他们的事不当回事。
有一次学校搞了一个讲座,要求每个班出一部分学生参加。当时临近期末考试,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身为班长潘睿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呢?该派谁去呢?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最后潘睿只得向母亲求助,她又给女儿出了个主意:“你让谁去就得让人家高高兴兴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