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只看着江面出神,他也没有好办法。张起只穿着裤头仍然觉得天太热,他多么想立刻跳进江里去游个够,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后,发觉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啊!
在这里,哪里也不想转了,好多的计划取消,回去的路上,张起背着几十斤的花椒,觉得它们像一座小山一样压在心上,路上的每个行人都像在嘲笑他。他甚至不敢抬头看路边的建筑物,怕里面也有人看他的狼狈像。回来后,他去火车站买了第二天的返程票。
晚上,王强说:“有老乡想请你吃顿饭吧,咱去吧,去吃火锅,看看重庆的花椒到底有多厉害!”张起本来没有这份心情出去吃什么饭,可听说这样热的天还吃火锅,火锅里要有一半是花椒,便决定去看看。
等火锅做好了,张起像在家里吃火锅一样猛喝了一勺汤,便觉得一下子从头麻到脚,一直到吃过饭,满口里只是感觉到麻,别的滋味一点也感受不到。那么多的菜,张起怎么也吃不下去,吃一顿饭像是在骄阳下暴晒了一阵子,浑身都是汗水。从不喝酒的他也喝了一点,想回去尽快睡觉。最后大家都吃完的时候,张起把火锅里面的调料用筷子搅了搅,足足有几两重的花椒在里面。饭店的老板说,这些花椒都是云南的花椒,五、六十元一斤呢。
回到工棚后,不一会就响起了呼噜声,大家都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倒头就能睡着,张起却怎么也睡不着觉,不单是心事重,是那里的蚊子太大,天太热。蚊子就在蚊帐边上等着,等你翻身到它的攻击范围内,它隔着蚊帐就能盯到你,像扎针一样的痛。黑暗中,不时的传来“啪啪”地拍打蚊子的声音。迷糊了几个小时,浑身都是水,就怎么也睡不着了。没有办法,张起起来了,他决定找个凉快的地方再将就一会。可转了一圈,空气中除了闷,连一点潮味都没有,最后他找来了个水桶,把床的下面都泼上水,把席子放在上面,以为这样能凉快些。仍然没有用,他觉得那水都变成了水蒸气,除了能给空气增加点湿度,温度依然不变。夜里是怎么过来的,不知道,天亮的时候。张起还睁着眼在寻找蚊子。
火车站一如往常,其实世间一直都是一如往常,改变的只是人的心境。踏上了返程火车,张起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回家,无法面对所有的人,不回家,又到哪里去,眼眶湿润了,却找不到流泪的机会,大男人了,哭,有人能理解吗?上次在广州,是急着要回家,这次,却不怎么想家。不管你想不想回去,列车好无知觉地向前飞驰着。
折腾了三天四夜,慢慢地风里有了些家乡的味道,当能看见家乡那条河时,张起有了很强的无地自容的感觉,“近乡情更怯!”可能失败的人归来这种感觉的味道更浓。
回到家,张起仔细地问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生意,可是不管适合不适合,他现在都不能回学校去,因为债务和自尊会使他承担不了。
第十一章:成立“服务中心”
一段时间里,张起除了在田间帮母亲做些活外,就是在家乡的小河边上坐,河畔上到处都是栗子和银杏树,张起是在这些树下长大的,他能分清这些树是哪些人家的,一家有几棵树。沙滩上总有一些不知名的大鸟在哪里起起落落,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遥远的地方总是充满了诱惑。现在正是收获栗子的季节,熟透了的栗子自己会顺从地从壳里掉下来寻找它的归宿,那种落地的声音是奇妙无比的,仿佛落地的不是栗子,而是一枚枚的银币,那些挂在树上不愿掉下来的栗子,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它自己掉下来,总是戴着斗篷把它打掉,放在地上几天后,里面的果仁就剥落了。张起家也有十棵很大的栗子树和一棵银杏树,银杏还没有成熟好,那要到老秋后才能熟透的。
有好多人来收购板栗,村长也是其中的一位,村长姓李。大伙都叫他老李,其实村长不老,不过是显得成熟罢了,老李已经做了多少年的板栗生意了,来收购李家的栗子时,他见张起这段时间一直在家,便说张起识文解字的在家闲着可惜,能不能给他帮忙管个财务什么的。张起满口答应,忙问什么时候可以上班。老李说现在就可以跟他走。
拎着村长又大又沉的皮包,张起有点充实却也有些惭愧,老李待他还可以,经常教他如何识别各种各样的栗子,什么样的用水泡过了,什么样的是外地的,什么样的是板栗,什么样的是油栗子&;#8226;&;#8226;&;#8226;。他还跟着老李跑了几趟远路,认识了很多生意上的朋友。就在张起渐渐熟悉这份生意时,栗子的收购季节却过去了。
一天,老李郑重其事的对他说:“我跟你商量件事情,咱成立个公司可以吧?你看我们这里最近到处都在种植银杏,有的一家都种了好几亩呢,咱成立个银杏方面的服务中心 吧。”
成立公司可是个新鲜的事情,不过,他们村子里现在种银杏的越来越多这事张起知道,好多人都把栗子树砍伐了种银杏呢,听说县里都有老外来收购银杏叶了。见张起不说话,老李又说:“这事情就这样定了,我去看看需要什么手续,你去县城交通方便的地方看看租间房子。”
张起始终都没有说话,他因为激动而沉默,他觉得他的好运可能就要来了。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他们在一个熟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分管他们那片的工商所里,所长听明白了来意后。指着门后面一块木板说:“苗木类的服务中心,手续临时不用办,门后边有个已做好的牌子,也是一个做苗木的生意人的,他去做其他的生意去了,这牌子他不用了,你们拿去用吧!”
张起把牌子用毛巾擦了擦,上面写着:古城苗木服务中心。
不用开业,不用放鞭炮,墙壁上挂几幅银杏图,买了二张办公桌,装了部电话,装电话那可不是小动静,好几千元呢。印了二份名片,二份名片上的二个人的职位都是一样的,都是经理。老李说,这样便于出去跑业务。
开门都快半个月了,没有一个客户过来联系生意,总不能坐在那里等天上落下银杏来啊,他们决定下去收点银杏叶晒干了收藏起来,等价钱好了在卖。事情进展的很顺利,每天张起都大包小包的扛着银杏叶,,虽然活累点,但觉得很充实。很快,他们存了几千斤的干叶子了。又是很平常的一天,天气阴的能滴下水来,张起像平常一样带着二个临时雇的人去收银杏叶。那天因为是阴天,来收叶子的人比往常少,所以到下午的时候,收了三万多斤鲜叶子,这时候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他们把收购的叶子运到仓库里堆放里了起来。晚上,雨下的更大了,他们也就吃了饭早早睡下了,想等明天再晾晒叶子。
第二天,吃过了早饭,天还在阴着,张起早早地来到仓库里,当他把手伸进袋子里想看看的时候,手像放在滚烫的热水里一样,张起极快地把手抽了回来,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当把叶子都倒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叶子都变成了黄色,冒着热气,像刚刚在水里煮了一样,有的已经烂成黄泥了。大家都慌了,七手八脚地把所有的叶子都倒了出来,但是已经晚了,几乎所有的叶子都烂了。这是三万块钱啊,!张起觉得天旋地转,有一种到了世界末日的感觉。闻讯赶来的老李倒很镇静,淡淡地说了句:“再努力吧,赔的我们一定能赚回来!”
第十二章:丹东之行
当经理的日子和当老百姓的日子差不多,区别就是到哪里有人叫你经理,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听的习惯了,也就觉得自己是个经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张经理觉得自己能够独挡一面了,这一、二年的时间里,他去了江苏,河南等好多地方联系过业务,做成了几次生意。
有个北方的客户告诉他,丹东那边有好多大的银杏树,都时候多少年的大树了。张起很清楚,那种树结的果实是可以做种子用的。近来,因为银杏叶越来越值钱,大家种植银杏的热情很高涨,当地产的银杏都不够做种子用的了。他决定去看看。
选择好了路线,张起踏上了开往烟台的长途客车。这种长途客车很有特点;它的任务就是把人从一个地方拉到另一个地方,其他的服务设施是基本上没有的。偶尔司机会放一下收音机,里面的声音除了刺耳的电波声,还有就是新闻和说书的。因为是夏天,所以车窗基本上是打开着的,车速很慢,总是晃晃悠悠的在走,整个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一个大的牛车上装了部发动机而已。坐车的人总喜欢闭着眼,尽量少去喝水,偶尔会抬一下眼皮去看看到达的车站名称。去北方的人比去南方的少多了,大多是走亲访友的,口音也相通,所以旅途也不算寂寞。坐这种长途车最愁人的就是解小手了,即使你再想,司机也不会停车的,你若喊的急了,他也会老半天在空旷的地方停下来,然后大喊一声:“方便了!男的在车的右边,女的在左边!”
客车中午在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地方停下来,司机把大家关在一个饭店里。只能在这个饭店里吃饭,其他的地方不能去,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饭店里的东西太贵,张起只买了一点水,就吃起了他随身带着的煎饼,只要出发,煎饼是不能离开的,这东西,既便宜又能让人吃饱。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颠簸,黄昏的时候,客车终于到了烟台。张起没有心情去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城市,他还要急着赶路。一边走一边打听去大连的港口在哪里。他知道将要看见大海了,这是好多年就梦寐以求的事,他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关于大海的梦,而每个梦里大海的颜色各不相同,他甚至做了好多准备,以免看见大海时不知所措。拐了几个弯,看见了一片很小的海,又拐了几个弯,看见了大一点的一片海,但总是那么不尽人意,总有许许多多的建筑物在档着他的视线,海就在眼前却显得那么遥远。在梦里,海可总是波涛汹涌的,充满了挑战。终于找到了一处靠海很近的地方,黄昏中的大海显得遥远而渺茫,在那里不停地翻动,几艘渔船在海中摇曳像天外来物,几只海鸥贴着波浪在寻觅着什么,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一切又都觉得很熟悉,像是前生已经来过。海面渐渐变的模糊,张起才回过神来,急急地向前跑去。朦胧中,滚装船的侯船厅像仍在海边的半个大苹果;到处都是站或蹲着的人。张起走进去打听了一下,还好,一个小时之后就有去大连的轮船。他站在窗边胡乱吃了点东西,眼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不知什么原因,就想多看几眼。
随着人流走上了船,张起才发现这船上到处都是日文,有人说这是艘日本的退役船。船有三层,一至三等舱在上二层,散席和四等舱在最底层。在张起看来,四等舱和他打工时住的工棚差不多,到处都是鞋子发出来的馊味。张起对什么舱都不感兴趣,他只对甲板上的座位感兴趣,因为那里离海很近。
船慢慢地走进海里,海岸上的灯光越来越模糊,陆地像个庞然大物似的渐渐走远,最后,连航标灯都看不见了。张起根本就没有办法有睡意,这的的确确是在海里,天上是半弦月,月光把波浪分成了好几层,每一层都闪着诱惑的光,像是有无数的小银鱼在游,又像是月光把所有的星星都带到了海面上。而波浪的下面一定有深海龙宫,有传说中的龙王和那些虚幻的故事,而他们此时正看着从头上缓缓驶过的这艘轮船,指点着谁是谁的前生和来世,谈笑着人类的贪婪和无知。海面上静及了,遥远处,没有尽头,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味和猜想,那边应该有陆地,陆地上也应该发生着好多同这边类似的故事。张起扶着船舷,仔细地聆听着船从海面上驶过的声音,那声音微妙及了,一点发动机的声音都听不到,有点像月光赶路的声音,也有点像风从家乡的麦田上吹过留下的回音。半弦月,一艘如半弦月的船,都在行驶着,像在仙境里一样,这一切,在他看来,显得那么的和谐和静谧。仿佛他不是去做生意的,而是到仙界去旅游一番。
好梦都有醒的时候,何况这一切是张起的自我感觉和陶醉,这一夜,不知道睡了还是没有睡,直到天亮了,下了船,张起觉得还在梦里一样。
大连,印象最深的就是有轨电车划过古老的街道时发出的声音,那声音 有点像小时候推石磨发出的声音,它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在转圈,永远也走不出这个怪圈,直到磨损殆尽。看来,城市和乡村都是围绕着某些冥冥当中的规律转圈,人类不过是这圈当中的散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