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窍衷诘亩�
他们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找出一条能直接去向中国大陆的太平洋航道,再有就是想为在太平洋到处乱抓鲸鱼的美国捕鲸船队寻找一个补给据点。别看现在欧美人几乎要把捕鲸上升到“反人类”的政治和道德高度了,可是千万不要忘记,当初就是他们把鲸鱼捞得几乎灭绝的。
来了些洋船黑乎乎(3)
其实头一年荷兰人就告诉了日本人,美国人要来,但幕府政权没当一回事,以为像过去糊弄俄国人、英国人样的就能混过去,因此也就是让彦根藩在三浦半岛增了点兵而已。现在看到果然来了人,就派人上去接头,但是上去了几拨人都被人家以级别太低为由给轰了下来。佩里还开始对着江户城开炮,当然是空炮。说是三天内不来个像样的人,就要沿江户湾北上,直接带兵上陆面见你们将军德川家庆了。幕府将军德川家庆没办法,只好在7月14日派了伊豆守(相当于现在的静冈县知事)户田氏荣去见佩里。
佩里给日本人的是美国第十三届总统菲尔摩尔的国书,内容是要求日本开国。幕府政权一时无法回答,就只好以将军正在重病之中的理由来搪塞。佩里倒也不赶尽杀绝,给日本留了两面白旗,说你们就先考虑吧,明年俺可还来,说完就带着人回了香港。
这边家庆将军也不知道是病的还是吓的,佩里走了十天后的7月27日就到天照大神那儿去了,把这个难题留给了老四,接班做第十三代幕府将军的德川家定。
德川家定本来就是病病歪歪的,甚至有传说是脑瘫的人物,做不了决定。周围的谋臣们也拿不了主意,于是江户就开始了大鸣大放大辩论,有没有贴大字报不知道,反正从大名到旗本,甚至一般庶民都可以发表意见,言者无罪,很*。一片*气象,什么主意都有,就是没有有用的。幕府政权也是过一天混一天,先造几个炮台再说,反正还有大半年呢。
谁知道这个佩里说话不算话,走的时候说好了一年后再来,但才过半年,1854年1月就又回来了。其实是佩里在香港听说了德川家庆的死讯才赶来的,想乘日本国政混乱的机会对幕府政权施加压力。
佩里的提前到来像晴天霹雳,使幕府政权魂不附体,上次佩里带了4艘军舰来,这次带来了9艘,大炮就更多了。
日本,这个曾经拥有最多枪炮的国家,这时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对付枪炮了。特别是佩里使用的大炮已经不是200年以前的大炮了,全是后膛炮,一炮打上来,基本上全是木制建筑的江户除了救火也就不要干别的了。
幕府上下里外胡乱讨论了一个月,最后终于还是全面答应了美国的开国要求。1855年3月31日,佩里带了500名军人在武藏国神奈川的横浜村,就是现在的横浜市登陆,签订了《日美友好亲善条约》,就此,从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以来的持续200年以上的锁国政策结束,日本开国了。
开国了怎么办?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日本人全不知道。日本开国后的1862年,有个叫高杉晋作的日本人作为幕府使节的随员来到中国,在上海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是如何被西洋人奴役的,回国后写成《游清五录》,警告日本人千万不要成为第二个中国。
避免成为第二个中国的办法很简单——不让西洋人来,要自己能够保卫自己,就是要“攘夷”。日本是个岛国,外国要侵略日本肯定是用军舰从海上来,幕府政权一开始想得也简单——弄些大炮,修几个炮台,西洋军舰再来了,把他们轰回去就行了。
但荷兰人告诉日本人,这种想法不现实。首先,沿着日本列岛的海岸修上一圈炮台就不可能,就算是修成了也维护不了。其次,炮台只能阻止海上舰队的进攻,而不能消灭海上舰队。有效阻止海上进攻,守住陆地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一支海军,这样才能以低廉的造价实现一个机动的打击力量,消灭从海上来的侵略力量——当时的荷兰人可没想到,现在老老实实、端端正正坐在自己面前认真听从教诲的这些日本人,几十年后就成为了一支很有名的“侵略力量”,而这些日本人的启蒙老师荷兰王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也托这些学生们的福,全部没有了。
来了些洋船黑乎乎(4)
日本地少人多,没事喜欢填海做个人工岛出来。这不是现在日本人有了钱在烧包,打老时候开始日本人就有这个爱好。那时为了和荷兰人做生意,幕府特地在长崎填了一个占地大约公顷的人工岛,叫做“出岛”,用来隔离他们。幕府政权听了荷兰人的这一番教诲深以为然,1855年,就在那个出岛的边上建了一个“长崎海军传习所”,幕府自己派了70个人,各藩也凑了130个人,共计200个学生。老师是荷兰海军军官,上课用荷兰语,边上站着翻译。学科主要是航海、造船、操炮、船具、测量(包括天文学)、数学和机械,每天要学8个小时。
光有人还不行,还得有船。正好两年前从荷兰来了一艘叫做Soembing号的排水400吨的150马力木制蒸汽军舰,就借给幕府训练学生,后来荷兰国王威廉三世想想干脆好人做到底,就送给了幕府。幕府拿来改名为“观光丸”,名称来自《易经》里的“观国之光”,不是现在游山玩水那个“观光”的意思。这就是日本第一艘蒸汽军舰。后来日本人又在荷兰订购了“咸临丸”和“朝阳丸”作为传习所的练习舰。
长崎海军传习所维续时间很短,到1859年就关闭了。因为日本国内的“攘夷论”甚嚣尘上,荷兰人害怕继续援助日本会影响和英美的关系,遂停止了派遣教官,同时,幕府方面在维持传习所上也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培养海军人才的方法就成了向荷兰派遣留学生。
长崎传习所虽然只有短短四年,但是意义重大。它不仅仅为从开始是幕府海军到后来是明治海军的日本海军培养了第一代人才。这些人中包括首任海军卿胜海舟,第二、四任海军卿川村纯义,海军副总裁槺疚溲铮>у嫉氖兹伪贰⒘蕉群>�*田仓之助等人。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出了日本的现代国家意识。传习所的学生来自幕府和各藩,同吃同住同训练,后来又有不少人去欧洲留学,这种特殊的环境使他们跳出了幕府和各自藩属的界限,形成了一个现代日本的国家概念。以后倒幕、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避免分裂,以及甲午战争的胜利,长崎海军传习所所培育的统一国家概念功不可没。
这批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是胜海舟和槺疚溲铩JずV酆罄闯鋈文桓木⒎钚校鞴苣桓>K诘笔被怪皇且桓鲂∮娲宓纳窕枇⒘松窕Ш>倭匪嘌>俸途⒅圃旒际跞嗽薄S腥さ氖牵ずV鬯淙簧砦桓吖伲炊阅桓巴竞廖扌判模芪谱诺募负跞堑鼓蝗耸俊I窕Ш>倭匪摹佰油贰笔芹啾玖恚诱飧錾窕Ш>倭匪嘌隼吹木陀屑孜缯秸钡耐馕翊蟪悸桨伦诠夂褪兹瘟辖⒍铀玖畛す僖炼v亨。
1868年明治政府*幕府政权的戊辰战争期间,胜海舟开始为幕府陆军总裁,后来出任军事总裁。虽然为幕府政权的军事总指挥官,但是胜海舟还是力排陆军奉行小栗忠顺的反对,说服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同意和明治政府的代表西乡隆盛谈判,实现了江户的无血开城,避免了150万市民在巷战中生灵涂炭。
胜海舟不但是个武士,政治家,同时还是个在当时很罕见的投资家。他把神户从一个小渔村开发成了当时日本最大的海港城市,从一开始胜海舟就老是劝周围的人买神户的田地,自己也买了不少。后来的地价确如胜海舟所预测的那样飞涨,听了胜海舟话,在神户买田置地的人都发了财,可是胜海舟自己却没有赚到钱——他的财产被幕府政权没收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来了些洋船黑乎乎(5)
幕府政权为什么要没收他的财产呢?这是因为幕府政权一直怀疑胜海舟的政治观点和信仰。因为胜海舟要建立的海军并不只是幕府的海军或者是某个藩的海军,他成天念念叨叨的是“日本的海军”。
幕府末年和明治初期的日本人中这种统一的国家意识非常强烈。海对面的邻国——中国的遭遇使他们知道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恐怖,而英萨战争、马关战争这几场直接和列强们的交锋,更让他们领教了列强们的蛮不讲理和可怕,因此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保卫日本而不是保卫某个具体政权,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当然后来这支“强大的军队”终于建成了,而日本也成为了列强的一员,这种统一的国家意识反过来成了国家主义,开始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侵略和掠夺那是后文的内容了。
但在当时,他们确实是在为了日本而努力。像上面提到过的小栗忠顺,在担任军舰奉行时就引进法国技术,建成了长须贺海军工厂。当时有人对他说,幕府的日子长不了,何必建一个兵工厂给朝廷用呢?小栗的回答是,幕府也好,朝廷也好,都是日本人。这个兵工厂不管最后落到谁的手里,都是为日本效力,计算那么多才叫奇怪呢。
正因为大家都抱着“为了日本”这个信念,所以日本在戊辰战争时避免了分裂。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对于最后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待遇上的争执,庆喜在“大政奉还,王政复古”,交出了政权以后,明治政府只给了他70万石俸禄。庆喜靠这点谷米养不活他的家臣,这才有了这场战争。江户无血开城以后,槺疚溲锘故谴拍桓>闯隽私В巴跋阂摹钡胤剑簿褪潜焙5溃康氖峭捅曰睿谙涔菀徽绞О芤院螅诤谔锴迓〉娜八迪轮沼谙蛎髦握督怠�
明治政府也没有算胜海舟、槺疚溲镎庑┕サ牡腥说睦险耍腔厥顾堑牟呕战傻哪桓>透鞣>⒅坏男в玫玫椒⒒樱且彩姑髦魏>枷蚪暮>鸩健�
明治海军,也就是那支后来自称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军队,其正式成立一般认为是在庆应四年(1868年,这年也是明治元年)的1月17日,因为这天设置了采用三职(总裁,议定,参与)分课制的陆海军军务课,总裁是有栖川宫炽仁亲王。
为了突出“明治海军”是“天皇的海军”这一点,1868年3月26日,天皇还在大阪的天保山进行了第一次“观舰式”,检阅军舰。16岁的明治天皇在岸上检阅由萨摩等几个藩借给明治政府的加起来总吨位2 450吨的6条军舰。顺便说一句,边上还有一艘赶来凑热闹的法国军舰Dupleix,而这艘法国军舰的吨位是1 800吨。
明治海军的建军目的是在西方列强的威胁下保卫日本,所以明治政府在一开始并不重视陆军,是以海军为主,陆军为从,所以当时对军队的称呼不是后来的“陆海军”,而是“海陆军”。理由是日本是一个岛国,要侵略日本的敌人只能来自海上,首先得有强有力的海军来抵御敌人从海上的进攻,而陆军在当时还只是用来准备应付内乱用的。
但是就像俗话说的“人算不如天算”,开始仅仅准备用来对付国内反乱的陆军,偏偏就碰上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大展身手的内乱。1877年来了一场叫“西南战争”的大内战,被内讧轰下了台的西乡隆盛带了四万人马从九州开始造反。明治政府派出陆军中将山县有朋带了三十万人马,用掉四千多万军费,花了七个月时间才*下去。
官军中倒是有海军中将川村纯义帮忙做参军,但整个西南战争中海军除了帮忙运过几次兵马粮草之外,就没有什么发威的地方,陆军打得苦,死的六万人全是陆军。这六万具死尸就把“海主陆从”四个字给压翻了过来,成了“陆主海从”。1878年12月,陆军省参谋局从陆军省独立出来,改名为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就是天皇的幕僚长,而海军从此就成了小二子。
小二子是小二子,那只是在天皇面前的位置问题。要有“强大的海军”这一点在理论上还是没有人反对的。海军当然得有军舰,军舰得要人来操纵,这些操纵的人得组织起来,归结起来,海军面临的就是军舰、军官和组织这三个问题。
1872年,明治政府废除了兵部省,改成海军省和陆军省分立,首任海军卿(从1885年才改叫海军大臣)是胜海舟。当时胜海舟手里是14艘军舰,3艘运输船,合计起来总吨位是13 832吨,胜海舟就提出了在18年内建成一支合计108艘军舰的常备舰队的计划。但在那时,怎么看这个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哪来的钱?明治初期兵部省每年总预算是900万日元,其中陆军是850万,留给海军的只有50万,那句“强大的海军”也就仅仅是个很悦耳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