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坐了我的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坐了我的位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给你树立一个榜样。有时你也会发现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也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权当是一种回报吧。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那些被视为先驱者的人常常会改变自己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其他人表明,人完全有可能做好截然不同的事。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求职者。他去找从前的一位同事,后者现在所供职的公司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不过同事所在的部门并非求职者想进的部门,而且他还断言他们两人都没有机会进入那个部门。  然而,求职者并没有理会同事的劝告,坚持提出申请。最终不仅他获得了心仪的职位,而且有趣的是,他的同事在他的感召下也申请调动到这个部门,并且也获得了批准。他们共事了一年。一年之后,他再次成功地转到另一个全新的行业。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先驱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同伴传递着一个积极的信息,那就是“别人能做到,我也能”,从而激励同伴在事业中求新求变,不断前行。  研究者  研究者能帮助你始终保持知识的更新,告诉你,你的工作中、公司里、你所在的行业,甚至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研究者自然不同于“讲话强迫症患者”(我在第10章《办公室里的14种敌人》中将描述“讲话强迫症患者”的特征),他以积极的姿态搜集并向你提供各种信息,从而使你的事业更完美。  在有些事上你可以依靠研究者,但不能过分依赖。比如,研究者会告诉你接下来两年带薪休假的安排,一年一度的会议将在哪里召开,你所在的领域新出版了哪些引人注目的专著,以及你所在的行业中哪些是真正起作用的人等等。研究者慷慨地和你分享这些信息,既是一种善意的工作交往,同时也表明他为自己消息灵通、见多识广感到自豪。  我有一些工作伙伴就是这样的研究者。不需要我提出要求,他们总会通过邮件给我发一些我感兴趣的信息。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着灵敏的嗅觉,这也使我感到和这个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更加了解行情,而非与世隔绝。当然我也会在别人面前充当研究者的角色,编辑文章、发送广告摘要以及其他对别人有帮助的信息。既然那么多人对我如此慷慨,那么我所做的权当一种回报。  莱斯利·班克斯(Leslie Banks),是总部设在芝加哥的迪尔伯恩商务出版公司(Dearborn Trade Publishing)的市场总监,贝齐·兰普(Betsy Lampe)是佛罗里达彩虹图书公司(Rainbow Books)总裁,他们俩都慷慨地向我提供他们认为对我的事业有帮助的信息。我曾经问贝齐,为什么她愿意帮助我,她解释道:  这个行业,就像其他许许多多行业一样,非常需要彼此之间资源共享,这是极其自然的。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是家庭关系的延伸。我相信礼尚往来,付出总会有回报。    

从同事到好友(1)
拥有友谊,就像知道了门牌号一样,随时可以找到它。    —邦妮(Bonnie),52岁,单身,某政府机构工作人员  多数人认为工作只是出于经济需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本能地和他们的同事、老板、雇员、供应商在情感上保持距离的原因吧。这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每当我问别人是如何与亲密的朋友相识的,他们总会回答“工作的时候”。可见,当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彼此并不十分亲近,直到其中一个离开,亲密的友谊才得以建立。工作提供了一个发现未来亲密朋友的机会。  比如,36岁的萨莉(Sally)是一个销售助理,她现在最好的朋友曾经是她的主管。“但当时我们并没有成为朋友,直到我成功晋升,不再为她工作之后,我们才建立了友谊。此后又过了许多年我们的关系才变得更亲密。”  萨莉的描述典型地反映了友谊的发展脉络:因为工作中的交往而结为工作伙伴,又因为工作关系的解除而成为朋友,最后成为超越工作关系的密友。  但有的时候,伙伴关系并不会进一步发展。这儿有个很好的例子,两个曾经一道工作的男人在街上偶遇,其中一个和他的妻子正准备去一家饭馆,另一个则和他的一群新同事在一起。后者把他的老伙伴介绍给新同事,“这是我以前的朋友。”他这样说。当时的气氛十分尴尬,在场的人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哑然失笑。随即那个人又改口说:“我的意思是,这是我的朋友,我们从前一块儿工作过。”但事实上,他先前不经意间所说的话才真实地反映了两人的关系: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作伙伴,并不是经受过考验的朋友。显然他们没有把从前的伙伴关系延续到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中,  避免在工作中建立友谊,尤其是亲密的友谊,可能是基于生存和竞争的考虑,谁都不想丢掉饭碗,谁都要养家口。不过仍然有些人尝试在工作状态下,在不损害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将伙伴关系发展为友谊。在这方面,某些特殊行业却因为有自己的“行规”,省去了不少麻烦。比如军队,明文规定军官和普通士兵之间不能过分亲密,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上下级之间建立友谊的可能。而对于没有这种规定的军队以外的行业,每个老板和雇员都不得不考虑发展友谊是否会冲击各自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一章着重探讨两类情形:一是当双方仍然共事的时候就由伙伴发展成了朋友;一是双方在结束工作关系之后才发展为朋友。  究竟在工作中找到亲密朋友的情况有多普遍呢?我把这个问题拿到我所在的邮件组讨论,33%的人回答了他们通过何种方式找到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以下是他们的回答,按降序排列: 工作               15 学校               12 其他               6  电影制作人戴安娜·索科洛(Diane Sokolow)说,电影行业的特点就是一伙人聚到一起,满怀热情地工作上几个月,接着又各自散去投入新的工作。有些人可以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有些人则不能:  干我们这一行的,很少会连续20年和某个人共事,所以每次合作彼此之间都会显得很亲密,甚至让人误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友谊。偶然的相识和相知常常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印迹。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这样:你和朋友在一起时感到舒适愉快,同样他们也因为有你的陪伴而感到舒适愉快。这种情况当然有,但有时候却只是一厢情愿。在我的一生中有许多通过工作结交的真正的朋友,也有不是通过工作结交的朋友。  有的伙伴关系可以持续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你们可能从来不会在工作之余一起去看电影或是出席一些社交场合,但这种关系确实能给你的事业带来种种益处。  不过很可能有一天你和你的同事都希望进一步发展为朋友,其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你们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对对方会更忠诚(人们总是期待朋友能互相保守秘密)。工作中的友谊确实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反而会使工作关系变得复杂化。  朋友的涵义  从工作伙伴发展到更亲密的朋友关系,通常需要三个条件:  ● 双方有从伙伴发展为亲密朋友的共同愿望。  ● 把以工作为基础的联系拓展到工作之外。  ● 伴随着诸如时间的压力、结构性的变化,以及信任度、判断  ● 力等问题的出现,必须用更高的标准去检验新建立的友谊。  正如我在我此前的两本书《友情换位》和《若遇友情伤人时》中所说明的,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三种截然不同的朋友:普通朋友、密友和至交。朋友是和你没有婚姻或血缘关系的人。友谊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关系,它不受法律的约束,而以信任、诚实、忠诚,以及共同的志趣为基本特征。从狭义上说,友谊不包括爱情和性关系,否则它就不再是单纯的友谊了。不过现在有一个趋势,特别是在青年男女中间,许多人试图在友谊中添加性的成分。  普通朋友当然是朋友,不是熟人也不是工作伙伴,只是双方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普通朋友间会互通信息,不过那只是少数情况。至于密友和至交,有人认为是一样的,而我认为,虽然密友和至交都是你生命中非常亲密的伙伴,但你可能会很容易拥有几位密友,却很难拥有两个以上的至交。至交熟悉你的全部活动和社会关系,了解你的希望、梦想和忧虑。即便你有幸得到两位至交,一位是现在和你朝夕相处的朋友,一位是已分别多年的从前的朋友,你还是会认为最初的那一个才是最好的。正如我在上述两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典型的私人友谊网络平均由1~2个至交、4~6个密友、10~20个普通朋友构成。    

从同事到好友(2)
以下是国际法专家琼(Joan)对这三种朋友的总结:  普通朋友是你可能不会真正信任,但却会一起参加社交活动的人;密友是你可以托付办事的人;至交是你任何时候都愿意与之交谈,他也最了解你内心的隐秘。  我曾应邀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星期天早晨》(Sunday Morning Show)栏目录制过一期有关友谊的节目。主持人拉斯·米切尔(Russ Mitchell)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他问我人们对“友谊”的合理期待是什么。的确,当两个人结为夫妻时,他们必须明确地交换各自的承诺,而旁人也期待他们今后履行做父母的职责。那么,朋友之间也应当有一种类似的“期待”,不妨称之为“友谊誓约”。后来经过一些思考之后,我写出了下面的文字:  友谊誓约  我决定承担友谊的责任,我承诺做到诚实可靠。我将努力解决我们之间可能出现的任何矛盾,全身心地经营我们的友谊。我知道我们有各自的工作(学习)、家庭,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所以应当互相尊重对方对他人的责任,但我同样承诺会对我们之间的这份友谊保持忠诚。我将在你提出要求时才发表我的意见,除非当时的情况在我看来我必须主动发表看法。我也将尽力无条件地永远做你的朋友。  我会保守你的秘密,但是,如果我从不对我的配偶或其他重要社会关系有所隐瞒的话,那么我也会和你,我值得信赖的人分享我所有的秘密。我会尽量记住你的生日,并且无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都愿意陪伴在你身边。我们还应该经常交谈、聚会或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络。我还会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向你表示祝贺,尽管我知道一点点小小的嫉妒是正常的。我将尽我所能给你的生活增添乐趣和欢乐,因为我珍惜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对友谊的又一重要发现是:从两人最初相遇到他们经受各种考验最终彼此确认对方是真诚可靠的朋友,平均需要三年时间。如果几年之后,你和你的工作伙伴不再一起工作,那就将是一个考验:当你们的交往不再像工作时那么方便时,你们还会保持交流、经常聚会吗?  你应该拥有多少工作中的朋友呢?问这个问题其实和问“接受多少个工作项目才不会太多”是一样的,所以答案也是一样:“你能应对多少就接受多少。”有的人可能可以接受1个普通朋友、1~2个工作伙伴,1个至交;有的人能拥有25个普通朋友、3个密友、2个至交、5个工作伙伴。  在我最近对400个男性和女性的调查中,每个人所拥有的工作中的朋友平均是7~10个。具体来说是这样分布的:  工作中的至交     0~1  工作中的密友     1~2  工作中的普通朋友   6~7  将工作中的朋友的平均数和先前提到的私人生活中朋友的平均数(1~2个至交、4~6个密友、10~20个普通朋友)相比较,结果清晰地显示出,私人朋友的数量超过了工作中的朋友。  当然,其中对“亲密”程度的不同定义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对他人的亲和力是高度主观的。一个人可能把某人视为密友,而另一个人由于对亲密程度的不同理解,可能把同样的人视为普通朋友或至交。  性别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社会科学和轶闻趣事研究表明:通常女性在交友方面显得更开放,而且善于言辞,给人以情感上的支持;而男性则往往通过共同从事的活动建立联系。所以性别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友谊的理解。  面对每个我们与之交往的人,我们免不了要问:“我和他的关系是熟人,是工作伙伴还是朋友?”毕竟,我们已经在心里给“友谊”设定了一个位置,那是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位置。无论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本该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友谊。但显然,“友谊”这个词已经被误用来博得别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