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石油需求增长紧随其后,增量为万桶/天,而其他地区增量相对较小。
欧佩克在2007年12月份石油月报中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706万桶/天,同比增加132万桶/天,增长%。
而美国能源情报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月报预计,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716万桶/天,同比增加138万桶,增长率为%。其中,石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发展中经济体,非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日均石油需求增量为120万桶,占全球需求增量的近九成,而OECD国家石油需求增量占比一成多。从国别来看,中国石油需求增量占32%,美国增量占17%,两国需求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接近一半。
尽管三大机构的预测数据不尽一致,但是均认为2008年国际石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趋势,其增量仍将超出过去十年平均水平。
欧佩克更有报告称,到2020年原油需求增量预计在每日2900万桶至3800万桶之间,到2030年全球原油日产量将达到亿桶,2007年全球原油日产量仅为8700万桶左右。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的2030年世界石油的日需求量将增至亿桶。世界石油供应量,能否满足需求的增加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意味着欧佩克成员国在上游投资需要方面面临着逾3000亿美元的不确定性。”报告还警告称,除非增加对柴油类项目的投资,否则中质馏分油供需缺口可能加大。“缺口扩大可能令柴油价差涨向升水,也会对油品和原油直接价格产生影响。”对于欧佩克提交的报告,IMF强调尽管欧盟正在大力提高能效,并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以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但根据欧盟的预测,到2030年,欧盟的原油进口量仍会高于目前的水平。
虽然沙特表示可尽其所能增加生产,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增产能力已明显下降,从2001年的640万桶降至2004年的不足200万桶。俄罗斯和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也无力再增加产量。正因如此,油价回落时,供应短缺的担忧仍笼罩在人们心头。
法国巴黎银行驻伦敦的分析师表示:“全球原油需求远远超过了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而这部分差额却没能够被欧佩克所补足。原油消费国必定还会给欧佩克施加增产压力,但从短期来看,我们还无法期望其日产量能再次增加50万桶以上。”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CEO克里斯托夫·德马尔热里也支持这一观点,说“目前原油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是其产量不足,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声称的投机因素在推动油价上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供需不平衡,新兴国家的需求是促使油价高企的原因”吗?(2)
专家认为,全球原油储备总量充足,但产量不足。随着开采和生产成本上升,原油提炼跟不上需求。众多容易开采的油矿基本已被吸干,油田开采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这造成了石油开采业投资的严重“赤字”。炼油厂的设备利用率已接近饱和,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还没有兴建新炼油厂的计划,而为了降低成本,各国对轻质原油和含硫少的原油需求量却日益增加。全球原油精炼厂遇到产能瓶颈,大量原油存货通过精炼商进一步被加工,精炼商也已经从中得到了高额利润。世界经合组织各成员国目前都有大量精制石油产品存货,但如此之多的存货,仍不足以降低原油价格,主要原因是OPEC成员国所生产的原油类型趋向于重质原油,同时硫磺含量等级也十分复杂,导致成本增加。另外,全球市场对柴油机燃料和低硫汽油标准的要求十分苛刻也是原因之一。能源顾问公司Purvin & Gertz驻新加坡石油分析员森姆说:由于全球石油需求仍然强劲,市场也很关注供应量。事实上,现在的原油供应量还可以满足需求。沙特阿拉伯可以供应重质原油,但全球并没有足够的精密设备进行提炼。
不仅国际上的所谓能源专家,而且包括国内的著名石油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世界工业格局的转变,中国和印度等国存在相应的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对石油的需求有大量的增加,各方纷纷高度关注中、印等新兴国家能源消耗量显著增加的现象。并以此为依据认为中国和印度的需求推高了油价。然而这更是成为一部分人用来解读石油高价的理由。
据世界能源署预测,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量的增幅将占世界总需求量增长量的74%。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与美国旗鼓相当,20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30年全世界一半的能源需求来自亚洲,印度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成为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美国石油进口以2%的速度持续发展,而中国在1993年由石油净出口国发展到目前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0年至2006年的七年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中国占了31%,整个北美占了20%。国际上新兴国家发展前赴后继,中国做为一个消费加工大国,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1980年至2000年的二十年间,中国的GDP翻了四番,能源消耗翻了两番。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显示出一个新工业化国家的特征,能源消耗的速度赶上并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本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能源消耗超级大国,美国靠着同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合作和同沙特阿拉伯的特殊关系控制着国际油价。现在突然出现一个中国,其未来的能源消耗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国际市场上把这些不确定因素打入了新的价格。此外,中国、印度等国家为了确保能源进口的安全,不得不以高价去买油田,却屡遭狙击。石油出口国从此有了与美国竞争的超级买家,有了讨价还价的基础。火上浇油的是,世界第二石油生产大国俄罗斯发现能源是她与邻国和西欧争议的有效武器。这样油价里又掺和了国际政治的成分。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是与工业化、城市化和汽车化紧密相关的。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汽车又是工业化的主要部分。中国民用汽车的数量从1992年到1999年翻了一番,到2005年又翻了一番,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市场。但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从1994年中国把汽车工业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到2005年中国民用汽车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美国从1908年到1919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中国的三倍以上,为!1908年福特发明了T型车 (Model…T),到1915年福特把T型车的价格降到550美元(当年价格)。当时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361美元,也就是说一年半的人均收入可买一辆车了,这就是美国汽车工业发生井喷的条件。最近印度的TATA推出2500美元的NANO车,中国的奇瑞和吉利完全有可能推出相同价格或低于3000美元的便利车。中国的人均年收入现为2000美元,买一辆车也相当于一年半的人均收入,这样的话中国汽车工业井喷的时代即将到来。遗憾的是,汽车用的是石油,而不是中国富有的煤,现在所需的原油一半需要进口,十年之内可能会达到60%,甚至是70%。目前我国陆上油田大部分都已进入稳产开采阶段。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的逐步普及,我国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有专家预测,我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用油增长使我国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口量自1993年以来每年净增1000万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中国日消耗石油546万桶,首次超过日本(每日543万桶),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同时IEA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预计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满足中国石油需求逾80%,而200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仅占需求量的35%。
中国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5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据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原油进口达到了创纪录的亿吨。世界新增原油进口总量中的相当比例被中国所吸纳,中国已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购买者之一,其购买行为已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和供需产生较大影响。
但也有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在第三届OPEC峰会新闻发布会上,该组织秘书长巴德里称,虽然中国、印度等国家对石油需求强劲,但目前全球高油价并未阻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于是否会增产的问题,秘书长表示,就目前的情况,OPEC不会增产,因为目前的油价上涨不是供给不足造成的。然而奇怪的是,就目前的数字来看,2007到2008年度国际市场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其实是在下降的。
新型国家的需求真的地推动着油价高企吗?供需基本面真的能发挥推动油价高企的作用吗?
中国2008上半年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可谓强劲。但是油价却回落到80美元左右。更说明油价的高企根本就不是需求增大造成的。
金融大鳄索罗斯在美国国会就油价高企的听证会明确指出,如果谁还去相信所谓供求基本面决定着油价的走向,那就让他见鬼去吧。
为什么所谓的供需基本面对油价高企的贡献越来越小?顽童下述自有答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石油涨价是个阴谋”吗?(1)
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估算显示,2008年购买原油费用占全球GDP总额的比例将接近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的水平。2008年6月22日,沙特国王在国际石油会议上宣布,沙特的原油日产量将增加20万桶,增至970万桶也难遏制油价涨势。
一场供不应求的危机似乎迫在眉睫,但也有人指出供不应求只是假象。国际油价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阴谋”,是什么“阴谋”在暗算国际油价呢?今天我们站在油价下跌的曲线上再回放的话则更明白。
有专家提出:“石油需求近三年每年增长不过,在2002年至200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而油价却上升了倍。所以供求关系绝对不是导致油价暴涨的原因。”那么,谁在从石油涨价中获利?“毫无疑问,石油输出国,包括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从石油涨价中赚了钱”。如今世界上80%的油田归国家所有,石油涨价,石油输出国自然获利增加。据统计仅海湾6国,2007年的石油收益就达到3810亿美元。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也赚得钵满盆满。拥有油田股份和石油相关业务的石油公司、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的金融投机机构和投机者均获益颇丰。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统计,2007年原油期货涨幅达到56%。与此同时,投机资金在石油商品期货中的净多头寸竟然增长了2674%。
然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让人难以理解却又千真万确的是,此次石油暴涨的最大收益者竟然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因此,阴谋论的阴影由此萌生。
美元是目前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即使是金融海啸席卷整个世界的今天,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依然受到尊重。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生产美元。美国是在利用其核心货币提供国的地位以印刷品的价格换石油。另外,由于欧佩克国家赚取的石油美元大多还要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考虑,美国政府从石油涨价中获得了一笔间接收益。
难道美国的所作所为能够构成“阴谋”的轮廓吗?
自从小布什上台以来,石油价格一直在上扬。布什在油价不断上涨之际曾公开表示,要在未来20年把美国石油储备增加一倍。就好比菜价不断上升的时候,有人在菜市场里说:我要把采购量增加一倍。这个表态无疑是在告诉人家:我希望或不在乎菜价继续上涨。
2008年4月下旬美元走势企稳后,壳牌石油公司在21日称,该公司在尼日利亚的输油管道遭到袭击,公司的原油日生产能力下降;4月25日美国政府和军方发言人同时证实,美国军方船只在海湾水域向伊朗军舰开枪,期货市场的石油价格随即攀升;接着伊朗出面辟谣,市场上悬着的心刚要放下来,英国北海石油公司又传出苏格兰油田工人罢工的消息,并宣布被迫关闭一条重要输油管道,这条管道负责输送英国近一半的原油产量。
4月29日,布什总统表示继续增加美国石油储备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在过去三周里共增加了1190万桶;5月5日,从事石油交易的华尔街投行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报告,大胆预言在6至24个月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