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岭的著名阵地战。当时,敌我实力悬殊,美军以20万之众和大批新型武器投入战斗,我军只有4万兵力;投入主阵地上甘岭的最高峰五圣岭,也仅用了9个连队。当8连指战员继7连完成坚守上甘岭任务之后,凭借坚固的地下坑道(这是我军用了整整一个师的兵力构筑的庞大坚固的阵地——注)与敌人拼搏了43天,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敌人无数次冲锋、无数次狂轰滥炸和大炮的轰击。几千架次飞机的滥炸和几千门大炮的轰击,把我军阵地的土打松了一米多深!疯狂的敌人还向我坑道施放毒气,妄图把我志愿军指战员毒死。当年,随我人民志愿军24军70炮兵师入朝参加五圣岭保卫战的二炮手兼一炮手张荣和不仅持续战斗了189天,而且奇迹般的留下了120篇珍贵的战地日记②。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式的战斗英雄。通讯员杨得才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堵住敌人碉堡口射出的弹雨,临终前只说了一句话:“连长!”
  取得了浴血奋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祖国和朝鲜人民的独立、自由、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战争结束后,美军唉叹:“这是伤心的战役!”而我们自豪地再次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民军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主宰;中、朝两国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注释:①详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文。
  ②详见2001年8月2日《文汇报》
  

四、火攻篇(1)
本篇论述了五种火攻的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这也是孙武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九,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讲解:
  本篇讲述的是战场上常见的五种火攻方法和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主战人的大忌: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和冲动而轻率地兴兵动武,将帅不可以凭一时的怨恨而与敌人交战。必须在符合国家利益和需要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兴兵###,否则,就要停战或避战的慎战思想,也可解释这是一篇战争论的结束语。
  “火攻”,即以放火攻击敌人。孙武讲的火攻,实质上讲的是以“火”助“攻”,形式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粮道。进行火攻必须具备天时,放火要看天时,即看日子。要在气候干燥不起顺风的日子,否则说不准会引火烧身。古天文学家认为,月亮运行到二十八宿中的“箕”、“壁”、“翼”、“轸”四星宿的位置,是多风的日子,宜用火攻。“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就是这个意思。火攻往往是粉碎性的进攻,对敌人造成的破坏很大。
  一旦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策应,内外夹击,否则敌人把火扑灭,火攻计划也就不可能实现了。火已烧起而敌营仍无什么动静,要慎重等待,耐心观察,不可贸然发起进攻;即使火已烧得很旺,只要敌人仍保持冷静,就不能贸然出动。一定要等明确断定可以进兵时才行动。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如果从敌营外面放火,就不必等待敌人的反应;用火攻,不是每一次都在敌营之内进行,只要可以在敌营之外放火,就不一定要花力气去强求在敌营之内放火。只要条件成熟,就可以纵火助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所以选择在夜晚更好,但千万注意要在上风放火,不可逆风放火。军队必须懂得灵活运用五种火攻形式,观察起风的征候,然后进行火攻。用火攻来配合军事行动,明显地容易取胜;可以加强作战力量。水火无情,火的威力比水大得多。水攻可以断绝敌人的粮运和增援,不能夺取敌人的缁重和粮草;可供运用火攻的条件也比用水攻的条件容易得到。
  贤明的国君绝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无端肇事,危害国家和百姓。只有在为了维护本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得不用兵的时候,才会不得已而为之。优良的将帅绝不会打无把握的仗,也决不会像不懂事的小孩子那样意气用事、兴兵黩武,而是在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之后慎重作出决定。因怒而用兵,怒可转为喜,但战争却不会以某个人的喜怒哀乐为转移,将士战死了不会复生,国家灭亡了更难重建。
  《左传》记载了许多古代火攻战例,如,公元前649年,戎狄等一度攻入周朝的京都,火烧王城东门,造成很大破坏。公元前555年的平阴之战,晋军用火焚雍门及西、南郊;“焚申池之竹林”,后又用火焚东、北郊来攻打齐军。以及吴、楚战争中,用火攻方法大败楚军的情形,都从实战方面为军事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孙武通过许多战争的实践,从正、反两面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本篇兵法就不足为奇了。
  三国时代,吴蜀猇亭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火攻战例。毛泽东针对清代学者钱振锽的评论:“刘备若以土石垒城而不用山木扎营,陆逊火攻就不灵了”,指出:“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困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毛泽东认为刘备应“打运动战”,使东吴兵力分散后将其各个击破。但,刘备犯了兵家大忌“怒而兴师”意气用事,不可能冷静考虑胜负和战略战术等问题,所以遭到惨败。
    猇亭之战
  公元222年2月,刘备亲自领兵20万从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进抵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县北)建立大本营,攻打吴国。这时,治中从事黄权进言劝说刘备:“吴国人很能打仗,我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后退困难,不如命我为先锋,在前面抵挡吴兵,主公应坐镇在后面,统帅大军。”刘备不听,反而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的军队;而亲率大军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夷陵一线数百里地段上安营扎寨几十个,布列大批军马。东吴主孙权任命陆逊为都督,率兵抵御刘备大军。陆逊走马上任,对部将说:“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也。你们只管把好各隘口、险道,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众将都有不服之气,愤愤而退。
  

四、火攻篇(2)
刘备派细作打探敌情,知吴军都督是一介书生陆逊,立即命人去擒拿。马良劝谏说:“陆逊之才,不亚于周瑜,未可轻敌!”刘备不听,傲慢地说:“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于是率兵攻打诸个关津隘口,陆逊忙出马观看,远远看见蜀兵漫山遍野而来,军中隐有黄罗盖伞,吴将韩当说:“军中一定有刘备!”陆逊说:“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我军只可乘高守险,不可轻出;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以观其变,若敌军求战不得,移兵于山林树木间,我们可以奇计胜之。”又说:“刘备人多势众,如果这里是平原旷野,恐怕我们早已有被驱逐的危险了,好在他是沿山进军,兵力展不开,只有在山林岩石中间,弄得精疲力尽时,我们寻找空隙,攻其弱点而胜之。”刘备见吴军不出战,心中焦燥。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士兵口干舌燥,刘备下令军队从巫峡建平起到夷陵七百里间,接连设置营寨,一路上百里连营,兵力分散。刘任命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副都督。为避炎热,刘备又命各营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想等过了炎夏到了秋天,再攻打孙吴。陆逊闻之大喜,看到蜀军士气低落、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做作法,忙上书孙权,请求由防御转入反攻。孙权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为进一步摸清蜀军情况,陆逊决定派少数兵力先攻打蜀军一个营,一天,陆逊升帐说:“今观蜀兵,足知动静,故欲先取江南岸一营,谁敢去取?”吴将韩当、周泰、凌统应声而说:“我们愿去。”陆逊让他们退下,单独唤来淳于丹说:“我给你5千人马,去取蜀军第四营,蜀将付彤所守,今晚定要成功!”淳于丹领兵去了,陆又唤来大将徐盛、丁奉,告之说:“你等各领兵3千,屯于寨外五里。如淳于丹败回,有敌兵来追,你们只救败兵,不去追击蜀兵!”二将领命前去。黄昏时,淳于丹领兵袭击蜀军第四营,果然,蜀将付彤引兵杀出,吴军败走。正走间,蜀将赵融杀出,拦住去路,淳于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忽有一彪蛮兵拦住退路,为首的是蜀军番将沙摩柯。
  淳于丹拚死逃脱,背后蜀国三军一齐杀来,他正想大喊:“救命!”吴军徐盛、丁奉二人已快马赶来救了淳于丹,杀退蜀兵。回到营帐,淳于丹带箭入见陆逊请罪,陆逊说:“这不是你的过失,是我想试探一下敌军虚实耳,破蜀之计,我已想好了! ”众将不服说:“空自损兵折将,有何良策? ”陆逊笑说:“蜀军在林中扎营,均为木栅构成,火攻破敌,必胜无疑,我这条计策,瞒不过诸葛亮,可惜此人不在军中,这是老天爷助我成功啊!”决战开始后,陆逊命令士兵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然袭击蜀营,顺风放火,火烧连营,刹时火光冲天,蜀军大乱。吴将朱然率5千精兵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敌侧后,与韩当部合力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省宜昌市),切断了蜀军的退路。吴将潘璋猛攻蜀将冯习,诸葛瑾、孙桓等配合主力向刘备大军猛攻。吴军进展十分顺利,很快就破了蜀军40多个营区,同时用水军切断了敌人与江岸的联系。蜀将死的死,降的降,刘备见大势已去匆忙逃往夷陵西北的马鞍山,后又奔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东)。
  次年春,刘备忧愤成疾,一病不起托孤而亡。猇亭之战以吴国获胜而结束。
    赤壁大战
  公元208年秋,荆州(今湖北省荆州)领主刘表病故。东吴的谋士鲁肃立即对主公孙权说:“荆州与我国相邻,地方险要,土地肥沃,百姓富有,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夺取了荆州,成霸业将易如反掌。”孙权点头赞许。鲁肃又说:“刘表的两个儿子不和睦,将领也分成几派,互不信任。刘备野心勃勃,与曹操宿怨甚深。刘表因妒忌刘备的才能,不予重用。现在,刘备若取得荆州,上下同心合力,我们就要同他们友好相处、结盟。如果他们离心离德,互不合作,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取得荆州,成就霸业。请让我去吊丧,慰劳诸将,以观察和了解荆州内部情况,相机行事,共同抗曹。若迟了,怕要被曹操抢了去!”孙权同意鲁肃的主张,派他去荆州活动。鲁肃一行到了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就听说曹操已占领了江陵,刘备向南撤退。鲁肃改道去迎刘备,两人在当阳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县县城附近)相遇。鲁肃一见刘备十分高兴,侃侃而谈,转达了孙权对他的仰慕,问:“你现在打算往哪里去?”刘备说:“我与苍梧太守有旧交,欲往苍梧投靠之。”鲁肃建议他投奔东吴,说:“主公还是去东吴好,那里兵多粮广,孙权聪明仁厚,礼贤下士,很有发展前途。”刘备认为他说的有理,决定依鲁肃之见,领兵进驻鄂县樊口扎营。这时,曹操沿长江顺流东下,诸葛亮献策说:“形势非常危急,让我以主公你的名义去向孙权求救吧!”刘备应允。诸葛亮偕鲁肃一同去见孙权,双方在柴桑相见。一见面,诸葛亮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起兵,刘备在汉水南岸收集部队,与曹操共争天下。曹操已铲除了他的劲敌,平定了北方,又攻占荆州,威震天下,东吴危在旦夕。刘备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疲于奔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